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张某,女,27岁,工人,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前呃逆,生气后尤甚。曾用针灸治疗,效果不显,经净暂止,经来复如故。近2个月加重,呢声频繁,声音宏亮,不能自制,伴头晕,小腹胀痛,夜间口干但不欲饮,经来量少有血块,舌质谈暗有瘀斑,脉沉弦涩。诊断:经行咂逆。辨属瘀血中阻,气机不调.治宜化瘀通络,顺气降还。方用血府通瘀汤合五勒伙子:桃仁109,红花10g,当归12g,川芍IOg,白芍2幻,生地10g,牛膝15g,枫壳12g,木香10g,沉香10g果茶英109,乌药309,代猪石3Og,生麦芽15g,炒小苗159。水煎服,日l剂。服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3.
5.
6.
7.
刘某,女,32岁,2003年8月16日初诊.患者于4月中旬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起初并未在意,而后日渐加重.曾到数家医院诊治,经各种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用过镇静药、针灸、按摩、中药等呃逆依旧,延至数月,呃逆频频,甚为痛苦.面色黄滞,舌淡紫,脉弦细.月事正常,既往体健.治以活血化瘀,佐以行气降逆.药用:当归、香附各9 g,桃仁、红花各10 g,枳壳、赤芍、柴胡、竹茹、半夏、甘草各6 g.每日1剂,分早、午2次,水煎服.经服3剂后,呃逆明显好转,发作每次不超过5 min.继用上方以炒白芍易赤芍,又服3剂,呃逆消除.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王某某 ,男 ,85岁 ,2 0 0 1年 10月 2 0日初诊。因生气引起呃逆 4日 ,声短而频 ,不能自制 ,曾给予胃必治 ,肌注胃复安等药治疗 ,无效。刻诊 :患者呃声频作 ,纳差 ,舌苔薄白 ,脉弦。证属气机郁滞 ,治宜顺气降逆。取内关、合谷、太冲穴 ,用 1寸 32号针垂直进针 ,强刺激 ,用泻法 ,留针 15 min呃止 ,巩固治疗 1次 ,随访 1月未发。按 :本例呃逆因情志失调 ,肝气逆乘肺胃 ,导致胃气挟痰上逆动膈而发生。《古今医统大全·呃逆》谓本病症多见于“凡有忍气郁结积怒之人 ,并不得志者”。方中合谷泻手阳明经气以达泄热目的 ;内关宣通上中二焦气机 ;太冲…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李振华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为全国名老中医,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李老学验俱丰,擅治脾胃病证。李老认为: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病机上有寒、热、虚、实之分,治宜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配合降逆止呃之法,对于脾胃虚寒者以自拟方香砂温中汤加减治疗,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6.
17.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3(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呃逆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电针加康复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肌肉注射氟哌啶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82.8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卒中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刘忠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13):100-100
中风后打嗝属于中医呃逆范畴,在治疗方面,西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欠佳,且易复发,中医在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针刺、汤剂的有机结合,收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方某,男性, 62岁, 1999年 5月13日初诊.患者素有肝胃病史,且性情急躁,近年来每逢春夏之交均发生持续呃逆,予疏肝和胃降逆之剂罔效,每发则迁延月余.来诊时已发作数日.刻诊:呃逆之声不断,呃声洪亮,两胁胀满不适,口臭口苦,渴不欲饮,烦躁厌食,溲黄,大便数日未解,舌红少津,苔黄微燥,脉沉弦.辨为肝胃阴虚,胃肠积热,腑气不通,上逆而呃.治拟滋阴疏肝,通腑降逆.方用一贯煎合调胃承气汤加减:北沙参 20g,麦冬 12g,生地 20g,白芍 30g,川楝子 10g,芒硝 15g(冲服 ),炙甘草 10g,大黄 6g(后下 ),枳壳 15g,代赭石 30g(先煎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