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测定ACTH、垂体MRI动态增强和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BIPSS并经病理明确诊断的ACTH 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87例,行BIPSS、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垂体影像学评估.结果 78例病理明确诊断为垂体ACTH瘤,9例为胸腺类癌所致异位ACTH综合征.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垂体MRI动态增强和BIPSS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2.1%、79.5%和92.3%,特异性分别为100%、44.4%和100%,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9%、77.0%和93.1%.库欣病患者BIPSS分侧定位符合率为83.9%,而垂体MRI分侧定位符合率为64.5%.结论 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中,BIPSS比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垂体MRI 动态增强诊断符合率更高.与垂体MRI检查相比,BIPSS分侧定位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外周1-脱氨-8-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兴奋试验,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明确的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外周DDAVP兴奋试验、岩下窦静脉取血、鞍区MRI和手术病理的结果,评价外周DDAVP兴奋试验对诊断垂体ACTH腺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另收集10例文献报告的异位ACTH肿瘤患者资料,纳入统计分析。通过比较岩下窦静脉取血和外周DDAVP兴奋试验结果的差异,分析外周DDAVP兴奋试验中ACTH不升高的原因和此项检查的局限性。结果 (1)共纳入41例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其中28例为垂体ACTH腺瘤(简称库欣病),13例为异位分泌ACTH肿瘤。(2)如以ACTH升高到基础值1.5倍作为阳性反应标准,82%(23/28)库欣病和38%(5/13)的异位ACTH肿瘤患者可达到此反应。如以ACTH升高到基础值3倍为反应标准,50%(14/28)的库欣病患者达此标准,而异位ACTH肿瘤为0(0/13)。(3)有12例库欣病患者同时进行岩下窦静脉取血。其中7例外周DDAVP试验中ACTH水平未达到基础值的3倍,但岩下窦ACTH水平在DDAVP刺激后明显升高。结论 外周DDAVP兴奋试验有助于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ACTH升高幅度越大,越支持库欣病的诊断。如ACTH升高到基础值3倍以上,可确诊为库欣病。  相似文献   


3.
双侧岩下窦静脉插管取血(bilateral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sampling, BIPSS)及去氨加压素(DDAVP)兴奋试验是库欣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有少数库欣病患者BIPSS呈假阴性结果,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异位ACTH综合征。本文报告1例BIPSS假阴性的库欣病病例,并复习文献,以提高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加深对其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2009年确诊的16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异位ACTH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肺部肿瘤及胸腺类癌;(2)临床表现以糖代谢异常、高血压、低血钾、下肢水肿最为突出;(3)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24 h尿游离皮质醇(24hUFC)水平显著升高及严重的低血钾碱中毒;(4)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兴奋试验及岩下窦取血测定岩下静脉血ACTH与外周静脉血ACTH的比值对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5)X线胸片、胸部CT能发现大多数原发病灶;(6)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法.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诊断困难,其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原发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加深对其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2009年确诊的16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异位ACTH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肺部肿瘤及胸腺类癌;(2)临床表现以糖代谢异常、高血压、低血钾、下肢水肿最为突出;(3)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24 h尿游离皮质醇(24hUFC)水平显著升高及严重的低血钾碱中毒;(4)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兴奋试验及岩下窦取血测定岩下静脉血ACTH与外周静脉血ACTH的比值对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5)X线胸片、胸部CT能发现大多数原发病灶;(6)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法.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诊断困难,其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原发肿瘤.  相似文献   

6.
Cushing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游离皮质醇和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Cushing综合征的第一线筛选试验,午夜唾液皮质醇因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方法简单,越来越受重视。血清ACTH水平、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CRH兴奋试验和影像学检查仍是鉴别Cushing病与异位ACTH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必要时可行双侧岩下窦静脉取样(BIPSS)检测。经蝶窦手术是Cushing病第一线治疗方法,但长期随访显示其复发率仍较高。Cushing综合征并发症的治疗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Yang Y  Li CL  Mu YM  Tian H  Lu JM  Pan CY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7):606-609
目的 通过分析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加深对其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2009年确诊的16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异位ACTH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肺部肿瘤及胸腺类癌;(2)临床表现以糖代谢异常、高血压、低血钾、下肢水肿最为突出;(3)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24 h尿游离皮质醇(24hUFC)水平显著升高及严重的低血钾碱中毒;(4)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兴奋试验及岩下窦取血测定岩下静脉血ACTH与外周静脉血ACTH的比值对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5)X线胸片、胸部CT能发现大多数原发病灶;(6)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法.结论 异位ACTH综合征诊断困难,其治疗应首选手术切除原发肿瘤.  相似文献   

8.
异位ACTH综合征与垂体性库欣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显示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综合征患者血浆ACTH水平较垂体肿瘤高 ,同时由于其垂体ACTH分泌受到抑制 ,由垂体外肿瘤产生的ACTH一般不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甲吡酮抑制皮质醇合成时 ,垂体ACTH腺瘤ACTH分泌增加 ,而分泌ACTH的异位肿瘤不出现此种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可刺激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ACTH释放 ,但在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则无此作用。异位分泌ACTH肿瘤检测常依赖于胸腹部CT及MRI。依赖垂体ACTH的库欣病患者垂体附近ACTH浓度较被稀释的周围静脉中ACTH高 ,故亦可用两者比值 (IPS/P)对两种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库欣综合征患者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血清皮质醇水平抑制程度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受抑制(血清皮质醇水平被抑制50%以上)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库欣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99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91例库欣综合征患者,观察过夜小剂量(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血清皮质醇水平被抑制20%、30%、40%和50%以上与过夜大剂量(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受抑制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上述各切点对库欣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在过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血清皮质醇水平被抑制的程度(较基础08:00血清皮质醇水平下降的百分比)与在过夜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血清皮质醇水平被抑制的程度相关(r=0.649,P<0.001);在过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中血清皮质醇水平被抑制20%、30%、40%和50%以上的例数分别为30、22、13和9例.在这些患者中,过夜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受抑制的例数分别为23例(76.7%)、20例(90.9%)、12例(92.3%)和9例(100.0%).血清皮质醇水平被1 mg地塞米松抑制20%、30%、40%和50%以上对库欣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2.8%、32.7%、22.6%和15.7%,特异性分别为94.7%、94.7%、97.4%和97.4%.结论 对于库欣综合征患者,若血清皮质醇水平可被过夜1 mg地塞米松抑制20%以上者,大多数也可被过夜8 mg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所抑制,并且其大多数为库欣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及。肾上腺均有病变的库欣综合征患者的病因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垂体及肾上腺均病变的患者,行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查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并行鞍区MRI及肾上腺CT。结果(1)血ACTH值在4例库欣病患者中3例高于正常上限,1例正常。5例非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ACTH均〈20ng/L。(2)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服药第2日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在ACTH依赖组均可被抑制到对照值的20%以下,ACTH非依赖组5例患者均未被抑制到对照的50%以下。(3)术后病理支持临床诊断。结论对于兼有肾上腺及垂体两处病变的库欣综合征患者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鉴别,最后的判定是术后病理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异位ACTH综合征与垂体性库欣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显示,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患者血浆ACTH水平较垂体肿瘤高,同时对由于其垂体ACTH分泌受到抑制,由垂体外肿瘤产生的ACTH一般不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甲吡酮抑制皮质醇合成时,垂体ACTH腺瘤ACTH分泌增加,而分泌ACTH的位肿瘤不出现此种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放激素(CRH)可刺激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ACTH释放,但在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则无此作用,异位分泌ACTH肿瘤检测常依赖于胸腹部CT及MRI。依赖垂体ACTH的库欣病患者垂体附近ACTH浓度较被稀释的周围静脉中ACTH高,故亦可用两者比值(IPS/P)对两种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2.
鉴别垂体依赖型和异位 ACTH 综合征颇为困难。本文作者对连续收治的 ACTH 依赖型柯兴综合征13例作双侧岩下窦取血测 ACTH,并讨论了与其他标准试验的诊断正确性和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柯兴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增高,小剂量地塞米松不能抑制。用改良的 H_1导管插入两侧股静脉,右股静脉导管经左无名静脉进入左颈静脉球,左股静脉导管直接通过上腔静脉进入右颈静脉球,在 X 线监视下,导管尖部进入岩下窦,同时在两侧岩下窦及周围静脉各抽血5ml。结果在13例中,12例取血成功。几例患者诉插  相似文献   

13.
库欣综合征可疑患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欣综合征(CS)疑似患者的临床诊断十分复杂;因其大多数临床特点和一些常见疾病重叠,有些患者则表现不典型,仅有一些孤寺症状:因而至今仍是最难诊断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期有研究提出CS的发病率比过去估计的要高;因而需要建立有效的筛选试验,从可能与皮质醇分泌过多有关的门诊患者中寻找并确定未获诊断的CS患者.目前推荐的诊断试验包括24 h尿游离皮质醇、1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午夜唾液皮质醇.如果确诊为CS,下一步则应测定血浆ACTH.动态试验与影像检查是最有用的无创性鉴别诊断方法.库欣病患者对CRH试验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反馈通常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柯兴综合征一般由三种疾病引起;①垂体促皮质索(ACTH)分泌亢进或称柯兴病.多与垂体腺瘤有关;②自主性肾上腺肿瘤(腺瘤或癌)分泌皮质醇过多;③异源 ACTH 分泌亢进。一般常根据血浆ACTH 浓度结合甲吡酮刺激试验或二日大剂量地塞米松试验,对之予以鉴别,一般隔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夜间服1mg 地塞米松。作者用夜间(11pm)单次8mg 地塞米松试验研究了17例(男3、女14例,年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质醇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等辅助检查的意义.方法:从年龄、性别、病程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观察22例不同原因所致皮质醇增多症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测定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22例中诊断库欣病(增生型)14例[63.6%,其中13例(92.9%)得到MRI检查证实],肾上腺腺瘤6例[27.3%,均得到MRI检查证实(100%)],另有肾上腺结节样增生1例(4.5%),异位ACTH综合征1例(4.5%).临床表现:按出现的频率前4位依次为,库欣病:高血压(100%)、满月脸(92.9%)、向心性肥胖(85.7%)、多血质(85.7%),肾上腺腺瘤:高血压(100%)、满月脸(100%)、向心性肥胖(100%)、多血质(83.3%).实验室检查:小剂量地塞米松不能抑制:库欣病与肾上腺腺瘤均为100%.结论:根据高血压、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MRI检查可诊断绝大多数皮质醇增多症.  相似文献   

16.
异位ACTH综合征和库欣病伴低血钾临床特点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提高早期诊断和降低误诊、误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2月收治的异位ACT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过程中的作用 ,并与低血钾库欣病进行比较。结果  (1)异位ACTH综合征占同期皮质醇增多症的 11.3 % ,常见病因是肺癌和支气管类癌 ;(2 )异位ACTH综合征多见于男性 (M :F =5 :3 ) ,确诊时年龄大 ,病程在 5个月之内 ,病情进展快 ,常常伴有肌萎缩和肌无力 ,下肢水肿 ;(3 )血清ACTH和血浆皮质醇 (F)水平更高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阴性率更高 ,代谢性碱中毒更严重 ;(4 )胸部平片和CT检查能发现多数病变 ;(5 )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性质 ,手术完全切除病灶是关键。结论 综合临床特点、动脉血气、血清钾和激素水平、胸部平片及CT检查有助于鉴别异位ACTH综合征和库欣病伴低血钾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17例有典型库兴氏综合征临床表现的患者作了不同方式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甲吡酮试验以及血浆ACTH测定等项检查,根据综合分析、手术、病理以及治疗随访等项结果,17例最后诊断及其例数分布如下:柯兴氏病13例、肾上腺皮质肿瘤3例(腺癌2,腺瘤1)及异性ACTH综合征1例(支气管类癌)。作者着重对夜间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8mg晚11时一次口服,测定服药前后上午8时的血浆皮质醇)和经典大剂量地塞米  相似文献   

18.
岩下窦取血在诊断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欣病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生化特征相似,临床鉴别有时十分困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兴奋试验常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对二者进行鉴别,但岩下窦取血仍是区分二者的有效办法之一。取血时联合应用CRH刺激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插管成功与否对于诊断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近年来,新的插管方法,如海绵窦或颈内静脉取血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为鉴别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high-dose dexamethasone suppression test,HDDST)不可抑制的库欣病患者临床和生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至2006年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垂体ACTH腺瘤的库欣病患者60例,根据HDDST(2 mg/次,每6 h 1次,连用48 h)结果将患者分为抑制组(抑制≥50%)和不可抑制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和生化指标差异.结果 (1)23.3%的患者(14/60)HDDST不可抑制,抑制组和不可抑制组的平均年龄[(33.8±10.4 vs 36.2±11.2)岁]和平均病程[(2.1±1.6 vs 3.9±3.1)年]相近(P>0.05).(2)临床症状:与抑制组比较,不可抑制组双下肢浮肿(64.3% vs 32.6%)、低血钾(71.4% vs 28.3%)、继发性糖尿病(57.1% vs 26.1%)和皮肤紫纹的发生率(85.7% vs 54.3%)明显增高(均P<0.05);两组的高血压、中心性肥胖、色素沉着等症状的发生率相仿(均P>0.05).(3)激素水平:不可抑制组8:00的血ACTH[(31.7±17.8 vs 17.6±11.6)pmol/L]、皮质醇[(1144.3±354.1 vs 696.1±207.9)nmol/L]和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2760.3±1 851.0 vs 1208.0 ±690.0)nmol/24h]较抑制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两组午夜(0:00)血ACTH和皮质醇水平相似(均P>0.05).(4)生化检查:不可抑制组的血钾更低[(3.2±0.7 vs 3.8±0.6)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更高[(29.3±3.6 vs 26.6±3.6)mmol/L](均P<0.01).结论 HDDST不可抑制的库欣病患者8:00的血ACTH、皮质醇和24 h UFC水平增高更明显,容易出现下肢浮肿、皮肤紫纹、高血糖和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的程度也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赵艳  严同  高峰 《临床内科杂志》2009,26(8):541-544
目的分析库欣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分类,各种主要临床表现的出现频率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并对各种诊断方法的效率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03~2008年在我院住院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库欣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它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库欣病最多见,肾上腺皮质腺瘤次之。临床表现方面,向心性肥胖和高血压出现的频率最高,均在70%以上。血糖异常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1.43%和70.59%,其中糖尿病的比例高达37.14%。四成以上的患者存在低血钾,肾上腺皮质腺癌患者100%有低血钾,且是重度低血钾。在库欣综合征诊断试验中,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不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增高,清晨血皮质醇增高。在库欣综合征患者的鉴别诊断中,80%以上的库欣病患者能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而几乎94%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不能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有关影像学检查,垂体MRI可以检测出90%以上的库欣病患者存在垂体腺瘤,而肾上腺CT几乎100%可以发现出肾上腺肿瘤。结论本研究中库欣病和肾上腺皮质腺瘤仍然是最常见的病因,但后者的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在临床特点方面,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库欣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没有一种检查方法具有100%的敏感性,我们应对各种结果作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