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推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收集到的14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7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4.4%(64例),神经系统类和中药制剂及抗肿瘤类药物引起的ADR也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ADR占70.8%,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上报质量,探讨ADR发生的易感因素,笔者对前2009-2010年间所收集的329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全面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和上报质量,探讨ADR发生的易感因素,笔者对前2009—2010年间所收集的329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10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ADR报告中,以儿童及中老年人群占比例较大。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涉及药品45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为抗茵药物,其次为中药。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医院临床药学室2005年~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780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0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者ADR发生率最高(35.51%),以抗感染药居多(68.97%),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途径(86.28%),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2.18%)。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收集到的669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669例ADR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58,多发生于41-50岁的人群(占20.93%)。以静脉滴注和口服药为主,分别为457例(占68.31%)、180例(占26.91%)。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有368例(占55.0l%),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分别为149例(占40.49%)、77例(占20.92%)、60例(占16.30%);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有133例(占19.8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27.20%、23.32%。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医院合理Ⅲ药。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009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及省ADR中心报告的330份ADR报表。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3.33%。结论: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是抗微生物药,提示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9年共收到的195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制剂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有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检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集上报的195例ADR报告资料,按照患者基本情况、报告人职业、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新的、严重的占22.5%,医师上报占82.1%,抗生素引起的ADR占32.8%.结论:健全ADR监测机制,发挥临床医护人员用监测作用,重视分析ADR报告资料,及时向临床反馈信息,重视检查技术在ADR监测中的应用,提高ADR发现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集到的152例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涉及的药品有107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47种(43.93%),其次是中药制剂24种(22.4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74.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5.96%);严重的ADR有10例;对症治疗9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60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正>药品不良反应是(ADR)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为了解医院药品ADR的相关表现和因素,笔者对湖北省肿瘤医院2011年7月~12月收集到的506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来源与方法将我院2011年7月~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506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器官或系统及  相似文献   

14.
陈美玲  詹云丽  李楚云  陈浩 《中药材》2008,31(8):1293-1295
目的:了解惠州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惠州市ADR工作站2007年收集的687份ADR报告,利用Excel软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所有报告共涉及药品207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居首位(56种,27.0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527例,76.71%);ADR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结论:分析结果可以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杨玉红 《光明中医》2016,(12):1682-1683
目的 分析2014年某三级甲等中医院的不良反应,了解某院不良反应的特点,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方法收集2014年所有的上报不良反应,对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方式、所用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归纳总结.结果 ADR以老年患者发生率为最高.临床表现为累及皮肤及附件发生率最高.结论 应该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本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20D9年12月31日收集到的232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数量、报告来源、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中西药比例、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师呈报占94.40%,药师呈报占1.29%,护士呈报占4.31%;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0.34%;西药静脉滴注占西药总数的72.86%,中药静脉滴注占中药总数的95.4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3.53%.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并加强用药干预,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的145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45例ADR报告中,中老年发生率最高(26.19%);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67.59%);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2.41%);ADR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17%),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20.69%)。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使临床用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监测到的121例ADR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便及时准确向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上报的557份老年人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ADR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0.8%),消化系统(15.6%)及神经系统(14.7%)。共涉及179种药物,诱发ADR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用药。472例(占84.7%)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老年人ADR发生率高,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至2009年共66例ADR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6例报告中,女性患者的发生构成比高于男性患者;大于60岁者占40.9%;静脉给药方式发生构成比最高,其中尤以抗生素居首位,占50.0%。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为多见,占42.4%。结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调整给药途径,减少静脉滴注,以降低ADR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