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病理表现特征是动脉内膜散在斑块的形成,其中脂质是粥样硬化斑块基本成分,若冠状动脉有大量粥样硬化斑块,便成为冠状动脉脂质斑块。迄今,中医界对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笔者现就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略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网清 《江苏中医》1996,17(3):33-34
痰浊、瘀血均为人体病理产物,而痰瘀同病者临床较多见。本文对痰瘀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论述:(1)理论渊源;(2)形成机理;(3)辩证要点;(4)临床意义;(5)治疗方药;并介绍治案一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发现痰浊、瘀血、虚损三者病理特性既符合慢性病病种繁多、病程迁延、易复难治的特点,又常是慢性病发生的普遍病因以及病变进展必然要经历的病理结局.根据叶天士"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的理论,发现络病具有"久、瘀、顽、杂"的特性,亦与慢性病特点不谋而合,因此总结慢性诸病传变途径总不离"由浅入深,由经入络,...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关联,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也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和整体观念思维,痰、瘀二者作为致病因素的同时,也是病理产物,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中.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在于调整血脂水平、调节自噬、稳定粥样斑块、调整凝血/纤溶活...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对引起机体衰老的机制、引发及加重老年病的机理以及临床治疗老年病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痰浊和瘀血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因素,临床注重预防痰浊和瘀血的形成对于抗衰防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搏”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元代朱丹溪明确提出了“痰挟瘀血”,标志着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的成熟.明清医家继承并发挥了朱丹溪痰瘀互结的思想,将痰瘀互结证分为痰挟瘀血和瘀血挟痰两类,并用痰瘀互结理论解释临床多种疾病.至清代痰瘀互结证治理论已渐臻完善,成为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痰瘀互结证”已作为规范证候名使用于临床,是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重要病机.为提高痰瘀互结证临床诊治水平,今后尚需对痰瘀互结证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辨证方法、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7.
酒精性肝病中医病机复杂,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出发点,提出痰瘀互结为酒精性肝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其中痰瘀作为酒精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在酒精性肝病发病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痰瘀互结贯穿于酒精性肝病病程始终,痰瘀兼化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其病程绵长、易反复发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风邪侵袭、脾胃阳虚都可以引发偏头痛,其中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是发病前提,风邪入侵是诱因,痰瘀互结方为病机。中医治疗偏头痛常从痰瘀共治,化痰祛瘀入手,从痰从瘀论治偏头痛可以标本并治,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是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雪  张艳  卫坚 《山西中医》2007,23(6):73-73
痰瘀密切相关,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痰瘀同治能有效地改善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在中医属于心悸、怔忡、胸痹、真心痛、眩晕、心痛等范畴。近年来,现代医学对痰瘀之间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痰瘀在心血管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更加明确,并认识到瘀血除了与"有形之痰"结合致病外,更重要的是在于"无形之痰"、"微观之痰"。1中医对痰浊瘀血的认识中医素有"津血同源"、"痰血同源"、"痰瘀同源"之说。痰浊为津液在体内输送和排泄过程中发生障碍,停留在体内而致。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运行而成。  相似文献   

11.
张宏伟  陈民 《吉林中医药》2012,32(2):109-111
老年性痴呆为年老肾精亏耗、脑髓失养,加之痰浊、血瘀于脑而成.临床上从痰论治,以半夏、石菖蒲、远志、郁金、贝母等组成的祛湿化痰剂为基础方加减,如转呆丹、指迷汤、洗心汤、温胆汤等.从瘀论治,常用赤芍、川芎、麝香、桃仁、红花等组成基础方,如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癫狂梦醒汤、化瘀煎等.化痰祛瘀方面重视运用虫类药物如蜈蚣、僵蚕、全蝎、水蛭,以其辛散走窜之特性,活血化瘀、涤痰降浊的效能显著.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痰瘀病机要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机复杂,笔者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及临床观察,提出肺脾功能失调、痰瘀阻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主要病机之一。其中痰瘀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溃疡性结肠炎痰瘀病机要素的研究,对探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其一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老年慢性病痰瘀形成的病机源流,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提出痰瘀互结是老年慢性病的关键病机所在.据此提出痰瘀同治是老年慢性病的重要治法,临床时并应结合老年人特殊的体质、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宿疾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真正做到三因治宜,方能圆机活法,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疾病大量涌现,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发病率迅速增长,针对血管相关疾病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医学热点问题和棘手难题,而中医认为此类疾病皆属于"血脉病",气虚痰瘀理论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因此,本文从气虚痰瘀理论探讨血管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希望为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  相似文献   

15.
痰瘀互结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瘀互结与脑血管病黄玉春(河北省香河县医院065400)王守平(河北省香河县钳屯医院065400)痰与瘀,均为阴邪,有粘滞重着凝聚之特性。痰浊与瘀血互结,势必阻碍气机,壅塞经络,影响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而使病情缠绵,造成久病重病,终致沉疴痼疾。中医认为...  相似文献   

16.
<正>痹病是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病邪侵袭为患,痰浊瘀血阻滞,引起经脉气血不通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素问.痹论》曰:"痹之安生?歧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随着对痹病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痰瘀在痹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杰  余晓琪 《新中医》2021,53(22):195-198
针对复杂性肠梗阻临床实际情况,从中医学痰浊、瘀血、痰瘀互结的理论渊源,探析总结复杂性肠梗阻中医病因病机,认为痰、瘀是复杂性肠梗阻发生发展的共同病因及必然病理结局,运用该理论指导临床复杂性肠梗阻治疗,从痰瘀入手,治以化瘀涤痰之剂,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痰浊、瘀血是中医临床重要的病例产物,也是重要的发病原因。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辨证论治中也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文通过探讨痰瘀在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意义、痰瘀在PSD病因病机中的地位和痰瘀在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对PSD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忠辉教授认为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饥饱无常、不良作息日久、嗜好烟酒、思虑劳倦太过等导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司,水湿运化无权,水湿内停,凝聚成痰。痰浊,瘀血关系密切,有着共同来源,互为因果,相互作用,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张师认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等都与痰瘀息息相关。提出痰瘀同治,治痰必治瘀,瘀去则痰易化,治瘀必治痰,痰化则瘀易除的独到观点,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论治,予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通阳祛痰、活血化瘀,行气活血、通络化,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以温阳宣痹,活血化痰。强调注意预防调护,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平情、愉快;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饮食调节宜清淡低盐,食勿过饱,多吃水果及富含维生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禁烟限酒等。  相似文献   

20.
王文茜  王阶  张振鹏  方霁  赵青  徐良洲 《新中医》2021,53(22):44-48
目的: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为评价标准,观察痰瘀热互结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易损斑块的特征,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冠心病痰瘀热互结证采用中医量化标准分值评定,进行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30%~70%的病例,分析其CTA指标,包括斑块定位、斑块面积狭窄程度、斑块直径狭窄程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