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条带结构富集针刺镇痛效应物质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是否具有特异富集针刺镇痛效应物质的作用。方法针刺大鼠单侧"后三里"穴,将针刺侧及未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和脂肪条带结构上皮肤、条带旁肌组织、脑组织、肾上腺提取物以及血清等分别接种于同种异体大鼠,测量受体鼠接种前后痛阈值。结果接种针刺侧胃经沿线脂肪条带结构提取物及血清后,受体鼠出现类似针刺镇痛效应。接种其它部位组织提取物后,受体鼠的痛阈未出现有意义的变化。结论针刺侧大鼠胃络沿线脂肪条带结构具有特异富集针刺镇痛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刺镇痛作用途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设实验针灸学这门课程以来,笔者一直担任这门课程的主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刻的体会到,针刺镇痛作用机理的讲授,如果从镇痛的作用特点和作用途径分析入手,则更有利于同学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加深记忆。为此,在经过十几年探索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经验供同行们参考。1强化对基本机理的理解针刺镇痛作用途径的分析,离不开疼痛形成的基本过程———闸门控制学说的观点。该观点虽然诞生于1965年,但是至今为止仍然适用于解释疼痛发生的整个过程。其中心思想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感受器将痛信号传给躯体感觉神经中细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3.
基于针刺镇痛的针刺作用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针刺镇痛的特点出发,分析针刺作用的基本特点,认为针刺具有整体调节、双向调节、品质调节、自限调节的特点,这对认识针灸作用规律,更好地使用针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笔者近年来观察针刺合谷、三阴交穴对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6例为1999年4~10月门诊病例,妊娠6~12周,无手术禁忌证,均为自愿流产者;年龄25岁以下28例,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目的:观察针刺十七椎等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镇痛效应。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患者93例,在疼痛时针刺十七椎、地机、三阴交、次髎穴,留针30 min,观察针刺前即时、进针5 min、10 min、20 min、30 min 及起针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从针刺5 min至起针后120 min与针刺前即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5 min开始显现,并随着留针时间的持续,针刺镇痛效应逐渐增强至起针后120 min。结论: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等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具有明显的即时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3.
14.
针刺对人工流产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对人工流产镇痛作用的疗效观察261400山东省莱州市妇幼保健院郝书江冯菊芳笔者1994年6月~1994年12月,针对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反应,经反复对照筛选应用确实有效而不影手术操作的气海、足三里、合谷作为常用穴,对100例人流患者进行观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催眠和针刺均可缓解实验性疼痛,但二者的镇痛机制尚不清楚,对8名男性志愿受试者,用冷加压试验引起实验性疼痛。在用双盲交叉法施也安慰剂和催眠镇痛和针刺镇痛的效应进行测定。结论:1、催眠和针刺均能显著减弱冷加压试验引起的疼痛,前者经后者的作用更强;2、催眼镇痛和针刺镇痛主要不是由阿片内啡肽系统传递的;3、无论催眠或针刺,给纳洛酮或安慰剂对血浆β-内啡素水平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针刺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心理学是两种基于不同思维方法的并列学科,从其贯通之处,明确了疼痛的定义,分析了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阐释了针刺镇痛的心理学机制,并从中得到指导临床的启示。寄望中医,对心理学研究的深入能使二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癌症疼痛的镇痛作用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103例不同程度的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成三组,药物组、针刺组、针药结合组进行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62.5%。药物组为63.3%,治疗有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给结合组有效率为92.1%,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组和单纯针刺组,P〈0.01。提示:针药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可以减少因止痛无效而不断加大药量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