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指浅屈肌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30具成人尸体的指浅屈肌.观察其形态和神经支配,并定位神经入肌点.用6具尸体的指浅屈肌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观察肌内神经分布.结果:(1)指浅屈肌深层肌腹中均有一中间腱,该肌的示指与小指有两个肌腹.(2)指浅屈肌的上神经入肌点在该肌上1/3肌腹中部的桡侧,距肱骨内上髁(3.89±0.56)cm;中神经入肌点在该肌肌腹中、上1/3交界水平的深面,距肱骨内上髁(7.54±1.14)cm;下神经入肌点在该肌肌腹中、下1/3交界水平的深面,距肱骨内上髁(15.08±1.27)cm.(3)正中神经分出1~2支一级分支从指浅屈肌的上神经入肌点入肌后分布到该肌肌腹上部;正中神经分出l~3支一级分支从中神经入肌,最入肌后分布到该肌肌腹中部:正中神经分出1~2支一级分支从下神经入肌点入肌后分布到该肌肌腹下部.结论:指浅屈肌是集羽肌、二腹肌、多肌腱肌为一体的复合肌块.指浅屈肌由正中神经分出分支集中从三个入肌点入肌支配,各指肌腹有明确的神经分支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测试阐明上肢抗阻圆周运动训练反馈仪在运动过程中对躯干与四肢肌群活动的影响。方法:11例年龄在20—27岁的健康青年男性在该仪器上进行上肢抗阻圆周运动,同时采用表面肌电仪记录了运动过程中左侧屈肘肌群、伸肘肌群、躯干屈肌,以及躯干伸肌的最大肌电值和肌电活动面积,分析其肌电活动面积和肌电峰值。结果:屈肘肌群在第二、三象限肌电活动面积和肌电峰值均比第一、四象限大;伸肘肌群在第一象限肌电活动面积比第二、三象限大,而肌电峰值第一、四象限比第二、三象限大;躯干屈肌第一象限肌电活动面积比第二象限大,但是肌电峰值情况差异无显著;躯干伸肌在第二象限肌电活动面积比第一、四象限大,第三象限肌电活动面积比第四象限大,而肌电峰值第二、三象限比第一、四象限大。结论:该仪器的上肢抗阻圆周运动可以激发躯干与肢体多组肌群收缩用力,适合全身多组肌群弹性抗阻肌力训练及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屈肌、伸肌群在不同收缩方式、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关节角度时力矩的变化情况,以期用肘关节等速测试的力矩指标米评定肘关节及其周围肌群的功能状态.方法:实验于2006-09在江苏省级机关医院完成.测量了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20名男生肘关节屈、伸肌群在等速向心不同运动速度下的肌力参数,向心收缩各测2个不同速度:60(°)/s、120(°)/s.前者每次重复5次,间歇约1 min;后者每次重复10次,间歇约1 min.取最大力矩、最大力矩角度及上述角度的力矩.观察不同速度下屈、伸肌肌峰力矩比较;不同速度下屈伸肌肌峰力矩的相关分析;不同速度下肌峰力矩角度的比较分析;等速向心收缩的加速、放松时间.结果:①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随着关节给定运动速度的加快,屈肌峰力矩从34.5 N·m减到28.5 N·m,伸肌峰力矩从43.0减到32.7 N·m.②随速度增快,屈肘峰力矩角度增大,伸肘峰力矩角度减小.③当给定运动速度加快时,肘关节屈伸肌的加速时间均随之增长,伸肌的加速时间比屈肌的加速时间短.④前臂与上臂长的比值和伸60(°)/s的峰力矩角度呈负相关.结论:不同速度下,对于肘关节屈肌群而言,屈伸肌比值、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旋前圆肌的加速时间与肱三头肌、肘肌的放松时间、对于屈肌的肌峰力矩具有重要作用,而肱三头肌、肘肌的加速时间与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旋前圆肌的放松时间对于伸肌的肌峰力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等速测试系统已广泛应用来评价不同项目运动员关节肌群的力量特征。目的:测试广东省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观察曲棍球项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测试力量特征。方法:运用CON-TREX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14名现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检测指标为相对峰力矩、关节肌群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平均功率、总功和疲劳指数。结果与结论:在60(°/s)慢速测试时,女子曲棍球队员的两侧膝关节肌群相对峰力矩值表现为伸肌大于屈肌(P〈0.01);左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3种不同测试速度下的范围为66%~77%,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为82%~88%;左膝关节伸肌平均功率值均大于屈肌(P〈0.01);左右膝关节伸肌的总功值均大于屈肌(P〈0.01);膝关节屈伸肌疲劳指数范围在0.24~0.48之间。膝关节伸肌的最大力量大于屈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240(°/s)快速测试时略微偏低,而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慢速测试时偏高,说明女子曲棍球队员左膝关节屈肌快速力量偏低,右膝关节伸肌最大力量比较低,伸肌的快速力量大于屈肌,伸肌的工作能力强于屈肌,屈伸肌的力量耐力水平比较低。  相似文献   

5.
背景:等速测试系统已广泛应用来评价不同项目运动员关节肌群的力量特征。目的:测试广东省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观察曲棍球项目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测试力量特征。方法:运用CON-TREX等速测试系统对广东省14名现役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检测指标为相对峰力矩、关节肌群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平均功率、总功和疲劳指数。结果与结论:在60(°/s)慢速测试时,女子曲棍球队员的两侧膝关节肌群相对峰力矩值表现为伸肌大于屈肌(P<0.01);左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3种不同测试速度下的范围为66%~77%,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为82%~88%;左膝关节伸肌平均功率值均大于屈肌(P<0.01);左右膝关节伸肌的总功值均大于屈肌(P<0.01);膝关节屈伸肌疲劳指数范围在0.24~0.48之间。膝关节伸肌的最大力量大于屈肌,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240(°/s)快速测试时略微偏低,而右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比值在慢速测试时偏高,说明女子曲棍球队员左膝关节屈肌快速力量偏低,右膝关节伸肌最大力量比较低,伸肌的快速力量大于屈肌,伸肌的工作能力强于屈肌,屈伸肌的力量耐力水平比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肌骨超声评估中老年女性早期膝骨关节炎(KOA)膝周肌肉的结构参数变化,明确影响早期KOA的肌肉指标。方法 2022年1月至8月,于北京博爱医院分别招募20例健康中老年女性(对照组)和20例单侧早期KOA中老年女性(KOA组),采用肌骨超声测量腘肌厚度、股四头肌厚度和羽状角;其中,股四头肌分别测量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股内长肌和股内斜肌。结果 与KOA组健侧及对照组优势侧相比,KOA组患侧股内长肌、股内斜肌和腘肌厚度变薄(t> 2.133, P <0.05),股内斜肌与股外侧肌比值变小(t> 3.660, P <0.01)。与对照组匹配优势侧相比,KOA组患侧股内长肌羽状角变小(t=3.101,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股内斜肌厚度(OR=0.235, 95%CI 0.068~0.805, P=0.021)和腘肌厚度(OR=0.387, 95%CI 0.152~0.980, P=0.045)与早期KOA发病有关。结论 中老年女性早期KOA患侧表现出股内长肌、股内斜肌、腘肌厚度变薄,股内斜肌和股外侧肌力量失衡。股内斜肌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对青年女性膝关节肌力的影响。方法 20名健康女大学生,用等速测试仪,以60°/s角速度,测量无贴扎、肌内效贴扎、安慰贴扎3种状态下的膝关节屈伸向心性收缩及离心性收缩相对峰力矩;用表面肌电图测试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的肌电振幅均方根值(RMS)。结果向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相对峰力矩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屈肌相对峰力矩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内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外侧肌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明显低于未贴扎时、安慰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离心性收缩时,肌内效贴扎时伸肌、屈肌相对峰力矩均明显高于无贴扎、安慰贴扎时(P0.01);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在肌内效贴扎时RMS标化值低于未贴扎时(P0.01);股直肌RMS标化值3种状态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肌内效贴扎可以提高股四头肌向心性、离心性收缩肌力,增加腘绳肌离心性收缩肌力,提高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纤维募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眼外肌受累的定量动态增强MRI (DCE-MRI)特点。材料与方法 TAO组17例及正常对照组27例,均行DCE-MRI检查,利用后处理软件分别得到TAO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内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及上直肌复合体的各个动态增强参数值,包括Ktrans、Kep、Ve及IAUC,ROI选取要避开肌腹边缘,包括每一条直肌肌腹的所有层面,并在相隔一月后重新测量,取平均值。结果正常对照组与TAO组各DCE-MRI参数值左右眼之间均无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AO组内直肌Ktrans、Kep、IAUC、下直肌Ktrans、Kep、Ve值减低(P〈0.05),上直肌Kep、Ve、IAUC值增高(P〈0.05)。外直肌各参数值及内直肌Ve、下直肌IAUC、上直肌Ktrans无差异(P>0.05)。在定量DCE-MRI四个参数中,Ktrans值最为敏感(内直肌与下直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和0.650)。结论 DCE-MRI能应用于TAO 眼外肌特点研究, TAO发生时,内直肌与下直肌是最常受累的眼外肌,Ktrans值可以用来评价眼外肌的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正常成人眼外肌中的应用价值,初步建立正常成人眼外肌平均弹性值(Emean)的参考范围。方法选取121例我院健康体检者,按年龄分为15~≤36岁组51例、36~≤57岁组40例及57~78岁组30例。应用常规超声及SWE检测各组眼外肌厚径和Emean并进行比较;分析正常成人年龄、身高、体质量、眼外肌厚径与眼外肌Emean的相关性。结果 121例正常成人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Emean分别为(8.04±2.56)kPa、(8.14±2.61)kPa、(8.35±2.51)kPa、(8.39±2.63)kPa,4条眼外肌Emean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成人除内直肌与上直肌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眼外肌厚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同一眼外肌Emean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Emean均呈高度正相关(r=0.991、0.991、0.986、0.984,均P0.01),且随着年龄增加Emean也随之增加。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厚径与其对应的眼直肌Emean均呈中度正相关(r=0.311、0.282、0.329、0.479,均P0.01),体质量与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Emean均呈弱正相关(r=0.229、0.231、0.224、0.227,均P0.05)。结论 SWE可定量评估正常成人眼外肌弹性。  相似文献   

10.
赵福康 《华西医学》2008,23(2):348-348
目的:探讨比目鱼肌肌瓣用于小腿软组织缺损的适应症,技术要点及临床治疗结果。方法:3年来,采用比目鱼肌肌瓣(顺行、逆行)转移、比目鱼肌肌瓣(顺行、逆行)部分转移、比目鱼肌翻书样转移等方法治疗小腿软组织缺损。结果:18例创面均得以修复,同时也促进了骨折愈合,唯局部略高出正常组织。结论:小腿中、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比目鱼肌肌瓣转移,方法简便,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对股四头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3例单侧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膝屈曲30°,记录最大伸展等长收缩(MIVC)时的力矩,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在患侧膝屈曲30°膝最大伸展MIVC时的力矩,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直肌的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均低于健侧(P<0.01);健侧股外侧肌的AEMG、MPF大于股内侧肌、股直肌(P<0.01或P<0.05), 股直肌大于股内侧肌(P<0.05);患侧股直肌的AEMG、MPF大于股外侧肌、股内侧肌(P<0.01或P<0.05);股外侧肌大于股内侧肌(P<0.05).结论 sEMG能够定量评价膝部损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肌肉功能.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患肢肌力及股四头肌受累肌肉活动水平显著降低,股直肌可能受影响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前臂及腕部软组织功能重建中逆行肱桡肌皮瓣的应用解剖特征,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2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研究室完成。通过解剖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男16侧,女4侧,左右各半,家属知情同意)。①通过红色乳胶灌注后,分别测量肱桡肌的肌腹、肌腱的长度、宽度、厚度。②解剖并测量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观测上述组3组血管的起止、走行、外径、长度及进入肱桡肌的位置。③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10倍,沿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向肱桡肌发出的肌支向肌内解剖,观察上述肌支在肱桡肌内的吻合情况。结果:①肱桡肌形态:肱桡肌是前臂桡侧最表浅的肌肉,起于肱骨外上髁上方及外侧肌间隔,止于桡骨茎突基底,为一长而扁的梭形肌。②肱桡肌营养血管:肱桡肌由桡动脉发出的桡侧副动脉、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直接肌支等供血。③肱桡肌肌内显微解剖:桡侧副动脉主要营养肱桡肌的中上部,其肌内分支与远侧桡侧返动脉发出的肌内分支在肱桡肌内形成广泛吻合,并具有明显吻合弓,同时其肌皮动脉在肱桡肌表面垂直穿出,供应其表面皮肤血运;桡侧返动脉是营养肱桡肌中下部的的主要血管,分为升支、横支及降支,在肌内除与桡侧副动脉分支有广泛吻合并发出皮支外,还与远侧的桡动脉肌支有广泛的吻合,在肌内形成明显的吻合弓,相互代偿,重叠供血。结论:①解剖学观测发现肱桡肌具有多重血供,其主要血管在肌内有广泛吻合,重叠供血,相互代偿,为设计逆行肱桡肌皮瓣奠定了解剖学基础。②设计了以桡侧返动脉及桡动脉肱桡肌肌支为蒂的逆行肱桡肌皮瓣,为前臂和腕部软组织修复及肌肉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常青年人自然步态下肢肌的表面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肌肉的生物电活动是人体的能动部分,可反映人体运动的功能。目的:观察和分析正常青年人在自然步态中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活动。方法:采用美国NORAXON公司生产的TELEMYO2400RG2表面肌电图仪对30例正常青年人在平地自然行走时,其双下肢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进行测试,分析在正常步态中受试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与结论:正常青年人平地自然步行中,其双下肢股直肌、胫前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内侧的肌电随步态周期呈活动与静止周期性变化,左右侧同名肌肉交替活动;平均肌电振幅、平均肌电积分、平均频率、中位频率值最大的是腓肠肌内侧,其余由大到小依次是胫前肌,股二头肌,股直肌,右左腿分布规律一致;右侧腓肠肌内侧平均肌电振幅、平均频率、中位频率值均明显低于左侧(P<0.05);受试肌的时域、频域值波动在一定范围。提示正常青年人自然步态中下肢肌群肌电活动呈节律性和右左侧交替活动;在受试肌中腓肠肌内侧的肌电活动最强;腓肠肌内侧的肌电活动存在着优势侧与非优势侧的轻度差别;下肢肌肌电活动的时域、频域值在一定范围波动。  相似文献   

14.
背景:发展修复周围神经系统的技术已成为生物学家、生化工程师及材料学家多学科共同参与的重要研究课题.目的:实验拟观察理想肌桥桥接神经缺损构型个性化差异对神经再生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4-06/2005-09在沈阳医学院完成.材料:10只普通家犬,体质量20~30kg.方法:在静脉麻醉下,将犬右侧缝匠肌尾侧部和指浅屈肌中段肌条分别切成两段,一段置于体视镜下剥离观察;另一段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后用图像分析其远、近端横断面的肌纤维截面积.取两种肌肉肌条分别缝接于自体左、右肢股神经缺损2cm处,常规锇酸染色后测定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主要观察指标:① 肌桥的形态差异,肌条远、近端横断面的肌纤维截面积.②桥接左、右肢股神经缺损处有髓神经纤维的数量.结果:① 缝匠肌肌条内的肌纤维与肌条长轴基本平行;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走向与肌条长轴夹角较大.缝匠肌肌条内80%的肌纤维与肌条等长;指浅屈肌肌条内肌纤维则均短于肌条长度.指浅屈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较粗,缝匠肌肌条内的肌纤维较细,两种肌桥内肌纤维的截面积有较大差异(P<0.01).② 在锇酸染色标本上,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呈粗细不等的黑色圆圈状.用缝匠肌尾侧部桥接的左侧股神经远段的有髓神经纤维明显比用指浅屈肌桥接的右侧股神经远段的有髓神经纤维多.结论:由相对长度较大的肌纤维为主要构成的肌桥桥接缺损神经的再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对35例肌强直症进行了临床与肌电图分析,结果表明:35例肌强直症均出现动作性肌强直与肌强直电位.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两类;先天性肌强直21例,萎缩性肌强直14例,并对这两类肌强直症的诊断,病因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青年下台阶时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肉收缩强度差异。方法 2016年,选取首都医科大学2015级3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将电极贴于优势侧股四头肌上,采集受试者下台阶过程中的股内侧肌、股直肌及股外侧肌的肌电信号。结果在下台阶过程中,股直肌的最大收缩幅值和平均收缩幅值显著小于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P0.001);而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青年在下台阶过程中股内侧肌及股外侧肌的活性显著高于股直肌;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协同收缩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7.
背景应用颞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修复晚期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存在肌力过强的缺点,将颞肌和表情肌的电生理力学指标比较研究,希望可以避免出现术后不对称表情的情况.目的采用肌电图测定颞肌与表情肌的干扰型,为晚期面瘫施行颞肌筋膜瓣转移筛选功能指标.设计开放性试验.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及临床解剖研究所.对象于2000年军校学员中选拔的健康青年志愿者18例完成本试验.方法依照肌电图原理,对表情肌及颞肌肌束的肌电图干扰型测定.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并比较相应肌肉束干扰型的转折数、平均振幅和两者比值.结果颞肌可以利用的三束肌束的肌力是相应表情肌肌束的1.5倍至4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颞肌可分三束替代表情肌修复晚期面瘫,肌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20例。3组分别给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使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价摄食功能。结果:治疗后,3组FOIS评分均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较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提高更明显(P=0.032);综合训练组比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组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治疗后提高更明显(P=0.044,P=0.000)。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的咽期吞咽功能障碍,深层咽肌神经刺激优于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而结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和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的综合治疗优于单独进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或表面肌电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PowerBreatheK5压力阈值吸气肌训练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膈肌功能超声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owerBreatheK5压力阈值吸气肌训练仪进行干预治疗。采用膈肌超声比较两组患者的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膈肌移动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膈肌呼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吸气试验“嗅”时膈肌移动度、最大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阻肺患者使用PowerBreatheK5压力阈值吸气肌训练仪干预后能明显改善膈肌功能,膈肌超声可用于其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定量CT探讨骨密度与椎旁肌的增龄性改变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020年6~11月于我院行定量CT骨密度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定量CT测量L3中部层面的椎旁后群肌(竖脊肌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采用星云医学影像后处理平台V9.0测量L4~5椎间隙的腰大肌(椎旁前肌群)的横截面积,分析椎旁肌与骨密度的随着年龄变化的规律和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女性的椎旁后群肌的含量(横截面积)在40~60岁明显增多,而男性的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右侧腰大肌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左侧的腰大肌含量在男性40~60岁明显增多,女性40岁以下明显增多。男性的椎旁肌含量随着年龄增长大于女性,骨密度也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男性骨密度大于女性(男性r=-0.625,P < 0.001;女性r=-0.600,P < 0.001)。腰大肌、椎旁后群肌与骨密度均呈正相关,男性相关性高于女性,右侧高于左侧(男性右侧椎旁后群肌r=0.432,P=0.009;左侧椎旁后群肌r= 0.401,P=0.017;右侧腰大肌r=0.510,P=0.002;左侧腰大肌r=0.447,P=0.007;女性右侧椎旁后群肌r=0.319,P < 0.001;左侧椎旁后群肌r=0.276,P < 0.001;右侧腰大肌r=0.279,P < 0.001;左侧腰大肌r=0.220,P=0.004)。结论椎旁肌随着年龄变化发生改变,男性椎旁肌的含量大于女性,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腰大肌、椎旁后群肌与骨密度均呈正相关,男性的相关性高于女性,右侧高于左侧,男性的椎旁后群肌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低于腰大肌与骨密度的相关性,而女性的椎旁后群肌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高于腰大肌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