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揭示二期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表达的变化规律,加深对骨愈合机制的认识。方法 利用大鼠肌骨二期骨折愈合模型,分别于骨折后3天和1、2、3、4周取材,制片,HE、阿尔新蓝染色及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周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Ⅰ、Ⅱ型胶原均有表达。Ⅱ型胶原表达第3周时达峰值,Ⅰ型胶原表达3周后急剧上升,第4周达较高水平。结论 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软骨痂内软骨细胞的组织形态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胶原的表达均与其修复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动态加压交锁髓内针影响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及骨痂内Ⅰ型胶原和骨钙素的表达变化。方法 2周岁青山羊15只,制作双侧股骨干中段横断骨折模型,实验侧以新型动态加压交锁髓内针固定,旨在骨折断端形成持续性动态压应力条件,对照侧以普通髓内针固定。于术后第7、14、30、60、90天在骨折愈合处取材,行组织病理学和RT-PCR等检测。结果组织学检测示实验组骨折间隙内软骨痂基质的钙化、软骨内成骨及编织骨的改建均快于对照组。RT-PCR检测示2组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表达均在骨折术后上升,分别于术后14、30 d时相点达到峰值,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动态加压交锁髓内针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泌和软骨内成骨,从而有效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揭示二期骨折愈合中 、 型胶原表达的变化规律 ,加深对骨愈合机制的认识。方法 利用大鼠股骨二期骨折愈合模型 ,分别于骨折后 3天和 1、2、3、4周取材 ,制片 ,HE、阿尔新蓝染色及 、 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周时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 型胶原均有表达。 型胶原表达第 3周时达峰值 , 型胶原表达3周后急剧上升 ,第 4周达较高水平。结论 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 ,软骨痂内软骨细胞的组织形态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胶原的表达均与其修复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bFGF、IGF-Ⅰ对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e-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多次传代的兔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传代多次的软骨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第3、5、7代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以常规培养组作为对照组,bFGF(5ns/m1)或和IGF-Ⅰ(100ng/ml)单独刺激及联合刺激作为实验组,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胶原的定性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作半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第5代以后无阳性表达。第3、5、7代细胞在bFGF或IGF-Ⅰ刺激下。Ⅱ型胶原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FGF和IGF-Ⅰ联合作用下,Ⅱ型胶原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单独以bFGF或IGF-Ⅰ刺激组(P〈0.05)。结论:bFGF、IGF-Ⅰ能促进多次传代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且联合应用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多次传代软骨细胞在生长因子刺激下,仍有再分化的能力。而有成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倍关力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6个月龄雌性sD大鼠,分为倍美力组、SHAM组(假手术组)和OVX组(去势组)。除SHAM组外其余两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去势后第8周各组行右股骨骨折建立骨折模型,同时倍美力组开始服药,按0.065rag/(kg·d)灌胃。三组均在骨折后第2、4、6、8周处死大鼠后行放射学观察骨痂变化;光镜观察骨痂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及MASSON染色,Ⅰ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平均灰度值测定。结果①放射学:OVX组骨痂密度在骨折后2、4、6、8周时均低于其他两组,在8周时OVX组骨折线仍然存在,SHAM组和倍美力组骨折线模糊甚至消失;②骨痂组织学:OVX组与倍美力组和SHAM组相比,软骨成分较多,骨小梁表面破骨细胞明显增多,成骨细胞较小、梭形。第8周骨小梁变细、中断,SHAM组和倍关力组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破骨细胞少,随骨折愈合骨小梁逐渐增加,小梁骨粗大,排列紧密;③Ⅰ型胶原的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OVX组胶原稀疏、排列紊乱;其他两组胶原排列紧密、方向基本一致。Ⅰ型胶原的表达早期主要在软骨细胞及其周围基质,随后相继出现成骨细胞及细胞间质、骨痂周边组织、骨小梁。经图像分析测定在4周时各组的Ⅰ型胶原阳性表达均较2、6、8周强,倍关力组和SHAM组的Ⅰ型胶原阳性表达间无差异,但在各周均较OVX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倍美力使Ⅰ型胶原合成增多,胶原形成紧密、排列一致,有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强度超声丹参透入疗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人为造成右桡骨中段3 mm骨质缺损作为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超声波治疗组(超声组),超声波联合外用丹参治疗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分别在术后2、4、6周行 X线检查,进行评分,同时观察比较X线片骨痂灰度值。对部分骨折组织行组织病理检查,从组织学角度观察分析骨折愈合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骨折愈合较超声组和对照组均提前。术后2、4、6周时 X线评分值,X线骨痂灰度值,实验组均高于超声组和对照组(P〈0.01)。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机化血肿,纤维、软骨、骨性骨痂生长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和超声组。结论:超声波丹参透入疗法对骨折愈合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细胞CD44、FN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胞内信号因子CD44及其配体FN在骨痂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28只SD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愈合模型作为实验组以及28只二期股骨骨折愈合模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骨折后的d10、d20、d30、d40取材,对骨痂进行HE染色及CD44、F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骨痂组织中CD44和FN的表达及分布在时空上有一致性。在实验组中,随着骨折愈合进程的发展,软骨细胞CD44与FN的表达逐渐减少,而对照组中,CD44与FN共同表达于骨折愈合各阶段的各区软骨细胞中。结论: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软骨细胞CD44、FN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二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提示:CD44、FN在软骨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可能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组织向骨组织演变缓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庄新所  有传刚  周洪伟 《浙江医学》2015,37(23):1895-1898,1902
目的 建立兔耳创面模型,研究纳米氧化锌(Nano-ZnO)对创面瘢痕增生形成的抑制作用。 方法 8 只新西兰大白兔 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两组兔耳腹侧制作直径约 1.0cm 的创面,实验组在创面喷洒 Nano-ZnO,对照组创面喷洒 0.9%氯化钠溶液,每隔 1d 喷洒 1 次。术后 15d 当创面全部愈合后,继续在两组兔耳创面的愈合瘢痕组织上喷洒 Nano-ZnO 及 0.9%氯化钠溶液。术后 22、39 及 54d 搜集创面的瘢痕组织,利用游标卡尺测量瘢痕厚度,同时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以免疫组化半定量检测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组织沉 积情况。 结果 大体形态学观察,实验组的瘢痕增生明显轻于对照组;组织病理学染色显示,实验组的瘢痕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胶原纤 维束走向更接近于正常皮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随时间推移实验组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减弱,对照组表达逐渐增强;实验组Ⅲ型胶原表达 则逐渐增强,对照组则呈减弱趋势;后期实验组Ⅲ型胶原表达高于对照组。术后 22、54d 时各组之间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比较均有 统计学差异(均 P<0.05)。 结论 Nano-ZnO 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具有降低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中Ⅰ型胶原表达,促进Ⅲ型胶原表达的 作用,从而能够减轻瘢痕增生,促使已形成的增生性瘢痕软化、吸收。  相似文献   

9.
杜俊杰  罗卓荆  胡蕴玉  曹艳杰  袁志  吕荣 《医学争鸣》2002,23(24):2292-2295
目的 对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增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成骨中CollagenⅠ,Ⅱ及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 BALB/c小鼠11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5只,设立rhBMP-2/TGF-β为实验组,rh-BMP-2为对照组,分别于3-21d共8个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进行检测;对ALP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观察2组在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Ⅱ及ALP的表达情况。结果 Ⅱ型胶原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的,但是,肥大,变性的软骨细胞并不表达Ⅱ型胶原,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Ⅰ型胶原,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但是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Ⅰ型胶原仍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实验组CollagenⅠ,Ⅱ及ALP的表达早于对照组。结论 TGF-β增强了rhBMP-2诱导成骨中CollagenⅠ,Ⅱ及AL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rhBMP、bFGF在预防胫骨平台骨折后诱发的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 尝试在大鼠关节内分别植入rhBMP/纤维蛋白复合物及注入bFGF,通过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在关节损伤处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和胶原Ⅰ、胶原Ⅱ的表达,观察胫骨平台骨折后关节软骨的愈合情况。结果 在空白对照组,有少量的胶原表达,多见纤维组织增生;在rhBMP加药组和bFGF加药组,纤维组织生长明显减少,可见有大量软骨细胞再生,并有大量的胶原Ⅰ、胶原Ⅱ生成,且胶原表达的强度随时间增强。结论 rhBMP/bFGF均对抑制纤维组织的增生有作用,对预防胫骨平台塌陷性骨折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早期髋臼软骨中表达的改变情况,探讨Ⅱ型胶原、MMP-7与软骨退变的相关性.方法 兔左下肢作为实验侧,膝关节伸直位、长腿管形石膏固定;右下肢作为对照侧,5周后经X线证实构建DDH动物模型8只.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髋臼软骨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两步法、免疫印迹方法检测Ⅱ型胶原、MMP-7在髋臼软骨中表达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可见有局部软骨细胞簇集,细胞外基质甲苯胺蓝染色有失染现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Ⅱ型胶原和MMP-7阳性染色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实验组Ⅱ型胶原和MMP-7蛋白表达量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t=2.334,P<0.05).结论 DDH早期髋臼软骨发生退行性变,Ⅱ型胶原、MMP-7高表达,提示Ⅱ型胶原、MMP-7的数量和强度可能与软骨退行性变的程度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erbst功能矫治器引导成年大鼠下颌前伸,对其髁状突组织中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明确Herbst矫治器对成年大鼠髁状突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 60只1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全天佩戴自制Herbst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对照组不佩戴矫治器.于时间点3、7、14、21和30 d分别处死各组大鼠,取右侧髁状突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状突中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髁突软骨Ⅲ型胶原表达较低;3 d实验组髁突后部Ⅲ型胶原表达较相应对照组强(P〈0.05),其余各实验组均明显强于相应对照组(P〈0.01).实验组Ⅲ型胶原在30 d时表达最强.结论 Herbst矫治器能够诱导成年大鼠髁状突发生适应性改建.  相似文献   

13.
高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具有高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价值。方法:建立SD大鼠下颌骨缺损模型。采用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Slot Blot杂交法,检测羟基磷灰石复合TGF-β1实验组,单纯羟基磷灰石对照组,无材料修复的空白对照组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实验组的新骨形成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提示栽有TGF-β1的高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局部使用能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14.
接骨方对骨折愈合过程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0只小鼠造成挠骨中段1.5mm骨折缺损后,随机均分为4组,即在术后2周、4周两个时间点上各设置对照组2组(空白对照)、治疗组2组(服中药接骨方)。再分别于术后2周、4周取出骨折处骨痂,分离提取各组骨痂中总RNA,分别与用非放射性Dig-dUTP标记的Ⅰ型胶原mRNA的特异性DNA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显示,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骨痂中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在术后4周均高于术后2周;在术后2周和术后4周,骨痂中I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接骨方促进骨折愈合的实质是促进了Ⅰ型胶原mRNA的提前及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15.
王广生  张开放  姚永峰  李政  闫宏伟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29-1132,1138
目的:观察Perthes病模型股骨头骺软骨Ⅱ型胶原及血清抗体的变化,探讨Perthes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经X线拍片证实双侧股骨头骺板完整无损且未闭合骨化的健康新西兰长耳白兔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20只)。分别于造模后4,6,8,10,12周行右侧髋关节屈曲位X线检查,随后取右侧股骨头用免疫组化法观察Ⅱ型胶原和收集血清检测Ⅱ型胶原抗体浓度。结果:实验组软骨内型胶原结构排列紊乱,数量明显减少,第6~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Ⅱ型胶原血清抗体浓度测定发现在第6~12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骨骺型胶原在Perthes病程中出现先增多后降低的变化过程;且型胶原刺激产生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自身免疫攻击,参与Perthes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观察Ad-BMP-2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Ad-BMP-2转染体外培养的兔BMSC,7 d后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BMP-2及Ⅱ型胶原的表达,同时行碱性磷酸酶染色。 结果:BMP-2和Ⅱ型胶原原位杂交法显示实验组细胞胞浆中有棕黄色阳性杂交信号,对照组阴性。BMP-2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法显示实验组细胞胞浆棕黄色阳性着色,胞核阴性表达,对照组阴性;碱性磷酸酶染色见实验组细胞胞浆呈棕黑色阳性着色,可见细小的棕黑色颗粒,对照组染色阴性。结论:Ad-BMP-2可高效转染BMSC,且促进其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成软骨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脱钙骨复合物在裸鼠皮下组织形成情况。方法 从志愿者髂前上嵴处抽取骨髓,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1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密度调整到1.5×107/mL,均匀接种于脱钙骨,培养4 h后以含有TGF-β3(10 ng/mL)DMEM培养液的培养作为实验组,加10%FBS的DMEM为对照组Ⅰ,空白材料为对照组Ⅱ,体外培养6 d,嘲植到裸鼠皮下。回植前及回植后2、4、6、8、10周取材,石蜡切片进行Ⅰ、Ⅱ、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Masson’s、Alician Blue’s染色鉴定。结果 回植前及回植后各时间段,实验组免疫组化测到Ⅰ、Ⅱ、Ⅲ型胶原的表达,对照组未见Ⅱ型胶原表达;实验组Masson、Alician染色可见材料内的胶原分泌非常旺盛,有硫酸化酸性粘多糖沉积,对照组则表达量极少。结论 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一脱钙骨复合物在裸鼠皮下能表达特异性软骨基质。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中药离子透入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明杰  周丰慧  刘斌 《广东医学》2006,27(6):788-789
目的观察超声波中药离子透入疗法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2只新西兰种兔造成双侧腓骨骨折模型,采用超声波中药离子透入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治疗,于不同时间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并采用同种疗法对5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14 d后骨折端有明显骨痂生成,35 d骨折基本愈合,明显早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提前11 d,表明此法能较快消除肿胀疼痛,加快骨痂形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临床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超声波中药离子透入能改善骨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骨痂加速生长,缩短临床骨折愈合的时间,为治疗骨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包茎局部狭窄环中胶原纤维的分型及导致包茎外环口张力过高的主要原因。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手术室要求行包皮环切术患者16例,分为正常对照组(8例)和包茎组(8例),年龄8-12岁。取包皮环切手术组织,经固定切片后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包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可见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明显表达,包茎组中Ⅰ型胶原的含量明显增高,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比例高于正常组(P <0.01)。包茎组可见少许Ⅱ型胶原表达,两组Ⅳ型胶原表达均不明显。结论在包茎局部狭窄环中异常堆积的胶原主要为Ⅰ型胶原,Ⅰ型胶原与Ⅲ型胶原的比例过高是导致包茎外环口张力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环境下骨折愈合时环氧化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愈合时的组织学和生物化学特征。方法新西兰兔行单侧肱骨干横断截骨,试验组以形状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在骨折端造成持续动态压应力,对照组以加压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术后第3、7、14、21、28、56和84天时在骨折间隙内取材。行组织学、生物化学和Real-time RT-PCR等研究。结果环氧化酶-2mRNA的表达量较骨折前显著上升。且术后21~28d时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物化学结果则显示21~28d时试验组的骨痂钙磷含量和血中B-ALP活性也较高,而此时试验组骨折间隙内软骨内成骨也领先于对照组。结论形状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诱导了COX-2基因的转录,并因此促进了软骨内成骨,加速了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