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Wu CP  Li RY  Qi LY  Xia DQ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9):703-704
我院自 1991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 ,HFRS)患者 2 53 6例 ,其中 14岁以下患儿 12 6例 ,我们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小儿HFRS临床特点 ,供临床医师借鉴。资料方法1 病例 :10年来我院共收治小儿HFRS患者 12 6例 ,诊断符合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及分型[1],全部病例均经特异性IgM抗体 (ELISA法 )检验证实。其中男性 56例 ,女性 70例 ,男∶女 0 8∶1;年龄 2~ 14岁 ,平均 10 6岁。 69例从其他科室转入 ,初诊多误诊为感冒、胃肠炎、急腹症等 ;入院时间最早第 1…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5岁,居住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因发热十余日以“败血症”入院。患儿既往健康,入院前半个月无明显诱因发热,达40℃。无咳嗽、头痛、呕吐、皮疹及出血,于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无缓解。  相似文献   

3.
肾综合征出血热为一多脏器损害性疾病,近年来小儿发病有增多趋势,自1987年~1997年我们3个单位遇到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102例,其中伴心肌损害者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小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特点,增强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收治的26 例小儿HFRS 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发病年龄多在7~14 岁(23 例,88%);男女性别比为1.89:1.患儿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类似感冒,病程中多有呕吐、腹痛等消化症状.实验室检查多见血小板改变,影像学检查可见多浆膜腔渗出.突出的并发症是心肌损害.结论 小儿HFRS 多发生于学龄儿童,且多见于男孩;该病症状不典型,初期应与感冒、阑尾炎等疾病鉴别.在补液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控心功能指标,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影响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1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重型、危重型患儿作为观察组(24例),轻型、中型患儿作为对照组(158例)。收集患儿的人口学、流行病学资料及入院8 h内的相关临床检验结果,以入院28 d死亡为主要结局,肾功能衰竭、肺水肿为次要结局,观察两组临床检验指标的差异,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行二元Logistic回归后,根据ROC曲线判断不同结局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之间年龄、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肺水肿、肾衰竭、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134 ± 21)s比(164 ± 34)s]、D-二聚体[(6.31 ± 3.20)mg/L比(12.43 ± 5.67)mg/L]、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352 ± 45)μg/L比(465 ± 103)μg/L]、血小板(platelets,PLT)[(87 ± 35)×109/L比(45 ± 24)×109/L]、乳酸(lactate,Lac)[(2.6 ± 1.1)mmol/L比(6.0±2.0)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细胞特征分析指标淋巴细胞[(2 749 ± 686)×106/L比(2 374 ± 851)×106/L]、CD3+[(1 821 ± 487)×106/L比(1 065 ± 539)×106/L]、CD4+/CD8+ (1.65 ± 0.73)比(1.00 ± 0.25)、CD19+[(559 ± 105)×106/L比(487 ± 133)×106/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炎症反应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22 ± 15)ng/L比(56 ± 21)n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措施比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纳入指标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死亡为主要结局,发现Lac、CD8+、D-二聚体、vWF、PCT升高与患儿死亡率相关,是死亡的危险因素,PLT、CD4+/CD8+为保护性因素;以肾功能衰竭、肺水肿为次要结局,发现CD8+、D-二聚体、Lac、PCT是引起次要结局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联合预测模型行ROC曲线分析,主要结局变量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77.91%、特异度为81.22%、AUC 0.769;次要结局变量相关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敏感度为87.61%、特异度为77.59%、AUC 0.891。结论 CD8+、D-二聚体、Lac、PCT、vWF等指标联合对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不良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左肾静脉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是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形成的夹角内受到机械性挤压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或不能明确诊断,故对胡桃夹现象认识非常重要。现对误诊的病例做如下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Behcet(白塞氏)综合征在儿童中较少见,临床症状广泛,当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时,易误诊为其它系统疾病。我科于1993年~1998年曾诊治5例,开始均系外院误诊。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岁~5岁;病程1月~4月。首发症状为腹胀伴便血2例,多关节痛2例。5例均有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伴肛门周围皮肤溃疡2例),上肢皮肤结节2例,下肢皮肤结节3例,高热3例,后眼色素膜炎1例,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