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病变部位及其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前瞻性研究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及对其自然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30例分别在脑卒中后第10.5d,1,2,4及6个月时,用同一套语言测评材料进行语言评定。结果:同一病变部位所致失语症的类型可不同。最复杂的是基底节,并且同一类型失语症可由不同病变部位产生。30例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在6个月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复。除完全性失语外,各类失语在第1-2个月内恢复最明显。听理解,口语表达和阅读恢复最好,其次为复述,书写的恢复最差。丘脑性失语和基底节性失语恢复最好。运动性失语恢复较好,感觉性失语恢复较差。完全性失语恢复最差。经皮质失语和传导性失语因病例数太少而不能充分反映其自然恢复情况。结论: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的病变部位与类型关系复杂。其自然恢复与失语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40例急性脑卒中汉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发病后1周内开始进行语言康复训练1个月,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结果 康复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家庭康复训练的恢复情况。方法:每例失语症患者发病后进行首次语言功能评估。然后在语言治疗师的定期随访指导下由家属对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在发病后第3、6、9、12个月再进行四次语言功能评估。结果: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的改善。这种改善在发病后半年内较明显,尤其在发病后3个月内最为显著。口语功能的康复大于书面语言。不同类型失语症康复训练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结论:脑卒中后的失语症患者要争取在发病后3-6个月内接受康复训练.尤其不要错过发病后3个月内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的自然恢复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的自然恢复状况.方法: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能够耐受坐位30min以上时进行第一次语言功能评估.评估结果按Benson分类方法进行失语症分类.患者在脑卒中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分别进行语言功能评估.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个月内均未接受正规语言治疗.结果:共收集8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10类失语症.Broca失语18例,Wernicke失语10例,传导性失语6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4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4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5例,完全性失语12例,命名性失语4例,基底节性失语10利,丘脑性失语7例.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无论属于何种类型都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的自然恢复.这种自然恢复在发病后3个月内比较明显.口语的自然恢复程度在各个阶段均大于书面文字.不同类型汉语失语症自然恢复的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失语是脑卒中后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脑功能结构、语言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的了解是准确诊断失语症及进行有效康复的基础。本文作者综述了影响失语症恢复的相关因素,以及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区的重组,回顾性分析判断失语症恢复程度的标准,试图为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96名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诊断分型和康复疗效观察。方法: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法和Schuel刺激法对其进行一对一语言训练。结果: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训练疗效明显。结论:说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疗效与其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观察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57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利用schuell刺激法[2]和语言障碍诊治仪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训练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61.0%,其中皮质下、运动性及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恢复较好.结论:语言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言语能力,其恢复程度与失语症的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赵瑞祥 《中国康复》2000,15(2):87-88
为探讨康复训练对失语的治疗作用,对86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诊断分型,并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和Schuell刺激法进行语言训练。结果: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疗效明显,其中皮质下失语、Brocea失语、命名性失语,运动性失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清丽 《中国康复》1997,12(2):93-95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国内外均有不少报道,为使众多读者能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本文对失语症的康复训练作一简要介绍,目的是为从事语言康复专业人员提供选取的方法。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所有的失语症患者听理解的恢复是其他语言功能的前提,治疗目的应是恢复患者对语言的认知、记忆、分辨和理解,然后进行视觉语言刺激的理解训练”,“。在进行表达训练时,有先是Q语表达,然后是书写。失语症的治疗可分为上按广法(它是言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进行特定的语言功能训练,通过反复和适当的刺激以激发其语言功能的恢复,未受损区域的机能代偿,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但是否皮由质下结构导致了这些失语仍存在争论.基底节性失语症有特定的神经语言学特征,选择针对性语言康复治疗是有效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8-01/2005-12与脑卒中、皮质下及基底节性失语及语言康复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脑卒中、基底节性失语、语言康复”,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Medline 1982-01/2005-12的关于失语症的文献,检索词包括basalganglia,Subcortical aphasia,apraxia of speech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并手工查阅与之内容相关的书籍若干.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的病理机制,神经语言学特征,失语症诊断方法,语言康复方法相关的文章,然后筛除与以上要求无明显联系的文章.纳入标准:详细阐述基底节失语症的临床特征、神经语言学发病机制、康复治疗方法相关文献.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5篇关于基底节失语症的文献,涉及基底节失语症临床特征文献31篇,其中神经语言学发病机制篇45篇,失语症评估及分类5篇,康复治疗方法14篇.排除65篇选择符合标准的30篇用于综述.资料综合:对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的定义,研究现状进行简明介绍,在此基础上详述基底节性失语复杂的神经语言学特征,从临床失语症状组合出发,进行失语症评估,探讨失语症状与病灶部位的关系,了解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的病态语言行为发生机制,为验证语言在脑内加工过程的神经机制提供重要资料;另一方面阐述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治疗方法.结论:脑卒中后基底节性失语为临床常见疾病,有其特定的神经语言学特征,基底节结构参与语言形成过程,其机制有待进一步证实.选择针对性语言康复治疗是有效的.神经语言学家和临床医生正努力探索基底节结构在语言及言语形成过程中的整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60例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失语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并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训练。康复治疗前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和失语症检查。结果 实验组训练后LOTCA评分(P<0.05)及失语症评分(P<0.0001)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脑卒中致失语症并发认知功能缺损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积极进行认知功能的训练更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失语症的发病及恢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失语症的发病与恢复机制,为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是当前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之-。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1ine1980-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phasia,recovery”,“aphasia,hypoperfusion”,“aphasia,metabo1ic”,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失语症”。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纳入标准为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4篇关于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26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篇试验中,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6试验包括620例患者,分别对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进行了论述。结论:关于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语言中枢的低灌注、低代谢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可能为失语症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3.
姜爱钟  胡爱华  蔡伟 《临床荟萃》2004,19(7):391-391
急性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D)患者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严重影响失语症的恢复,本研究自2000~2003年对68例失语症伴有PSD患者抗抑郁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对72例脑卒中失语患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命名性失语效果最好,运动性失语次之,完全性失语效果差。脑出血比脑梗死治疗效果好。化程度高恢复快。结论:失语患在接受语言康复训练应个体化,早期进行,坚持不懈,重视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5.
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失语症是脑病变后获得性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障碍。大多数失语症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过治疗(包括语言治疗),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目前,对失语症自发恢复和语言治疗性干预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并不完全了解。由于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不能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因此失语症恢复的神经机制尚在探讨中。可以应用神经生理学技术对脑的语言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查左侧Broca区阳极和Broca右侧对应区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图命名是否有促进作用,两者的促进作用是否有差异。 方法:对29例额叶及基底核区脑卒中后(2—12个月)失语症患者进行图命名检查的同时,实施在线左侧Broca区阳极、Broca右侧对应区阴极tDCS,其检查结果与假刺激图命名检查结果对照。三种实验条件间隔时间≥24h。左右侧tDCS随机实施。 结果:尽管部分患者显示右侧对应区阴极tDCS可以提高图命名成绩,但是只有左侧Broca区阳极tDCS可以显著改善失语症患者的图命名能力(P<0.05)。 结论:增强左Broca区皮质的兴奋性,可以促进失语症患者图命名能力的改善;左Broca区及其周围区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恢复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患有失语症的脑卒中患者9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循证组47例,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管理,对照组进行传统常规护理。结果:循证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年脑卒中病人运动性失语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中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病人进行理疗和言语功能训练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20例运动性失语症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后,12例失语症严重程度均由1级恢复到2级,3例失语症严重程度由0级恢复到1级,还有其他5例病人无明显疗效。[结论]对中年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应尽早进行言语功能训练和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使病人语言功能不同程度恢复,并可改善病人的身心应激及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史长青 《现代康复》1998,2(12):1329-1330
目的:重点探讨脑卒中言语障碍.包括完全性失语症、言语失用症、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采用高索荣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口语功能。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听理解训练,构音器官的训练.言语失用症的语言活动重建,失语症系统治疗。结果:经2检验,治疗组的10项功能恢复均大于对照组(P<0.01)。对脑卒中言语障碍的综合性康复治疗见效快,适合于临床住院阶段治疗。  相似文献   

20.
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语言治疗后错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语言治疗对不同类型错语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确定感觉性失语症命名困难的主要语言学层次损害。方法:对14例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进行4周语言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实施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汉语版中的图片命名测验,对测验中出现的错误分类记分;对2例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观察恢复早期与后遗症期的疗效。结果:语言治疗后感觉性失语症患者的错误总量减少,急性期与恢复后期治疗后错语量减少的程度接近。结论:语言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