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惧障碍是常见青少年心理障碍,是以突然出现的恐惧体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科常见疾病,常伴心悸、气促、头晕、手足麻木等多种躯体生理症状和植物神经症状.阎兆君教授基于志意辨证体系,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魄小、志魄失谐(志胜魂)、魂魄失谐,治法当以定志安魂、聚魄除惊,创立聚魄除惊汤用于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论阳气郁滞是抑郁发作的基本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七情过极、五志失舒及素体阳气功能不足等方面论述了阳气郁滞在抑郁发作中的作用,提出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阳气滞而不通是抑郁发作的基本病机,对于临床确立抑郁发作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通过阐释营卫与睡眠、精神的密切关系,认为失眠、抑郁关联的关键在卫气失常,其基本病机为卫气失常,神机不和。"昼不精,夜不瞑"为抑郁障碍共病失眠的临床特点之一。基于从卫气层面对抑郁障碍共病失眠发病机制的认识,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临床证候要素(简称“证素”)的分布及其病机。方法通过对56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临床资料进行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并应用频数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病病位主要在心,所占比例达92.9%;病性证素主要有阴虚、血瘀、热、痰、阳气郁滞,所占比例达86.8%。结论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病机为阴虚阳郁,邪扰心神。病位在心,痰浊、瘀血、火热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慢性肝衰竭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前期过用苦寒药物治疗,或因素体脾肾阳气不足,湿浊瘀毒内蕴,故疾病晚期易形成阳虚瘀毒的病理状态。其基本病机为“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毒瘀胶着”,导致肝功能失代偿。常占杰提出温中逆挽法,重在挽救脾肾阳气衰败,祛瘀化湿,从而改善慢性肝衰竭晚期出现的多种并发症,并通过逆转脾肾阳气虚损的病理状态,挽救肝功能失代偿。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回顾并总结了历代医家关于抑郁症的基本认识及其存在的问题;规范了中医学关于阳气、心阳、心神的基本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强调了心之阳气为五脏阳气之本,也是心神功能正常的根本;在导师丁元庆教授提出的"阳郁神颓"为抑郁症基本病机的认识下,结合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及其特点,提出抑郁症的发生与心阳、心神密切相关,抑郁症病位在心,病机关键在于阳郁不达,神机颓废;进而提出以通阳开郁、振奋心神为抑郁症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7.
冯妮然  于志峰 《河北中医》2022,(7):1181-1184
《四圣心源》中详细记载了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圆运动学说,以此为基础衍生出独具一格的“精神魂魄”观。生理上,精神魂魄的活动以五脏的生理活动为基础,精神魂魄的活动可视为五脏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病理上,精神魂魄失养或受扰是发病的直接原因,中气升降失调是发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重视健脾、燥湿、理气以恢复脏腑气机。《四圣心源》中神志异常疾病有惊悸、奔豚、癫狂、见鬼、目盲等,与精神障碍类疾病躯体症状、精神分裂症、谵妄等疾病密切相关。临床上,治疗情志病多从肝、心论治,但从中土论治应更符合现代临床中大部分精神障碍类疾病患者的脾胃现状。因此,“精神魂魄”观指导下的从中土论治有望成为临床精神障碍类疾病诊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阳气与肝主疏泄论述抑郁症的病机,认为阳气不足为抑郁症发病的根本原因,肝失疏泄是抑郁症发病的关键。并提出抑郁症的病机为阳虚为本,气郁为标,临床治疗重在温阳调气,为抑郁症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扶阳思想是蕴于《伤寒杂病论》中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这一观点体现在张仲景对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各个方面。阳气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人体气血的运行、躯体的运动、疾病的防护等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和卫外等功能。抑郁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点,这也是阳气不足或阳气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之一。五脏之阳气是人体阳气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五脏阳气虚衰可直接或间接引发抑郁的相关表现。《伤寒杂病论》中有多种临床症状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综合其治疗方案,张仲景多从扶固阳气着手进行治疗。文章从《伤寒杂病论》的扶阳思想入手,探析五脏阳虚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 临床上因阳气未能充分生发、温养导致气化障碍、紊乱而产生“寒”的病理改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共有病机。“寒”既是机体功能处于抑制的、迟缓的、退行性的病理变化,又是六淫病邪因素。在辨证上有表寒(外感),里寒(内伤)之分。里寒的病机是阳气不足以温养营血;任里寒的病变过程中,若再招致寒邪(外感)入侵,可使原有病机深化。说明寒邪致病,能使阳气温运不足,进而损及营血,形成气血俱病,以致使体内阴阳气化发生障碍。虽然各脏皆秉阳气以发挥自身功能,亦随其所虚而致病,但是阳气生发之源在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  相似文献   

11.
重视阳气是《内经》重要的学术观点,气血的周流、肢体的运动、精神的爽慧等,都依赖于阳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阳气不足或出入障碍则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而这正是抑郁症的基本临床特征。所以,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体质基础都与阳气失常有关,其临证治疗也当以温通阳气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凌家艳  薛莎 《中医药导报》2023,(4):186-188+192
薛莎教授基于《黄帝内经》中“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为脾肾阳气亏虚,清气和水谷精微生成不足,有形物质形成乏源,导致成骨不足,骨骼失养。脾肾阳气亏虚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根本,肝郁阳气不舒、瘀血痹阻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治疗当补肾温阳为主,兼顾疏肝通络、健脾养胃,同时配合中医外治,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认为神颓志衰可以概括抑郁症"三低"症状,进而提出抑郁症的病机为阳气不振;病位首先在心,日久心肾同病,损伤脑髓,病机日趋复杂,治疗难度增大。提出振奋阳气、怡神强志是治疗抑郁症的基本原则。临证需要区分邪正虚实,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4.
《灵枢·本神》关于神魂魄意志的定义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论述创立了中医神志学说的理论基础 ,它不仅使中医在精神性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方面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而且在论治方面有独到的辨证方法和用药规律。在精神性疾病发病率日渐增多的现代竞争社会 ,有必要重温其内容 ,挖掘其理论 ,发展其学说。1 神魂魄意志参与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灵枢·本神》谓 :“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存谓之志。”此段内容为中医神志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它…  相似文献   

15.
许桂莲  车新平 《四川中医》2007,25(9):122-122
本文应用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治疗痹症、便秘、胸痹、痛经等症,重在补气促进气血正常运行,改善机体阴阳气血功能。对痹症重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便秘重在益气润肠;胸痹重在鼓舞阳气;痛经重在补气活血。虽病症不同,但均存在气血运行不畅病机,故取得临床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酸枣仁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指出了酸枣仁汤所主为因劳而烦,因烦而不得眠的基本病机。细究其因,此处所指之虚劳症状应当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指本虚加劳,心血亏虚,血不养心,故见虚烦,不得眠;二是指久劳成虚,  相似文献   

17.
从"卫气布散失常"探讨糖尿病泌汗异常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糖尿病泌汗异常属中医学"消渴汗证"范畴,病机特点为"消渴"与"汗证"并举。阳气亏虚,推动无力,卫气布散乏力;津液营阴亏虚,卫气布散乏源;痰、湿、瘀、热等邪阻滞导致卫气布散不畅,汗道不通等因素均可导致泌汗异常。阳气亏虚,卫气布散乏力者,宜予温通辛散之品;津液营阴亏虚,卫气布散乏源者,宜予轻清生津,补中有行而无滋腻之品;痰、湿、瘀、热等邪阻滞导致卫气布散不畅,宜根据邪实及停留部位不同,因势利导,予祛邪通利之品。  相似文献   

18.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哮喘以痰瘀为夙根,与肺脾肾三脏不足密切相关。而痰瘀为有形阴邪,必因阳不化气、水停血滞而成,认为儿童哮喘应有脏腑阳气虚损的病理基础;加之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处于以阳气为主导的生长发育阶段,易受外邪、饮食因素影响,造成阳气亏耗;或因先天禀赋不足,生而阳气本虚。肺是哮喘的直接核心病位,阳气虚者在于肺也,认为肺阳虚是儿童哮喘发病的基本病机,也是痰瘀形成的重要原因。随着病程延长,病理产物逐渐产生、积聚,终致痰瘀胶结,形成"肺阳亏虚-气血津液失常-痰瘀伏肺"的动态病机演变过程,三者互为因果贯穿于儿童哮喘始终,是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金虎主任认为小儿睡眠障碍乃"阳盛于外则醒,阴盛于内则眠",小儿素体阳气偏盛加之外邪侵袭致机体阴夜相对不足,阴不制阳,扰乱神明。提出"小儿睡眠障碍重在调理心、肝"的独到见解,调肝潜阳、疏肝解郁,柴胡龙骨牡蛎汤。大便秘结烦躁不安加生大黄泻火除烦;腹部胀满乳食不化加麦芽、莱菔子、焦山楂消食导滞;热盛烦躁加黄连、栀子泻火除烦;睡时汗多加黄芪。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20.
唐启盛教授认为抑郁障碍与中医的"郁病"关系密切,情志之郁与气血痰食火等病机之郁有所区别,初起多为情志不遂而肝气郁结、痰气郁结,久则暗耗肾精,以致肾精亏虚,水不生木,因此提出"肾虚肝郁"的病机。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了抑郁障碍的中医证候规律,发现肾虚肝郁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的证候类型。治疗上运用益肾调气法,创立颐脑解郁方,用以治疗抑郁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