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永刚  唐海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1):801-80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DCO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骨折伴脊髓压迫4例,早期行简单的椎板切除减压术。骨盆骨折6例,早期骨盆外固定架固定,1例合并大出血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四肢骨折22例,早期给予简单外固定,7例开放损伤行清创缝合术。术后均在ICU中复苏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给予确定性手术。复苏期严重多发伤组患者体温、pH、凝血机能与一般多发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本组死亡3例,死亡率12.5%,死亡组创伤严重度评分4350分;1例胸部损伤死于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重度颅脑损伤死于脑疝,并发症共8例,经过治疗均痊愈。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合理应用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患者,选取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存活期>24 h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期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27例应用DCO技术进行治疗作为DCO组,20例应用早期全面处理(early total care,ETC)技术进行治疗作为ETC组。其中,DCO组中7例股骨骨折以外支架作为终极手术治疗,20例一期行外支架治疗,待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二期采用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方法治疗;ETC组中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统计所有患者的ISS评分、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ETC组相比较,DCO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将DCO技术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股骨骨折的治疗,能降低创伤后的二次打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骨折伴多发伤的防治对策以及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DCO理论指导救治的87例严重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早期骨折行简单清创外固定,待ICU复苏治疗后,再择期行确定性骨科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6.9%(6/87),死亡病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52例获随访6~20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理想。结论完善救治体系,合理采用DCO模式治疗严重骨折伴多发伤,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创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高,早期死因主要是难以控制的出血,晚期则是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创伤控制骨科理念的形成,试图使伤者受到"第一次打击"后的"持续打击"最小化,控制炎症级联反应,从而提高严重多发伤的生存率。创伤控制骨科理念主要包括3个阶段:首先准确合理地选择适应证,采用快速有效的措施控制出血、污染并进行临时固定;其次在重症监护室进一步纠正死亡三联征;最后进行有计划的二次确定性手术。目前的难点在于适应证的选择和早期处理(特别是对伴发骨盆骨折者),二次手术的时机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减少伤者"二次打击"的各种微创手术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损伤控制理论一体化抢救措施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7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不同抢救措施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救治,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理论一体化抢救措施。对比两组救治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简明损伤定级法-损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和Glasgow昏迷评分(GCS);对比两组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急诊室停留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58±1.21) min、(9.20±2.18) min、(5.79±1.30) min、(15.86±2.17) min、(28.62±6.27) min、(28.09±5.23) min、(22.95±3.01) 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96±2.37) min、(17.38±3.50) min、(13.73±2.06) min、(51.65...  相似文献   

6.
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儿童多发伤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在救治以多发骨折为特征的儿童严重多发伤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996年5月~2006年6月,对27例严重多发伤儿童均应用骨科损伤控制技术(快速止血、控制污染、骨折临时外固定-ICU复苏-二期确定性修复术)救治。结果20例成功救活,经6个月~1.5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12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5例出现轻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还在进一步治疗中,6例死亡。结论早期正确地判断伤情,快速有效地止血、控制污染,合理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稳定、制动减少继发性损伤,是提高儿童严重多发伤生存率的关键,损伤控制技术是一种抢救儿童严重多发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损伤控制骨科在合并骨折的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浩 《实用骨科杂志》2008,14(6):334-336
目的探讨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合并骨折的多发伤时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ll例合并骨折的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原则分三阶段治疗,早期骨折给予临时固定、清创、止血治疗,术后进入ICU监护治疗,病情平稳后行确定性手术,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18.2%。随访3~18个月,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1例,经引流、换药后好转。黏连性肠梗阻3例,不需外科治疗。骨折顺利愈合,邻近关节功能恢复佳。结论损伤控制原则更符合外伤后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在严重创伤伤员的急救医疗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高能创伤所致严重多发伤越来越多见,由于创伤重,合并伤复杂,出血量多,常导致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以往文献对多发伤的治疗报道较多.但对胸脊髓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报道甚少。作者对2000年1月~2004年11月本院收治的28例此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胸脊髓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6年来收治以颅脑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ISS值≥20)31例,就其损伤特点与救治原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情况:单纯四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4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17例。腹部损伤情况:脾破裂20例,肝破裂8例,肝脾破裂5例,肠破裂3例,肝破裂+肠破裂1例,肝破裂+肾破裂1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平均39.3分。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DCO理论救治后死亡2例,3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为6~62 d,平均12.5 d。其中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除2例死亡、4例失随访外,其余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28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21.2周;3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总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1例骨折术后10个月发现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DCO理论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手术和ICU复苏是实施DCO的关键,可提高严重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严重胸腹多发伤是基层医院救治工作的难点。随着交通、工农业的发展.我国严重胸腹多发伤病例显增多。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严重胸腹多发伤256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柳远春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2):762-763
多发伤是指由于外伤造成的多部位、多脏器的严重损伤。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在诊断上容易误诊或漏诊,能否做出正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救治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2006年11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严重多发伤,通过对这个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基础上建立一套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03—2013-10诊治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37例,采用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处理。院前急救:现场应用骨盆带12例、床单捆扎18例、抗休克裤7例。院内急救:第一阶段对重要器官进行功能评估、复苏、有针对性地快速诊断,适当处理,控制创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进行ICU重症监护,积极维护呼吸循环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第三阶段二期骨折最终行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2例因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脑疝死亡,1例因腹腔严重感染败血症死亡,死亡率10.8%。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ARDS 2例,MODS 2例,DIC 1例,严重感染2例,败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1.6%。26例在病情稳定后二期行骨盆内固定手术,7例仍以原外固定架固定。结论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救治困难,以DCO为理论指导,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规范急救流程,多科协作,按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开展救治,能切实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合并严重多发伤的脊柱脊髓损伤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伤害控制骨科学--多发伤治疗最新观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挽救生命、减少伤残仍是多发伤救治的基本观点,治疗的形式和时机却在逐渐地变化、修正,伤害控制原则是一项新的多发伤治疗策略,其在创伤骨科的应用产生了伤害控制骨科学。伤害控制骨科学包括三步,第一步:早期临时固定不稳定性骨折、止血,如果需要,作颅内减压;第二步:在ICU内复苏病人使其各项生理指标达到理想状态;第三步:病人病情稳定后进行最终的正式手术固定骨折。伤害控制骨科学适应证: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及极度危重的多发伤病人应遵循伤害控制原则;对临界病人,仍可早期手术正式固定骨折,但如果手术过程中任何时间发生病情恶化,手术应该立即改为伤害控制。伤害控制骨科学是一项正在发展、完善的技术,将来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既有观点的有效性,以减少多发伤病人ARDS和MO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高速度的工农业生产、车辆剧增和高密度的高层建筑,严重多发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就125例腹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早期治疗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疗效,探讨早期损伤控制的合理方法。方法: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88例,其中采取DCS方法治疗40例(DCS组),以ETC方法治疗48例(ETC组)。结果:DCS组的乳酸清除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较ETC组短(P〈0.05),体温恢复时间、ICU住院天数差异显著(P〈0.01),DCS组比ETC组并发症及病死率低(P〈0.05),两组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CS方法治疗以腹部损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院前急救中,严重多发伤具有伤情较重、复杂多变、发病率高等特点,本文通过自身实践,探索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方面的经验.方法:对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68 例有效并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10例死亡.结论: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处置是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关键措施,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对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骨盆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损害控制技术在以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0例以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病例的救治,研究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和经验。结果50例患者均得到成功救治,远期随访无严重的腰背部疼痛以及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对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采用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能明显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