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对心肌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肌细胞胶原合成的作用。方法 利用成熟心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蛋白印迹方法检测20ng/ml人TGF-β1刺激后不同时间后,以及不同浓度人TGF-β1(5,10,20ng/ml)刺激和正常人和风心病患者心肌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和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TGF-β1对正常人心肌细胞胶原合成无刺激作用,但可促进风心病患者心肌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且上调作用与刺激时间和浓度均呈依赖关系。结论 TGF-β1是风心病心肌细胞合成分泌胶原的重要刺激因子,在风心病心肌细胞表型改变参与心肌纤维化的调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那普利对梗阻性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翔  马骥  杨海春  朱蔚钰  顾勇  林善锬 《上海医学》2001,24(7):424-427,F002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梗阻性肾病中所起的作用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西那普利(Cilazapril)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除对照组(C组)外的所有成年SD大鼠均接受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术前24h起治疗组(A组)每日予Cilazapril(10mg/kgday)灌胃,B组与C组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共15d。采用图象分析仪检测结扎侧肾(OK)小管肾间质的面积及纤维连接蛋白(FN)和I型胶原的含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计算增殖细胞数。TGFβ1则利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杂交两种方法检测。结果:C组肾间质的TGFβ1蛋白几乎不表达,而B组表达较强,同时B组的肾间质面积,FN,I型胶原水平及增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而A组使用Cilazapril后可使其TGFβ1的蛋白表达下降到B组的1/4.61,肾间质面积及FN,I型胶原含量也显著减少(P<0.05)。结论:TGFβ1蛋白水平表达增加很可能是梗阻性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而Cilazapril由于能使其表达减少从而对梗阻侧肾脏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通过MTT比色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法检测红花对体外培养的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红花对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HSFB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红花可明显抑制HSFB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以8μg/ml浓度组第3天作用最为显著;HSFB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呈抑制改变。结论红花具有抑制HS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为应用该药治疗瘢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林  黄强 《中华综合医学》2002,3(3):197-199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蛋白表达与其恶性进展及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了50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TGFβ3的表达水平。用Ki-67标记指数(Ki-67LI)检测肿 瘤增殖活性。结果:正常脑组织无TGFβ3表达,而脑胶质瘤则表达,低恶度胶质瘤(Ⅰ、Ⅱ级)、Ⅲ、Ⅳ级胶质瘤三表达水平也有显差异。TGFβ3表达水平与Ki-67LI呈正相关。结论:TGFβ3表达水平有肿瘤增殖活性增高而升高的趋势,提示其可能为胶质瘤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生长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诱导其表达软骨细胞表型。方法 抽取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和粘附分离得到MSCs。用生长因子诱导,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软骨特异性基质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纤维粘连蛋白促进MSCs贴壁,可提高细胞分离率;②TGF-β1,IGF-I和维生素C结合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特异性的Ⅱ型前胶原mRNA和基质蛋白多糖成分。结论 ①密度梯度离心结合粘附分离可提高MSCs的分离效率。②TGF-β,IGF-I和维生素C结合诱导可促进MSCs增殖,表达软骨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GF-β1,TGF-β2,TGF-βRI及TGF-βRⅡ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用抗TGF-β1,TGF-β2,TGF-βR I及TGF-βRⅡ的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38例肝外胆管癌、14例非肿瘤胆管组织(8例胆总管囊肿、6例正常胆管)中TGF-β1,TGF-β2,TGF-βR I及TGF-βRⅡ的表达。结果:(1)TGF-β1及TGF-β2的阳性表达率增高(94.75%与92.11%);TGF-βR I及TGF-β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31.58%与28.95%)。(2)TGF-βRI,TGF-βRⅡ的阳性表达率在转移组中明显低于未转移组(12.5%,14.29%,33.33%对66.67%及18.75%,14.29%,0对58.33%)。结论:TGF-β1,TGF-β2,TGF-βRI及TGF-βRⅡ在肝外胆管癌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它们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检测可作为肝外胆管癌的辅助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并可为肝外胆管癌自然病程的判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Smad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的相互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cell,HSC),MTT法筛选丹参素最适浓度;以最适浓度丹参素及ERK阻断剂(PD98059)作用于经TGFβ1处理的HSC,CCK-8法检测各组HSC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HSC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sctin,α-SMA)及Ⅰ、Ⅲ型胶原表达;RT-PCR检测各组HSC的Smad2、Smad3、Smad7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Smad2/3、ERK1/2蛋白磷酸化及Smad7蛋白水平。结果 0.062 5~0.25 mmol/L的丹参素可有效抑制HSC增殖,作为最适处理浓度;PD98059(100μmol/L)可抑制TGFβ1诱导的HSC增殖,丹参素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诱导的HSC增殖(P<0.01);TGFβ1促进细胞内α-SMA及Ⅰ、Ⅲ型胶原表达,PD98059及丹参素降低TGFβ1诱导的α-SMA及Ⅰ、Ⅲ型胶原水平;PD98059可拮抗TGFβ1诱导的Smad2、Smad3、Smad7 mRNA的表达(P<0.05,P<0.01),丹参素下调Smad2、Smad3 mRNA水平,但上调Smad7 mRNA水平(P<0.01);PD98059及丹参素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2/3、ERK1/2蛋白磷酸化(P<0.01),但对TGFβ1诱导的Smad7蛋白表达上调有不同效应(P<0.01)。结论 TGFβ1上调Smad2、Smad3 mRNA表达及蛋白磷酸化,进而诱导HSC增殖、活化及胶原合成,ERK通路可能参与HSC中TGFβ1诱导Smad基因表达及蛋白磷酸化过程。丹参素对TGFβ1/Smad/ERK信号通路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8.
高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载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具有高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价值。方法:建立SD大鼠下颌骨缺损模型。采用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Slot Blot杂交法,检测羟基磷灰石复合TGF-β1实验组,单纯羟基磷灰石对照组,无材料修复的空白对照组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实验组的新骨形成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提示栽有TGF-β1的高生物活性复合人工骨局部使用能促进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及TGF—Bl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在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加不同浓度的牛磺酸72h,用羟脯氨酸法及MTT比色法分别测胶原量和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测TGF—β1,蛋白含量。结果牛磺酸能明显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合成,并减少TGF—βl蛋白的表达。结论牛磺酸能通过下调TGF—β1蛋白的表达,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起到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藜三醇(resveratrol,Res)对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和胶原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胰酶、Ⅰ型胶原酶双酶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和免疫荧光法分离培养及鉴定乳鼠CFs;将2~3代CFs随机分为Con组(正常对照组)、DMSO组(溶剂对照组)、AngⅡ组(模型组)、AngⅡ+Res组(药物干预组)。通过CCK?8及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羟脯氨酸法检测细胞胶原分泌水平;qRT?PCR检测AU碱基富集区RNA结合蛋白1(AU?rich element RNA?binding factor 1,AUF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UF1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提取新生大鼠原代CFs且波形蛋白(Vimentin)显著阳性;与Con组比,AngⅡ组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增加,AUF1、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经Res干预后,AngⅡ+ Res组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水平较AngⅡ组降低,AUF1、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而DMSO组上述指标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藜三醇对AngⅡ诱导的乳鼠CFs的增殖和胶原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AUF1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TGFβRII-siRNA对肝星状细胞TGFβR/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小干扰RNA(TGFβRⅡ-siRNA)对肝星状细胞TGFβR/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TGFβRⅡ-siRNA的表达质粒,将TGFβRⅡ-siRNA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HSC-T6细胞。转染72 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TGFβRⅡ、Samd2、Smad3、Smad7的mRNA的表达变化,放射免疫法测上清液Ⅲ型前胶原、IV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变化。结果:与无关siRNA比较,TGFβRⅡ、Smad2和Smad3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Smad7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上清液Ⅲ型前胶原、IV型胶原和透明质酸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TGFβRⅡ-siRNA下调TGFβRⅡ、Samd2、Smad3 mRNA表达,减少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但对Smad7 mRNA无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12.
BMP诱导成骨过程中胶原生成及TGF-β1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诱导成骨过程中肌胶原氨基酸的变化规律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骨胶原生成的影响,BMP的诱导成骨机制和TGF-β1对骨损伤修复的调节机制。方法 实验采用日本大耳白兔左尺骨中上段12mm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缺损内分别植入BMP/TGF-β1/载体,BMP/载体及单纯载体。分别于术后第1,2,3,4,5周检测各组缺损区胶原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P)及羟赖氨酸(Hydroxylysin,HL)量的变化,并作胶原VG染色图像分析,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较同期对照组及空白组胶原HP生成骨胶原在BMP诱导成骨过程中生成增加。TGF-β1通过促进成骨细胞生成使I型胶原分泌能力增强,并抑制Ⅱ型胶原产生使软骨期缩短,骨损伤修复提前。BMP,TGF-β1两者在骨损伤修复中相互加强,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骺板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揭示TGF-β软骨内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股骨无血清培养、酶组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纤维粘连蛋白(FN)等方法,观察TGF-β在不同作用时间和剂量时对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 TGF-β可使肥大区软骨细胞表达Ⅰ型胶原和FN,使ALP表达增加,并存在着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 TGF-β可以诱导鸡胚股骨骺板肥大区软骨细胞向成骨样细胞分化,与TGF-β的作用剂量和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处理的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增殖,活化及TGFβ信号转导的影响,探索BMP-7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80、40、20 ng/ml)BMP-7及TGFβ1(5 ng/ml)处理人肝星状细胞LX-2,CCK8法检测LX-2增殖,免疫化学染色法观察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与Ⅰ型胶原的表达,RT-PCR检测TGFβⅠ、Ⅱ型受体mRNA,Smad3、Smad7 mRNA的表达.结果 经TGFβ1刺激后,LX-2增殖能力无明显改变.BMP-7(80、40、20 ng/ml)处理后,LX-2细胞增殖均被抑制,抑制率分别为28.9%、19.6%、10.5%(P<0.01).TGFβ1处理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LX-2表达α-SMA 和Ⅰ型胶原增加(P<0.01),加入BMP-7(20、40、80 ng/ml)处理48 h后可抑制细胞活化和胶原表达,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增强而增强(P<0.01, P<0.05).5 ng/ml TGFβ1处理48 h后,TβRⅠ、TβRⅡ、Smad3 mRNA表达增加(P<0.01),Smad7 mRNA表达减少(P<0.01).BMP-7可减少Smad3 mRNA表达(P<0.01),增加Smad7 mRNA表达(P<0.01, P<0.05),但对TβR mRNA的表达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BMP-7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Ⅰ型胶原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GFβ/Smad通路中Smad3 mRNA表达,增加Smad7 mRNA表达,从而拮抗TGFβ1的促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地塞米松(DEX)对体外培养的兔胆管瘢痕模型成纤维细胞(MF)中I 型胶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第10 号染色体丢失的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 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家兔采用切开再吻合方法复制胆管瘢痕模型并获取MF,经细胞鉴定后对MF 给予不同浓度的DEX(0.00、0.01、0.05 和0.25 mg/ml)干预48 h,活细胞计数法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I 型胶原、CTGF和PTE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I 型胶原和PTEN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DEX 干预48 h后,MF增殖受抑制,细胞I 型胶原、CTGF mRNA 和蛋白表达下调,PTEN mRNA 和蛋白表达上调(p <0.05),呈浓度依耐性。结论DEX可能具有抑制胆管瘢痕及良性胆道狭窄形成的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与MF 中I 型胶原、CTGF 及PTEN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合成细胞外项质(ECM),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细胞合成层粘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合成Ⅳ型胶原(ColⅣ),采用RT-PCR方法测定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mRNA的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MP-2蛋白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活性。结果:rhHGF及rhHGF 抗TGFβ1抗体组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合成LN,ColⅣ显著增多,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rhHGF组,rhHGF 抗HGF抗体组及rhHGF 抗TGFβ1抗体组各间合成PⅢNP值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rhHGF组,rhHGF+抗HGF抗体组各组比较TGFβ1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与对照比较,rhHGF显著上调细胞MMP-2 mRNA和细胞上清液中MMP-2蛋白表达及MMP-2活性,显著下调细胞TIMP-1,TIMP-2 mRNA表达。结论:HGF促进了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合成LN和ColⅣ,增加MMP-2表达,抑制TIMP-1,TIMP-2的表达。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ADPKD囊肿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隐丹参酮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I、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检测隐丹参酮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隐丹参酮能明显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隐丹参酮可通过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而起到抑制皮肤增生性瘢痕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增生性瘢痕(HTS)和瘢痕疙瘩(KS)中Ⅰ型(RⅠ)和Ⅱ型(RⅡ)TGF-β受体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了解TGF-β受体在人HTS和KS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HTS成纤维细胞(Fb)表面RⅠ和RⅡ有阳性表达,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受体表达逐渐减弱,直到消失;KS浸润部Fb表面RⅠ和RⅡ呈强阳性表达,中央部未见受体表达阳性的Fb;正常皮肤Fb表面受体表达阴性。提示在HTS形成过程中,不仅TGF-β增高,Fb表面Ⅰ型和Ⅱ型TGF-β受体也增高,使TGF-β作用放大;TGF-β及其受体可能与KS的浸润性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19.
杜月光  柴可夫  赵天喜 《浙江医学》2009,31(9):1205-120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R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正常对照组、ox-LDL组、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ox-LDL组RMC内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同时采用MTT法检测各组RMC增殖水平,并予ELISA技术检测上清液中TGFβ1、层粘连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蛋白的含量。结果罗格列酮+ox-LDL组RMC增殖水平较ox-LDL组降低,且RMC表达的TGFβ1 mRNA水平和分泌的TGFβ1、FN、ColⅣ蛋白水平均较ox-LDL组降低(均P〈0.05或0.01)。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抑制ox-LDL诱导的RMC增殖和ECM及TGFβ1的分泌,从而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GF-β1、TGF-β2、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A)在肠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TGF-β2、Cycli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CyclinA阳性率分别为59.5%(25/42)、73.6%(31/42)及85.7%(36/4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侵及浆膜或组织分化程度高者TGF-β1、TGF-β2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胃癌组织TGF-β1、TGF-β2、CyclinA过表达可能在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及预后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