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条带结构富集针刺镇痛效应物质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是否具有特异富集针刺镇痛效应物质的作用。方法针刺大鼠单侧"后三里"穴,将针刺侧及未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和脂肪条带结构上皮肤、条带旁肌组织、脑组织、肾上腺提取物以及血清等分别接种于同种异体大鼠,测量受体鼠接种前后痛阈值。结果接种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提取物及血清后,受体鼠出现类似针刺镇痛效应。接种其它部位组织提取物后,受体鼠的痛阈未出现有意义的变化。结论针刺侧大鼠胃络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具有特异富集针刺镇痛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镇痛作用途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红 《中医教育》2003,22(5):57-58
开设实验针灸学这门课程以来,笔者一直担任这门课程的主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的体会到,针刺镇痛作用机理的讲授,如果从镇痛的作用特点和作用途径分析入手,则更有利于同学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加深记忆。为此,在经过十几年探索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经验供同行们参考。1强化对基本机理的理解针刺镇痛作用途径的分析,离不开疼痛形成的基本过程———闸门控制学说的观点。该观点虽然诞生于1965年,但是至今为止仍然适用于解释疼痛发生的整个过程。其中心思想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感受器将痛信号传给躯体感觉神经中细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3.
基于针刺镇痛的针刺作用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子  郭义 《吉林中医药》2010,30(4):326-327
从针刺镇痛的特点出发,分析针刺作用的基本特点,认为针刺具有整体调节、双向调节、品质调节、自限调节的特点,这对认识针灸作用规律,更好地使用针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针麻和硬膜外麻醉胃手术后,腹直肌肌电、血压、脉率同步连续观察,发现针麻手术后,针刺的镇痛效应还继续保持并参与术后镇痛过程,提出针刺麻醉的镇痛作用,应看作两个部分:一是针刺产生的镇痛效应;二是起针后还存在的针刺镇痛后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针刺镇痛的神经机制及规律,即针刺镇痛的特异性与广泛性取决于刺激强度与刺激部位,当刺激部位与痛源处于同一神经节段时,不论弱刺激或强刺激均可产生镇痛效应;当刺激部位与痛源处于非同一神经节段的远端时,强刺激才能产生镇痛效应。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针对疼痛类疾病临床研究中安慰针刺对照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疼痛类疾病临床研究中,合理的安慰针刺的设置应当在与痛源部位处于非同一神经节段的远端部位进行弱刺激。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年来观察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对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6例为1999年4~10月门诊病例,妊娠6~12周,无手术禁忌证,均为自愿流产者;年龄25岁以下28例,  相似文献   

7.
疼痛是针灸临床重要的适应证之一,而针刺镇痛的即时效应是针刺应用的优势所在,近年来也逐渐成为针灸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关注热点.已有的报道表明针刺镇痛存在广泛的即时效应,但针对具体病种还有待进一步严格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针刺镇痛即时效应的概念也尚缺乏统一定义.该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针刺镇痛即时效应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和归纳;重...  相似文献   

8.
从肝经、肝脏的角度对头痛、胸痹心痛、腰痛等10种痛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肝经、肝脏的病变可引起诸多痛证;针刺足厥阴肝经F的腧穴治疗痛证,验证于临床,有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40-541
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组、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效能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留针期内不同时段的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效能越高,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刺镇痛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张吉  张宁 《中国针灸》2007,27(1):72-75
针刺镇痛涉及整个神经系统各部的功能,脊髓是初步对针刺镇痛处理、译释的第一站;脑干是针刺镇痛信息整理、辨析、激发、综合、承上启下的中继站,对针刺镇痛起到重要作用;丘脑部分对各种信息的复杂分析,综合调整,有多种神经体液参与,是加强针刺镇痛和控制镇痛的协调中枢;边缘系统及其核团和多种神经介质参与,对针刺镇痛起到协调作用;大脑皮层是最高中枢,对针刺镇痛不单是兴奋和抑制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调整、指挥中枢,既能加强镇痛,又能抑制其太过,起到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针灸“巨刺”、“缪刺”及生物全息理论为指导,把人体分成四个区,头区、上肢区、躯干区和下肢区。根据某个区痛点位于经络的相对位置,并以其它区的同各经为参照位置,遵循一定的寻找原则,确定其它各区的针刺点。镇痛迅速,疗效巩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等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93例,在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地机、三阴交、次髎穴,留针30 min,观察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 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从针刺5 min至起针后120 min与针刺前即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5 min开始显现,并随着留针时间的持续,针刺镇痛效应逐渐增强至起针后120 min。结论: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等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明显的即时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3.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人工流产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对人工流产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261400山东省莱州市妇幼保健院郝书江冯菊芳笔者1994年6月~1994年12月,针对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反应,经反复对照筛选应用确实有效而不影手术操作的气海、足三里、合谷作为常用穴,对100例人流患者进行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催眠和针刺均可缓解实验性疼痛,但二者的镇痛机制尚不清楚,对8名男性志愿受试者,用冷加压试验引起实验性疼痛。在用双盲交叉法施也安慰剂和催眠镇痛和针刺镇痛的效应进行测定。结论:1、催眠和针刺均能显著减弱冷加压试验引起的疼痛,前者经后者的作用更强;2、催眼镇痛和针刺镇痛主要不是由阿片内啡肽系统传递的;3、无论催眠或针刺,给纳洛酮或安慰剂对血浆β-内啡素水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针刺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莉  赵仓焕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39-1241
中西医心理学是两种基于不同思维方法的并列学科,从其贯通之处,明确了疼痛的定义,分析了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阐释了针刺镇痛的心理学机制,并从中得到指导临床的启示。寄望中医,对心理学研究的深入能使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癌症疼痛的镇痛作用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103例不同程度的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进行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62.5%。药物组为63.3%,治疗有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给结合组有效率为92.1%,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和单纯针刺组,P〈0.01。提示:针药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可以减少因止痛无效而不断加大药量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孤啡肽拮抗针刺镇痛及阿片镇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针刺治疗偏头痛的即刻镇痛效应及远期疗效的观察,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0例,给予局部取穴结合循经远取;对照组30例,应用西比灵.比较两组对头部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37%,两组比较P<0.01.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明显优于西比灵治疗.  相似文献   

20.
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