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屈光不正与微量元素及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微量元素对屈光不正的影响以及它们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对319例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检测了头发中铁、铜、锌、钙含量,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61.75%患者的头发微量元素含量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值,尤以缺钙、锌为重。其中,中医辨证属脾胃气虚者占42.22%,多与缺锌相关;属肝肾阴虚者占51.40%,多与缺钙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源激发 X 射线分析技术,对35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肾虚证10例、血瘀证25例)作头发中钙和锶、铅、锌、铜、镍、铁、锰七种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肾虚组发锌值显著低于血瘀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对锌等微量元素在老年冠心病肾虚患者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体内微量元素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医药学对微量元素与疾病的认识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测定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能够反映机体内微量元素水平及生理病理状态。我们于1990年至1991年对90例慢性胃炎虚证患者及50例正常人头发中的铜(Cu)、锌(Zn)、铁(Fe)、锰(Mn)、钙(Ca)、镁(Mg)等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以了解慢性胃炎虚证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慢性胃炎的虚证,主要表现为脾虚证和脾肾虚证,故本组只就脾虚和脾肾两虚两种证型进行了微  相似文献   

4.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六种微量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勤萍  谭茹 《中医杂志》1999,40(1):44-44
应用原子吸收方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患者全血、头发、血清中镍、铁、钴、锰、铜、锌六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虚证患者体内镍、锌含量降低,铜、铁含量升高;同病异证、异病同证时微量元素改变与此均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手法整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头发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用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同时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头发微量元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能使患者下降的微量元素水平明显上升,这可能是针刀配合手法有效治疗椎动脉颈椎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患某些疾病时微量元素的变化,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从1959年以来,在锌酶研究及缺锌的临床表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探讨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报道尚少,本文通过测定慢性胃炎、溃疡病,老年病患者的血清和头发微量元素的含量,来探讨其与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和表现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治疗前后抑郁症肝郁痰热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铁、锂含量及锌/铜比值的变化与该证的关系。方法将诊断为抑郁症肝郁痰热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药治疗组与中西药对照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抑郁症肝郁痰热证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铁、锂含量及锌/铜比值。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铁、铜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锌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有显著差异;锌/铜比值两组治疗前均较治疗后有提高。组间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均无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为抑郁症肝郁痰热证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微观依据,将为临床抑郁症肝郁痰热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53例脾气虚证患者血清中锌、钢、钙、镁、铁的含量,同时与84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脾气虚患者锌、镁值降低,铜值及铜/锌比值均升高(P均<0.05—0.01);钙与铁虽有轻微升高,但与正常组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提示脾气虚患者存在有微量元素代谢的异常,其含量的变化与中医脾气虚证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用贞芪冲剂治疗53例脾气虚证患者,疗效较好,总有效率为96.2%。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贞芪冲剂及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Zn、Cu、Mg 的含量变化,治疗后血清Zn、Mg 值明显升高(P<0.001和 P<0.05),Cu/Zn 比值降低(P<0.001)。并探讨了脾气虚与微量元素 Zn、Cu、Mg 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McAb和ABC法测定了3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简称T亚群)。与健康人相比,CAA的Ts明显增高(P<0.001),Th/T5明显降低(P<0.001)。并发现外周血Hb水平、病程、疗效及中医证型与T亚群相关。按气血两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的顺序,患者Th逐渐降低,Ts逐渐升高,Th/Ts明显降低。后两组比前两组Th/Ts下降更显著(P<0.01),提示阳损及阴时机体免疫机能发生更大的改变,从T亚群水平揭示了中医证型特别是肾阳虚、肾阴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0例慢性咽炎辨证属阴虚、阳虚患者及30例健康人作了植物神经功能测定。结果表明:本病阴虚组主要处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阳虚组处于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状态,两组与健康人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是咽局部病变与全身阴阳失衡相互影响的中介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尿渗透压值为指标观察了中医辨证与尿渗透压水平的关系。在110例病人中,发现阳虚组和阳虚挟实组、阴阳两虚组和阴阳两虚挟实组尿渗透压平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所有虚证组和虚中挟实组均明显低于实证组;且阳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均明显低于阴虚组。此结果提示尿渗透压测定在阴阳虚实辨证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13例虚证病窦综合征患者通过经食管心房调搏及心脏收缩时间间期等测定,证实附子注射液能明显缩短窦房结恢复时间及明显减小PEP/LVET,提示附子确能提高与改善窦房结功能与心功能,尤对阳虚病例效果显著。附子温阳的机理可能是通过兴奋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促进钠、钙离子内流等多种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56例肾虚患者的血清钙、磷值及其中33例的24小时尿钙值,并将肾虚有耳鸣耳聋与肾虚无耳鸣耳聋患者间所测值加以比较。结果肾虚有耳鸣耳聋患者血清钙值较正常低(P<0.001),尿钙值也偏低(P<0.05)。作者认为血钙很可能是"肾"与耳之间联系的一种物质基础,血钙值可作为肾精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助阳药附子、肉桂对肾上腺再生高血压模型的实验表明,附桂二味或肉桂单味均明显减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P<0.01)和尿醛固酮排出(P<0.001)。肉桂显著增高纹状体和下丘脑的脑啡肽含量(P<0.001)。附子、肉桂明显改善胸主动脉内膜的高血压性损害。结果说明助阳药附子、肉桂对肾上腺再生高血压呈一定治疗效应,支持该模型可能属中医"阳虚"模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胆汁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32例HLD患者口服肝豆片Ⅰ号治疗4周,采用十二指肠引流术留取治疗前后HLD患者的胆汁B液,并与非HLD患者30例胆汁作为对照组。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胆汁中铜、锌、铁、钙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治疗前HLD患者胆汁中铜、铁含量及铜/锌比值显著低于非HLD对照组(P<0.01或P<0.05),钙含量显著高于非HLD对照组(P<0.01),而锌含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胆汁排铜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锌、铁、钙含量及铜/锌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胆汁排铜障碍是导致HLD患者体内铜蓄积的机制之一,肝豆片Ⅰ号能促进HLD患者胆汁排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为深入探讨其病因病机和高血压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2013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东城区38个社区卫生中心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6例,充分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阴虚、肾阳虚证与尿渗透压之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中医辨证、肾功能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21例中医辨证为肾阴虚、肾阳虚证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渗透压、肾功能等进行了检测,分析其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中医症状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渗透压和肾功能结果与肾阴虚、肾阳虚有关,且尿渗透...  相似文献   

20.
李敏  马堃  单婧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9):3860-3864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排卵障碍性不孕"病-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通过24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其"病-证-症"分布规律,归纳排卵障碍性不孕"病-证-症"关系。结果: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疾病分布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黄体功能缺陷>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无排卵型功血;中医证候分布为:肾阳虚兼血瘀证>肾阳虚证>肾阴虚兼血瘀证>肾阴虚兼肝气郁结证>肾阳虚兼痰湿壅滞证>肾阴虚证。症状积分较高的症状有临经前少腹疼痛、经色黯、小腹冷、失眠多梦、眼眶黯、面部黯或环唇黯、行经前后乳房胀、胸闷急躁、情志失畅、经行少腹胀痛等。结论:该研究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在排卵障碍性不孕中最多见,且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排卵障碍性不孕以肾虚证为主,肾阳虚证较肾阴虚证所占的比重大,血瘀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排卵障碍性不孕疾病症状分布总体趋势大致相同,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中的轻重程度不同,对临床治疗用药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