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从水湿论治心力衰竭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焦增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2):53-53
从水湿论治心力衰竭焦增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100037)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为患,本虚多为心、肺、脾、肾之虚;标实以血瘀水湿并见,故治应标本兼顾,在治标怯邪中,利水湿是重要的环节,有效、及时地清利水湿之邪,减轻心脏负荷,关系... 相似文献
2.
3.
4.
5.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证候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了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辨证治疗方案,本文就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辨证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7.
8.
9.
随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及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心痹""心胀""心水"等范畴,其病性当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阳虚、气虚,标实乃血瘀、痰饮、水湿。"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肝、脾、肾之病变均可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病;其中,心为脾之母,脾为心之子,脾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析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与脾主运化水湿的关系。在发病因素方面,从五大病因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认为外邪侵袭,久客经络,脾虚损阳,痰饮内生,发为心衰;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不运湿,心脉不畅,发为心衰;情志失调,损伤脾胃,化血无力,心失所养,发为心衰;劳倦内伤,耗伤脾胃,脾虚湿停,心脉痹阻,发为心衰;失治误治,耗伤脾阳,痰湿积聚,上凌于心,发为心衰。在致病机理环节,从"气""水""血"三个方面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从"气",认为脾气虚弱,气血匮乏,心失所养,气阳两虚,发为心衰;从"水",认为脾失健运,化生痰饮,困遏心阳,水饮上犯,发为心衰;从"血",认为脾气不足,化湿无力,血行不畅,血瘀于脉,发为心衰。为临床从脾从痰湿论治慢性心衰提供重要的辨证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0例分期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阳虚水泛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3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气虚血瘀组加用保元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阳虚水泛组加用真武汤加味。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气虚血瘀组、阳虚水泛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3组治疗后LVEF、FS显著升高(P均<0.05),AngⅡ、TNF-α、IL-6显著降低(P均<0.05),且气虚血瘀组、阳虚水泛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AngⅡ、TNF-α、IL-6水平,这可能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4)
肾为五脏之根本,阴阳之根,与心阴阳互资,水火既济,肾脏阴阳失调,全身脏腑受累,终致心阳不足,发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从肾论治,注重心肾相交,滋养肾中精气,温补肾阳,切合心肾阳虚的基础病机,补肾活血是治疗心衰的一个高层次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大卓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1):1053-1056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损伤终末阶段的一组症状群,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成为21世纪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据有关统计,约超过2%的美国成年人患有CHF,且在确诊1年内约30%~40%的患者死于心衰心J。CHF形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英国每年约2%的医药经费用于心衰防治,美国大约花费2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后世医家遵《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多从风寒湿三邪论治。治法必去此风寒湿三气之邪而痹病可愈。临证中风邪易祛,寒邪易散,而水湿之邪胶滞难除,为三邪中坚者,且性阴粘着,易留关节筋骨,致病多缠绵难愈。故治痹尤当治湿,湿邪祛则风寒无党而易散。 痹证初起,不论肿在小关节还是大关节,疼痛则一;不论是风邪、寒邪还是湿邪偏胜,走关节,入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不同中成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08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住院被诊断为心力衰竭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都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养心氏片,对照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方面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E/A等超声心动图指标与疗前比较明显增高的趋势,但两组经统计学检验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片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都有明显的疗效,同时改善心功能指标,都值得为医院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脉络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提出气阳虚乏、络瘀水停、络息成积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气血水"同治分消为其基本治疗原则,制定"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治法与芪苈强心胶囊组方概述辨证分型与处方用药,对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防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