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脉促活胶囊对兔红细胞流变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通脉促活胶囊对兔实验性高粘滞血症的红细胞流变性的作用。方法用高分子右旋糖苷对兔造成高粘滞血症,即血瘀证动物模型,通过对动物血液粘度和红细胞流变性指标的检测,观察通脉促活胶囊的药理作用。结果通脉促活胶囊具有降低血液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给药后,红细胞聚集指数为14.29±5.06%,红细胞变形指数为45.58±6.41%,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脉促活胶囊具有降低兔血液粘度,增加细胞流动性,改善红细胞流变性的作用,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采用显微电视和显微高速摄影技术记录和研究体内毛细血管中单个红细胞的流态和变形性。 我们摄录了在活体金黄地鼠颊囊部位毛细血管中流动的红细胞的形状照片。实验表明红细胞能顺利地流过内径约3.3—6.9微米的毛细血管,其轴向最大伸展量为10.5微米,伸展比为1.48,说明红细胞能穿越比自身直径还小的毛细血管,并且能产生很大的变形。 体内红细胞的流变性是研究红细胞力学特性,微循环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于临床应用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通脉胶囊对糖尿病足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信义 《中国微循环》2000,4(2):113-114
目的 探讨通脉胶囊对糖尿病足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28例糖尿病足患者,在降糖,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时,口服通脉胶囊,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及甲臂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的高粘血症有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显著减轻。结论 通脉胶囊能改善微循环,缓解和阻止糖尿病足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观察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结果表明,EPO治疗后,低切至高切变率时的全血粘度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达正常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血粘度的升高主要与红细胞比积升高有关,与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Casson粘度无关;而输血治疗对照组的血流变参数于输血前后则无明显改变。EPO治疗后,体外血小板粘附功能增强,体外形成之血栓的长度、湿重及于重也明显增加。结果说明,应用EPO治疗后,血液粘度增加,尽管在正常范围,但血栓形成的倾向明显增高,甚至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硒对人红细胞流变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术前口服硒的患房、室缺病人组在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修补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期的冠状静脉窦血中维生素C自由基水平(A)、脂质过氧化物(MDA)、自由基清除酶活性(SOD和GSH-Px),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μ)和细胞表面指数(Si)、红细胞膜脂质分子及蛋白分子相对旋转时间等指标进行了动态观察,并与术前未服硒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再灌注后即刻,尽管服硒组A的增加幅度与对照组基本相同(66%比68  相似文献   

6.
用1.05T恒定磁场照射兔血30-120分钟后,用激光衍射仪测量红细胞的取向指数,并测量红细胞电泳。结果表明经磁场照射处理后,红细胞的取向指数明显减小,同时电泳时间增加。这表明磁场对静止的红细胞膜发生作用,使其表面电荷减少。  相似文献   

7.
兔后肢骨折后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兔胫骨骨折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了解其变化 ,指导临床预防血栓形成。方法 :取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骨折动物模型 ,于骨折前、骨折后第 3天、第 10天、第 30天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产LBY N6A自清洗旋转式粘度计测定下列血液流变学指标 :( 1)红细胞压积 (HCT) ;( 2 )血浆粘度 ;( 3)血液粘度 ,包括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 ;( 4)血沉 (ESR)和血沉K值 ;( 5)红细胞变形指数 ;( 6 )纤维蛋白原 (Fib)。测试温度为 37℃ ,抽血后 4h测试完毕 ,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兔后肢骨折后多个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明显变化 :( 1)血浆粘度和血液粘度增高。 ( 2 )Fib升高 ,ESR增快 ,血沉K值增大。 ( 3)HCT和变形指数下降。结论 :后肢骨折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 ,利于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的变形,聚集——解聚等流变行为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密切关系,在临床上很受重视。因红细胞流变性是血液非牛顿流动性的主要因素。红细胞聚集使血液表观粘度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聚集程度呈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HXTMT)对急性血瘀证SD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HXTMT混悬液给SD大鼠灌胃1wk后,于第8d晨建成血瘀实验模型,并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 HXTMT能明显降低瘀血大鼠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纤维蛋白原(Fib)(P<0.01)及红细胞比容(HCT)(P<0.05);提高瘀血大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P<0.05);增强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的活性,并使其抑制因子(RFIR)的活性减弱(P<0.05)。结论 HXTMT不仅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而且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及促进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流变性异常在高血压病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物实验并参照临床研究,探讨红细胞流变性异常对血压的影响及其在高血压病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急性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可显著增加动物血压和心率,使血浆前列环素含量减少和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受损。高血压病患者的全血高、低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性(RAI)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短期红细胞聚集性异常不仅可通过增另全血粘度使循环阻力升高而升高血压,还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舒张血管活性物质含量使血压升高,长期流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的变形性与细胞膜磷脂双层和膜蛋白、膜骨架的组成和结构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主要观测了红细胞变形性与其膜的组成和结构的关系。结果指出;红细胞变形性与膜脂的组成,特别是膜脂中胆固醇与磷脂的克  相似文献   

12.
脾脏对红细胞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测量脾动,静脉血的血液粘度和测量脾动,静脉血中红细胞膜在微管中的变形过程的方法,研究了脾脏对红细胞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脾静脉血的血液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中红细胞膜的平均弹性模量和平均粘性系数都明显低于脾动脉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13.
当归对人红细胞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当归孵育对人红细胞聚集性及脆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子右旋糖苷(dextran 50 0 )促进正常人红细胞聚集 ,观察当归 ( 2 0mg/mL)能否改善dextran 50 0引起的正常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实验采用红细胞聚集测定仪 ,观察指标包括 :聚集性 :Ta:开始聚集时间 ;Tf:最后聚集时间 (s) ;I1 0 :1 0s内聚集率指数 ;I60 :60s内聚集率指数 ;解聚性 :γD :红细胞聚集部分解聚的剪切率 ;γS :红细胞聚集全部解聚的剪切率。红细胞脆性采用脆性测量仪 ,检测红细胞在有或无当归情况下随悬浮介质渗透压不…  相似文献   

14.
EPO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调节红细胞生成,而研究发现EPO系统在神经系统的广泛分布,提示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要作用。EPO还对缺血缺氧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并具有临床应用前景。EPO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主要通过活化特异性受体、激活下游的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及通过多种可能的作用机制发挥缺氧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是一个调节血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 ,近来发现EPO在大脑中广泛存在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其保护机制为抗神经细胞凋亡、抗氧化、抗炎症和维持脑血管结构和功能正常。EPO神经保护作用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肾上腺素加寒冷刺激的方法复制大鼠急性血瘀证模型,观察了通脉饮对该模型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脉饮对急性血瘀证血液流变性有明显改善作用。提示:通脉饮可能对预防冠心病及高粘血症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栓通对急性肾衰兔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通对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家兔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RF组、血栓通组。检测各组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结果:ARF组兔出现高粘滞血症,表现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升高,血沉明显增快(P<0.01);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增强(P<0.01)。血栓通组与ARF组比较,血液流变性指标明显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栓通能明显降低ARF兔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功能,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RCS大鼠的作用,探讨其对视网膜变性神经元保护的可能机制。我们把出生后雄性RCS大鼠48只,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RCS大鼠给药组从生后5d开始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每5d注射一次,剂量为4000IU/kg。RCS大鼠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剂量同上。HE染色和TUNEL检测观察rhEPO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RCS大鼠给药组20d,25d,感光细胞的数目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明显增加(P<0.05);(2)RCS大鼠给药组25dTUNEL检测阳性细胞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后25d到40d,RCS大鼠给药组和对照组在节细胞层和内核层观察到caspase2阳性染色,RCS大鼠给药组在20d和25d内核层caspase2阳性细胞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RCS大鼠视网膜变性的早期,rhEPO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可以使感光细胞得到更多存留;rhEPO对视网膜变性神经元的早期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的方式进行的;caspase2蛋白在视网膜的一过性高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过程,rhEPO可减少其早期的表达,对早期变性的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CRF患者红细胞促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红细胞 (RBC)促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增殖能力 ,了解CRF患者RBC免疫调控功能状况。方法 :CRF患者 (检测组 )和正常人 (对照组 )的RBC为效应细胞 ,正常人淋巴细胞为靶细胞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 ,检测红细胞调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 :健康人RBC促PBL增殖的作用明显 ,其增殖率为5 7 3%± 10 2 % ,而CRF患者RBC促PBL增殖作用较健康人明显低下 ,增殖率为 32 7%± 7 8% (P <0 0 0 1) ,透析后有较明显的改善 ,增殖率为 4 0 6 %± 11 6 % ,但仍低于健康人。结论 :CRF患者红细胞免疫调控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fhropoietin,rHuEPO)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ilial cells,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四组;第一组仅用LPS处理;第二组预先用rHuEPO孵育后再用LPS处理;第三组只用rHuEPO处理;对照组用无血清的M199培养。用流式细胞仪DNA分析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后的细胞DNA亚二倍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预先用rHuEPO处理后则可显著降低LPS的这种作用(P<0.05)。结论:rHuEPO抑制了LP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rHuEPO诱导内皮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