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MicroRNAs与缺血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阳 《医学综述》2013,19(5):786-788
微小RNA(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碱基互补或部分碱基互补与目标mRNA结合,降解目标mRNA和抑制目标mRNA的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miRNA在心血管系统高度表达,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该文主要对miRNA在细胞凋亡和纤维化、缺血预适应、血管生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缺血性心脏病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张彤  白桦 《医学综述》2006,12(6):380-381
为提高对超声心动图在缺血性心肌病诊断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综述超声心动图技术的进展,及其对心肌梗死,存活心肌,冠脉诊断的超声心动图指标。  相似文献   

4.
5.
外周血单核细胞SOCS-1表达与MODS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外周血单核细胞SOCS-1表达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4例MODS患者,并采集其外周静脉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分别以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PBMCs中SOCS-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分析其与预后及MODS评分的关系。结果MODS组中死亡患者PBMCs中的SOCS-1 mRNA表达量(0.4938±0.0273)显著低于存活患者(0.5475±0.0289)(P<0.05),SOCS-1蛋白表达量(0.7924±0.0284)显著低于存活患者(0.8406±0.0407)(P<0.05)。MODS患者的PBMCs中的SOCS-1mRNA表达量与MOD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723,P<0.01),SOCS-1蛋白表达量与MODS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34,P<0.01)。结论在MODS中,SOCS-1的表达可能起到保护组织避免损伤的作用,SOCS-1表达的减少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心脏病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净 《医学综述》1998,4(7):354-356
<正>随着细胞生物学及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已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在心血管病方面,目前已知某些基因结构或表达的异常,以及某些心血管活性物质表达的失衡是致病的原因.基因治疗的出现,使得这些疾病有可能治愈.本文综述有关缺血性心脏病基因治疗的进展.1 改善心肌缺血血栓形成和平滑肌细胞增生,使冠状动脉闭塞或高度狭窄,使心肌处于缺血状态、导致心功能不全.PTCA及CABG等血运重建术使心肌缺血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PTCA术后的再狭窄.CABG虽可在短期内防止再狭窄,但远期仍难避免血管内凝血和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发生狭窄突破.  相似文献   

7.
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信使,对各种血细胞、血管壁细胞、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具有多种特异性作用。循环中的LPA主要由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并引起血小板的聚集。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LPA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从而可能加重心血管疾病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发展。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LPA增加血管内膜的通透性,使内膜的屏障功能异常,并在发病的后期加重血小板在内膜上的聚集及黏附,动脉内血栓形成,甚至粥样斑块破裂,冠状动脉闭塞,以致发生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LPA还具有促进心肌细胞肥大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等作用,加重了心肌梗死后的心肌肥厚,因此,LPA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叶平 《医学综述》1995,1(6):258-259
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发病与多种易患因素有关,贮存铁(SI)与IHD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有资料显示游离铁(FI)可促使氧自由基的产生,而氧自由基可启动脂质过氧化(LP),最终引起内皮细胞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1 铁在人体中的分布及含量铁属于过渡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机体从食物中摄取铁,通过体内调节机理,保持体内铁含量的相对恒定。正常成人体内总铁含量平均3~4.5g,体内含铁的物质主要有:血红蛋白、分子量64450,占铁总量的70%;肌红蛋白,分子量17000,占铁总量的4%;贮存铁即铁蛋白及含铁血红素,占25%。主要分布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02例,按照ISFC/WHO诊断标准,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按照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组患者26例,Ⅱ级组患者25例,Ⅲ级组患者25例,Ⅳ级组患者26例。分别测定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清尿酸(SUA),统计分析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经测定心功能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06.6±49.7)μmol/L、(318.4±45.4)μmol/L、(391.9±68.5)μmol/L、(482.4±80.3)μmol/L,Ⅰ级、Ⅱ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Ⅳ级两组与Ⅰ级、Ⅱ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与心功能的分级呈正相关性,医师可以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判断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从而更有效的提出改善患者症状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及产细胞毒素Hp菌株对CHD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两组病例均采用间接酶标法(ELISA)检测血清Hp特异性抗体IgG及产细胞毒素HpIgG。结果:HpIgG阳性率及HpIgG平均浓度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pIgG阳性与CHD有相关关系,且在校正年龄因素后仍有相关关系。产细胞毒素HpIgG阳性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它与CHD无相关关系。CHD组中检测抗HpIgG阳性与阴性血脂和WBC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可能是CHD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尚需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检测ACE基因第 16内含子I/D多态性 ,并计算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在 5 1例冠心病组中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35 %和 6 1% ,83例正常对照组中的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16 %和 45 % ,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观察 68例冠心病患者与 66例对照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等生化指标 ,以胰岛素释放指数———空腹胰岛素 (FIns) /空腹血糖 (FBG)和胰岛素敏感指数(1 /FBG×FIns)作为胰岛素抵抗 (IR)的指标 ,与空腹血脂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对比 ,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而血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明显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 ,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较对照组低 (P <0 .0 5)。冠心病组的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明显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较对照组低 (P <0 .0 5)。冠心病组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分别与TG ,TC和LDL -C呈正相关 ,与HDL -C呈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而且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在冠心病中的作用与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对 80例 (女性均为绝经 1年以上者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男 4 2例 ,女 38例 )和 70例正常对照组 (男 36例 ,女 34例 )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氧化酶法、放射免疫法同时观察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的变化。用酶法观测空腹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变化。结果 :男性冠心病组与女性冠心病组空腹血糖均无明显差异 ,空腹及糖负荷后的胰岛素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餐后 2h血糖高于对照组 (P <0 .0 1)。男性冠心病患者TC、TG、LDL -C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HDL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女性冠心病患者TC、TG、LDL -C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HDL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无论男性或女性冠心病患者均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异常。它们相互影响 ,共同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益欣康泰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益欣康泰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 36例给予益欣康泰胶囊 2粒 /次 ,每天 3次 ,连续 4周 ,服药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 6项。结果 :服用益欣康泰胶囊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均较用药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相对粘度、屈服应力和卡松粘度的下降亦较用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益欣康泰胶囊能改善血液流变学 ,对冠心病人有改善微循环 ,增加血氧供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机体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含量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于1981年对377例干部进行了体格检查,检出冠心病63例,可疑冠心病34例。受检者均做了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定量和脂蛋白电泳,并对高脂蛋白血症进行了分型,本文重点讨论脂质代谢失常与冠心病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一、受检对象和检查项目:377例均为干部,男350人,年龄43~81岁(平均62.7  相似文献   

17.
对225例受试对象心率变异性(HRV)与心室晚电位(VLP)进行了同步观察,并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VLP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HRV频域及时域分析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提示HRV与VLP可分别作为心脏病预后估计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78例风心病并发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大小与房颤的关系,结果表明:78例皆有二尖瓣狭窄的基础病变;房颤的发生率随左房内径的扩大而增高,本组左房内径60毫米以上者房颤率达100%;房颤转复成功率随左房扩大而降低,转复后复发率则随左房的扩大而升高。有效地控制瓣膜的损害,解除血液动力学障碍,能阻止左房的进一步扩大,减少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心病者、20例其它心脏病但无冠脉狭窄者及30名正常健康人,以两问卷形式进行行为类型调查。结果冠心病组积分最高,非冠心病组次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本文结果支持A型行为类型的人易患冠心病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观察调血脂药 (氟伐他汀 )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 (QTd及QTcd)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肌缺血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 2 0~ 4 0mg/d ,共 6个月。结果 :治疗组QTc和QTcd、QTmax明显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氟伐汀能调整血脂代谢 ,同时缩短QT离散度 ,改善缺血心肌电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