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大肠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常见的,青年患病者误诊率较高,本文就我们两院1979年至1989年6月住院的有确切病理诊断的,年龄<40岁的32例大肠癌的临床特点作一分析,旨在探讨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883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食品摄入的增加,人口的日益老龄化,使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1],大肠癌的发病特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我院22年来大肠镜检出的883例大肠癌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索大肠癌发病的新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复习我院1975年~1996年经大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大肠癌病例,对比性分析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在前11年(1975年~1985年)及后11年(1986年~1996年)发病情况的变化、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一、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07-2011年大连地区大肠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大肠癌的早期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的993例初次就诊大肠癌患者的临床流行病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相关诊治及预后.结果:993例大肠癌患者发病平均年龄66.7岁,男女比例为1.19∶1.直肠是大肠癌常见部位(42.8%),女性右半结肠癌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患者初诊时Ducks分期B、C、D期共占95.3%.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9.3%),其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大肠息肉.O型血患者占34.3%、B型血占27.3%.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方法是外科手术(82.5%),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脏(42.4%),复发最常发生在术后18mo内(76.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联合检测率(60%)优于单一指标的检测.结论:大连地区大肠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9岁,就诊时多为临床中晚期,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合并疾病是大肠息肉,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外科手术治疗仍是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5年间有中低分化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低分化腺癌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高龄患者(>70岁)占10%~17%.本文就我院1999年5月至2002年12月行外科治疗的85例高龄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就高龄大肠癌患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朱松明 《山东医药》2009,49(45):93-93
大肠癌(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2001年5月-2007年12月我院治疗高龄大肠癌患者188例。现将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我们对黄山地区两家综合性医院 1991年1月至 2 0 0 1年 12月的大肠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大肠癌在该地区的临床检出特点。  一、对象和方法   1.一般资料 :11年来这 2家医院共进行大肠癌手术4 34例 ,我们选择经病理证实的 392例进行分析。其中黄山市人民医院 2 98例 ,歙县人民医院 94例。本组资料中单发病例 380例 ,多原发性大肠癌 10例 ,复发癌 2例。年龄19~ 84岁 ,平均 (5 5 8± 11 6 )岁 ,其中男性 2 14例 ,女性178例 ,男比女为 1 2 :1。 6 0岁及以上老年…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是最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但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和发病年龄有逐渐提高和提前的趋势。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年龄比欧美等西方国家有明显提前。本组病例为1991年至2002年3月我院经大肠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大肠癌283例,其中35岁以下(包括35岁)的青年大肠癌21例,我们就其中青年大肠癌的临床症状、镜下形态,病理资料等进行分析,以探讨青年大肠癌的某些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也呈增长趋势.研究显示,大肠癌发生过程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涉及到多种基因及产物的相互作用.但至今尚未发现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有关的特异性基因.本课题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大肠癌与癌旁组织的消减cDNA文库,系统分离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这些基因的功能,以期筛选到新大肠癌相关基因,为进一步明确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及临床大肠癌的诊治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RON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癌是人类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参与作用的过程。研究表明,MET原癌基因家族成员RON具有调节细胞扩散、转移、微管形成,保护细胞免于凋亡的功能。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一个多功能的多肽链,能促进血管生成和肿瘤转化发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RON及TGF-β。的表达,旨在研究RON和TGF-β1与大肠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牢也逐渐增加。为研究老年大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特点,以达到“根治肿瘤,改善生活”的最终目的,现归纳分析北京海军总医院于2002年10月~2008年8月收治70岁及以上的老年大肠癌患者123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老年大肠癌内镜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近些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十分显著,已居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4位和第5位.根据西方国家近几十年消化道肿瘤的演变规律,可以预见大肠癌将成为21世纪我国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研究表明,大多数大肠癌发生在≥60岁老年人,老年人大肠癌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1].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中药治疗大肠癌已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研究发现,中药具有抗结肠癌的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活性、阻滞细胞周期进展、抑制结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形成、诱导结肠癌细胞自噬、抑制结肠癌细胞迁移等多种途径.本文就中药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早期诊断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15,他引:2  
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肠癌在欧美地区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平均每2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此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亚非国家.在我国大肠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7%,居第4~6位,年死...  相似文献   

14.
大肠多原发癌临床分析42例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多原发癌及其肠外器官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80-2005年收治的42例大肠多原发癌及其肠外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的所有大肠癌的3.10%(42/1354),其中同时性大肠多原发癌13例(0.96%);异时性大肠多原发癌29例(2.14%);合并肠外器官恶性肿瘤的有20例(1.48%).大肠癌灶以右半结肠和直肠为多,肠外癌灶以胃、小肠、乳腺、卵巢、子宫为多;病理均以腺癌为主.共有12例(28.6%)符合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阿姆斯特丹标准Ⅱ,16例(37.2%)符合中国人HNPCC诊断标准.结肠纤维镜检查有助于多原发癌的检出.结论:大肠多原发癌的发病率较高,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特点突出.应注意重视结肠纤维镜检查,术中应仔细全面探查,加强术后随访有助于HNPCC的发现和诊断,以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居第三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六位。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老年人更加明显。本文收集了南方医院92.2~97.12共100例确诊的大肠癌,其中老年人57例,中青年人43例,就其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低,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探讨大肠癌的发病规律对防治大肠癌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南方医院1975年至1994年经肠镜检查、病理确诊的1135例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找出其中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相关标记物筛检高危人群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国内统计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排列第五.减少发病率,改善预后,成为当前大肠癌防治研究的主要策略[1-3].业已表明,大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例如,早期确诊的大肠癌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大肠癌不足40%.为此,通过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以改善大肠癌预后已成为大肠癌防治切实可行的措施[4-6].然而根据临床征象如疼痛、便血、体重减轻或肠道功能紊乱等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线索并未获得满意的结果,因为大肠癌症状出现的早晚与大肠癌的进展及预后亦无必然联系.无症状人群普查是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方法,为提高筛检效率,对高危人群的靶向筛检已成为大肠癌防治研究的热点[7].我们主要探讨粪隐血试验、直肠粘液T抗原检测、癌家族背景及粪基因突变为线索确立高危人群筛检大肠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其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处于第2位。2003年美国大肠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美国癌症发病数和死亡数的第3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排在恶性肿瘤和致死因素的第4位。为此了解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及流行病学趋势.有利于更好地防治大肠癌。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是消化道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第三位.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低发区,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大肠癌207例;男116.女91,男:女=1.274:1.男性发病年龄16~79岁,平均发病年龄50.1岁,女性发病年龄21~78岁,平均发病年龄49.6岁,总发病高峰在56~65岁,占病例总数的28.019%.有33例以肠梗阻首诊入院,占病例总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中医证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中医药治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针对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法的研究日益深入,总结目前大肠癌中医证治的研无主要包括大肠癌证候研究、大肠癌中医治疗两个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该看到.目前的研究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如重复性的疗效观察较多,临床观察与机制探讨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且没有统一的证治规律等.综合分析当前研究成果和趋势,笔者认为大肠癌中医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的研究是目前大肠癌中医临床研究者必须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