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膜腠三焦"理论是陈潮祖教授的学术精华,所论三焦育自肝系,是津气升降出入的通道,是人体极其精细的管道间隙性组织,临床指导意义较高,尤其对疑难病证极富探究价值。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常见难治性疾病,患儿临床表现各异,但都可一定程度影响学习和生活,现已成为儿童医学重点问题。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此病与神经功能相关,与中医所论神明类似,笔者因此从神明角度刍议"肝系-膜腠三焦"系统关于儿童多动症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三焦膜系理论认为人体上下内外的各类膜层形态各异,总体来说具有协调脏腑、运行精微、供养全身、代谢决渎的作用。在此理论指导下的腹针治疗,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达到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及局部症状解除的作用,近年来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表现出诸多优点。本文基于三焦膜系理论的研究视角,探讨腹针治疗妇科疾病的中医机制,论证了肠系膜作为"神阙调控系统"的核心,腹腔内器官的功能及病变与肠系膜上的血管、神经等组织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最新的西医发现"肠系膜是一个连续的器官,连续性或许是疾病从腹部转移到其他部位的一个途径",通过探讨腹针疗法治疗机制与该理论的相通之处,进一步印证腹针疗法的科学性与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医古籍文献,梳理冲任理论医学源流,从物质功能学角度探讨冲任的功能及临床意义。得出冲任虽与经络体系之冲任同名,但内涵迥异,冲任属于物质功能,并具有主司人体生殖系统的功能。冲任理论从广义的肾系中独立出来,有利于中医学对生殖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姚菲  石玮 《新中医》2022,54(14):135-137
从中医膜系角度探讨分析肿瘤的发病与转移。膜系由人体脏腑形态间的空隙膜状组织构成,在人体分布广泛,且能沟通全身气血、津液、精,以通为用。邪易侵犯膜系,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膜的存在与疾病的发展、传播和转移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亦与膜密切相关,癌细胞可顺着膜原内外表里上下传播而发生转移。基于对膜系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分析,认为可运用梳理通导的方法来治疗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文献探讨“脾”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有关中医文献中均把中医"脾"叫做"膵",膵就是现代解剖学的胰.到底中医的脾在中医解剖学上指的是哪一个器官?又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的哪个器官?这是研究中医脾的学说、研究脾的病理生理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面从古代中医文献中探讨一下.现存中医最早著作之一《内经》中已出现脾的概念,但未见描述它的解剖部位,仅在该书《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提供一条线索:"脾与胃以膜相连".从该书《灵枢·经水篇》"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看来,该书所述脏腑一定有其解剖学根据,从现代解剖学材料看,胃与其周围若干器官相接触,在胃的各邻接面上,有由系膜构成的肝韧带与肝相连,胃结肠韧带与结肠相连,胃脾韧带与脾相连,唯独没有韧带(系  相似文献   

6.
以中医"神"理论为指导,探求人体之"神"与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古今中医有关"神"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分析,概括出"神"的涵义、生理功能以及"神"的健康状态和养护方法。认为人体之"神"与健康密切相关,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主宰作用,是人体健康的根本,"神"的健康状态是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养"神"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根据古籍文献中有关"四时"的理论,并结合有关现代文献,将中医"四时"理论运用于慢病管理实践之中。认为慢病管理中运用"四时"理论的关键在于:根据人体四时生理变化规律作息及调理饮食,根据人体四时常见病理特点趋利避害,并顺应四时特点调整用药。在慢性疾病治疗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四时理论,为慢性疾病管理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膜系泛指体腔内外广泛分布的膜层组织,是气水火布散的通道,物质形态上属于现代医学的结缔组织,而结缔组织病是一类发生在结缔组织上的疾病,与膜系的解剖位置相同.前期,笔者团队提出了中医膜系理论,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膜系与结缔组织病的关系、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为结缔组织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  相似文献   

9.
<正>IgA肾病是一组以系膜区IgA沉淀为特征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它是发生于全球范围内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同时也是我国肾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自IgA肾病被报道以来,结合中医药研究IgA肾病的文献报道越来越多,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对IgA肾病的研究成果。本文先对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评定体系进行历史回顾,之后从多角度分析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元御是清代伤寒大家,其根据中医经典著作,在其代表作《四圣心源》中创新发展了"阴阳升降"的理论,切中人体一气运行的本质。本文阐述了中医临证中辨清"阴阳"的重要性,从中医古代文献论述总结痔病的病因病机,并进一步探讨黄元御《四圣心源》对痔病病机的认识及其对临床辨证立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防治研究思路。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探寻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内涵,并通过对"治未病"概念内涵的认识理解,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的危害及防治意义。结论:"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疾病预防的理论核心,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减轻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肾藏象相关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从中医治未病角度探讨肾藏象相关疾病防治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简述唯象中医学和泛系方法论的基础上,论证了二者的结合点,并通过对阴阳学说和辨证论治的泛系分析,相应提出了泛系方法论为唯象中医学研究提供的一整套框架和方法。本文是钱学森氏倡导运用泛系方法论研究唯象中医以来的第一篇专题文献。因而对中医及人体科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焦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因其不像其他脏腑一样有一个具体的解剖器官,几千年来对三焦的争论颇多。《黄帝内经》属于六腑的三焦论述、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等,从无形的功能到有形的网膜、膜腠、少阳三焦膜系等。现代医学对人体肠系膜胸腹膜间质组织等的不断认识,中医学对人体三焦认识超越现代医学的部分体现出来。三焦为人体脏腑联系的膜性管状通道,为上下内外流通的四通管道,主要调控人体的水液和气机运行代谢,三焦膜性管道的气化功能产生人体所需的护卫精微,护卫精微缺少、紊乱为肿瘤、免疫疾病发生转移多脏受累的关键。三焦郁滞为复杂疾病的主要病机,三焦郁滞状态的基本治疗法则是疏利三焦,重在"通、化、调"。  相似文献   

14.
经络是否有其解剖学的依据?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中医文献关于经络的记载来看,大多以脉的形态为其特征.其中脉亦包含有淋巴管系在内.本文就经脉与淋巴管系之间的关系,用电泳法显示"穴位"和"经脉"的形态,结合X线显微观察,并把古代的经脉理论与现代所知的淋巴管系生理及解剖知识相比较,从这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胆气春升”系李东垣《脾胃论》经典理论,也是中医藏象理论的特色组分。近年来,“胆气春升”理论研究渐成热点。“少阳春升,胆气生发”至于人体生命意义重大,且贯穿东垣学术思想始终。文章立足于“胆气春升”理论,综观古今文献,分别从理论溯源、内涵与外延、生理功能、致病特点4个层面探蠡“胆气春升”理论本质,从“胆气春升”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复杂疾病辨治探索从“胆”论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内经》最早提出膜原概念,历代医家多认为膜原是指脏腑形体夹缝处膜性结构的间隙,膜原症复杂多变、缠绵险峻。膜原理论的发展是对脏腑学说的补充,也是诊治疑难疾病的重要理论。本文从中医膜原概念的演进、中医膜原的病理阐释及中医膜原的诊治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膜原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医文献学是对中医文献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概括和总结。中医文献研究应突破仅系整理古籍的框框,立足于中医理论体系的推陈出新。为此,在研究的广度上,应古、今中医文献并重;在研究的深度上,必须努力揭示中医文献的学术精髓,并发挥理论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以促进中医学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董星  刘渊 《江西中医药》2021,52(5):71-77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西医对血液生成过程均有详细研究.本篇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挖掘,回顾总结中医五脏生血的全过程,结合近十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梳理出现代医学中提出的造血理论,揭示现代医学研究造血过程与中医传统理论有着极大的契合点.本篇目的是从"功能本体"思维中探索血液生成过程,建立起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的联系,提出"多脏造血"研究思路,为血液系统疾病及现代中医血液生理研究阐明新观点,并为中医西医结合研究找到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是中医藏象学说,而肾藏象理论则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肾藏象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诸多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肾藏象与肾的关联不只是在解剖学上,而且神经内分泌网络与中医肾的本质有密切关系,表现为宏观的脏器与微观的系统网络功能态。"肾藏精"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就历代"肾藏精"的观点及内涵,根据"肾藏精"与干细胞理论、NEI网络动态平衡、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微观两个方面探讨"肾藏精"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41-2444
"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肠道菌群在内环境的作用机理,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达到微生态平衡,使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作者通过研究近年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旨为中医药治疗与微生态学的发展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