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吗啡耐受形成过程中腹腔注射右美沙芬对小鼠腰段脊髓背角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24只,体质量18~22 g,随机分为4组(n=6):A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 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每天重复2次,连续9 d;B组(慢性吗啡耐受模型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 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 C,D两组:吗啡用药均同B组,吗啡注射30 min后分别腹腔注射50,100 mg∕kg右美沙芬。各组小鼠隔天第1次注射后1 h观测辐射热痛阈值变化。第9天测完痛阈后取小鼠脊髓L4~6节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腰段脊髓背角浅层STAT3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变化。结果 与给药第1天比较,B组给药第5,7,9天时MPE降低,C组和D组给药第7,9天时MPE降低( P<0.05)。与A组比较,B组STAT3表达上调,MPE升高 ( P<0.05或P<0.01)。与B组比较,C组和D组STAT3表达下调,MPE升高(P<0.05)。结论 腹腔注射右美沙芬抑制了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小鼠腰段脊髓背角STAT3表达,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慢性吗啡耐受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在吗啡耐受大鼠脑内额叶皮层、海马及下丘脑表达差异。 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吗啡耐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吗啡耐受组连续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2次∕d,连续7 d,建立吗啡耐受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同时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建立并确认成功后处死大鼠,取出大鼠海马、下丘脑和额叶皮层组织,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比较两组不同脑区P-gp基因表达。 结果 吗啡耐受组大鼠海马和下丘脑P-gp的表达显著高于同组的额叶皮层(P<0.05),并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同脑区P-gp的表达(P<0.05);而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各脑区间P-gp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海马和下丘脑P-gp表达增加明显高于额叶皮层,P-gp表达在吗啡耐受大鼠各脑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大鼠吗啡慢性注射学习记忆损害模型,观察电针肾俞穴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探讨电针对吗啡慢性注射大鼠学习记忆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 通过慢性皮下注射吗啡(10mg/kg,30mg/kg)21 d,建立SD大鼠吗啡慢性注射学习记忆损害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记录大鼠上平台时间(潜伏期)及寻找平台路线(游泳总距离),观察电针对吗啡慢性注射大鼠学习记忆的恢复作用.结果 第12天吗啡中剂量组Morris水迷宫测试上平台时间[(74.00±19.26)s]明显延长,与生理盐水组[(32.50±18.86)s]、东莨菪碱组[(24.66±8.73)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第18天,第20天,电针治疗组大鼠上平台时间[(13.75±3.63)s],游泳总距离[(168.47±119.43)cm],与吗啡组[(81.00±17.58)s和(469.71±268.72)cm]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吗啡慢性注射可以导致大鼠学习记忆损害,而电针对大鼠吗啡慢性注射所造成学习记忆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纳洛酮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和纳洛酮组(MN组),每组各10只.M组和MN组每12 h分别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和吗啡10 mg/kg+纳洛酮10 ng/kg,连续7 d,制作大鼠吗啡耐受模型.第1次给药前测定甩尾潜伏期(TFL)作为基础值,以后第1,3,6,9,12,15次给药后30 min测定甩尾潜伏期.以甩尾潜伏期及最大镇痛效率(MPE)为指标观察吗啡耐受发生的情况.7 d后取大鼠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AG脑组织蛋白激酶A(PKA)染色,比较两组染色情况.结果 反复应用吗啡后,M组和MN组大鼠TFL值和MPE下降的速度不同.MN组与M组比较大鼠TFL值和MPE的下降速度缓慢(P < 0.05).PAG组织PK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M组与MN组相比PKA表达增加(P < 0.05).结论 小剂量纳洛酮抑制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对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大鼠模型镇痛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71只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体重230~250g,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成功大鼠连续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建立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通过胫骨X线检查,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及疼痛行为学检测,选取胫骨癌痛模型构建成功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癌痛吗啡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吗啡组(M组)和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采用检测患肢足底热辐射痛阈值作为疼痛行为学指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酶联免疫法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脊髓P物质(substance-P,SP)及缓激肽(BK)含量。结果1 胫骨癌痛大鼠连续9天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kg, 2次/d)可成功建立胫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模型。2 连续7天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25μg, 1次/d)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耐受大鼠热辐射痛阈值较各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3 鞘内注射小剂量盐酸氯胺酮注射液联合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致吗啡镇痛耐受大鼠脊髓SP和缓激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小剂量氯胺酮鞘内注射干预癌痛大鼠吗啡镇痛耐受模型痛阈值及行为学观察再次证实了小剂量氯胺酮的应用可加强吗啡的镇痛效果,同时可一定程度减轻吗啡镇痛耐受的发生。我们研究也表明传导通路中脊髓P物质及缓激肽含量变化是小剂量氯胺酮参与调节吗啡镇痛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GlyT2 siRNA 慢病毒载体(LV-GlyT2 siRNA)对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 成的影响。方法 将骨癌痛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 组)、阴性对照病毒组(LV-NC 组)和阳性 病毒组(LV-GlyT2 siRNA 组),每组10 只。骨癌痛第7 天,3 组大鼠分别鞘内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病毒 (LV-NC)及GlyT2 siRNA 慢病毒载体(LV-GlyT2 siRNA);骨癌痛第9 天开始大鼠均鞘内注射吗啡,连 续7 d。分别于癌细胞接种前及接种后7 d 测量大鼠术侧后肢机械缩足阈值(MWT);注射吗啡后1 d、3 d、 5 d、7 d 测量大鼠甩尾潜伏期,并计算%MPE 值;注射吗啡第7 天采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脊髓GlyT2 蛋白 的表达。结果 3 组大鼠癌细胞接种前及接种后7 d 的术侧后肢MWT 在不同时间上有差异(P <0.05),不同 组间及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3 组大鼠接种后7 d 的MWT 较接种前下降(P <0.05)。3 组大鼠注射吗 啡后1 d、3 d、5 d、7 d 的%MPE 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注射吗啡后5 d 和 7 d,LV-GlyT2 siRNA 组大鼠%MPE 值较其他组升高(P <0.05)。LV-GlyT2 siRNA 组GlyT2 蛋白相对表达 量低于LV-NC 组和NS 组(P <0.05)。结论 下调GlyT2 表达可缓解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在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eta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受体介导的大鼠吗啡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6):对照组(等渗盐水20μL)、吗啡组(吗啡15μg)、吗啡+伊马替尼组(吗啡15μg+伊马替尼10μg)、吗啡+PDGF-BB组(吗啡15μg+PDGF-BB 10ng)、伊马替尼组(伊马替尼10μg)、PDGF-BB组(PDGF-BB 10 ng)。各组分别鞘内注射药物20μL,1次/d,连续7 d。于给药前1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基础值,给药后1、3、5、7 d鞘内注射30 min后测定PWL,计算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aximal possible effect,MPE)。第8天,各组大鼠鞘内单独注射吗啡15μg 30 min后测定PWL,计算MPE,测定PWL后取L4-5脊髓,Western blot法测定ERK、p-ERK、CREB和p-CREB的表达水平。结果吗啡组给药后第5、7天MPE值分别为(52.90±8.20)%和(15.1±3.80)%,较第1天[(100.00±0.00)%]明显降低(P<0.05);吗啡+PDGF-BB组给药后第5、7天MPE值分别为(43.51±5.42)%和(14.81±3.60)%,较第1天[(100.00±0.00)%]明显降低(P<0.05);而吗啡+伊马替尼组给药后第1、3、5、7天MPE值无明显变化;第8天单独鞘内注射15μg吗啡后,吗啡组、吗啡+PDGF-BB组和PDGFBB组MPE值分别为(16.22±2.51)%、(15.22±3.50)%(35.21±4.51)%,较对照组[(100.00±0.00)%]均明显降低(P<0.05);6组大鼠脊髓ERK和CRE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吗啡组、吗啡+PDGF-BB组和PDGF-BB组大鼠脊髓磷酸化ERK和磷酸化CREB表达较对照组均上调(P<0.05);吗啡+伊马替尼组大鼠脊髓磷酸化ERK和磷酸化CREB表达较吗啡组均下调(P<0.05)。结论 PDGFR-β信号通路在吗啡耐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机制与激活下游ERK和CRE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芬太尼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μ受体与β-arrestin2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30±20) g,随机分为5组(n=8):NS组(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kg 2次,间隔30 min;M组(慢性吗啡耐受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30 min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kg;MF1、MF2、MF3组:吗啡用药同M组,注射吗啡30 min后分别皮下注射芬太尼3、6、12 μg /kg.各实验组每日给药2次,连续9 d,给药后进行痛阈测定.断头处死大鼠,取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组织(PAG),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测定μ受体、β-arrestin2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 测定μ受体、β-arrestin2的蛋白表达.结果 注射吗啡后,M组大鼠痛阈值明显高于NS组(P<0.01),连续给药9天后,痛阈值降至给药前水平.与M组比较,MF2组与MF3组大鼠痛阈值下降趋缓,第7、9天,MF2组与MF3组痛阈值均高于M组(P<0.05或0.01),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M组μ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M组比较,MF2组和MF3组μ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β-arrestin2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NS组(P< 0.01);MF2组和MF3组β-arrestin2 mRNA及其蛋白表达高于M组(P<0.05或0.01),而MF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6、12 μg/kg通过上调慢性吗啡耐受大鼠PAG 部位μ受体与β-arrestin2表达,可增强吗啡镇痛作用,部分延缓慢性吗啡耐受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致大鼠耐受和依赖的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即吗啡对照组(M组,皮下注射6mg/kg的吗啡),吗啡复合纳洛酮组(MN1组,皮下注射6mg/kg吗啡和100ng/kg纳洛酮;MN2组,皮下注射6mg/kg吗啡和10ng/kg纳洛酮)。注射药物30min进行痛阈测定,并进行8d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训练,最后一次注药后24h进行CPP测定。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在黑箱内停留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M组比较,MN1和MN2组CPP评分显著降低(P〈0.01);与前3d比较,M组大鼠痛阈在从第4天开始显著下降(P〈0.01),MN1和MN2组痛阈下降值有显著差异。结论:10ng/kg~1μg/kg的纳洛酮能显著抑制应用吗啡后大鼠耐受和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骨癌痛吗啡耐受模型大鼠痛行为的影响以及背根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变化.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骨癌痛+吗啡耐受组(BM)、骨癌痛+电针组(BE)和骨癌痛+吗啡耐受+电针组(BME).BM、BE和BME组制备胫骨癌痛模型,接种后第7天3组分别实施吗啡、电针、吗啡+电针治疗,连续9d.电针选择足三里(ST36)和三阴交(SP6)穴位.痛行为采用机械刺激缩足阈值测定,以50%缩足阈表示.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背根神经节CGRP表达水平.结果 电针治疗第5天,BME组50%缩足阈值(10.9±0.8)g,与BM组[(8.7±0.6)g]和BE组[(6.2±0.9)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持续至第9天.BME组背根神经节CGRP免疫阳性表达的IOD值(9026.5±1827.4),与BM组(14803.1±2086.7)和BE组(15730.6±27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电针能够改善骨癌痛-吗啡耐受大鼠机械痛阈,机制可能与减少背根神经节CGRP过度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HA)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缓释作用。方法将生理盐水、VEGF、HA-VEGF缓释体分别作为空白对照、对照和实验组。72只大鼠平均分成24组(3只大鼠为一小组,每只大鼠用2种不同的试剂)。将各组药物分别均匀注射于大鼠移植皮片和植床,在不同时间点计算移植物成活率;取皮片制成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检测毛细血管的再生;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的表达。结果①HA-VEGF缓释体实验组皮片成活面积、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P〈0.05),且VEGF组皮片成活面积、成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HA-VEGF缓释体实验组毛细血管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对照组(P〈0.05),且VEGF组毛细血管数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HA-VEGF缓释体实验组CD34表达与其他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VEGF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结论 HA对VEGF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以增加其在组织局部的存留时间,延缓VEGF的降解,从而诱导更多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并增加血流灌注,促进移植皮片的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建立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观察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EAAC1)在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的脊髓背角表达的变化,探讨EAAC1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行鞘内置管.其中4组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A组)、吗啡10μg(B组)、吗啡20μg(C组)、吗啡10μg加纳洛酮10μg(D组),另外两组非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E组)、吗啡20μg(F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d.用Von Frey丝动态检测大鼠50%机械缩爪阈值,分别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给予吗啡后脊髓背角EAAC1表达.结果 B、C两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后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机械痛敏,标志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建立成功,其脊髓背角EAAC1的表达下调.结论 脊髓EAAC1可能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和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对大鼠背部放射损伤复合创伤(放创复合伤)皮瓣愈合的促进作用,阐明其在放创复合伤愈合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转染leptin的HPMSCs组(n=10)、转染空载体的HPMSCs组(n=10)和空白对照组(n=10)。建立放创复合伤大鼠模型,放疗后24 h各组大鼠局部皮下注射转染leptin的HPMSCs、转染空载体的HPMSCs以及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皮瓣颜色、皮纹、质地、温度、毛发生长、渗出、坏死范围及针刺出血情况;检测各组大鼠皮瓣成活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瓣组织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皮瓣中lepti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情况。结果:给药后第7天,各组大鼠皮瓣成活与坏死界限基本清楚,坏死区域皮瓣质地坚硬,成活区域皮瓣颜色红润,皮纹模糊,质地中等,转染leptin的HPMSCs组和转染空载体的HPMSCs组大鼠皮瓣坏死面积均小于空白对照组。给药后第7天,转染leptin的HPMSCs组大鼠皮瓣成活率高于转染空载体的HPMSCs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转染空载体的HPMSCs组大鼠皮瓣成活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给药后第14天,HE染色检测,转染leptin的HPMSCs组大鼠皮瓣肉芽组织最为丰富,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最多。给药后第14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转染leptin的HPMSCs组和转染空载体HPMSCs组大鼠皮瓣真皮下方可见大量的黄染颗粒(阳性表达),转染leptin的HPMSCs组胞浆中阳性表达的leptin细胞最多。结论:在局部微环境作用下,HPMSCs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HPMSCs与leptin可协同促进放创复合伤皮瓣的愈合,HPMSCs携带目的基因或单独应用均可明显提高放创复合伤皮瓣的成活率,但转染leptin的HPMSCs作用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基础上建立关节炎大鼠慢性吗啡耐受模型,观察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型(GLAST)在关节炎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表达变化,探讨GLAST在吗啡耐受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n=6),行鞘内置管.其中4组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A组)、吗啡10μg·kg-1(B组)、吗啡20 μg·kg-1(C组)、吗啡10 μg·kg-1+纳洛酮10μg·kg-1(D组),另外两组非致炎大鼠分别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E组)、吗啡20μg·kg-1(F组).各组给药均为1日2次,连续7 d.动态检测大鼠50%缩爪阈值,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GLAST表达.结果:B、C两组关节炎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第7天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其脊髓背角GLAST表达下调.结论:脊髓GLAST可能参与炎性痛大鼠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脊髓内NA能神经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处理及戒断后大鼠脊髓内NA能神经元的形态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8只.依赖组大鼠以腹腔注射吗啡方法建立吗啡依赖模型.戒断组大鼠在依赖模型建立后于腹腔注射纳洛酮5 mg/kg诱导戒断症状,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24 h后取脑和脊髓作冰冻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及LC内NA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正常组LC内DBH阳性细胞数为(98±17),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LC内DBH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2±20)和(229±27),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但平均灰度值无明显差异.慢性吗啡处理后脊髓前角DBH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染色加深,后角和侧角新增加大量阳性神经元,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DBH阳性神经元增加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和戒断引起LC和脊髓内NA能神经元增多,提示NA与吗啡依赖和戒断的形成有关,其可能是吗啡依赖及戒断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3只体质量180~200 g雄性SD大鼠,分为3组(n=11):对照组(NS组)、吗啡组(M组)、右美托咪定+吗啡组(Dex组).NS组鞘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μL,1次/d,共7 d;M组鞘内注射吗啡15 μg,1次/d,共7 d;Dex组鞘内注射15 μg吗啡和1.5 μg右美托咪定,1次/天,共7d.于吗啡鞘内注射第1、3、5、7天给药前和给药后30 min测定大鼠的热痛阈.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磷酸化p38MAPK(p-p38)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结果 随着吗啡鞘内注射次数增加,M组和Dex组热水甩尾实验最大镇痛效应百分比(MPE)逐渐下降(P<0.05).与NS组比较,M组甩尾实验MPE在吗啡注射的第1、3、5、7天较高(P<0.05);与M组比较,Dex组甩尾实验MPE于吗啡注射的第3、5、7天较高(P<0.05).与NS组比较,M组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及Iba-1、IL-1β、TNF-α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Dex组大鼠脊髓Iba-1阳性细胞密度及Iba-1、IL-1β、TNF-α和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可缓解吗啡耐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间歇低氧后大鼠脑内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蛋白表达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NSE蛋白表达与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UC组)、7.5%慢性间歇性低氧组(7.5%CIH组).采用自制低氧舱模拟7.5%慢性间歇低氧模型.分别在第2,4,6,8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NSE蛋白表达,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NSE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7.5% CIH组在2,4,6,8周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分别为(44.13±2.84)s、(50.35±1.96)s、(57.47±1.66)s、(62.85±1.80)s,从第2周起随低氧时间延长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延长(P<0.05);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分别为(48.81±2.09)s、(42.04± 1.84)s、(36.82±2.07)s、(31.81士1.68)s,从第2周起随低氧时间延长大鼠跨越目标象限时间缩短(P<0.05).7.5%CIH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NSE蛋白表达在2,4,6,8周分别为(9.69±1.37)、(17.10±1.87)、(24.79±3.51)、(34.16±5.35),血清NSE蛋白表达在2,4,6,8周分别为(6.03±0.91) μg/L、(11.04±1.89)μg/L、(16.39±1.00) μg/L、(24.22±3.73) μg/L,均多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5%CIH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及血清NSE蛋白表达均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海马CA1区NSE蛋白的阳性表达相对值与血清NSE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94、P<0.01);空白对照组NSE蛋白表达无时间差异性(均P>0.05).结论 间歇低氧可引起血清及脑组织NSE水平明显升高,两者动态变化均可以反映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黑皮质素受体拮抗剂HS014对大鼠吗啡耐受及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吗啡组(M)、生理盐水组(N)、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和HS014+生理盐水组(HN)。M组大鼠每次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2次/d;N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注射生理盐水;HS014+吗啡组(HM)、生理盐水+吗啡组(NM)大鼠每天第2次注射吗啡前15 min分别鞘内注射5μg HS014和5μl生理盐水;HS014+生理盐水组大鼠第2次注射生理盐水前15 min鞘内注射5μg HS014。各组均连续给药5 d,每天第2次给药后30 min进行热板测痛,于第5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标志物OX-42的表达。结果 1在实验第1天和第2天,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后M组热痛觉阈值开始下降,至第5天时M组大鼠热痛觉阈值与N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天,HM组热痛觉阈值与M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N组比较,M组大鼠脊髓OX-42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增加(P<0.001)。与M组比较,HM组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受到抑制,OX-42阳性细胞计数下降(P<0.001)。结论慢性应用吗啡(10 mg/kg,腹腔注射,2次/d,连续5 d)能够导致吗啡耐受和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联合给予HS014和吗啡,能够抑制吗啡耐受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HS014本身无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慢性吗啡耐受的机制,以及地塞米松对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经鞘内给予生理盐水(C组)、吗啡(M组)、吗啡+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38486(M/R.组)和吗啡+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M/D组),1d 2次,连续6 d.采用甩尾实验评价大鼠热痛敏,给药后第7天取L3~L5脊髓进行TUNEL染色.结果 M组大鼠在鞘内给予吗啡后形成较稳定的吗啡耐受,地塞米松对吗啡耐受的形成有促进作用.M组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数较C组增加(P<0.05).与M组比较,M/D组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 脊髓神经元凋亡可能是慢性阿片耐受的神经基础,糖皮质激素受体可能在阿片耐受脊髓神经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NMDA受体和NOS参与骨癌痛小鼠吗啡耐受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骨癌痛模型,并在骨癌痛模型上模拟慢性吗啡耐受的产生,以探讨癌痛吗啡耐受的表现及机制。方法:选用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其中20只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建立骨癌痛模型,于接种后的第15天将骨癌痛组再随机分为模型吗啡组与模型盐水组。另外20只正常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吗啡组与正常盐水组。模型吗啡组和正常吗啡组小鼠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每天2次, 连续7 d, 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模型盐水组和正常盐水组按体质量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从给药的第1天开始,隔天上午给药后1 h采用机械触痛法测量小鼠的50%缩足反应阈值,以此机械触痛阈值作为疼痛指标。第7天处死小鼠分别作脊髓NMDA受体亚单位1型(NMDAR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定量测定。 结果:第1,3,5,7天给药后1 h行为学测试结果发现,模型盐水组和正常盐水组小鼠整个过程中50%缩足反应阈值没有明显变化。模型吗啡组第1,3,5天50%缩足反应阈值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第5天的50%缩足反应阈值与第1, 3天比较明显变小(P<0.05);第7天模型吗啡组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吗啡组第1,3,5天50%缩足反应阈值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正常吗啡组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的NMDAR1染色灰度值与正常吗啡组、正常盐水组及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盐水组的NMDAR1染色灰度值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模型盐水组以及正常吗啡组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的IOD值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模型盐水组以及正常吗啡组脊髓NOS含量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脊髓NOS含量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NMDA受体和NOS可能在癌痛模型吗啡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