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相、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简称情感障碍)患者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 108 met多态的分布,以及COMT基因与情感障碍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的方法。检测203例情感障碍患者及209例正常人的COMT基因多态性,按照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进行吻合度检验,并采用Z检验分析COMT各基因型及等痊基因在不同组间分布的差异,结果:(1)经吻合度检验,单相抑郁症组(98例)、双相情感障碍组(104例)及正常对照组COMT各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X^2值分别为2.205,0.913,3.425,均v=1,均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相、双相情感障碍组中COM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经Z检验,均v=1,均P>0.05);COMT基因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性别的组间及组内差异亦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OMT基因val 108 met多态所在的第4外量子附近可能不存在情感障碍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焦虑症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焦虑症与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88例焦虑症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患者组高活性H型(G)和低活性L型(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1%、19%,对照组分别为67%和33%,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组G/G、G/A、A/A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61%、39%、0,对照组分别为40%、53%和7%,除G/A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G/G和A/A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焦虑症亚型间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OMT的G等位基因、G/G基因型可能是焦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A等位基因、A/A基因型可能是焦虑症的保护基因之一;焦虑症两种亚型间COMT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昆明地区汉族人群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OAS)测量88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他们的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攻击行为患者与无攻击行为患者各基因型及基因型频数分布无显著差异;但分性别后发现:有攻击行为男性患者与无攻击行为男性患者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158Met作为危险因素,OR值等于4.55,95%CI为1.36~15.19。而有、无攻击行为的女性患者间的等位基因频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MTVal158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性行为有关,中国昆明地区的男性患者的低活性等位基因与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功能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和抗精神病药急性期治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方法分析 138例首次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COMT基因缬氨酸 (Val) 15 8蛋氨酸(Met)功能多态性 ;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精神症状 ,并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临床指标、治疗前PANSS分值及治疗 10周后PANSS减分率的相关性。 结果 :COMTVal15 8Met基因型在患者组和男女亚组的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治疗显效组和未显著进步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各基因型亚组及是否携带Met等位基因亚组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基因型与治疗前PANSS总分和阴性症状分显著相关 ,而与PANSS总减分率和各分值减分率无显著相关。 结论 :COMTVal/Val基因型主要与首次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相关 ,支持COMTVal等位基因是精神分裂症脑前额皮质多巴胺功能低下的遗传影响因子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5.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心境障碍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22号染色体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与心境障碍(MD)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90例MD患者(患者组)、90名正常人(对照组)及5个MD高发家系(共25名成员)的COMT基因多态性;用改进的传递/不平衡(TDT)方法分析5个高发家系COMT基因与MD的关系。结果 (1)患者组COMT等位基因A频率(22.78%)低于对照组(35.00%),等位基因G频率(77.22%)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按性别比较,等位基因A和G频率在两组男性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而两组女性间的差异则具显著性(P<0.01)。(2)COMT基因A/A基因型频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但患者组及其男性和女性的A/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44%、33.33%和35.56%)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11%、60.00%和62.22%;P=0.00);患者组及其男性和女性的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00%、60.00%和60.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4.44%、35.56%和33.33%;P=0.00、P=0.02和P=0.01)。(3)用TDT方法分析,5个MD高发家系COMT基因与MD存在关联(P=0.04)。结论 MD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COMT基因多态性存在差异;中国汉族人22号染色体可能存在心境障碍易患性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神经认知功能损害与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77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简称患者组)和90名正常人(简称对照组)的COMT基因型,采用整合视听连续执行测验(IVA)评估25例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功能、反应控制能力;比较分析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及其注意功能与COM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两组COMT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5.042,P=0.080),患者组的COMT基因的高活性等位基因缬氨酸(VAL)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χ2=0.756,P=0.385);注意障碍组和非注意障碍组的COMT基因型频率分布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818,P=0.366),注意障碍组和非注意障碍组的COMT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χ2=0.063,P=0.802)。结论:COMT基因可能不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儿童精神分裂症注意功能缺陷与COMT基因可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20例强迫症(OCD)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根据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将强迫症划分亚型。结果:强迫症患者COM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对照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强迫行为组与强迫思想组的COMT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G/A基因型多见于强迫行为组。结论:COMT基因多态可能对强迫症的发病没有直接的作用,但G/A基因型可能对症状是否表现为强迫动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强迫症与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上海地区汉族人口中儿茶酚 邻 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同强迫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CR RFLP)测定 10 0例强迫症 (OCD)患者和 115例健康对照的基因型。结果 强迫症患者COM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显著差异 (P >0 0 5 ) ;OCD患者与健康对照同性别之间COM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也未见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汉族人群中COMT基因多态性对强迫症的发病可能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为研究对象,论证P300作为精神分裂症贵传标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Val108/158Met基因多态性与焦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了176例焦虑症患者(患者组)和2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COMT Val108/158Met位点基因型,分析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的分布差异,及其与患者临床症状表型之间的关系.患者均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定量表测评.结果 (1)患者组COMT 108/158Met/Met基因型和Met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为6.25%、26.99%,对照组为2.50%、18.7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组女性COMT 108/158Met/Met基因型和Met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高于对照组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男性COMT 108/158Met/Met基因型和Met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内COMT 108/158Met/Met基因型和携带Met等位基因患者HAMA总分、焦虑和恐怖因子分值分别高于其他基因型和携带Val等位基因患者(P均<0.05).结论 携带COMT Met108/158女性可能更易患焦虑症,COMT Met108/158与临床焦虑和恐怖程度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Val108/158Met polymorphism of 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COMT)gene and anxiety in Han population.Methods The COMT Val108/158Metpolymorphism wa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among 176 patients and 200 health subjects.The clinical symptom phenotypes data were obtained by assessing the HAMA and SCL-90 in anxiety patients.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frequencies of Met/Met genotype and Met allele were 6.25%.2.50%and 26.99%.18.75%in patients and controls,respectively.Both distribution frequenci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wo groups,especially in females (P<0.05),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in mal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Following analyzing the clinical symptom phenotypes,the patients with COMT 108/158Met/Met genotype or Met allelic locus had higher HAMA,SCL-90 anxiety and phobic scores than those with other genotypes or Val allelic locus (P<0.05).Conclusion The female individuals with COMT Met108/158 polymorphism may have higher susceptibility to anxiety,and be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symptom phenotypes of anxiety.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及其亚型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方法:使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528例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1名正常对照者DRD3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Gly9Gly基因型及Gly9等位基因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及对照组Gly9Gly基因分别为8.5%及4.6%,P=0.053;Gly9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4%及23.0%,P<0.05);且首次发病为阳性症状者与对照组之间的等位基因的差异也有显著性(Gly9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6%及23.0%,P<0.05,OR=1.337,95%CI=1.020-1.752)。结论: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整体存在显著性关联,尤其是与首次发病以阳性症状为主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COMT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口中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08/158Met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关系。方法以124例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TD组)、112例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及112例正常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1)TD组与非T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非T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TD组的高活性G等位基因频率(0.7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0),低活性A等位基因频率(0.2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30);非TD组低活性A/A基因型频率(0.0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0.07)。(3)COMT基因型与TD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A/A基因型患者的TD严重程度评分显著高于G/G基因型。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OMT基因与TD的发生有关联。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COMT基因存在相关性,高活性G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不伴TD的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COMT基因型与TD严重程度可能具有相关性,低活性A/A基因型患者可能较高活性G/G基因型患者表现更严重的T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汉族人群神经调节素1(NRG-1)基因SNPrs295404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4名正常对照的NRG-1基因SNPrs2954041多态性;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两组人群的记忆功能和执行功能,并用PANSS量表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两组NRG-1基因SNPrs2954041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4.01,P<0.05;2=30.201,P<0.05)。按性别分组后比较,结果仍同前。患者组中各基因型组间认知功能比较结果示:①各基因型组间韦氏记忆量表的理解记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G/G与T/T基因型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G/G与T/T基因型患者比较,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中的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和分类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G1基因SNPrs295404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关联,他也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探讨利培酮疗效的敏感基因.方法 对20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8周(2~8 ms/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以减分率评定疗效.并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基因型.对痊愈组(29例)、进步组(153例)及无效组(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COM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s)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COMT基因3种多态性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在利培酮不同疗效患者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MT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单体型分析,利培酮治疗痊愈组与进步组、有效组与无效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MT基因可能不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利培酮的疗效敏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p11区HSU93305基因座单体型、22 q11~13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A2αR)基因和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方法分别提取59个中国汉族核心家系成员(母59名,父5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59例)的DNA,采用基因扩增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HSU93305基因座的单体型研究;选择其中56个父母均存活的家系进行A2αR基因和COMT基因多态性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的研究,并应用复等位基因TDT、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率(HHRR)检验等.结果 (1)Xp11区HSU93305基因座经Msp Ⅰ及Dra Ⅱ酶切后产生四种单体型D1M1,D1M2,D2M1,D2M2.父母组以单体型D2M1频率最高(57.7%);患者组也以D2M1传递率最高(59.0%),其次为D1M2(28.9%),D2M2传递率最低(1.2%).(2)经复等位基因TDT分析,精神分裂症与Xp11区HSU93305基因座相关联(χ2=9.28,v=3,P<0.05);与A2αR基因(χ2=1.09,v=1,P>0.05)和COMT基因(χ2=0.31,v=1,P>0.05)未见关联.(3)经HHRR检验,A2αR基因(χ2=1.21,v=1,P>0.05)和COMT基因(χ2=0.37,v=1,P>0.05)与精神分裂症亦未见关联.结论精神分裂症与HSU93305基因座相关联,其易感基因可能位于Xp11区;与A2αR基因和COMT基因多态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多巴胺D2 受体 (DRD2 )基因及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B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 )在临床主治医师诊断后 ,由研究者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3版修订本的定式检查提纲 (SCID P)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面检 ,共选择符合标准的 1 0 5例BD患者 ,并将患者的发病年龄以≤ 2 5岁为早发组 ,>2 5岁为晚发组 ;(2 )对入组患者和对照组 (1 2 8名健康人 )按常规方法提取DNA ,然后对DRD2、COMT基因定型 ;(3)各组间构成比差异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RD2、COMT基因多态性均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但发病年龄大于 2 5岁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DRD2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36 ,P =0 0 4 )。结论DRD2基因与发病年龄较晚的BD可能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