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因素。方法对181例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中冠状动脉显示为优的图像为61.2%(101/165),良的图像29.1%(48/165),差的图像为9.1%(15/165)。结论呼吸控制、心率快、心律不齐仍是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2排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伪影及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存在伪影的CT冠状动脉图像,对冠状动脉成像的缺陷或伪影进行评估。结果158例CCTA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2247段,存在伪影或技术缺陷有192段,占8.5%,其中轻度伪影145段(75.5%),中重度伪影或缺陷47段(24.5%)。伪影或技术缺陷的因素包括:心律不齐或心率过快原因伪影124段,屏气不佳原因伪影47段,没有把冠状动脉完全包在扫描范围以内原因伪影8段,其他原因伪影13段。结论32排双源CCTA产生伪影的主要因素有心律不齐、心率过快和屏气不佳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控制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琮 《中国医疗前沿》2013,(1):75+78-75,78
目的评价256排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60例在我院行256排螺旋CT冠脉CTA检查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结果,讨论256排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56排螺旋CT冠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性为96%,特异性高达98%。结论 256排螺旋CT冠脉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256排螺旋CTA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对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进行多角度成像。评价扫描图像质量,并对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CTA在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诊断准确度。结果100例患者中,CT冠状动脉成像优71例,良29例;主动脉及肺动脉、冠状动脉平均CT值>200 Hu,均符合诊断标准;CTA检查对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的准确度为96.6%(142/147)。结论 256排螺旋CTA可将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图像信息清晰显示出来,为急性胸痛临床诊疗提供较客观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原raphy,CTA)作为一项微创检查,其临床应用范围一直较局限,主要受限于多层螺旋CT较低的时间分辨率[1].对于心率<70 次/min 的患者,冠状动脉CTA 检查可通过16层以上螺旋CT完成;心率过快患者则必须依赖于茁受体阻止剂控制心率后才能进行检查.由于房颤患者心律极不规则,因此单源螺旋CT机不易采集到合适的数据样本,重建图像会产生严重伪影[2].双源螺旋CT凭借其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大大提高了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成功率[3-5].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心室率房颤患者冠状动脉双源螺旋CTA的成像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电编辑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电编辑功能对于改善扫描过程中心律失常或心电图部分信号异常中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作用.方法:收集14例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信号异常的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资料,使用心电编辑功能,对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14例中,1例为房颤,6例为室性期前收缩,3例为不明原因心电图缺失,4例为识别异常R波.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模糊、缺失、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54.7%: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达到86.6%(P<0.01).结论: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或者不明原因出现的心电信号异常,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学文 《中外医疗》2010,29(4):186-187
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脉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对200例做冠状动脉CT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常见的影响成像质量因素分类,并分别进行调整使之获得较佳的图像。结果200例中,52例由于心率原因出现伪影,35例由于患者配合不佳出现伪影,20例由于患者本身冠状动脉大量钙化、冠脉支架及体外搭桥等病变影响图像质量,15例由于成像时相不合理形成伪影,12例由于技术方面因素影响成像质量。以上多种因素,经过不同的后处理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剩余的138例均通过常规扫描时相获得满意图像。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要获得质量好的图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率及呼吸的变化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要采集到优质的图像,需要患者、医生、技师通力配合,并通过心电编辑、多时相重建等一系列措施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5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其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其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其中66例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结果:256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有249例成功地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左冠脉主支、左冠脉回旋支、左冠脉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主支)及其分支(包括右冠脉的后降支、左室后支、圆锥支、窦房结动脉及左冠脉的对角支、钝缘支等),另外7例由于扫描过程出现心率过快(>90次)或出现严重心律不齐,重建图像质量欠佳或出现锯齿状伪影,部分冠状动脉显影欠佳。138例64-MSCT诊断201支冠状动脉有斑块形成并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66例患者的64-MSCT诊断冠脉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诊断 62例的78支冠状动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64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3.94%。结论:64层螺旋CT对冠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1000例临床怀疑或者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以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处理行MIP、MPR及VRT重建,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冠状动脉伪影进行评估。结果1000例患者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13470段,其中存在伪影的有1920段,占14.25%,大部分为轻度伪影,发生率为13.65%,中重度伪影发生率为0.60%。产生伪影的原因中最常见的为呼吸运动,占总伪影发生率的70.77%,其次为心率,占总伪影发生率的10.77%。结论冠状动脉伪影产生的原因如下:呼吸运动、心率、心律变化、造影剂浓度、重建时相等。控制呼吸运动及心律不齐、降低心率、多时相重建等可以减少伪影产生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60~86(73.1±5.3)岁]冠心病疑似患者在7d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进行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诊断〉50%的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CTA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阳性预测值为69.6%,阴性预测值为94.0%,符合率为78.8%。结论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 976例成人冠状动脉256层CT血管成像,观察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CTA表现。结果 4 976例患者中,共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变异84例,检出率为1.69%。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6例,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7例,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可以准确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相对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 ,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急诊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患者行头部16层螺旋CTA检查,对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 DSA)结果,评估16层螺旋CT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性。结果:56例中DSA检查发现59个动脉瘤,16层螺旋CTA检查发现56个动脉瘤,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100%,准确性95%。结论:16层螺旋CTA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快捷,无创,可代替DSA进行筛查及术前评估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50例经临床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均在64排螺旋CT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50例中,48例清晰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或非钙化斑块86处,其中管腔轻度狭窄48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13处;2例患者因年龄较大,扫描伪影多,图像显示欠佳。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时间短,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管壁钙化、非钙化斑块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在无创性冠状动脉显像方面的应用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厦增强扫描,以对比剂增强图像行三维重建,其中39例患者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为对照。结果122例受检者中冠状动脉CTA(angiography with CT)正常者58例;25例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CTA发现再狭窄8例;39例CTA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者,进一步于DSA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另11例正常(即为冠状动脉CTA的假阳性部分)。结论冠状动脉CTA是冠状动脉无创性检查的有效手段,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璁冠脉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486例接受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有472例患者检查一次成功。8例检查初期失败,主要原因是扫描过程紧张,心率异常、未完成屏气要求、情绪不稳定,经深切护理后重新检查均获得成功图像。结论行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的部分患者存在对新型设备的异常心理,检查前及检查中需必要的心理及生理护理,护理预备是成功冠脉CT扫描检查的关键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杨泽年  郭天畅  张婷 《中外医疗》2009,28(18):23-26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受检者能屏气时间≥18S,控制心率在(65±10)次/min,行16层螺旋CT冠脉CTA检查,利用血管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主要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对冠脉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其中21例患者的冠脉CTA结果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检查(CAG)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采用相对值或绝对值时间法重组心脏客积数据。对128例患者中512支血管进行成像质量分析:质量优.良、中和差分别为22.5%(115支),41.0%(210支),24.4%(125支)和12.1%(62支),可用于诊断评价的血管为87.9%(450支)。21例与CAG进行对照,共分析冠状动脉血管84支,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89.6%、86.8%和93.5%。结论利用16层CT行冠脉CTA,虽然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比不上更多层数的高挡CT,但充分做好病人扫描前准备和合理的扫描,重建方法,仍可迟到较高的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影响血管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 选择100例(其中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 100例被检者中35例CT未见异常,65例见冠状动脉各段各分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块和狭窄(其中10例因心率&gt;80次/min,或因吸气,屏气不好,致使部分三维冠状动脉血管图像显示欠佳,出现阶梯样伪影;11例可疑为心肌桥;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复查,见搭桥血管形成;13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见支架管腔通畅,无明显再狭窄现象).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好,诊断准确率高,可做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首选方法,图像质量受心率、呼吸和对比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蒋薇 《当代医学》2022,28(7):114-116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58例,均给予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并对其CTA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 15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为优占比61.39%(97/158),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低管电压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前瞻门控扫描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90例标准体重患者CTCA病例分为3组,以前瞻门控扫描并采用不同的管电压:120、100、80kV。根据原始轴位图像及重组图像评价3组病例冠状动脉显示程度,并测量冠状动脉内造影剂的浓度。结果冠状动脉在3组病例中均清晰显示。显示程度评分上,虽然图像噪声与管电压呈负相关性。但100kV和80kV管电压扫描完全适用于正常体重病例的检查。冠状动脉内造影剂浓度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图像质量无损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使用低电压扫描可以满足标准体重患者CTCA前瞻门控检查的需要,降低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动脉容积再现图像辅助诊断心肌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自2011年7月26日至2012年6月29日期间行冠脉CTA检查并诊断为心肌桥的患者10例,观察其动态容积再现图像,诊断结果,并做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1059例患者中、静态CTA图像诊断心肌桥6例,静态和动态图像共同诊断心42肌桥9例。敏感度分别是80.34%和92.78%,特异度分别是99.47%和99.78%,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动态容积再现图像进行辅助诊断心肌桥,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