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内镜检查出的36例胃窦部隆起性病变进行分析,探讨其病因及意义方法36例全部经内镜检出并得到病理证实.结果胃窦低分化腺癌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6例,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例,胃窦部嗜酸性肉芽肿2例.结论胃窦部是癌肿、息肉及炎症之好发部位,对内镜检出的隆起性病变更要注意恶性变的可能因为胃窦部萎缩性胃炎与胃窦癌的关系密切,特别对年龄在50岁以上者,一旦诊断为恶性病变或癌前病变即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全部病例均经电子内镜检查,取活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细菌培养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BC期).年龄19岁~80岁,平均年龄49.6岁±30.5岁。凡并发严重的幽门梗阻、肺心病、肝肾功损害、出血性疾病、妊娠、哺乳期患者除外。300例患者中,男225例,女75例,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136例(45.33%)、中度萎缩性胃炎97例(32.33%)、重度萎缩性胃炎67例(22.33%),伴肠上皮化生者187例(62.33%),非典型增生者236例(78.66%),病程2a以下149例,3a~4a85例,5a以上52例,10a以上14例,有轻…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有上消化道症状而作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以了解云南江川地区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炎、溃疡及胃癌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在内镜直视下取材,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在胃窦部大弯侧幽门前1cm~3cm,胃溃疡、胃癌分别在溃疡及癌肿边缘取材标本1~2块.将活检取材标本置入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Hp感染快速诊断试剂盒(HpVT,SQ-H102)孔内,阳性病例5min内呈红色,简称(尿素酶试验).结果1022例中,Hp阳性者639例,占62.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66.5%(381/573);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6%(18/69);胃溃疡(GU)51.9%(42/81);十二指肠溃疡(DU)68.4%(195/285);胃癌(GCa)33.3%.(3/9).病种不同,Hp阳性率亦略有差异.不同年龄组Hp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组与国内其他报道相比较要比他们的阳性率低,可能与云贵高原气候;人群居住分散;人们常年吃生大蒜等因素有关.亦可能与本组仅作尿素酶检查有关要提高Hp感染阳性率的检测水平,现急需有简便、敏感性强,价廉的检测方法,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演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观察慢性胃炎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这一演变过程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来探讨其相互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方法: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者121例,男87例,女34例;年龄20~74岁,平均45岁。在内镜直视下取胃窦部活检标本2~3块,同时做组织学病理诊断及Hp检测。Hp检测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及快速尿素酶试验。Hp感染的判断:两种检测方法中任一种阴性者即为Hp阴性,两者均阳性者为Hp阳性。 结果:121例慢性胃炎中,Hp阳性89例,占73.6%。其中浅表性胃炎61例,Hp阳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下)(2006,上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慢性胃炎的转归、萎缩性胃炎的随访与癌变预防29.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由于绝大多数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而幽门螺杆菌自发清除少见,故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30.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窦炎易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多灶萎缩者易发生胃溃疡。部分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20%)者可发生消化性溃疡:以胃窦炎症为主者易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淑杰  徐立宏  王燕 《山东医药》2006,46(16):79-80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可由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反流引起。现对我院2002年12月~2005年1月收治的36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内镜结果及病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0例、女156例,年龄17~80岁、平均43.7岁。均采用FuJinon-250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常规在幽门周围的2cm内取黏膜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行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内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明显,有红斑、糜烂,病变以胃窦部明显,镜下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至胃窦部,黏液呈胆汁样。合并大小不等糜烂204例(55.7%),胃溃疡60例,十二指肠球炎74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食道炎27例。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中年以上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者占55%~75%,60岁以上者的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为72.4%~92.5%。在内科慢性病中,老年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占有绝对多数,因此需予关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0年制订了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之后,又于2006年9月通过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下简称“共识”)。共识从病理组织学、内镜、病因学、诊断、治疗等多角度进行了更科学、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朱晓军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210024)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以往认为它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但老年人CAG与Hp感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城乡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特点.方法城乡Hp感染阳性患者403例,城市62例、农村341例,以内镜检查次数分别统计胃炎(CG)、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胃癌(GC)、Hp阳性例数,并对年龄性别,城乡进行登记.应用珠海克隆科技公司生产的Hp检测试纸,在内镜下用普通活检钳取胃窦,体粘膜及病变活体组织,涂入该试纸上,试纸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Hp(+),不变色为阴性.5a内镜检查数和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检出数及城乡两级分表统计.结果403例Hp阳性患者年龄22岁~76岁,平均年龄35.87岁,城市35.20岁,农村36.84岁.CG平均年龄35.20岁,城市34.30岁,农村38.84岁.GU平均年龄36.43岁,城市34.86岁,农村37.65岁.DU平均年龄37.25岁,城市35.78岁,农村37.48岁.GC平均年龄37.25岁,城市39.28岁,农村41.10岁.403例Hp阳性患者城市检出率15.4%,农村Hp阳性检出率84.6%.农村检出率显著高于城市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总Hp感染率71.33%,复合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人群Hp感染率在50%~80%之间.性别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胃年龄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胃底腺区与幽门腺区腺境界的改变。分三组: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组)和老年人慢性胃炎(胃炎组)各20例,青年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对照组)5例。用刚果红染色后注射五肽胃泌素,并对胃各部位进行活检。结果显示:溃疡组的腺境界几乎不上移,发生萎缩性胃炎少而轻,属中度萎缩者占25%,无重度萎缩;而胃炎组几乎全部(19例)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度和重度萎缩者分别占25%和50%。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证实溃疡组与对照组的腺境界相似。说明老年人患十二指肠溃疡者具年轻人的胃年龄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得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效果.方法经内镜及病理学确诊的CAG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中,男性62例,女性40例,年龄46岁±5.7岁,病程7.5a±2.1a.病变位于胃窦者80例,在胃体者11例,胃窦及胃体皆有者11例,Hp阳性者80例,口服胃得安(由苍术、白术、紫河车、砂仁等14味中药组成),疗程为3mo,对照组50例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5岁±8岁,病程6.5a±2.3a,病变位于胃窦者33例,胃体者17例,Hp阳性者28例,口服猴菇菌片,疗程为3mo.用药前后,对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胃粘膜病变、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及Hp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在2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治疗组95.2%,对照组5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2组病例胃粘膜均有明显的红白相间及较大的苍白区、粘膜变薄及纤维化、粘膜下血管明显显露,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上述病变的消失率分别为85.2%(69/81),66.6%(60/90),73.3%(22/2),对照组上述病变的消失率分别为22.8%(8/35),20%(9/45),29.4%(5/17).2组比较,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胃得安对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7%(62/10  相似文献   

12.
陈一芳  项尊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86-788
已知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因此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早期干预或治疗显得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根除Hp有利于减少胃癌发生,可使胃体部萎缩进展缓慢,但对胃窦部萎缩的作用仍存有争议;而对Hp阴性者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伴或不伴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如何减缓其萎缩发展均需寻找新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早期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加味左金丸汤剂治疗胃黏膜炎性反应及萎缩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内镜检查幽门螺杆菌的检测94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内镜检查中的感染率.方法对有消化道症状而做内镜检查的患者943例,男692例,女251例,年龄21岁~89岁,平均45.6岁.常规检查内镜,在胃窦部及病变处取材,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及组织学诊断.结果943例病例中Hp阳性563例占59.7%,慢性胃炎479例,Hp阳性241例占50.3%,轻度炎症Hp阳性率为14.7%,中、重度炎症Hp阳性率为69.9%,轻与中、重度炎症比较差异显著(P<0.01),说明炎症愈重,Hp感染率愈高.消化性溃疡336例,Hp阳性276例占82.1%.胃溃疡Hp阳性率为80.4%,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率为87.6%.溃疡部位及分期与Hp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窦部炎症,消化性溃疡伴胃粘膜中,重症炎症Hp阳性率为94.8%,说明Hp相关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有密切关系残胃27例,Hp阳性11例占40.7%,息肉26例,Hp阳性10例占38.5%,胃癌75例,Hp阳性25例占33.3%.结论Hp阳性率以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最高,其次是残胃和息肉,胃癌最低.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慢性胃炎的胃黏膜形态改变常有红斑、糜烂或隆起糜烂、皱襞肥厚、血管显露及表面不规则颗粒样变。国外有学者把胃窦部黏膜颗粒样改变描述为结节状或鹅卵石路样,表面光滑,色泽均匀,直径约1~4 mm,活检后血液环绕结节显得更加突出。为了研究胃黏膜颗粒样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以及对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意义,我们对135例胃窦部黏膜呈颗粒样改变的患者进行了胃黏膜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原发性胃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经内镜、手术诊断的胃淋巴瘤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0岁~75岁,中位数年龄525岁.胃窦部13例,胃体部9例,贲门部2例.凹陷溃疡型9例,蕈样隆起型8例,结节型12例.胃粘膜标本切片,采用HE及WarthinStary染色后观察组织中有无Hp感染.结果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29例,胃粘膜组织中发现Hp感染24例,阳性率828%.其中胃MALT淋巴瘤8例,Hp感染7例,阳性率875%.明显高于同期胃良性病变Hp阳性率46%(P<001).29例中11例进行了术后随访,3例仍存在Hp感染,阳性率273%.结论Hp感染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节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胃镜下表现为以胃窦部为主,可扩展至体部的色泽均匀的结节状或颗粒状改变,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鸡皮样胃炎,在内镜下常被忽视或误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现将我院近2年来确诊的结节性胃炎病例27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萧树东  房静远 《胃肠病学》2007,12(9):513-51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6年9月14~16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会议。自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在江西召开以来,慢性胃炎的研究在以下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包括萎缩性胃炎的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诊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萎缩性胃炎及其演变成胃癌的关系,根除H.pylori对胃癌的预防作用,环境因素、尤其是生物活性食物成分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发生、发展的预防作用等。本文对第二届全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作一解读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运用或剂和抗生素治疗HP感染确有疗效,但存在复发率高、副作用大、患者难以耐受的缺点。我们从1994年11月~1996年12月试用黄茂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HP相关性胃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02例均为我院专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均经胃镜、HP检查确诊,部分患者有病理检查、具有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的特点,病程>1.5年。治疗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11~61岁,平均34.1岁。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7例,慢性浅表一萎缩性胃炎15例,慢…  相似文献   

19.
1对象和方法1.l对象本组病例均经内镜检查,胃窦部粘膜快速尿素酶检查证实为幽门螺杆菌(HP)阳性活动期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氟派酸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9岁~76岁,病程平均正la,溃疡直径0.Zcm-2.scm;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7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11例羟氨等青霉素组38例,男27例,女ZI例;年龄10岁~78岁,病程平均为10.5a,溃疡直径为0.Zcm~Z.scm,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9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9例1.2方法经纤维内镜检查确诊为溃疡活动期后24h内给药氟吸酸组:氟呶酸(诺氟沙星)400mg,3次/d;甲硝吐(灭滴…  相似文献   

20.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研究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2例经组织学确诊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进行随访。结果32例患者中多数起病隐匿,上腹痛为主要症状,也有以消化道出血入院者。内镜下病变主要分布在胃窦部,以隆起型和溃疡型表现为主。首次胃镜检查约25%获正确诊断。本组病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88%。20例(62.5%)接受了手术治疗,15例(46.88%)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其中,3例早期阶段患者获得组织学完全缓解。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征和病理特点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早期阶段患者幽门螺杆菌治疗当属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