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NFK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3774963 C>G和~rs1722146 A>G)在广西汉族和壮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NFKB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52名广西汉族人和161名广西壮族人NFKB1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2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计划中的不同种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广西汉族和广西壮族人群中,NFKB1基因rs3774963 C>G位点CC、CG及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5%、46.1%、39.5%和11.8%、50.9%、37.3%;C、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5%、62.5%和37.3%、62.7%.rs11722146 A>G 位点AA、AG及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7%、48.0%、30.3%和21.1%、48.4%、30.4%;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5.7%、54.3%和45.3%、54.7%.两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个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计划中的不同种族相比,rs11722146 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汉族、壮族与欧洲和非洲人群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西地区汉族和壮族人群存在NFKB1基因多态性,其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其他种族相比,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启动子区-330T/G和第一外显子 114G/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成都地区汉族及泰国曼谷地区正常人群的分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成都地区汉族人和105例曼谷地区泰国人IL-2基因-330、 114位点的多态性,并结合文献进行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 在中国成都汉族人群中IL-2基因-330位点TT、T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9%、53.9%和9.2%,在泰国人群中分别为40.9%、39.1%和20.0%;中国成都汉族人群IL-2基因 114位点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8%、55.8%和23.3%,泰国人群分别为50.5%、39.0%和10.5%;两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群体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泰国、日本、西班牙等人群相比较,成都地区汉族正常人群除IL-2基因 114位点多态性与日本人群相近外(P>0.05),其-330、 114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其他国家人群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2基因-330、 114位点的SNP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间的发生、转归和预后不同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NFKB1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NFKB1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3774963 C>G和rs11722146 A>G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4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组和168例健康对照组NFKB1 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rs3774963 C>G位点,溃疡性结肠炎组GG基因型占53.0%,明显高于对照组(3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5)。G等位基因频率(73.2%)亦明显高于对照组(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3)。在rs11722146 A>G位点,两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位点溃疡性结肠炎不同分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NFKB1 基因rs3774963 C>G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研究了700名广东省汉族人群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及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HLA-DQB1低分辨率基因分型芯片试剂盒",应用PCR-SSP SSO芯片检测技术,对700名广东省的中国人群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鉴定了10个HLA-DQB1等位基因.广东省人群HLA-DQ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HLA-DQB1*05>*0301>*0303>*0601>*02>*0302>*04>*0602>*0604>*0603.结论为我国疾病相关性研究、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遗传学参数. 相似文献
5.
昆明汉族人群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昆明汉族HLA-DRB1、DQB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其在昆明汉族人群中的遗传特征.方法应用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云南昆明地区72名汉族健康儿童进行了HLA-DRB1、DQB1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在昆明汉族,HLA-DRB1位点共检出了12种等位基因,其中以HLA-DRB1*12(20.14%)、DRB1*0901(19.44%)、DRB1*04(18.06%)较常见,其他基因频率大于10%的等位基因还有HLA-DRB1*08(11.11%)、DRB1*15(10.42%);在DQB1位点共检出了7种等位基因,其中以HLA-DQB1*0301(27.08%)、DQB1*06(21.53%)较常见,其他基因频率大于10%的等位基因还有HLA-DQB1*0303(15.97%)、DQB1*05(13.19%).昆明汉族分别与南方汉族、北方汉族HLA-DRB1、DQB1分布进行了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01).结论昆明汉族HLA基因分布特点既不同于南方汉族人群,也不同于北方汉族人群,具有独特性.可能与复杂的民族迁移历史和民族融合及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获得人类补体第六成分(C6)A413C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的分布特征.方法:特异性扩增C6基因第三外显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SSCP)结合核酸测序方法检测150例中国四川泸州汉族人群C6 A413C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基因型AA、AC、CC的频率分别为22.00%、42.67%、35.33%,等位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为43.33%和56.67%,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个人识别机率为63.5%.结论:中国汉族人群C6基因A413C多态性个人识别能力高,重复性好,在人类遗传学研究及法医学个人识别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汉族人群IL-17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分布特征,并与国外数据库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190例上海地区汉族个体,对IL-17B基因启动子、外显子及临近的内含子区的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基因内SNPs。所得结果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SNP数据库(dbSNP)进行比较。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共发现6个SNPs,主要位于非编码区;6个均为替换型SNPs,其中1个为三态替换型SNP。有5个SNP在dbSNP数据库中已报导,但有11个数据库已报导的SNPs,在本次研究中未能证实。结论:中国汉族人群IL-17B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dbSNP数据库中的资料存在差异,为在汉族人群中研究IL-17B基因相关疾病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华东地区汉族人群HB-1基因的多态性,并与国外数据库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188例华东地区汉族正常个体全血标本中HB-1基因启动子、全部2个外显子及邻近的内含子区的多态性变化,所得结果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SNP数据库(dbSNP)进行比较。结果:在188例正常样本中共发现6个SNPs,5个位于启动子,一个位于编码区,在dbSNP数据库中均已报道,但有6个数据库已报道的SNPs在本次研究中未能证实。结论:华东地区汉族人群HB-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dbSNP数据库中的资料存在差异,为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研究HB-1基因相关疾病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确定我国汉族人群遗传多态性片段大小范围与法国人群的差异,更好的进行基因组扫描和个体识别等方面研究。方法:400个微卫生位点分别在32个反应管中进行扩增。在5μl反应体系中加6-17对PCR引物,多个微卫生位点同时扩增,产物在AB1377XLDNA测序仪上进行电泳。结果:400个微卫生位点共有306个有满意的结果,其中124个微卫星位点与法国CEPH家系存在片段范围的差异。结论:遗传多态性片段大小范围在种族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对中国汉族人群进行基因分型时,应在Genethon提供的范围基础上向两侧各扩大10b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BCA1基因R219K多态性在汉族和壮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127例和壮族人103例的ABCA1基因R219K位点G→A(Arg219Lys)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并与西方其他种族相比较.结果:ABCA1基因R219K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分别为0.650和0.350,壮族中分别为0.631和0.369,基因型频率在汉族分别为RR=0.425,RK=0.449,KK=0.126;壮族分别为RR=0.427,RK=0.408,KK=0.165;两组人群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德国人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BCA1基因R219K位点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与壮族的分布无差异,而有别于德国人种,提示该基因多态性可以应用于群体遗传学和脂代谢疾病易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河北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A1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07例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他4个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 berg遗传平衡定律,具有代表性。GST A1*A/*A野生基因型、GST A1*A/*B杂合子突变基因型和GST A1*B/*B纯合子突变基因型分别占75.4%、22.2%和2.4%。GSTA1基因多态性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群、广东汉族人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丹麦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汉族人群GST A1基因存在多态性,此人群GST A1基因型分布与中国南方客家人群、广东汉族人群、日本人群一致,而与丹麦人群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使法医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方面能应用更多Y染色体基因座,本实验从Y染色体基因组候选基因座中筛选出新Y—STR基因DYS721,调查其在山西汉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方法:根据GDB基因库提供的引物序列进行引物合成,用其对该基因座进行PCR扩增;非变性PAGE电泳分离,银染显带后保存。结果:研究发现山西地区111例汉族男性DYS721共观察到17、18、19、20、21五个等位基因,其基因多样性为0.6256,在法医学应用方面,其个人识别能力(DP)和非父排除率(PE)均为0.6256。20例女性对照无扩增产物且50组家系调查无突变,同一男性不同组织检测结果分型一致。结论:该基因座有很好的基因多态性和稳定性,是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研究的理想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DYS712基因座的基因多态性和法医学意义进行研究. 方法 山西汉族人群中随机筛选110例无关男性,抽取静脉血提取DNA,对其筛选的等位基因测序,构建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按照ISFG(国际法医遗传学会)原则命名各等位基因. 结果 本研究首次选择了Y染色体基因座DYS712,为4核苷酸复杂重复STR.重复单位为:[AGAT] [A-GAC].在110例山西汉族无关男性个体血样中共检出了6个等位基因:20、21、22、23、24和25.基因频率分别为0.027 3,0.190 9,0.318 2,0.263 6,0.154 5,0.045 5.基因多样性为0.773 2,在法医学应用方面,其个人识别能力(DP)和非父排出率(PE)均为0.773 2. 结论 新Y染色体基因座DYS712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及人类遗传学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PowerPlex(R)21系统所含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法医学常用遗传学参数和系统效能.方法 对PowerPlex(R)21系统包含的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D3S1358、D1S1656、D6S1043、D13S317、PentaE、D16S539、D18S51、D2S1338、CSF1PO、PentaD、TH01、vWA、D21S11、D7S820、D5S818、TPOX、D8S1179、D12S391、D19S433、FGA)进行基因分型.统计2367个南方汉族无关个体中上述20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学参数,并将本研究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该系统各基因座的个体识别率为0.7839~0.9852,非父排除率为0.2974~0.8099.除D5S818基因座外,其余基因座均符合哈-温平衡.该系统的累积非父排除率和累积个体识别率均超过0.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999 999.南方汉族人群与8个少数民族(广西彝族、广西回族、广西苗族、贵州侗族、贵州苗族、青海土家族、青海回族、云南彝族)相比,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和日本、菲律宾、韩国、北意大利和阿根廷等人群相比,在8-20个STR基因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方汉族人群与上述5组国外人群以及及3组文献报道的国内人群(北京汉族、浙江汉族、福建汉族)在D1S1656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Neighbor-joining系统发生树显示所有亚洲人群聚类为一个分支,意大利北部和阿根廷人群聚集成另一个独立的分支,南方汉族人群和云南彝族人群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PowerPlex(R)21系统的20个STR基因座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可满足亲子鉴定、个体识别以及人类学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吉林地区汉族人群两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即D5S818和D19S400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获得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 从吉林地区103名汉族无血缘关系的个体抗凝血样中提取DNA,进行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并银染。结果 得到两个基因座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较大。结论 这两个基因座具有高度多态性,是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所得到的遗传学数据可为法医学个人识别、亲子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布依族、水族人群DNA修复基因XRCC1 C26304T、G27466A与G28152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与组合分布特征.方法 获取自然人群个体布依族192例、水族197例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限制性酶切法(PCR-RFLP)检测XRCC1 C26304T、G27466A与G28152A SNPs.结果 XRCC1基因中检测到3个SNPs位点 C26304T、G27466A与G28152A,分别位于第6、9和10外显子中,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研究发现上述3个SNPs两两组合基因型在两个人群中C26304T和G28152A组合基因型有8种,C26304T和G27466A组合基因型有7种,G28152A和G27466A组合基因型有7种.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布依族、水族人群XRCC1基因3位点的SNPs、基因型及其组合分布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SNPs与其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成都地区汉族人群X染色体3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X染色体3个STR基因座在中国成都汉族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利用PCR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中国成都地区无亲缘关系汉族个体X染色体3个STR基因座进行分型,自动激光荧光测序仪测定DNA序列,并检验女性基因型频率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计算法医学常用各种概率。结果3个STR基因座在成都地区汉族群体均具有遗传多态性,X^2检验表明女性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为人类群体研究提供了X染色体3个STR基因座的中国成都汉族群体数据,并为应用这些遗传标记进行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提供了概率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确认在中国汉族人群中KCNJ11基因多态性是否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其与肥胖的交互作用对DR的影响。 方法 以580名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475名非DR患者和105名DR患者),利用iPLEX技术进行KCNJ11 rs5219的基因型测定,DR的确诊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根据非散瞳眼底数码成像的图像分析来判断。通过构建单因素、多因素回归模型来研究肥胖或KCNJ11基因多态性与DR的关系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KCNJ11基因多态性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而KCNJ11 rs5219等位基因为G的肥胖患者(BMI≥28.0 kg/m2),发生DR的风险更高(等位基因分析:P<0.05,基因型分析:P<0.01)。结论 在中国汉族糖尿病患者中,KCNJ11基因多态性与DR显著相关,并与肥胖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基于群体的病例对照关联分析方法,探讨ERAP1基因是否为北方汉族人群的易感基因。方法从山东省立医院收集了311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及320例正常对照资料,利用Taqman探针法对ERAP1基因内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711564和rs27434分型,利用PLINK软件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分析。样本统计学效能采用CaTS软件计算。结果两个位点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达到遗传平衡,其中rs7711564位点罕见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为0.430 9和0.489 1(OR=1.26,P=0.04),rs27434位点罕见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483 9与0.421 9(OR=0.78,P=0.03)。结论 ERAP1基因内的遗传变异与北方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进一步证实了该基因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