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医对紫癜性肾炎病名的认识、紫癜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风热化毒,热毒血瘀;湿热化毒,热毒血瘀;阴虚火旺,瘀毒内蕴;脾肾两虚,瘀毒阻络;"热毒、血瘀、本虚"之间的关系等)对紫癜性肾炎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探讨何首乌毒性的潜在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何首乌致肝损伤报道快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综观本草文献,记载何首乌毒性者寥寥。为何古代记载何首乌的毒性很少,而现在有关何首乌毒性的报道却很多?古代强调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作为典型的生熟异治中药,何首乌临床效用的安全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炮制工艺的规范性与可靠性。何首乌古代炮制强调九蒸九曝,而现代工艺已简化为仅蒸制一次,这其中的差异环节是否为何首乌肝损伤事件增多的潜在诱因?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将为其毒性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线索。为此,该文在整理历代医籍中收载的何首乌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现代炮制规范及相关研究,探讨何首乌炮制减毒的影响因素与关键问题,以期为针对性建立何首乌炮制减毒工艺规范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施治规律若干问题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检索到的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文献资料273篇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热毒"、"血瘀"常见.辨证分型以血热妄行、气不摄血、阴虚火旺、脾气虚、瘀血阻络等为其主要证型.用药以补益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清热燥湿药为主.本文对该病的辨证施治的若干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何首乌对肝损伤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归纳,总结分析何首乌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原因及作用机制,为何首乌临床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目前研究认为,何首乌肝损伤的发生与其误服伪品、炮制不当、药不对证及药物服用过量有关,而其发生机制可能为遗传易感性、干扰肝细胞摄取血中胆汁分泌的功能或结构及毒性成分对肝脏的直接损伤。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脱发以补虚为主,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多从肝肾论治。王珂认为脱发与肝肾不足、血虚、湿浊密切相关,应注重益肾养血泄浊法的应用。制何首乌是治疗脱发的主药,但近年有关其肝毒性的报道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王珂认为制何首乌的毒性可能与炮制不当和种植有关,应以野生品为佳;同时指出其行医50余年,并未发现毒性反应病例,且其肝毒性是可逆的,可通过监测肝功能避免,切不可因此而弃之不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何首乌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rt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临床应用记载首见于唐代,历代本草文献对何首乌的基原、功效、毒性、炮制、使用禁忌等多有论述。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中的使用更为广泛,涉及何首乌肝损伤的文献报道也逐渐增加,何首乌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该文对历代本草中记载的何首乌毒性及用药风险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在安全性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种植、炮制方法等对何首乌的成分和毒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的干燥块根,是一种传统的滋补中药,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以及乌发等作用,在临床和保健品中得到广泛使用。近年来,临床上有关何首乌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加,引起广泛关注。关于何首乌所致肝损伤的实验结果也不断增多,并且有实质性的研究进展。根据近十年有关何首乌肝损伤的临床报道,该文从使用方法、用药剂量以及使用时长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何首乌生制不分,且长期大剂量服用是造成肝损伤的主要原因;此外,何首乌引起的肝损伤为特异质肝损伤,个体因素也是出现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同时根据文献报道,整理了何首乌中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病理动物模型中的作用,发现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成分;结合何首乌引起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对有关机制如一些化学成分对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该文就何首乌相关肝损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报道1例因口服生何首乌粉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在保肝治疗基础上,予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认为避免或减轻生何首乌造成肝损伤应做到辨证准确,用药过程中注意肝功能变化,生何首乌用量不宜过大并采用水煎服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春期启动提前女童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采集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青春期启动提前女童患儿200例的中医证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患儿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结果 200例患儿主证诊断为阴虚火旺证的比例最高(174例,占87.0%),其次是肝郁化火证(25例,占12.5%)及湿热内蕴证(1例,占0.5%);3种证型诊断的平均秩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火旺证(462.87)、肝郁化火证(287.22)、湿热内蕴证(146.91);149(74.5%)例患儿同时具有阴虚火旺证和肝郁化火证的诊断,阴虚火旺证为主合并肝郁化火证最多见(88例占44.0%),肝郁化火证为主合并阴虚火旺证次之(46例占23.0%)。结论阴虚火旺证和肝郁火旺证型是性早熟和青春期发育提前女童主要的中医辨证分型,二者同时存在的合并证型在临床辨证用药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施治规律若干问题探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一清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57-1459
根据对检索到的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痘文献资料273篇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本虚以气虚为主,标实以“热毒”、“血瘀”常见。辨证分型以血热妄行、气不摄血、阴虚火旺、脾气虚、瘀血阻络等为其主要证型。用药以补益药、清热泻火药、清热凉血药、止血药、活血祛瘀药、清热燥湿药为主。本文对该病的辨证施治的若干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倩  李晓宇  赵新妹  孙蓉 《中草药》2017,48(9):1878-1887
查询《中国药典》2015年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20册)中所有含何首乌生品和炮制品的中成药,运用中国知网检索上述制剂的不良反应报道,并针对中药炮制、处方药味数、功能主治等中医特色,运用统计学手段对其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含何首乌生品中成药已有不良反应报道的品种有13种,其不良反应发生依次为胃肠道反应、口干、肝损伤、过敏反应、心悸,主要发生在治疗高脂血症、冠心病、痹症的中成药中;含何首乌炮制品的中成药已有不良反应报道的品种为37种,其不良反应报道主要有肝损伤、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多在治疗白发、脱发、体虚、血虚、肾虚、冠心病、脑血管等疾病时发生;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含生首乌制剂不良反应与处方药味数量之间没有相关性,而含制首乌制剂不良反应与处方药味数量之间呈一定的负相关。总之,含何首乌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尚缺乏明确证据证明其不良反应与何首乌毒性相关,应对其进行系统安全性研究,为客观评价何首乌及含何首乌制剂安全性,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就国家药物性肝损伤专业网数据库收录的川楝子、何首乌、黄药子、苍耳子、艾叶等药物发生肝损伤及配伍减毒机制进行探讨,旨在阐明中药肝毒性及配伍减毒的作用机理,对临床配伍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何首乌肝毒性问题屡有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何首乌肝毒性的物质基础、毒性机制与调控策略进行分析探讨。现有文献及作者课题组的研究显示:何首乌肝毒性物质基础主要为蒽醌类化学成分、二苯乙烯苷类化学成分、鞣质类化学成分和外源性污染物,何首乌肝毒性机制可能与机体药物代谢酶缺陷、特异炎性免疫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等有关。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二苯乙烯苷分解代谢障碍导致其在体内累积可能是何首乌肝毒性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致毒机制。可通过建立合理质量评价体系、优化炮制工艺和实施辨证论治、个体化用药等进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何首乌的肝毒性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也针对何首乌的致肝损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的建立和何首乌肝细胞毒性与化学成分、溶剂、炮制、使用及患者病理基础的关系等。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何首乌相关性肝损伤的个案报道,尝试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到实际案例中,从理论到实践再次评估分析何首乌的致肝损伤风险因素及辨识特征,并从何首乌应用个体、药物选用及服用要求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进一步提高中药何首乌的临床应用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何首乌醇提物致大鼠多脏器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剂量何首乌对大鼠主要脏器的损伤作用,暴露其可能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亚急性毒性试验,初步比较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不同提取物(20g生药/b)灌胃28天的毒性,观察肝脏病变频数;进一步对毒性较大的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醇提物进行研究,以40g生药/kg连续灌胃28天,观察大鼠体重增长情况、脏器指数变化、肝肾功能生化指标、组织病变结果。结果初步发现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醇提物毒性均大于各自的水提物和药材全粉,肉眼观察发现服药大鼠主要脏器中,肝脏发生显著病变的频数最高。何首乌醇提物毒性结果发现,与未给药动物比较,生何首乌组和制何首乌组大鼠体重增长显著受抑,生首乌组主要脏器指数显著升高;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生何首乌组和制何首乌组肝、肾和肺脏均发生显著损伤;肝功能生化指标动态监测显示:生何首乌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仅在给药第3天时出现一过性显著升高,在此后第7、14、21和28天均无显著改变,而CCl。阳性对照组在实验第1周ATJT和AST即出现显著升高。结论初步实验提示何首乌的肝毒性物质可能集中在醇提物,其毒性器官主要集中在肝脏。进一步实验提示生何首乌毒性大于制何首乌,何首乌对肝、肾和肺均有损伤,其中对肺脏的损伤作用是首次报道;肝功能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对何首乌肝损伤不敏感,提示何首乌肝损伤的机制可能与CCl。主要基于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肝损伤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何首乌为常用中药,在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中使用广泛,但近年来屡见有肝损伤报道,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部分含何首乌和首乌藤制剂肝损伤风险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次通报。近年来相关研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揭示了其特异质肝损伤的基本属性、主要成因、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发现其易感人群的基本特征和生物标志物,表明何首乌仅对极少数特定人群有肝损伤风险,对绝大多数人群是安全的。研究成果为正确客观地认识何首乌致肝损伤、合理制定何首乌及相关制剂安全用药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此,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起草制定了《何首乌安全用药指南》,旨在帮助国内外公众和相关机构,科学认识、评估和规避何首乌肝损伤风险,指导何首乌及相关制剂的合理使用,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同时促进何首乌及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该指南已通过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审核,并进行了发布,编号T/CACM 1328-201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HPLC指纹图谱评价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不同提取部位肝毒性。方法基于内毒素(脂多糖,LPS)的特异质肝损伤动物模型,HPLC法测定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不同提取部位信噪比(S/N)大于10的指纹峰总面积,并以大鼠ALT、AST水平为评价指标,从而获得特异质肝损伤评价。结果何首乌与制何首乌3种提取部位的S/N比值大于10的指纹峰总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50%乙醇、75%乙醇、水,何首乌联合LPS给药组的肝损伤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LPS+50%乙醇-何首乌、LPS+75%乙醇-何首乌、LPS+水-何首乌,制何首乌联合LPS给药组的肝损伤严重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为LPS+50%乙醇-制何首乌、LPS+75%乙醇-制何首乌、LPS+水-制何首乌。结论何首乌、制何首乌50%乙醇提取的部位毒性最大,HPLC总峰面积也最大,能更好的体现毒性成分信息。  相似文献   

18.
杨文华教授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病机认识遵循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及现代中医血液病的理论成果,分别从风热毒邪、阴虚火旺、脾胃虚弱、脉络瘀阻进行阐述;临证治疗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如标本缓急之治、激素拮抗增效、行气化瘀力缓;同时处方中巧妙使用中医经典方剂,根据虚实辨证总结出经验性方剂"凉血解毒汤"及"益气摄血方",辨证加减;药对应用亦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探索含何首乌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免疫状态,分析其免疫特征。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通过重点专科监测收集含何首乌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控制含何首乌制剂品种、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和合并用药5个匹配因素,按照1∶1从前瞻性医院集中监测患者中匹配使用含何首乌制剂但未发生肝损伤的病例,记录2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信息、用药信息及实验室检查信息,并采集静脉血,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序列并分析2组患者T细胞受体(TCR)免疫组库特征。研究共纳入46对患者,结果显示含何首乌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与未发生肝损伤患者TCR免疫组库在CDR3数量及克隆种类、CDR3区氨基酸序列长度、V基因与J基因丰度、V-J基因交联,以及免疫组库的多样性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了含何首乌制剂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免疫组库多样性特征及高频率V-J交联特征,为筛选用药人群以降低含何首乌制剂致肝损伤的发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何首乌炮制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首乌作为我国传统中医常用的滋补药,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尤其是补肝方面,但是最近几年临床上一直有关于何首乌生品及炮制品引起肝损伤的不良反应产生,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就其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何首乌生品及炮制品的相关报道,从何首乌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作用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何首乌生品及炮制品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考虑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中成药的质量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应区分使用并注意合理用药,为正确应用何首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