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靶向肿瘤血管αvβ3整合素的脂质声学造影剂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制作靶向脂质声学造影剂并评估其体外靶向造影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制作高表达αvβ3的黑色素瘤细胞K1735的肿瘤细胞模型,利用新桥医院自行研制的脂质造影剂“脂氟显”,通过碳化二亚胺偶合技术,将单克隆抗体与微泡表面物质结合,制作成靶向微泡。分别与高表达αvβ3的黑色素瘤细胞和低表达αvβ3的黑色素瘤细胞进行体外结合实验,同时使用水流冲刷实验来验证靶向微泡与靶标结合后的抗流体剪切力的能力,从而在体外条件下研究微泡的靶向特性。结果建立αvβ3高表达的肿瘤细胞模型,并成功地制作出靶向肿瘤血管αvβ3整合素的微泡,加入抗体在45ug以上时靶向抗体结合更加充分,体外试验结果提示靶向微泡与靶标有特异性结合能力,具有一定的抗流体剪切力能力。结论靶向微泡体外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的体内靶向诊断和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尽管细胞毒性药物在肿瘤治疗的初期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然而由于耐药性的逐渐产生,使得许多肿瘤的治疗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首先,肿瘤内的生理障碍,使得药物不能在肿瘤细胞内积聚形成治疗的有效浓度;其次,肿瘤耐药性的产生,降低了药物的有效性[1].1971年,Folkman[2]首次提出肿瘤血管生成依赖学说,自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血管生成诱导剂和抑制剂的研究也火热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携VEGFR2单抗靶向微泡评价小鼠肿瘤新生血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携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单克隆抗体的超声微泡造影剂(MBv)评价小鼠肿瘤新生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以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构建MBv.免疫荧光法体外鉴定其性质.建立小鼠H22肿瘤模型,分别注射MBv和普通脂质微泡(MBc)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定量分析造影图像视频强度变化,描绘时间-强度曲线,并行肿瘤组织VEGFR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成功构建偶联抗小鼠VEGFR2单抗的MBv.造影结果 表明MBv组较MBc组达峰时间提前,峰值较高,持续时间更长.免疫组化证明瘤体内新生血管内壁VEGFR2高度表达.结论 应用MBv结合超声造影可较好地评估肿瘤新生血管状况.MBv是良好的肿瘤靶向造影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体外评价"亲和素-生物素"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的微泡(MBαvβ3)及其黏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效能.方法 "亲和素-生物素"法桥连αvβ3抗体于磷脂微泡,体外荧光法鉴定其表面"生物素-亲和素-生物素"结构,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PPFC)技术评价MBαvβ3特异性黏附HUVECs的效能.结果 加入荧光标记的亲和素后,生物素化微泡(MBB)表面可见明亮荧光,普通微泡未见荧光;MBB加入荧光标记的蛋白A也未见荧光;MBB结合亲和素后,再加入荧光标记的生物素或蛋白A,前者表面可见明亮荧光,后者未见荧光.PPFC内,MBαvβ3组和普通微泡组结合数分别为(9.9±3.1)微泡/HUVEC和(0.8±0.3)微泡/HUVEC(P<0.05).结论 "生物素-亲和素"法能成功制备MBαvβ3,具有特异黏附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
Abstract:
Objective To identify microbubbles targeted (MBt) to alpha(v)beta(3) (αvβ3) via biotin-avidin bridge and evaluate the adhesion to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in vitro.Methods MBt produced via biotin-avidin bridge were validated using fluorescence in vitro.Adhesion of αvβ3-integrin targeted MBt (MBαvβ3) to HUVECs was tested using the parallel plate flow chamber (PPFC) test.Results Bright green fluorescence was observed on the biotinylated microbubbles(MBB) incubated with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ed streptavidin (FITC-SA) and on MBB-SA incubated with FITC labeled biotin.There was no fluorescence seen on non-targeted control microbubbles,MBB incubated with FITC labeled protein A and MBB-SA incubated with FITC labeled protein A. The adherent rate of MBαvβ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Bt with non-specific antibody (MBN) in PPFC test,with 9.9±3.1 of MBαvβ3 and 0.8±0.3 of MBN adhered to HUVECs,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s Avβ3 targeted microbubbles using biotin-avidin bridging method is highly efficient and reliable for HUVECs.  相似文献   

5.
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的观点。该观点认为任何实体瘤的生长与转移均有赖于新生的血管形成(angiogenesis),缺乏新的血管形成,肿瘤的生长很难超过3 mm,只有新的血管形成后,肿瘤才能迅速增长。临床上也发现肿瘤的新生血管密度与癌转移及患者的存活率相关。于是,抗血管形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概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整合素α vβ 3双靶向造影剂(MBD)在体内对肾细胞癌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能力。 方法:以造影剂USphere LA为模板,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接法制备以VEGFR2、整合素α vβ 3为靶点的单靶向造影剂及双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脑胶质瘤不同组织学的整合素αvβ3情况,揭示整合素αvβ3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例脑胶质瘤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依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度恶性组(LM)(Ⅰ-Ⅱ级)和高度恶性组(HM)(Ⅲ-Ⅳ级).对每例切片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微血管和肿瘤细胞分析,αvβ3受体染色以棕黄色颗粒、背景清晰为阳性表达."–"为无细胞着色,"+"为低度表达,"+ +"为中度表达,"+ + +"为高度表达.结果 整合素αvβ3主要表达于细胞膜、胞质、血管内皮及肿瘤周围浸润组织,呈棕黄色颗粒.肿瘤周围水肿、正常及坏死组织未见αvβ3表达.10例低度恶性胶质瘤中,αvβ3中度表达4例,低度表达6例;10例高度恶性胶质瘤中,αvβ3高度表达9例,中度表达1例.高度恶性组αvβ3的表达高于低度恶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6.80,P=0.000,P<0.05).整合素αvβ3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等无关.结论 整合素αvβ3与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整合素αvβ3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虽然采取广泛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根治术,但术后5年生存率仅35%左右。腹膜转移是术后复发转移的常见方式。献报道嘲在胃癌术后复发的诸类型中,腹膜种植性复发占50%以上,且系多数复发患致死的直接因素,目前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认为是胃癌腹膜种植性播散,胃癌腹膜种植性播散主要来源于腹腔游离癌细胞或微转移灶,其途径是癌细胞浸润出胃壁浆膜层并脱离癌组织母体进入腹腔,成为有生物活性的脱落癌细胞,粘附于腹膜并增殖形成种植转移灶,即细胞的脱落、附着、增殖3个阶段,研究显示:E-钙粘素、β1整合素在癌细胞脱落、附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增殖阶段,整合素中的某些亚家族与其配体结合,造成癌细胞侵袭处的腹膜组织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形成,新形成的毛细血管提供了癌灶所需的营养,使癌细胞继续增殖,成为了腹膜种植转移结节。而新生血管生成过程所依赖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均受到细胞粘附分子受体的调控,整合素αvβ3受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诊断超声加微泡造影剂对新生血管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评价诊断超声加微泡造影剂对兔VX2肝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用二维灰阶超声监测6只大白兔肿瘤生长情况,待肿瘤长至长径约0.6~1.0 cm时进行实验.实验分为两组,处理组注射微泡造影剂(全氟显),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先用二维超声定位肿瘤,然后对处理组大白兔通过兔耳缘静脉缓慢注射微泡造影剂,剂量为0.10 ml/kg,注射时间约5 s.注射的同时行持续性二维超声显像(将MI调至1.4).整个显像过程持续6~7 min.然后两组肝肿瘤取材后送做透射电镜及切片HE染色检查.结果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显著增强肿瘤显像,同时也存在对肿瘤血管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在光镜下未见明显的肿瘤血管损坏,未见红细胞渗出等改变,但在电镜下可见肿瘤新生毛细血管明显的超微结构破坏,包括线粒体肿涨、髓样变及胞质空化等改变.结论高机械指数诊断超声加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破坏肿瘤新生血管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0.
背景:含RGD序列的多肽是多种整合素的识别位点,以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易于制备,且无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目的:制备以RGD环五肽为配基的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其受体靶向性.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RGD环五肽作为靶向分子探针,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以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并考察荷载药物的离体缓释能力以及体外靶向能力.结果与结论:合成的靶向载药脂质体粒径为(175±6) nm,包封率为(96.33±1.02)%,体外溶出时间超过5 d.靶向载药脂质体对整合素αvβ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提示制备的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受体介导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化型c-Src对整合素αvβ3相关肿瘤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寻找治疗肿瘤的分子靶点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活化型c-Src真核表达载体,应用脂质体法转染至表达有整合素αvβ3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即CHO-αvβ3细胞中建立稳定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术、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目的蛋白的表达,检测稳定细胞株在固相化αvβ3配体玻连蛋白(Vn)上的黏附、伸展功能,利用人工重组基底膜侵袭小室,观察细胞株的迁移能力,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整合素β3酪氨酸磷酸化的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均证实,CHO-αvβ3中成功表达活化型c-Src。活化型c-Src对CHO-αvβ3细胞在固相化Vn上的黏附、伸展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增强了细胞迁移能力及整合素β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活化型c-Src参与αvβ3相关肿瘤行为的调节,可能与增强整合素β3磷酸化水平相关,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小鼠携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α(IL-2Rα)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_(IL-2Rα))及体内外评价其靶向黏附效能。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连法构建携带荧光FITC的MB_(IL-2Rα)和普通超声微泡(MB)。首先利用平行板流动腔体外评价在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小鼠IL-2Rα包被下MB_(IL-2Rα)结合数目。然后,分别随机经静脉将MB_(IL-2Rα)和MB弹丸式注入对照组(10只)和TNF-α处理组(10只)的小鼠提睾肌炎症模型。同时,200倍荧光显微镜直视下观察并记录5min内两组中不同微泡在提睾肌微血管中的黏附数量和黏附情况。结果体外结果显示,MB_(IL-2Rα)结合数量随着IL-2Rα包被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并与结合时间呈明显相关(P0.05);体内荧光显微镜下TNF-α处理组MB_(IL-2Rα)黏附数量[(4.6±1.1)个/200倍视野)]明显高于MB黏附数量[(3.0±0.7)个/200倍视野](P0.05);且TNF-α处理组MB_(IL-2Rα)黏附数量分别为对照组MB_(IL-2Rα)和MB黏附数量的(2.8±0.8)和(3.7±1.4)倍(P0.01)。结论 MB_(IL-2Rα)可与IL-2Rα特异、有效地结合,其高效黏附性能将有助于进一步对移植排斥反应的靶向超声分子显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整合素αvβ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15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原位癌、60例宫颈浸润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5的表达.结果 宫颈浸润癌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与原位癌和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宫颈癌Ⅱ期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与I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分级G1整合素αvβ5的阳性表达与G2、G3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组整合素αvβ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宫颈鳞癌整合素αvβ5表达与腺癌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整合素αvβ5表达增强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携带αv-整合素分子探针的分子成像可视化评价基质胶血管新生的可行性.方法 10只实验小鼠分别于腹部皮下注射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基质胶制备血管新生模型.于注射后第10 d所有小鼠经尾静脉随机先后(间隔30min)弹丸注射携抗小鼠αv-整合素单抗靶向微泡(MBα)、携同型抗体对照微泡(MBc),并分别于注入后6 min行基质胶超声造影检查,测量基质胶的显影强度(video intensity,VI).随后,所有小鼠均预先αMBcv-整合素单抗封闭10 min后再注入MBα和MBc行超声造影检查.最后进行基质胶组织学检查.结果 超声造影图像显示MBα组呈明显的超声显影,VI值高达(20.5±3.3)U,而MBc组仅见轻度的超声显影,其VI为(4.8±1.5)U,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单抗封闭αv-整合素后,MBα的VI值仅为封闭前的22.4%,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Bα的VI值较封闭前无明显变化,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基质胶中有丰富的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中有大量αv-整合素表达.结论 应用携带αv-整合素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可有效特异地评价基质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携Pik3cb shRNA的磁性纳米微泡在磁场和超声双重作用下,对受损伤血管壁中平滑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Pik3cb shRNA的磁性纳米微泡,检测其粒径和Zeta电位.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磁性纳米微泡组和转染对照组.2周后麻醉处死取损伤处血管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ki67染色观察受损...  相似文献   

17.
超声微泡(MB)是诊断成像及药物递送的重要载体。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技术具有安全、无创、高效且可控等优点。以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触发UTMD可将载药MB准确送达肿瘤组织,是极具前景的靶向递药方式。本文就UTMD作用机制及其用于肿瘤递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β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整合素αvβ3在62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研究发现在乳腺癌组织中整合素αvβ3表达上调,随着肿瘤的增大其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整合素αvβ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证实超声介导阳离子微泡能显著提高微泡的携基因量及体内转染后的血管新生效应来探讨阳离子微泡作为基因载体的价值。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阳离子微泡与声诺维微泡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构建兔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阳离子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阳离子微泡并进行转染)、声诺维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声诺维微泡并进行转染)和对照组(不进行转染)。转染后3 d后3组各取3只兔子处死,ELISA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超声造影,检测兔子心功能及心肌灌注情况,之后全部处死,免疫组化检测心肌血管新生效应。结果阳离子微泡组基因携带率是声诺维微泡组的11倍。阳离子微泡组SDF-1α蛋白表达是声诺维微泡组的4倍,对照组的9倍。阳离子微泡组在心肌毛细血管新生效应、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声诺维微泡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阳离子微泡能明显提高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从而使体内转染效率增强,更好地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ltrasound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UTMD)介导的整合素亚基a3(integrin subunit a3, ITGA3)转染对乳腺癌生长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interstitial transformation, EMT)的影响。方法:在GEPIA和TCGA数据库中评估ITGA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联;分别使用脂质体或UTMD介导的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BT-549细胞;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实验测定ITGA3、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TAT3、CyclinD1和PCNA的表达;通过裸鼠皮下肿瘤细胞注射法建立裸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异种移植瘤中ITGA3、N-cadherin和PCNA的表达。结果:ITGA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ITGA3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UTMD提高了ITGA3过表达质粒的转染效率;脂质体或UTMD介导的ITGA3过表达质粒均可抑制体外BT-549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并延缓异种移植瘤生长;过表达的ITGA3可调节BT-549细胞中EMT相关基因(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同时抑制STAT3通路(STAT3、CyclinD1、PCNA)相关蛋白的表达;UTMD介导的ITGA3转染对上述生物学特性的调节作用优于脂质体。结论:UTMD介导的ITGA3过表达质粒转染可有效抑制乳腺癌生长和EMT,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