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明  薛军  赵建玲  杨东东 《山东医药》2005,45(25):48-49
采用新辅助化疗TE方案对50例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治疗4个周期,化疗前用粗针穿刺获得乳腺癌组织病理诊断,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显示,p53蛋白表达阴性者有效率82%,阳性者4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p53蛋白表达水平是乳腺癌TE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预测因子,阳性者对TE方案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AF方案在乳腺癌短周期密集新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近期疗效以及对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36例乳腺癌患者采用短周期密集CAF方案化疗2周期。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6例,总有效率77·8%,毒副作用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脱发、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主要是白细胞下降,对症治疗后缓解,不影响手术治疗。结果CAF方案在乳腺癌短周期新辅助化疗中,可以使肿块明显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增加化疗的敏感性,指导术后化疗,毒副作用可为患者所耐受,由于周期较短,可减少外科手术治疗前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评价BCRP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同一乳腺癌病例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BCRP的表达,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①BCRP在新辅助化疗前的阳性表达率为52. 3%,化疗后其表达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②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中化疗前BCRP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效组的阳性表达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③BCRP在HER-2阳性组中阳性表达率最高,与Luminal型和三阴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④BCRP的阳性表达率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 05)。结论 BCRP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前后有一定的变化,其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对乳腺癌新辅助疗的疗效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TopoⅡα阳性表达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TEC及CEF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生 《山东医药》2011,51(21):73-74
目的探讨TEC(多烯紫杉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和CEF(表柔比星+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方案在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TopoⅡα表达阳性的Ⅱa~Ⅲb乳腺癌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采用TEC方案,B组患者采用CEF方案,均于术前化疗2~4个周期,观察其有效率,并随访3 a,观察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A组总有效率94.87%,B组为89.74%。两组3 a无病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总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opoⅡα表达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与CEF方案相比,TEC方案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缓解率,延长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屈明  赵建玲  薛军  王玮  朱娜 《山东医药》2009,49(49):78-79
目的探讨Ki-67在新辅助化疗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新辅助化疗TE方案对42例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治疗2周期,化疗前(粗针穿刺)、化疔后(手术切除标本)获取乳腺癌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表达。结果Ki-67表达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71.9%,阴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8.1%,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前Ki-67阳性表达率61.9%(26/42),化疗后为35.7%(15/42)(P〈0.05)。结论Ki-67表达水平是乳腺癌TE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预测因子,阴性者对TE方案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6.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和C-erbB-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建军  杨海松 《山东医药》2008,48(12):69-70
对91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C-erbB-2的变化.结果 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后有15例ER状态发生变化,有12例C-erbB-2状态发生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C-erbB-2的表达发生变化,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8.
屈明  赵建玲  薛军  王玮  朱娜 《山东医药》2009,49(48):59-61
目的探讨p53、C-erbB-2、Ki-67蛋白表达的检测对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新辅助化疗TE方案对50例Ⅱa~Ⅲb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两周期,化疗前用粗针穿刺获得乳腺癌组织病理诊断,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C-erbB-2、Ki-67蛋白表达。结果p53蛋白表达阴性者有效率高于p53阳性者;Ki-67表达≥30%者有效率高于Ki-67表达〈30%者。结论p53、Ki-67蛋白表达水平是乳腺癌TE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重要预测因子,表达阴性者对TE方案敏感。  相似文献   

9.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仇爱峰  徐青  王庆庆 《山东医药》2005,45(36):34-35
选择T1~T3N0M0乳腺癌患者144例,其中先行新辅助化疗组80例,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组64例。切取前哨淋巴结(SLN)后行HE染色,连续切片评估SLN状况。结果新辅助化疗组及先行SLNB组SLN检出率分别为61.25%(49/80)、81.25%(52/64),两组相比,P〈0.05。新辅助化疗组SLNB假阴性率(FNR)为11.42%、阴性预测值(NPV)为77.77%、准确率为91.83%,先行SLNB组分别为8.33%、93.33%、96.15%,两组相比,P均〉0.05。表明新辅助化疗后SLN检出率降低,但仍然能够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TNMⅡ~Ⅲ期的乳腺癌45例,采用TE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结果化疗结束后,本组CR 2例,PR 34例,SD 6例,PD 3例,有效率80%(36/45);临床分期Ⅰ期7例、Ⅱa期11例、Ⅱb期16例、Ⅲa期9例、Ⅲb期2例,与化疗前比较,P均<0.05。化疗前,pAKT高表达33例,化疗后为12例,化疗前后比较,P<0.05。TE方案化疗效果与癌组织中pAKT表达有关(r=0.45,P<0.05)。结论乳腺癌治疗中,采用TE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效果较好,其机制与抑制PI3K通路的关键蛋白pKAT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TAC、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TAC、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13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AC组71例和TEC组68例,分别采用TAC(多西他赛+吡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及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进行4~6周期的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腋窝淋巴结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AC组总有效率(RR)、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临床完全缓解率(cCR)、临床部分缓解率(cPR)以及病情稳定(SD)率分别为88.7%、11.3%、28.2%、60.6%和11.3%,TEC组分别为86.8%、10.3%、26.5%、60.3%和13.2%,两组相比P均〉0.05。化疗过程中两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便秘、心脏毒性、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相比P均〉0.05。TAC组胃肠道反应(恶心或呕吐)发生率为46.5%,低于TEC组的66.2%(P〈0.05)。两组手术切除率均达100%。结论用TAC、TEC方案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及p53的表达与以蒽环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0例乳腺癌患者接受以蒽环类为基础的NAC.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C前ER、PR、c-erbB2及p53的表达情况,c-erbB2表达为阳性及强阳性者进一步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以确定HER-2基因的扩增水平.NAC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40例患者中,缓解30例(75%),无缓解10例(25%);HER-2基因无扩增及p53表达阴性均与高反应性相关(P均<0.05);化疗≥4个周期的患者疗效达完全缓解的比例显著高于<4个周期者(P<0.05).结论 HER-2基因无扩增及p53表达阴性的患者可能对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敏感;适当增加化疗周期数可能增加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13.
李征 《山东医药》2012,52(37):88-89
目的探讨中晚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基因Smac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中晚期胃癌患者41例,采用新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先行2个周期肿瘤化疗后再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留取化疗前胃镜活检组织和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Smac蛋白的表达。结果 41例患者中,Smac蛋白阳性表达率化疗前为41.5%(17/41),化疗后为70.7%(29/41);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诱导中晚期胃癌肿瘤细胞凋亡,增加Smac蛋白表达阳性率;Smac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中晚期胃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熊秋云 《山东医药》2007,47(25):101-101
2004年6月-2007年2月,我们对8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行FAC和TA方案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比较两组不同方案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和C-erbB-2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接受NACT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的ER、PR、Ps2、C-erbB-2,并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ER阳性和PR阳性者NACT有效率分别为59.4%和60.6%,明显低于ER阴性者的83.3%和PR阴性者的82.4%(P均〈0.05),Ps2阳性者与Ps2阴性者及C-erb2过表达者与非过表达者相比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PR表达与NACT疗效相关,Ps2、C-erbB-2表达与NACT疗效无关。ER、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对化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6.
温风云  马特  于洪 《山东医药》2012,52(24):83-85
目的观察不具备保乳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经过4个CEF100序贯4个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NCT)后实施保乳治疗的疗效。方法 45例均有组织学诊断证实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给以行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4个周期的CEF100,序贯4个周期的多西紫杉醇。化疗结束后3~4周手术,26例行保乳手术,19例做了改良根治手术。手术后3~4周行放射治疗,选用6 MV-X射线,采用乳房切线野(保乳术后)或者胸壁切线野(根治术后)照射,每次2 Gy,每周照射5次,至DT 50 Gy/25 f/35 d,保乳手术患者瘤床区加量照射根据乳房腺体的厚度采用9~12 MeV电子线,每次2 Gy,每周1次,共5次,DT 10 Gy。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给以同时行内乳区+锁骨上区预防性照射DT 50 Gy/25 f/35 d。结果 NCT后保乳率为57.8%,病理完全缓解16例(36%)。经过中位随访73个月,5年生存率为92.3%,局部控制率为88.5%。结论蒽环类药物为基础序贯多西紫杉醇的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保乳率,术后放疗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6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全部给予TE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4例,稳定(SD)16例,疾病进展(PD)4例。毒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肌损伤、肝功能损伤、脱发等,所有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结论 TEC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并探讨新辅助化疗患者的整体预后。结果至随访结束时,1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6例(8.4%),部分缓解113例(59.5%),稳定60例(31.6%),进展1例(0.5%);单因素分析发现,紫杉类联合蒽环类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蒽环类药物的患者,化疗周期为4~6个周期的患者疗效优于2~3个周期的患者,ER阴性的患者疗效优于ER阳性的患者,Her-2阳性的患者疗效优于Her-2阴性的患者,p53阴性的患者疗效优于p53阳性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化疗方案(OR=1.905)、化疗周期(OR=2.407)、p53表达(OR=2.188)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化疗方案、化疗周期、p53表达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紫杉类联合蒽环类化疗药物、化疗周期为4~6个周期、p53阴性的患者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优于其他患者。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4~2018-10于该院行新辅助化疗的7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情况分为pCR组(n=13)和非pCR组(n=65);以临床有效获得情况分为CR+PR组(n=49)和非CR+PR组(n=2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获得pCR及临床有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78例患者中,pCR的患者13例,pCR率为16.7%;临床有效49例,临床有效率为62.8%。pCR组在肿瘤直径≤5 cm、Ki-67>30%和非Luminal型的人数比例大于非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状况为阳性者是患者获得pCR的不利因素,而非Luminal型是患者更易获得pCR的积极因素(P<0.05)。另外,CR+PR组在化疗周期≥6、Ki-67>30%和非Luminal型的人数比例大于非C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化疗方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患者获得临床有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分子分型、肿瘤直径大小以及淋巴结情况是影响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的影响因素,在治疗前应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选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化疗周期长(6个周期及以上)及Ki-67表达>30%的患者更易达到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20.
手术前进行的化疗称为新辅助化疗。近年来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发展很快,现对相关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