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GSS-Ⅱ型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2例,并与前期(2004年前)及同期未行椎弓根植骨的胸腰椎爆裂骨折26例作对照研究。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及矫正Cobb角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治疗组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远期椎体高度丢失率、矫正后凸Cobb角丢失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GSS一1型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USS内固定结合经伤椎经椎弓根植骨术。结果 31例获得18~24个月的随访,1例失访。随访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中应用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二期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人工骨复合物椎体成形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 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22例,女12例;年龄25~60岁,平均38.5岁。行经伤椎椎弓根复位,注入富集骨髓干细胞、β-磷酸三钙人工骨复合物,置钉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切口正常愈合,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4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发生,全部骨性愈合。术后椎体高度及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神经症状加重患者,远期复查伤椎高度、角度无丢失情况。结论采用经伤椎椎体成形植骨联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可重建椎体前中柱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钉棒系统经伤椎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采用经伤椎钉棒系统节段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12例,其中2个椎体11例,3个椎体1例,伤椎均为相邻椎体,除椎弓根损伤椎体外,所有伤椎及邻近上-正常椎体均置钉.结果 所有置入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结论 使用钉棒系统经伤椎多节段固定胸腰椎骨折可以提高生物力学稳定性,帮助骨折复位和矫正后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钉棒固定并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螺钉固定,伤椎经椎弓根异体骨植骨手术方法。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均摄X线片,检测椎体高度丢失情况以及Cobb角度变化,观察骨折愈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00~150min,术中出血量100~250ml。95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矢状面畸形矫正,无明显的后凸角和高度丢失。6例螺帽松动。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治疗DenisB型骨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体位复位、球囊扩张及椎体内植骨并经伤椎行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7例.结果 随访4~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骨折均愈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另一侧椎弓根通道植骨。X线片评价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4(10±2)个月,无内固定物失效,胸腰椎高度和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骨折愈合良好。结论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及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减少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的丢失,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将35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19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伤椎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术,B组(16例)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观察比较两组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A、B两组术前1周内、术后1周内伤椎椎体相对高度、Cobb角及取内固定前1周内伤椎椎体高度丢失量、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前1周与术后1周内差值)比较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取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丢失量(取内固定后3个月与术后1周内差值)A组与B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远期效果A组优于B组。B组有2例分别于术后10、12个月复查时螺钉松动,内固定失败率12.5%。A组未发生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结论应用伤椎内植骨联合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以促进椎体骨折的愈合,减少伤椎椎体高度、角度的丢失,降低了断钉、断棒的发生率,可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结果 随访无排异反应,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0.
经椎弓根植骨结合GSS-Ⅱ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植骨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GSS-Ⅱ型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2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断裂、松动。结果随访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椎弓根伤椎植骨、GSS-Ⅱ型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经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松动、断裂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426例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术后21例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其中11例进行手术翻修,10例采取保守观察治疗。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8~36个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再次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断钉、断棒。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撑开复位后致骨折椎体"蛋壳样"变,未植骨填充所导致的前柱不实、后柱植骨融合不良、椎弓根钉棒系统安置不当内部自身产生较大的应力及术后脊柱负重过早是钉棒松动、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伤椎前后柱进行充分植骨,提高椎体的骨性愈合速度和质量,及尽可能保留后柱小关节结构,增加脊柱稳定性,可明显降低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并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颗粒,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结合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9例.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和伤椎椎弓根钉分散内固定的两者联合应用可降低后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围术期相关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保证该项技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采用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B组(n=5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管矢状径进行测量,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进行神经功能改变的评价。结果后凸畸形术后矫正度数较术前两组均很明显。随访中,A组矫正度数的丢失明显小于B组(P=0.0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随访中,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P<0.001),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丢失(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变化,A组患者平均提高优于B组。结论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固定技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经伤椎置钉固定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随访手术的效果、测量手术前后X线片上后凸角度的纠正及椎体高度恢复的情况。结果随访6~20个月,均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骨折达到临床愈合,伤椎固定无椎弓根钉松动及断裂,伤椎复位后无明显高度丢失。影像学测量结果发现,手术前节段后凸角度为(24.4±8.6),°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54.7±14.5)%;术后节段后凸角度为(6.4±4.9),°骨折椎体高度为(93.5±9.7)%。手术前后后凸角度及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采用经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有利于术中复位、后凸畸形的矫正,有效避免了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方法 治疗21例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分别是310、38.5%,术后分别是2.50、95%,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摄片复查,所有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随访均未见伤椎高度明显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发生.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二侧置钉辅以经二侧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颗粒植骨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不仅骨折复位及椎体高度恢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老年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器械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57 例,41 例行横突间或椎板间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评定,43 例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提高1~3级,10 例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部分神经根功能有所恢复;短节段椎弓根钉(Dick除外)复位固定后,伤椎术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有显著改善,41 例后路植骨融合者无断钉、钉松动或矫正度丢失严重现象.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伤椎高度和生理弧度,而后路植骨融合是预防内固定失败、矫正度丢失和继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伤椎及其相邻椎体置钉GSS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GSS椎弓根螺钉系统经伤椎及其相邻椎体固定治疗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19例,女9例;年龄21~56岁,平均38.2岁.其中T12椎体骨折10例,L1椎体骨折11例,L2椎体骨折7例.骨折按AO分型:A1.2型11例,A1.3型14例,A3.1型3例.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2~14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伤椎置钉均顺利,椎体高度恢复,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脊髓神经症状加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未次随访时Cobb角由术前的15°~45°(平均28.3°)矫正至0~90(平均4.3°).结论经伤椎及其相邻椎体置钉GSS系统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与单纯采用内固定钉棒系统进行比较,寻找一种适合人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内固定钉棒系统同时行椎板减压共治疗126例胸腰椎骨折病人,其中54例患者在骨折椎体复位后经椎弓根植入自体骨碎块。[结果]54例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X线证实椎弓根钉位置好,伤椎复位及外形好。术后神经症状减轻或无加重现象。经8个月~3a6个月随访,症状明显减轻。X线证实伤椎内植骨者比单纯钉棒复位者矫正度数丢失明显减少。[结论]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自体骨移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高度,使内固定螺丝钉断钉率显著降低。防止远期脊柱后凸畸形,减少伤部椎管内神经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SS钉棒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6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经伤椎椎弓根固定的6钉固定术(经伤椎组)81例,跨伤椎的4钉固定术(跨伤椎组)80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7.6±11.08)个月。在伤椎前、后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伤椎后凸角手术前后2组均有明显改善;但经伤椎组的伤椎前、后缘的高度在术后早期及随访6个月以上期间均优于跨伤椎组。结论GSS钉棒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地维持矫正效果,是更为坚强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