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解析仲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过程中,外感发热病在临床上常见类型的一般传变规律。结论:伤寒六经辨证是外感发热病由三阳经到三阴经的辨证过程。它的传化规律是,由表入里,由经络而脏腑(腑-脏),由阳经入阴经。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说明了中医学六经辨证大法在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中医学的内涵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宗旨,以《伤寒论》六经辨证为临床大法,正确理解六经辨证的含义是临床灵活使用六经辨证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六气之本标中和六经之开合枢的认识深入理解六经辨证的含义。临证时正确理解糖尿病患者其本为三阴病,运用六经辨证时到底立足于哪条经才是治疗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肺胀初期表现为太阳病证,可从太阳论治,予麻黄汤、桂枝汤;若肺胀患者表现为咳嗽、胸胁苦满、气短、焦虑、烦躁、纳差,乃少阳枢机不利,柴胡汤类方可调节肺之宣发肃降;肺胀患者病情日久,脾胃功能低下,运化乏力,或外感温热之邪,津液亏损,皆可导致肺胀合并大便难,以承气汤类方治疗,腑气得通,肺气壅塞自减;患者气血阴阳不足,正气由盛转衰,病邪由阳入阴转为少阴病则阴阳俱虚,以阳虚为主,治疗可扶正祛邪,治以真武汤、黄连阿胶汤;肺胀后期,患者表现为太阴证,寒气最重,当以四逆汤类方药温之;肺胀之厥阴病阶段,寒热错杂,症状繁多,适用乌梅丸。运用六经辨证,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肺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刘薰  杨柱  龙奉玺  伍谨林  唐东昕 《河南中医》2020,40(12):1783-1785
《伤寒论》六经辨证详述了外邪入侵机体后的传变规律,恶性肿瘤原发部位侵犯其他内脏与组织或恶性肿瘤转移符合六经传变规律。太阳经分布于体表,外邪入侵,首犯太阳,若恶性肿瘤患者辨为太阳病者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厚朴生姜半夏人参甘草汤等治疗;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若患者表现为阳明经证者可用白虎汤、承气汤、茵陈蒿汤等治疗;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主症,若患者辨为少阳病者可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足太阴经属脾属土,太阴之为病,当温化太阴寒湿,若患者属太阴病者可用理中汤等治疗;少阴病为太阴病进一步发展而成,主症为"脉微细,但欲寐",若患者属少阴病热化证者用猪苓汤治疗,属肝气郁结、脾胃虚寒证者用吴茱萸汤治疗;少阴病进一步发展为厥阴病,厥阴病属半表半里之阴证,若患者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证可用厥阴病代表方乌梅丸治疗。然恶性肿瘤呈现多脏器、多系统损害,不能仅用一证识别,用一方治疗,应全面系统掌握六经辨证。在运用六经辨证基础上也要注意与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辨证论治为中医精髓,六经辨证为其重要内容,指导方药应用和针灸临床治疗,由此在临证诊治疾病时,运用六经辨证,做到辨证清晰、准确,才能下针有"神"。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之祖,适用范围之广,本文以六经辨证为基础探析肾脏病的传变过程,及六经辨证方法在肾脏病中的辨证思路和具体应用,初步掌握肾脏病的六经辨证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在传统中医辨证的体系上建立了独特的六经辨证,论述了六经的提纲证和各种变证,并提供了证治方药,不仅在理论上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中医学,并具有极强的临床指导意义。传统的中医辨证体系与六经辨证各有其优点,也有其不同,本文在此浅要归纳六经辨证与传统辨证的特点所在,并例举病案对其特点、区别及临床运用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8.
聚类分析在六经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数学聚类分析的原理,提出六经辨证分三个基本步骤进行。首先根据疾病的阴阳属性分阴阳两类,从而将诊断确立于三阴或三阳之中,接着根据疾病的病位不同,采取纳入法或排除法,明确病发于何经,进一步缩小诊断目标,最后根据阳经之在经在腑或阴经之寒化热化,以及兼证、杂证的有无。最终确定其病证类型及选方用药。此法在辨证过程中逐步缩小诊断目标,同时明确病性、病位,最终能够准确地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9.
六经辨证在眼科辨证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洁 《陕西中医》2008,29(1):125-126
六经辨证法,创始于后汉张仲景,载于《伤寒论》一书中,该书辨别外感病和杂病,曾在中医学的发展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在生理方面,六经内联脏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肌肉皮毛,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病理方面,外来病邪,可以通过经络由表传里,由上传下,并将脏腑的病变反应到相应的体表、肢节等部位.脏腑病变相互影响,也通过经络起作用.六经辨证是以六经来归纳证候,确立治法,施以方药的一种辨证论治系统,它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孟翔  杨涛  张再良 《吉林中医药》2011,31(3):187-189
对六经辨证起源、本质及其临床应用等各角度的研究揭示,其实为中医辨证之圭臬。六经辨证源于农伊学派认识疾病的“表里”“寒热”两个朴素的辨证原则。仲圣在此基础上发挥出“半表半里”“寒热错杂”两个中间状态,进而明确了六经辨证的框架,从而为临床简洁有效地认识疾病的病性、病位、病势提供了高度概括的纲领。  相似文献   

11.
区佩仪  李瑞丽  傅金英 《光明中医》2023,(21):4122-4125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体系。通过查阅及归纳总结相关文献、古籍、各医家运用六经辨证治疗妊娠病的医案,探讨《伤寒杂病论》中六经辨证理论对于妇产科妊娠病辨证论治的指导作用、可行性及有效性,经方在妊娠病中辨证论治的思路及临床应用疗效,希望为中医药治疗妊娠病提供更多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技能的培养,是中医学教育的重点问题之一,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虽然有多种辨证方法,但六经辨证依然是最简洁、最容易上手的辨证方法.本研究以六经辨证为纲,从六经病特征开始,融汇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融汇伤寒温病理论,一步一步启发中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使中医学生易于掌握,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3.
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医“虚劳病”范畴,本文根据虚劳病的诊治,探讨六经辨证在癌因性疲乏中的辨证思路。笔者团队认为癌因性疲乏病机上总属“虚”和“郁”,因气血阴阳的不荣与不通发病。在治疗上,因“虚”致病,认为以太阴脾虚为本,治当扶太阴复形质;因“郁”致病,治当疏气机散积郁,根据正邪盛衰情况区分阴阳,正气尚充属阳证者从少阳病论治,阳虚正损属阴证者按厥阴病论治,以此为主线再辨兼夹证。同时注重调畅肿瘤患者的心理情致,以达到心身同治的目的。为构建癌因性疲乏运用六经辨证的经方诊治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头痛是指诸多病因诱导下出现的头部疼痛的一种病症。本病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主要为感受风寒、风热、风湿等;内伤多由风、火、痰、瘀等所致。经方治疗头痛可谓遍布六经,有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厥阴头痛之分,运用经方六经辨证,抓主症,辨方证,临床治疗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如今临床一大病种——皮肤病,以《内经》《伤寒论》等四部经典作为理论依据,对其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进行相应的讨论及病案参照说明,阐明经方中温阳通里的药剂,于皮肤病的治疗上有着简捷、根本的疗效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六经提纲病情结合眼病辨证,能执简驭繁,抓住疾病本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记载在病变中出现不寐,从六经辨证治疗。临床上对不寐的不同表现,可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采用六经辨证使用经方进行治疗,往往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六经辨证法,始于东汉末页,为当代医学家张仲景所创立。是在《内经、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张氏把一切外感热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症候,按病邪的浅深,病势的缓急,症候的属性,正邪的盛衰等,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客观规律,归纳为六大证候类型,并沿用六经名义,把六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对胃脘痛(心下痛)的辨证精详,用药严谨,疗效确凿。笔者临床悉按六经辨证治疗胃脘痛,往往取效甚捷。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一、太阳受邪胃失和降太阳之为病,邪犯卫阳是也。太阳受邪,营卫首当其冲。“胃者,卫之源;脾者,营之本”(《伤寒明理论》)。所以太阳病势必影响脾胃失调,导致胃气不和。太阳中风之干呕、伤寒之呕逆,均由风寒外袭,营卫失调,胃失和降所致。家父  相似文献   

20.
侯艺涵  季云润  张伟森 《陕西中医》2021,(12):1736-1738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持续6周以上的局部或全身皮肤黏膜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局限性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寒冷性荨麻疹是受冷刺激后出现的风团水肿。从六经八纲辨证的角度来看,其主要病因病机为太阳太阴合病,表虚里寒。临证治疗需首辨六经,继辨方证,多以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及其变方表里同治,临床疗效较好。现对六经八纲辨证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思路及疗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