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于 1 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6月 ,对 1 8例顽固性鼻出血病人施行经鼻内窥镜微波射频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顽固性鼻出血中 ,男 8例 ,女 1 0例 ,左侧 1 0例 ,右侧 8例 ,年龄 34~ 68岁。均因鼻出血 ,反复行前、后鼻孔填塞无效就诊 ,出血部位见附表。附表  18例患者鼻出血部位部  位例次鼻中隔中 ,后段 5嗅 裂 区 3下鼻甲后端 4Woodruff静脉丛 3中鼻甲后蝶腭动脉区 2鼻咽顶部 11 .2 手术器械 ①鼻内窥镜 :外径 3mm ,观察方向0°、30°、70°;②WFL EⅢ射频 (微波 )耳…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至 2 0 0 4年 ,我科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 12例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3岁 5 5岁 ,病程 2个月~2a。症状 :9例发生鼻中隔前下部易出血区之“毛细血管瘤” ,反复发作鼻出血 ,量不多 ,易止血。检查 :见易出血区有息肉样肉芽肿。 3例发生在中鼻道海绵状血管瘤 ,反复不易自止的鼻出血 ,量大 ,时有鼻塞。检查 :鼻中道触之有出血 ,瘤体质软 ,易出血。1.2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 ,用 1%丁卡因棉签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 2次 ,各 5min,取出棉签。将微波治疗仪功率选择在 4 0W ,时间…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下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窥镜引导下微波治疗40例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均在鼻内镜下找到出血部位,以出院后3个月内出血的鼻腔未再次出血作为治愈标准,1次性治愈38例,2次治愈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顽同性鼻出血具有诊断明确、视野清晰、止血迅速、疗效确切的优点,提高了鼻出血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诊治鼻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3例自发性鼻出血患者经鼻内窥镜下检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内窥镜下见23例鼻出血患者出血点分布:下鼻甲后端3例,下鼻道后端5例,鼻中隔中、后段6例,鼻中隔前上端4例,中鼻甲2例,中鼻道3例。于鼻内窥镜下鼻腔填塞6例,微波、手术治疗17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 经鼻内窥镜下检查、治疗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晰,诊断明确,止血准确迅速,止血效果好,患者损伤和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曹静萍 《河北医学》2002,8(9):831-831
1997年 1月至今 ,我们采用微波治疗鼻出血 10 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 0例中 ,男 5 6例 ,女 4 4例 ,年龄 6~6 8岁 ,平均年龄 36岁 ,左侧鼻出血 5 2例 ,右侧为 4 8例 ,76例为黎氏区搏动性出血。 (包括经擦拭后出血者 32例 ) ,2 4例为黎氏区掺血及鼻内窥镜下检后鼻道出血点。1.2 治疗方法 :采用国产MTC—I型微波治疗仪 ,频率为 2 4 5 0MHz ,功率为 4 6~ 5 0w。先用 1%地卡因棉片添入鼻腔 ,5min1次 ,重复 2次麻醉后取出 ,对出血严重者亦可在无麻醉下进行 ,微波治疗前向患者交待治疗过程中可能…  相似文献   

6.
经鼻内窥镜射频治疗下鼻道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下鼻道出血的特点及鼻内窥镜结合射频治疗下鼻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研究接受经鼻内窥镜射频治疗下鼻道出血 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下鼻道出血多发生在 4 1~ 5 0岁 ,81例中 1次治疗有效 76例 (93.8%) ,1例行血管造影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治愈。术后随访 3月无复发 ,无并发症。结论 :下鼻道出血部位隐蔽 ,不易发现 ,经鼻内窥镜结合射频是治疗下鼻道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YAG激光治疗鼻腔后部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临床上多采用鼻腔填塞术治疗,此方法患者痛苦大、并发症多,而且对鼻腔后部出血止血成功率在4 8%~80 %之间。我科自2 0 0 1年至2 0 0 3年采用电视监控鼻内窥镜下YAG激光治疗鼻腔后部出血2 3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 3例中,男14例,女9例;年龄18岁~76岁,平均39岁。病史2 d~1a。出血部位:下鼻道后端11例,鼻中隔后端5例,中鼻甲附着缘后外侧3例,鼻底后段及中鼻道后侧各2例。既往均无血液系统疾病病史,有高血压病8例。全部病例血常规、血栓常规、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心电图正常。就…  相似文献   

8.
82例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2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找到出血部位后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治疗及填塞治疗。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顶部48例(58.53%),嗅裂鼻中隔23例(28.0%),中鼻道后部9例(10.6%),部位不明2例(0.2%)。1次治愈75例(91.0%),2次治愈7例(9.0%)。随访1~3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后孔填塞结合鼻内镜技术探查鼻出血部位并给予局部微波治疗或填塞是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过去对于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比较困难 ,多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法治疗。由于鼻腔结构的不规则性特点 ,填塞的盲目性以及前后鼻孔填塞影响患者的呼吸 ,造成缺氧 ,故止血疗效不确切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1997年 9月— 2 0 0 2年 2月 ,我们采用电视监控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138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8例中 ,男 92例 ,女 4 6例 ,年龄 2 5~80岁 ,平均 5 2岁。出血部位 :下鼻道中后部 5 6例 ,鼻底后段38例 ,中鼻道后部 2 5例 ,鼻中隔后段 13例 ,下鼻甲后端 …  相似文献   

10.
闭旭 《华夏医学》2001,14(6):912-913
我院自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应用鼻内窥镜明视出血部位 ,结合微波综合治疗仪治疗鼻后部出血 36例 ,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治的鼻后部出血 36例中 ,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2 1~ 78岁 ,病史 4d至 3年 ,出血部位 :下鼻甲后部 5例 ,鼻中隔后段 14例 ,鼻咽部 6例 ,鼻底后段 8例 ,中鼻甲后端外侧 2例 ,中鼻道后段 1例。 36例均有反复多次大量出血史 ,出血量 10 0~ 30 0 ml/次 ,血压偏高 6例 (收缩压 17. 3~18.7k Pa。舒张压 12 .0~ 12 .7k Pa)。全部病例血常规、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微波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05例鼻出血患者进行鼻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用微波烧灼出血部位止血。结果:出血部位位于鼻中隔前下区53例,下鼻道后端23例,中鼻道后端12例,鼻中隔后端6例,下鼻甲后端7例,中鼻甲中后部4例。出血多为搏动性出血,其中90例1次性止血成功,15例2次治愈,随访3个月均未再次出血。结论:鼻内镜下精确定位出血点,行微波烧灼止血是治疗鼻出血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出血的常见原因、部位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出血原因中鼻腔局部疾病所致鼻出血发病率最高,共198例,占77.3%,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42例,占16.4%;出血部位中鼻中隔出血196例(76.6%),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后鼻道(25例,9.8%)及中鼻道或中鼻甲(17例,6.6%)出血。行微波治疗、医用油纱条填塞或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止血53例,后鼻孔填塞25例,鼻内窥镜下结合双极电凝止血治疗196例,1例行颌外动脉栓塞联合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止血,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鼻出血病因复杂,鼻腔局部疾病为其主要病因;出血部位鼻中隔黎氏区出血最为常见;针对不同病因鼻内窥镜下结合双极电凝治疗为鼻出血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单纯前鼻孔出血经简单压迫或填塞止血即可治愈 ,但反复多次鼻出血 ,特别是后鼻孔出血 ,治疗起来则非常棘手[1] 。传统的前后鼻孔填塞治疗方法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大 ,治疗的盲目性也较大 ,效果不确定。鼻内窥镜的使用为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提供了有效手段[2 ] 。 2 0 0 0年 12月— 2 0 0 3年 4月我们在鼻内窥镜下用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2例均为本科住院患者 ,男 4 1例 ,女2 1例。年龄 18~ 72岁 ,平均 4 7岁。左侧 33例 ,右侧 2 7例 ,双侧 2例。鼻…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悦胜  肖建新  梅晓峰 《四川医学》2000,21(10):878-878
目前治疗鼻出血以鼻腔填塞为主。随着近年鼻内窥镜外科的问世 ,视角多、定位准确及可在直视下操作特点 ,使之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 1998年3月 1999年 3月我科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3月 2 3例经2次以上鼻腔填塞失败的鼻出血病人 ,男 13例 ,女 10例 ,年龄 36~ 88岁。单侧出血 2 0例 ,双侧出血 3例 ,出血量 4 0 0~ 180 0 ml,合并高血压病 5例 ,糖尿病 1例 ,有鼻咽癌病史 3例。入院前均有 2次以上鼻腔填塞止血治疗史。 1例入院时有休克表现 ,7例曾输血治疗 ,2例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经内窥镜诊治的难治性鼻出血6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血部位及治疗效果。结果:出血部位在下鼻道顶部占27.9%(19/68)、嗅裂鼻中隔占20.7%(14/68)、中鼻道后上部占16.1%(11/68)、中鼻甲后端蝶腭动脉区和鼻中隔后端均为10.3%(7/68)、鼻咽顶占5.9%(4/68)、Woodruff静脉丛和部位不明均为4.4%(3/68)。1次治愈59例(86.7%),2次9例(13.3%),随访1~3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检查鼻腔深部的出血并在镜下电凝或填塞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或顽固性鼻出血的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治疗方式。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治疗,经内镜下检查并针对出血点选择性局部处理止血的临床资料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本组85例比较严重或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取鼻内窥镜直视下检查并对出血点进行热凝处理,均达到满意止血效果。结论:鼻内窥镜直视下选择局部热凝处理治疗比较严重或顽固性鼻出血,疗效肯定、优点明显,在鼻腔诸多部位出现出血状况的时候都能够使用,特别适合应用于一些鼻腔出血位置非常隐蔽的患者。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术是现阶段治疗鼻出血患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经鼻内窥镜引导下高频电刀治疗62例非外伤性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部位在嗅裂鼻,91NN(35.5%),下鼻道顶部(27.5%),中鼻甲后端蝶腭动脉区(14.5%),下鼻道外侧壁(12.9%),Woodruff静脉丛(3.2%)。1次治愈60例(96.8%),2次治愈2例(3.20/0),治愈率100%,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各种手段暴露出血点是止血的关键;对非活动出血通过擦拭刺激或电凝相关血管供应分支达到目的;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8.
易维 《广州医药》2001,32(3):52-52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临床急症 ,查明出血部位对治疗鼻出血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对于鼻后部出血 ,前鼻镜或间接鼻咽镜检查 ,很难明确出血部位 ,我科 1 998年以来采用鼻内窥镜检查明确鼻后部出血部位后 ,用泪道治疗仪电灼治疗鼻后部出血 2 5例 ,大大减少了鼻孔填塞压迫止血次数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5例患者中 ,男 1 4例 ,女 6例 ,年龄 2 4~ 79岁 ,病程3月~ 3年 ,出血部位 ,下鼻甲后部 1 3例 ,鼻甲隔后上 7例 ,中鼻甲后端 3例 ,蝶窦前壁 2例 ,出血原因 ,出血性小息肉 1例 ,鼻石 2例 ,小血…  相似文献   

19.
治疗后鼻孔出血的传统方法是填塞后鼻孔。 1997至2 0 0 2年我们在鼻内窥镜下用微波治疗后鼻孔出血 5 3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后鼻孔出血 5 3例 ,男 4 2例 ,女 11例 ,2 8~70岁 ,平均 4 9岁。左侧出血 33例 ,右侧 12例 ,双侧 8例 ,治疗前 38例行鼻腔填塞术 ,其中 15例行后鼻孔填塞术 ,未能止血 ,出血达 5~ 2 2次 ,出血部位 :下鼻道及吴氏静脉丛 2 7例 ,鼻中隔中后段及上部 2 2例 ,下鼻甲后端 3例 ,鼻后孔缘 1例 ,伴发高血压 2 6例 ,尿毒症 4例 ,肝癌 2例。1.2 方法1.2 .1 寻找出血点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经反复鼻腔填塞止血无效的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检查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鼻出血部位包括鼻中隔中部出血3例,鼻中隔后部出血21例,下鼻甲后端出血3例,woodruff静脉丛出血9例,中鼻甲后端蝶腭动脉区出血12例,嗅裂区出血10例,鼻咽顶部出血4例。57例1次烧灼治愈,5例2-3次后治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 与传统填塞止血方法相比,鼻内窥镜下微波止血具有定位准确、方法简单、效果好、痛苦小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