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药棒循经推按法对中青年脑卒中后偏瘫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MA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FMA评分及MBI指数均有所提高,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MA评分及MBI指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药棒循经推按法对中青年脑卒中后偏瘫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药棒叩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药棒叩击等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量表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分级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量表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各评分及指数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Barthel指数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棒叩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消除肿胀、麻木症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我们对中风偏瘫的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水蛭、全蝎、地龙、虫、白花蛇(或乌梢蛇)、穿山甲等虫类药3—4种,每获良效,现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7.
王洪勋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0):14-14
目的:观察苗药"中风偏瘫康复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苗药"中风偏瘫康复汤"辨证施治,治疗脑血管意外中风偏瘫60例,临床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愈46例(76.6%),好转14例(23.4%),无效0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疗效较为满意;结论:苗药"中风偏瘫康复汤"治疗脑溢血或脑梗塞后遗症-偏瘫,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试用,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疼痛的疗效,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南宁市中医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有效率为9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其可能机制是松解肌肉粘连,减少无菌性炎症反应,改善肌肉疲劳。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的中风包括现代医学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该病急性期不仅死亡率高,而急性后期致死率亦高,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病种之一。其主证为突发昏仆、不省人事、痰涎壅盛、口眼喁斜、半身不遂;也有初发时不昏迷而逐渐昏迷者;也有仅口喁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而始终无昏迷者。在《内经》中虽无中风之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偏瘫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同时进行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瘫痪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全面提高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中风偏瘫病人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除给予常规的治疗外,同时进行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瘫痪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灸治疗可全面提高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药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有效率为68.4%。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熨法是运用中医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理论,在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肿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风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中风后肢体偏瘫状态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不良因素之一。亦是中风康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医对于脑中风偏瘫的治疗,多从五脏论治,虚实结合,内外兼顾,多种方法联合干预,辨证施治可收到最佳效果。在总结中医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针刺疗法、药线灸法、穴位埋线、中药内服外用、穴位推拿疗法及其综合运用,可以使患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恢复肢体治疗中,使偏瘫侧肢体尽快恢复正常。本文归纳相关临床经验,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并指出中医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养血法用于中风患者偏身感觉障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伴偏身感觉障碍的中风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辅以自拟加味四物汤口服配合中医针刺法实施补气活血养血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2.5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口服及中医针刺的补气活血养血法可有效治疗中风患者偏身感觉障碍症状,有效提升综合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和经皮电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stimulation,TENS)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9年3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2组均按指南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和TENS,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电针。2组均治疗4周。采用VAS量表评估肩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估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ore,SHSS)评估患者感觉、远端水肿及运动情况,采用角度尺测量法测评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的活动度,采用ELISA法检测hs-CRP、IL-6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778,P<0.01),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0.933、14.493,P值均<0.01);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251、12.006、29.001、16.008、24.003,P值均<0.01);感觉、远端水肿、运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331、5.172、6.221,P值均<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对照组为67.7%(23/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P=0.014)。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10.55±1.72)mg/L比(13.81±2.79)mg/L,t=6.551]、IL-6[(9.31±1.56)μg/L比(11.78±1.90)μg/L,t=7.14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电针配合运动疗法与TENS可改善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肩痛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舒筋散温熨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软瘫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脑血管意外致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以简化Fug-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1]做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舒筋散温熨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软瘫期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期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unnstrom和FIM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组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