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直肠黏膜脱垂是肛肠外科较为严重且常见的疾病,探讨成人直肠黏膜脱垂手术治疗的有效方式。方法采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肛门环缩术的联合术式,治疗Ⅱ度、Ⅲ度直肠黏膜脱垂34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短肛门功能恢复好。结论应用直肠黏膜多点结扎加肛门环缩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痛苦小、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黏膜脱垂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列腺局部浸润麻醉与直肠黏膜表面麻醉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8年3月至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前瞻性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利多卡因于前列腺基底部和精囊腺间交角周围的血管神经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凝胶直肠黏膜表面麻醉。收集患者穿刺前后基线特征及穿刺后VAS评分、穿刺前后膀胱残余尿、穿刺阳性率、Gleason评分及血尿等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共6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穿刺过程中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穿刺阳性率、Gleason评分、残余尿、尿潴留、肉眼血尿、发热等没有组间差异。结论局部浸润麻醉比直肠黏膜表面麻醉更能明显缓解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疼痛,对穿刺阳性率无明显影响,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但需要一定经验的超声医师引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腹腔镜与超声刀在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探讨腹腔镜与超声刀配合在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7例,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腹壁3个孔进镜及操作器械。腹腔镜直视下用超声刀游离病变的结肠及近端直肠系膜至盆底。转会阴手术,于肛门齿状线上5mm切开直肠黏膜,下拖并向上分离直肠黏膜至腹膜反折处,切断直肠肌鞘,切开保留的直肠肌鞘后鞘,分离直肠至腹内直肠游离处,拖出正常的结肠与直肠黏膜齿状线上切缘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6min,术后24h能排气、排便。随访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配合超声刀行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直肠类癌1例     
患者男,53岁。因会阴部不适到我院男性病科就诊。前列腺检查发现,直肠内有一硬结,故转入我科。直肠指诊发现,左前壁齿状线上2.5cm处直肠黏膜下可触及0.8cm×1.Ocm大小的肿物。肿物表面光滑、质硬、Ⅱ丁活动、无触痛。考虑为直肠黏膜下肿物,性质待定。遂逆行扩大的局部肿物切除术。患者取截石位,肛周局部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前列腺尖部活检疼痛的发生机理及预防方法. 方法 观察尖部活检时穿刺针的进针位置,设计2种方法来降低疼痛程度.设立3个研究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尺评估应用不同镇痛方法进行前列腺尖部活检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对照组:10例,直接进行活检.肛管局麻组:10例,插入直肠探头前行肛管局部麻醉,1%利多卡因10 ml从肛门口向肛管方向环绕腹侧半圈局部浸润麻醉肛管,然后再插入直肠超声探头进行活检.针刺痛觉测试组:15例,穿刺针轻轻接触直肠,以患者有无疼痛的自主感觉判断齿状线的位置(齿状线上方无痛觉,下方有痛觉),然后从齿状线的上方进针活检.3组患者均先行尖部活检,VAS评分结束后再行前列腺其他部位的活检.结果观察尖部活检引起患者剧痛时的进针点,发现其位于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尖部活检3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对照组4.46±1.24,肛管局麻组1.84±0.78,针刺痛觉测试组1.98±0.67(P<0.05);肛管局麻组麻醉时的疼痛评分为5.24±0.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肛管局麻组各有1例术后肛周疼痛,针刺痛觉测试组1例术后发热38.4℃. 结论 前列腺尖部穿刺活检引起的疼痛主要由活检针刺穿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引起.通过针刺痛觉测试从齿状线上方进针能显著减轻疼痛.肛管局部麻醉虽然能减轻活检时的疼痛,但由于麻醉本身即能引起患者明显疼痛,无益于改善患者整个穿刺过程的疼痛体验.  相似文献   

6.
直肠前突(RC)又称直肠前膨出,是肛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传统的手术方法较繁琐且术后肛门部疼痛严重,患者不易接受.我院2004年至2007年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30例(A组).另经肛门直肠黏膜闭式修补术治疗38例(B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痔切除术可在局麻下进行 ,但在敏感的肛周皮肤注射局部麻醉药可以引起剧痛 ;全麻或区域阻滞麻醉效果好 ,但术后有尿潴留等问题。表面麻醉药 ,如 2 5mg利多卡因和 2 5mg丙胺卡因的混合物 (EMLA) ,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尤在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皮肤病小手术、口腔科小手术等也有采用 ,但禁用于 6月龄以下的婴儿。表面麻醉药未见应用于痔切除术。作者采用浸透石腊的纱布使表面麻醉紧贴接触会阴皮肤 ,于是在无痛的皮肤区注入局部麻醉药。作者在新加坡综合医院 (Outram路 )结肠直肠外科曾采用表面和局部麻醉施行了症状性内痔脱垂切…  相似文献   

8.
肛管肛管的准确定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长度描述不一。解剖学肛管:是指齿状线至肛缘的长度,约为1.2~1.5cm,肛管的上段有柱状上皮转化为移行上皮并与鳞状上皮相连接。我国近几年解剖学教科书将肛管定义为:直肠穿过盆膈后至肛门缘的一段肠管,约40mm长,以齿状线为界分为上、下两部。这种描述与外科学肛管相似。外科学肛管:是肛门直肠环至齿状线下方1.2~1.5cm处(肛缘)。这段管状结构实际上是直肠肛柱区加解剖学肛管,直肠肛柱区长约1.5~2.0cm,故外科学肛管长约3.0~3.5cm。肛肠外科疾病如痔、瘘等大多在这段区域内发生,所以曾经在一段时期临床…  相似文献   

9.
袖套式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27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是肛肠外科的一大难题,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处理不当可导致肛门狭窄、黏膜外翻、肛管皮肤缺损、皮赘残留,引起排便困难、感觉性排便失禁等并发症。随着对肛门直肠解剖生理的进一步认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保留齿线的术式。1995-2006年,我们采用袖套式的手术方式,共治疗27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利用环形切除齿状线上方2~3cm直肠下端黏膜和黏膜下层,恢复直肠下端正常解剖结构,即肛垫复位。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PPH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等优点,但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PPH的并发症的报道有所增加。现将PPH治疗痔术后主要并发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中间路入,用超声刀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并清扫淋巴结,于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施夹并切断;游离乙状结肠与左侧腹壁的生理粘连处;按TME原则向下游离直肠达肿瘤远端3~5 cm。肛门采用挂钩牵开器,显露齿状线上2.0 cm,用超声刀环行切开黏膜下向上潜行剥离直肠黏膜长2~4 cm切断直肠,将直肠肿瘤及乙状结肠从肛门拖出体外,距肿瘤约10 cm近心端切断乙状结肠,距齿状线上2 cm处将套入远端结肠浆肌层与直肠肌鞘缝合4针固定,近端结肠全层与齿状线上直肠黏膜及肠黏膜层行间断缝合,取下挂钩肛门牵开器,将吻合口还纳肛门内复位。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间路入,用超声刀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并清扫淋巴结,于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施夹并切断;游离乙状结肠与左侧腹壁的生理粘连处;按TME原则向下游离直肠达肿瘤远端3~5 cm。肛门采用挂钩牵开器,显露齿状线上2 cm,用超声刀环行切开黏膜下向上潜行剥离直肠黏膜长2~4 cm切断直肠,将直肠肿瘤及乙状结肠从肛门拖出体外,距肿瘤约10 cm近心端切断乙状结肠,距齿状线上2 cm处将套入远端结肠浆肌层与直肠肌鞘缝合4针固定,近端结肠全层与齿状线上直肠黏膜及肠黏膜层行间断缝合,取下挂钩肛门牵开器,将吻合口还纳肛门内复位。  相似文献   

13.
肛肠疾病门诊手术患者术前恐惧、术中疼痛一直是肛肠外科治疗的难题,我院在肛肠病门诊手术前先使用丙泊酚注射液行静脉基础麻醉,待患者麻醉起效后,立即行局部麻醉做术中麻醉止痛,这样既消除了患者术前的恐惧心理,解决了局部麻醉时针刺的痛苦,又加强了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条件好者可当日步行回家,治疗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痔PPH术中,不同荷包高度的选择对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混合痔住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均采用PPH术,手术操作中采用不同荷包高度。分别对3组患者术中切除黏膜宽度、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等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统计。结果 3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术中切除黏膜宽度、肛管静息压、术后疼痛及急便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H术中荷包高度选择在齿线上2~3cm,为适合国人的最佳PPH术选择荷包高度。肛管直肠测压为评定肛肠手术前后的肛管直肠动态功能提供科学客观的标准,对肛管直肠功能的鉴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用于指导临床改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直肠类癌2例     
[例1]患者男,37岁。因便血伴肛门肿物脱出5年入院。入院诊断为混合痔。骶管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在齿状线上3cm处3点位黏膜下触及一约0.3cm×0.3cm大小的圆形硬结,可活动,表面黏膜未发现明显异常。将硬结连同周围黏膜一起结扎切除,送病理检查,结扎组织基底部注射1:1消痔灵注射液,然后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治疗。病理报告示直肠类癌。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2002年4~6月对4例直肠前突合并内痔的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PPH),近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例直肠前突合并内痔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50岁。病程3~8年,表现为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大于30min,且需服缓泻剂,并伴间断性大便带血2~6个月。3例为Ⅲ期内痔,1例为Ⅱ期内痔,4例均行排便造影,诊断直肠前突。2.手术方法:在直肠下端黏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犤1犦基础上进行以下改进:于齿状线上约3~4cm用4号丝线通过半圆形肛窥(PSA33)沿直肠横皱置第1条黏膜下荷包缝合线,始、…  相似文献   

17.
一种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超低位保肛手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介绍一种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直肠恶性肿瘤的超低位保肛手术。方法对8例瘤灶下缘距离齿状线小于或等于2cm的直肠超低位恶性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6例患者首先进行术前放疗化疗使肿瘤明显缩小。手术在完成全直肠系膜和(或)盆腔淋巴清扫的基础上,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达到肛管直肠肌环上缘,相当于齿状线(直肠肛管交界处)水平。如果癌下缘远侧正常肠管长度仍小于2cm,可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组充分显露肿瘤部位,在直肠癌向下侵犯最低侧所在的1/2象限,于癌灶下缘2cm处垂直于肛管长轴切开肛管全层,然后沿外括约肌环向上游离,切除癌侧部分齿状线,与腹部手术组会师,在没有癌灶或癌侵犯较高的一侧,则沿齿状线上缘切断直肠。游离横结肠脾区并在降结肠远切端作长5cm的“J”形结肠储袋,将结肠储袋向下脱出至肛管断端,与癌灶侧肛管、癌灶对侧的齿状线用3-0可吸收线间断手工缝合。结果在遵守根治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本方法成功地为8例直肠超低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保肛手术,部分切除齿状线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与Dixon手术患者近似。结论在直肠全系膜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的基础上,尤其在术前放疗化疗的基础上,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保留肛门的手术方法可达到根治要求并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自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5年来24例低位直肠癌施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术。结果24例保肛手术均一期愈合,近期无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结论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应根据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结合Dukes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 ,2 8岁。腹胀、便秘、腹痛 2 0余年。排便后症状缓解。经常大量服用泻剂 ,明显消瘦 ,体重 4 4kg。体格检查示腹部平软 ,肠鸣音活跃。钡灌肠显示乙状结肠、降结肠远端明显扩张 ,乙状结肠冗长。入院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 ,乙状结肠冗长症不能排除。小儿外科与普外科合作 ,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术 ,切除直肠黏膜及乙状结肠。硬膜外麻醉下 ,膀胱截石位 ,插尿管 ,肛门扩张后缝牵引线四针。直肠后壁齿状线上 3cm取全层活检 ,送快速冰冻 ,病理报告未见神经节细胞 ,符合先天性巨结肠。于齿状线上0 4cm处环行切开直肠黏膜 ,向近端剥离 ,针状…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治疗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的价值。方法2003年2月-2006年1月,20例婴幼儿巨结肠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切除术,CO2人工气腹压力为10—12mmHg。腹部置3个trocar,腹腔镜直视下应用超声刀紧贴结肠壁将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肠管肠系膜切断,环形切开盆底腹膜反折。会阴部采用改良Soave术,在肛管后壁齿状线上0.5cm处环形切开直肠黏膜并游离直肠黏膜呈管状,切断直肠侧韧带,打开盆底腹膜反折,进人腹腔,将游离的病变段结肠拖出,切除病变段结肠,其近端结肠与肛管齿状线切缘吻合。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32min。切除病变段结肠肠管长度20-55cm,平均35cm。术中出血量5-20ml,平均14ml,均未输血。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2例。20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2.5月,无并发症发生,排便控制在1-2次/d。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行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