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向梅 《海南医学》2003,14(8):67-67
下肢深静脉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疾病,我科半年来共收治血管疾病23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积极地预防、治疗和护理DVT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 我科半年来共收治血管病变疾病23例。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男7例和女6例,年龄在30~70岁。发生在左下肢8例,右下肢5例。 2.临床表现 10例患者均有患肢疼痛及肿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检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预防性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股骨颈及股骨干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危险性更大,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均可能是DVT发病的危险因素.试验组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的发生具有多因素,预防性中医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确保手术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丁艳丽 《当代医学》2012,18(25):118-120
目的 探讨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血栓形成因素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8年3月~2011年4月期间78例脑出血并发下肢DVT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 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4种因素,即高龄、糖尿病、应用甘露醇、患侧肢体瘫痪.结论 实施系统、科学、完善、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脑出血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康复及改善预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叶向柳  李桂珍 《广西医学》2011,33(8):1064-1065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150例直肠癌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措施,并进行具体指导,预防DVT发生.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的干预,本组有3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2.0%.结论 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医院近5年来52例外科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性。结果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52例外科术后患者有17例发现DVT,DVT发生率32.7%,DVT患者中无症状者占47.1%(8/17);高龄、女性、肥胖、TG和CHOL升高、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高血压和TG水平高是外科术后患者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外科医生应高度重视,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院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调查医院收治的ICU患者中,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原发症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预防措施.结果 247例ICU患者发生DVT发生42例,发病率为17.01%;年龄>60岁(P<0.01),脑卒中(P<0.05),骨关节置换术后(P<0.05),机械通气的时间≥72 h(P<0.05)为DVT发生高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存在多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提高医护人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认识.有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可以减少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病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妇科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经过抗凝、溶栓及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肺栓塞发生。结论:妇科术后发生DVT的原因较多,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护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其好发部位为下肢深静脉,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可分为下肢近段和远端DVT,是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及肺栓塞是其严重并发症。现将该病的病因病机、中西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介入化疗后再行放疗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原因。方法:调查分析503例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后再行放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中晚期宫颈癌介入化疗后再行放疗患者503例中有52例发生DVT。随着手术后时间的推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人数增加。年龄及长时间的卧床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此类患者应加强重视,及早采取防护措施,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孕产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择妇产科、血管外科、普通外科收治的围生期下肢DVT孕产妇68例.对68例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时间、发生部位、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治疗及母儿结局等.结果 (1)发生时间及发生部位:围产期DVT产褥期较妊娠期更为常见(69.1% vs 30.9%).左下肢DVT明显高于右下肢 (85.3% vs 14.7%).(2)危险因素:围生期不规律检查、低龄或高龄、长期卧床、存在妊娠合并症或内科疾病和既往DVT病史或血栓家族史是DVT发生主要危险因素.(3)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及不同程度发热是DVT的常见首发临床表现.(4)影像学及辅助检查:68例DVT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辅助检查:D-二聚体阳性(89.7%)对于DVT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1)孕产妇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产褥期,剖宫产后DVT发生率高于经阴道分娩.(2)不规律产检、剖宫产术、卧床时间>3 d、存在妊娠合并症、病理产科及合并内科疾病是下肢DVT的重要危险因素.(3)下肢DVT时,首发临床症状以患肢肿胀最常见,其次为疼痛及发热.(4)静脉超声多普勒及D-二聚体是早期发现DVT的有效检查方法.(5)全身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较好.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孕产妇应警惕其下肢DVT可能,及时诊断、治疗围生期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改善其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7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溶栓加抗凝组与单纯抗凝组比较,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能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探讨其相关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我科2010年5月—2012年3月92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遗传、肢体制动、恶性肿瘤、肥胖、高龄、麻醉、术后卧床时间过久等因素有关,针对相关因素采取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了DVT的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DVT的评估及健康宣教,指导卧床患者床上科学合理地活动、药物治疗等护理对策,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3年在西安市东方医院妇产科行剖宫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30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9例剖宫产术后2~6天发生DVT,1例术后12天发生DVT。29例发现较早,在感觉下肢酸困无力,疼痛,轻微肿胀时积极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疏通微循环治疗7天后痊愈。1例因已出院,术后12天时自觉下肢肿胀疼痛来就诊,查见股静脉血栓较大,转外科行手术切开取栓。结论:对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者术前作凝血功能检测、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术后尽早给予物理机械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预防性治疗,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红云 《吉林医学》2011,32(14):2910-2911
<正>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DVT好发于下肢深静脉,为上肢的十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手术后,尤其是妇科手术和骨科手术后近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下肢功能障碍,其病情复杂多变,血栓易脱落,随血液循环运行可致肝、肾、肺栓塞,如未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致死或非致死),后期则形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甚至致残,从而  相似文献   

15.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其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神经外科手术后DVT发病率在24%左右.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由于栓子的脱落极易导致肺栓塞、脑栓塞,是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探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并予以针对性护理,临床护理工作者需要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6.
单淑凤 《中外医疗》2010,29(12):60-6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9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围产期血液高凝状态、产妇年龄、体重及产后活动少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血四项检测可用于深静脉的风险测定,剖宫产术后早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背景知识 定义 静脉血栓栓塞是指发生于静脉系统的任何血栓栓塞事件,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经放射学证实的下肢静脉系统发生足以引起疼痛或肿胀症状的部分或完全性血栓阻塞。近端DVT是指累及膝盖以上静脉的DVT(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以及髂静脉)。孤立腓静脉血栓血栓形成部位限腓深静脉而不累及膝盖以上的静脉。肺栓塞是指经放射学证实的肺动脉内发生足以引起气短、胸痛或二者兼有等症状的部分或完全性血栓阻塞。血栓后综合征是指下肢发生DVT后出现水肿、溃疡形成和皮下组织活力受损。复发是指在先前证实的血栓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例妇科手术后发生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手术、阴式手术及贫血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1例手术取栓,11例经抗凝、溶栓治疗,均好转出院,无病人死于肺栓塞(PE)。结论:DVT是妇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影响生活质量,故及早诊断、治疗和预防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宣懂 《河北医学》2011,17(12):1589-159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科手术治疗下肢疾病患者198例,随机分为防治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防治组采用综合的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中,对照组100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防治组98例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53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均获得良好的效果。结论:DVT仍是骨科手术后威胁患者生命中的最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彩超诊断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病率逐年增多,并可引起肺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较多,而骨折是引起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3].彩超以其安全、无创、价廉在早期诊断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独具优势,本文总结了我院骨折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6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