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肝病多为迁延难愈之证,在与疾病作长期斗争中,人体养护得当,方有可能取得较好的预后,养生是很简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从养生兼以重视阳气的角度试述了其在肝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3.
敬娇娇  黄素结 《光明中医》2010,25(4):710-711
禹余粮丸始见于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但该方只有方名而无方药组成。如熊氏所言,从主药禹余粮推断大法是敛阴止汗,重镇固涩,既救其急,亦补其虚[1]。后世医家也多遵循此理而以养阴固涩为治则,但也有学者提出扶阳以固阴的治法。笔者认为当从扶阳法推断禹余粮丸的方药组成并运用于临床,兹作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时逢盛世,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对养生保健也越发重视。自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提出大健康理念3之后,"大健康"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民众对养生保健的意识也在逐渐提高,这也促使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然而"养生保健"应如何实现,则是当下亟待探讨的问题。如何使中医药在服务国民健康的产业中充分发挥作用,是广大中医从业工作者需要认真  相似文献   

5.
郭士全 《国医论坛》1996,11(6):12-13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反顺为逆,是谓内格”,《外经微言·阴阳颠倒》篇“阴阳之道,不外顾逆,顺则生,逆则死也”,诸如此类,中医养生学广泛使用顺逆概念.实际上顺逆源于八卦,是易学最基本的一对哲学范畴,广泛用于中医及古代各学科,而与中医养生学关系尤为密切。《易·说卦》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所谓“易,逆数也”,即谓易学的实质,不过就是象数义理的顺逆变化。然何谓顺逆?《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即宇宙、人体及事物形成和…  相似文献   

6.
李宁 《湖南中医杂志》2014,(12):116-117
所谓火神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被称为"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1]。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与曲折性,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都有一定关系,火神派的出现也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1火神派出现的必然性中医历史上学派林立,明代王纶在《名医杂著·医论》中提出医学流派有外感、内伤、热病、杂病4大学派,任应秋、  相似文献   

7.
气血理论是中医的基本理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就是气血由弱转强、继之由盛转衰的过程。气血的变化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说:"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著名医家朱丹溪在《血证论》中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失和是百病丛生的根源,中医养生一贯重视人体气血的动态平衡,强调养生就要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传统中医学家发明了运动、理疗、调节饮食、药物养治等诸多调和人体气血的养生之法,帮助人体气血和谐,"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福建民间谚语内容丰富,包罗甚广,其中就有不少饮食相关谚语。这些谚语既为福建民众长期生活经验凝练而得,又是对中原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文通过对福建民谚中饮食相关谚语进行收集整理,将其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它们蕴含了五味调和,饥饱适度、定时定量,均衡饮食、合理搭配,四季有别、因人而异,进食规范、食后保养的中医饮食养生观,从而认为大部分福建民谚在当今的养生保健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提倡对其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本文从阴阳交感角度浅谈“头冷脚热八分饱”的中医养生观点,此观点暗含泰卦之象:头冷为坤在上,阴气下降;脚热为乾在下,阳气升腾,因而阴阳交济互根而生命泉源不止.八分饱则脾胃真气流通,而助心肾坎离交媾.只有阴阳交感,才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10.
扶阳学派核心学术思想重视阳气,力主阳主阴从,结合肖泓教授应用扶阳法诊治肺纤维化的相关经验,参考各中医学者应用扶阳法治疗肺纤维化的研究,从扶阳治疗肺纤维化的理论依据、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分析,可以认识到扶阳理论指导肺纤维化治疗具有参考价值,丰富了肺纤维化的治疗手段,值得学习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祖国中医养生理论为依据,论述了在我们国家很早就重视养生,有很多养生方面的医学著作,在临床上应用养生理论来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酵素(enzyme),是酶的旧译,近年来受台湾的影响在内地广泛流行。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即生物催化剂,它能够加快水解、氧化、还原等生化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方向和产物,也就是说并不参与生化反应本身。华夏先民学会利用酵素的历史已经有数千年,酿造食物早在商代就已普及。一些直接地利用酶的做法至今在民间广泛流行。据李远国《李真果》记载,民间高道李真果曾教人用酒灌喂鸭子,然后将其倒挂,使胃液流出,让人饮用,以溶化鱼鲠,显示他  相似文献   

13.
尤金亮 《河北中医》2007,29(4):321-322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与机体日益消瘦为主的三多一少症状,属中医学消渴范畴.  相似文献   

14.
<正>从理论上深入分析和认识酵素是现代科学兴起以后的事情。对酶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发现了细菌在发酵中的作用,德国化学家毕希纳(Eduard Buchner)于1897年进一步发现仅用酵母的分泌液就可实现发酵,真正起作用的不是细菌本身,而是它们的分泌物,从而发现了酶,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后一百多年,科学家们对酶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对酶的认识和应用越来越深入,酶的知识得到普及。酶在自然界的土壤和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一些酵素如唾液酶、胃酶、胰酶等消化酶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一百年前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借鉴历史和当今中医现状及人们体质和疾病的态势分析其原因,认为中医界存在"人数多、学历高,临床水平低"的不正常现象,"扶阳学派"正是在中医"异化""西化"和"退化"的低谷时期,应对人群体质和疾病的态势而复兴的.重温经典,重视阳气是中医回归自身发展得以振兴的正道.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一百年前的"扶阳学派"近年有复兴之势。借鉴历史和当今中医现状及人们体质和疾病的态势分析其原因,认为中医界存在"人数多、学历高、临床水平低"的不正常现象,"扶阳学派"正是在中医"异化""西化"和"退化"的低谷时期,应对人群体质和疾病的态势而复兴的。重温经典、重视阳气是中医回归自身发展得以振兴的正道。  相似文献   

17.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者万事万物之根本,也是人体之根本。扶阳之目的在于调衡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生理状态,恢复人体的阴阳本体结构,从而使机体达到"阴阳、气血、津液动态平衡"状态。慢性骨髓炎属于中医学"阴疽""附骨疽""附骨痈"范畴,"疽证"一般属于阴证、虚证、寒证。阴疽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通过扶助阳气起到温通经络、益精养神、柔筋养筋的作用,而扶阳养筋理论是遵循"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治疗原则和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在辨病基础上的辩证论治和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随证加减,从而为科学、准确地判断把握中医对慢性骨髓炎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倡导健康的穿衣理念,本文通过中医学和服饰学跨学科的方式,运用文献分析、民俗研究、类比等方法,挖掘中国服饰文献中传统帽饰款式的养生功能。并从中医养生角度解析其养生功能。中国传统帽饰的种类主要有风帽、暖帽、凉帽和雨帽,其功能主要是预防风邪、寒邪、热邪和湿邪。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养生     
养生,即保养身体使之健康。我们的祖先对养生和长寿的问题非常重视,这在祖国医学典籍中记述颇多,归纳起来大体有三个方面,试述如下: 一、保持生活的正常规律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中医》2008,(6):421-421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夏季宜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自能保养正气求长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