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舌黏膜补片法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14例。尿道狭窄段3.5~14cm,平均6.2cm;术前耻骨上膀胱造瘘8例,余6例排尿均较为困难,最大尿流率2.5~5.5ml/s,平均3.8ml/s。结果:术后随访2~8个月,1例因伤口感染致尿道皮肤瘘,余患者均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增至22~51ml/s,平均29.6ml/s。结论:舌黏膜具有取材方便、对患者创伤小、抗感染力强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尿道替代物,尤其适合尿道狭窄段<6cm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采用口腔黏膜尿道成形虽然临床效果良好,但部分病例会引起口腔并发症。舌侧面及底面的黏膜在结构上与口腔黏膜完全一样。2001年1月~2004年9月,作者探讨了舌黏膜在尿道成形中的临床应用。选取狭窄长度1.5~4.5cm的男性尿道狭窄患者8例,患者平均年龄46.1(34~65)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舌黏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作为种子细胞与同种异体膀胱脱细胞移植物(BAMG)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黏膜的方法.方法 分离并获取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舌黏膜细胞进行培养,定期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对体外培养的舌黏膜细胞进行广谱角蛋白抗体(AE1/AE3)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培养细胞的AE1/AE3阳性细胞百分比;细胞计数及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以判断细胞增殖能力.取同种异体兔膀胱经脱细胞处理制成BAMG,随机取小块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脱细胞效果,然后将第2代体外培养的舌黏膜细胞种植于BAMG上,通过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口腔黏膜细胞与BAMG的复合情况.结果 舌黏膜细胞形态均一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可传代至4~5代,传至第4代时开始出现老化,细胞贴壁及增殖能力均明显减弱.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近100%体外培养的舌黏膜细胞AE1/AE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第2代舌黏膜细胞AE1/AE3阳性细胞百分比大于96%.舌黏膜细胞传至第3代时可获得细胞数量在2×107以上.HE和扫描电镜观察均显示舌黏膜细胞和BAMG复合良好.结论 兔舌黏膜细胞可在体外成功培养、扩增;兔舌黏膜细胞与同种异体BAMG复合后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犬舌黏膜与颊黏膜组合移植替代尿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杂种雌犬7只,平均体质量13 kg,剥离尿道黏膜4 cm×1 cm,取2 cm×1 cm舌侧面黏膜和颊黏膜各1条,拼接后移植至尿道内,恢复尿道黏膜的连续性.术后留置硅胶导尿管1周,拔除尿管后观察排尿情况.1.5~12.0个月后行逆行尿道造影检测实验犬尿道通畅情况,并用10 F尿管证实有无狭窄.随后处死实验犬,测定移植物长度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舌黏膜与颊黏膜组合移植至尿道后组织学改变情况. 结果7只实验犬均存活,排尿通畅6只,发生尿道狭窄1只;无尿瘘.移植手术前后舌黏膜和颊黏膜拼接长度分别为(4.00±0.15)和(3.75±0.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尿通畅犬移植黏膜存活良好;舌黏膜与颊黏膜交界处愈合良好,无狭窄发生;光镜下见鳞状上皮呈连续分布,拼接移植黏膜的鳞状上皮与尿道的移行上皮区分明显,移植黏膜的鳞状上:皮有渐被尿道移行上皮替代的趋势.结论 犬舌黏膜和颊黏膜组合移植可替代尿道黏膜并恢复尿道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以L929细胞为滋养层的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探索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和方法,为进一步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尿道黏膜组织奠定基础,并为尿道黏膜的生理、药理、毒理学及微生态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取刚离乳的雄性新西兰幼兔尿道黏膜组织,分别以DispaseⅠ消化液和混合消化液消化成单细胞悬液,以差速贴壁法排除成纤维细胞,接种后以L929细胞为滋养层细胞进行培养,定期换液,细胞生长、增殖至80%~90%融合时传代。细胞进行常规HE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以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再分别设立实验组(n=20)、阳性对照组(正常尿道黏膜组织石蜡切片,n=20)及阴性对照组(成纤维细胞铺片,n=20)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原代培养10天左右细胞逐渐生长融合成片,如铺路石状,细胞大小均一。上皮细胞为二倍体细胞,生长期内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细胞可传11~13代,成活50~60天。结论 新西兰幼兔尿道黏膜上皮细胞可在体外进行培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增殖活力,为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奠定了基础,且为尿道黏膜的体外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口腔黏膜尿道成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谢菲尔德的研究小组报道应用组织工程技术口腔黏膜治疗5例尿道狭窄患者.5例患者均为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所致尿道狭窄,其中3例为长段前尿道狭窄,2例为阴茎部及球部尿道狭窄.3例患者曾经历过1次失败的尿道成形术,2例曾多次行尿道内切开术.  相似文献   

7.
舌黏膜与颊黏膜或包皮拼接重建尿道治疗长段尿道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舌黏膜与颊黏膜或包皮拼接尿道成形治疗多节段或长段尿道狭窄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尿道狭窄患者11例,年龄24~56岁,平均32岁.其中前尿道长段狭窄7例,狭窄长度10~15 cm,平均12 cm;尿道2~3处狭窄4例.病程6个月~8年.取舌黏膜条与颊黏膜条拼接尿道成形治疗7例,舌黏膜条与包皮瓣拼接尿道成形治疗4例.结果 11例手术顺利.1例舌黏膜与包皮拼接尿道成形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尿道外口狭窄,经手术矫正后排尿通畅,术后8个月最大尿流率27.5 ml/s.余10例排尿通畅、尿线粗,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10个月,最大尿流率21~36 ml/s,平均26.8 ml/s.结论 舌黏膜与颊黏膜或包皮拼接尿道成形具有取材方便、患者创伤小的特占点,是治疗长段尿道律窄的较好术式.尤其适用于尿道多处狭窄者.  相似文献   

8.
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前尿道狭窄(附8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80例前尿道狭窄,尿道狭窄段2.5~18cm,其中30例为长段尿道狭窄(9~18cm)采用双侧舌黏膜或舌黏膜与颊黏膜或与带蒂包皮拼接尿道成形治疗。尿道成形采用两种术式:保留原尿道板的扩大尿道腔37例;埋藏黏膜条43例。结果:术后随访4~30(平均16.8)个月,7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尿瘘4例,再次发生尿道狭窄3例,其余患者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从15.2~54.6(平均28.7)ml/s。结论:舌黏膜是一种修复前尿道狭窄较好的尿道替代物,双侧舌黏膜尿道成形能成功治疗长段、复杂性尿道狭窄。  相似文献   

9.
游离犬舌黏膜重建尿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舌黏膜游离移植替代尿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随机选定的10条杂种雌犬剥离尿道黏膜4cm×1cm后用等面积的舌黏膜替代尿道。术后留置硅胶导尿管1周,拔除尿管后观察排尿情况。3个月后对10条实验犬行逆行尿道造影检测尿道通畅情况,并用10Fr尿管证实有无狭窄。随后处死实验犬测定移植物长度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观察舌黏膜移植至尿道后组织学上改变。结果实验犬全部存活。10条中9条排尿通畅;1条发生尿道狭窄;无尿瘘发生。移植的舌黏膜存活良好;在舌黏膜与尿道黏膜交界处,舌黏膜的鳞状上皮有渐被尿道的移行上皮替代趋势。结论犬的尿道黏膜可用舌黏膜替代。  相似文献   

10.
舌黏膜补片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舌黏膜补片尿道成形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有效性。方法:2006年12月~2009年1月应用舌黏膜补片法治疗复杂性前尿道狭窄患者36例。结果: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13.6个月。2例术后出现尿瘘,经再次手术修补后好转;另2例术后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后治愈。余者术后排尿通畅,平均最大尿流率达23.8ml/s。结论:舌黏膜具有取材方便、取材部位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前尿道狭窄较好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结肠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的长期效果和影响因素. 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结肠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46例.年龄17 ~70岁,平均39岁.尿道狭窄段长10.0~20.0 cm,平均15.2 cm.术前有平均2.7次不成功的尿道修复史.通过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包括排尿情况和尿流率检查,部分患者行尿道造影和尿道镜检查等.以不需要任何处理包括尿道扩张,能正常排尿,尿流率在正常范围内者视为手术成功. 结果 结肠黏膜重建尿道的长度为11.0~21.0 cm,平均15.4 cm.1例失访,余45例随访20~120个月,平均62个月.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4例(8.9%),其中3例于术后3、8和24个月发生尿道外口狭窄,1例术后29个月发生结肠黏膜新尿道与尿道近端吻合口狭窄.另2例发生与结肠黏膜尿道成形术无关的尿道狭窄. 结论 结肠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超长段尿道狭窄术后长期效果理想;影响术后效果的因素是尿道口狭窄和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原-透明质酸海绵支架与前脂肪细胞复合培养形成工程化脂肪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切取成年女性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前脂肪细胞,与胶原-透明质酸支架混合,移植到裸鼠体内,未混合细胞的支架作为对照组。移植后4周和8周取材,对所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及厚度、高度测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初步证实复合物植入后能形成黄色脂肪样组织。有新生血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证实脂肪细胞的存在及良好分布。结论胶原一透明质酸海绵支架可以作为组织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中形成脂肪组织的支架,移植到裸鼠体内,在其皮下能形成脂肪样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Micro-Cr扫描采集人类拇指末节指骨三维微观数据并使用三维立体打印机,建立三维指骨支架材料模型,对仿生化、智能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体外构建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成年男性新鲜拇指末节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所得的原始DICOM数据为基础,通过Mimics软件三维处理得到宏观及微观仿生的三维打印STL文件,并通过三维打印机打印出指骨支架三维模型.结果 采用Micro-CT扫描得到的数据用Mimics三维医学处理软件处理后,可直接用三维立体打印机快速成型构建仿生化、数字化组织工程指骨支架材料.结论 基于Micro- CT及三维打印机的仿生化、智能化组织工程骨建模技术对治疗指骨毁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肺移植手术在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治疗中已被广泛接受,但供源短缺、免疫抑制、潜在疾病传播等现象日益突出,组织工程肺的构建和应用有望解决以上难题. 目的 总结组织工程肺支架的研究进展. 内容 就组织工程肺支架的性能、材料、制备和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趋向 为终末期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We evaluated the use of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SIS) graft in penile and bulbar urethroplasties. METHODS: From 2003 to 2004, 20 men (mean age, 41 yr) with anterior urethral strictures underwent urethroplasty using SIS (COOK) as an inlay or onlay patch graft. Stricture location was penile in 1 patient, bulbar in 16, and penile-bulbar in 3. Average stricture and graft lengths were 3 and 5.7 cm, respectively. A dorsal inlay graft was performed in 14 cases, ventral onlay graft in 1, and dorsal inlay plus ventral onlay in 5. Clinical outcome was considered successful if no postoperative procedure was needed. RESULTS: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21 mo (range: 13-35 mo). Seventeen cases (85%) were successful and 3 (15%) were failures.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lated to the use of heterologous graft material, such as infection or rejection. Sixteen successes (94%) were bulbar repairs and one a penile-bulbar repair, with stricture and graft average lengths 2.6 and 5.35 cm, respectively. Cystoscopy at 3 mo revealed adequate calibre lumens, but SIS grafted areas were not completely replaced by urothelium. The three failures were penile and penile-bulbar urethral repairs with stricture and graft average lengths of 5.7 and 7.7 cm, respectively. Recurrences showed fibrous tissue involving the grafted area with extension into the penile and bulbar urethra. CONCLUSIONS: In our short-term results, SIS seems to be a versatile material that may have a role in select urethral reconstructions. Longer follow-up and 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 select patients are needed before widespread use is advoca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腔内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尿道狭窄的长期效果. 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口腔内黏膜(颊黏膜和舌黏膜)尿道成形治疗前尿道狭窄255例.尿道狭窄段长度3 ~18 cm,平均6 cm.尿道成形采用保留原尿道板的扩大尿道成形术或埋藏黏膜条背侧替代尿道成形术.对49例尿道狭窄段≥8 cm者采取双侧颊黏膜拼接、颊粘膜与舌黏膜拼接或双侧连续长条舌黏膜尿道成形. 结果 术后随访8 ~120个月,平均37个月.230例患者排尿通畅,尿线粗,最大尿流率为16~51 ml/s,平均26 ml/s.尿道造影显示重建段尿道管腔通畅.总成功率90.2%.25例患者于术后1年内发生并发症,其中尿道再次狭窄17例,尿道皮肤瘘8例.17例尿道再狭窄患者中15例再次行口腔内黏膜尿道成形,2例吻合口狭窄行尿道内切开,术后排尿通畅;8例尿道皮肤瘘均接受尿瘘修补术后治愈. 结论 口腔颊黏膜和舌黏膜均是良好的尿道替代物,舌黏膜取材较颊黏膜更为便利;口腔内多种黏膜的组合移植重建尿道是治疗长段前尿道狭窄( ≥8 c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