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关节病的疗效以及加重或新发银屑病的原因.方法 分析2例使用TNF治疗过程中出现银屑病加重和新发银屑病的关节病[1例为银屑病关节炎(PsA),1例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特点,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1例PsA患者在使用抗TNF过程中出现银屑病皮损加重,停药后缓解,加用后再次出现皮损加重;1例确诊的AS使用抗TNF过程中出现新发银屑病,停药后皮损消失,再次使用后皮损再次出现.结论 抗TNF是治疗脊柱关节病(SpA)等关节病的有效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银屑病皮损,停药后可以减轻,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较好,但需长期服用,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HBV耐药变异率逐步增加,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后需换用或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导致医疗费用大幅度增加,患者不能承受而停止用药,引起病情复发或加重。为避免和减少长期用拉米夫定引起病毒耐药变异或停药造成慢性乙肝病情复发,我们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完全应答后,停用拉米夫定,用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继续治疗防治复发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吕宜民 《肝脏》2006,11(3):219-219
处于活动期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反复发作,特别是HBV-DNA阳性者病情复发更是在所难免.拉米呋啶(贺普丁)能干扰HBV DNA的合成,抑制HBV复制,而发挥治疗作用,临床应用有效率高,但短期服药停药后部分患者易复发,临床要求长期服用,并于停药后应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序贯治疗以防止或减少复发率.有的患者不遵医嘱,肝功能正常后擅自停药引起复发;按疗程服用的患者,停药后少数仍有复发现象.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α(IFN-α)、核苷(酸)类似物(NUC)抗病毒单药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主要治疗策略,且CHB患者远期预后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了显著改善[1-3]。然而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停药后维持应答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可能参与强直性脊柱炎 (AS)的发病。沙利度胺可抑制TNF α ,因而被用于难治性AS的治疗[1] ,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血沉 (ESR)及C反应蛋白 (CRP)。我们已应用此药满意地治疗了多例难治性AS ,其中 1例男性用药半年后出现双侧乳房发育 ,现报道如下。患者男 ,35岁 ,14年前出现双膝、双踝关节肿痛 ,伴左肘、左肩关节及腰骶部疼痛 ,夜间明显 ,晨僵持续数小时 ,在当地医院诊断为AS ,予非甾体抗炎药 (NSAID)及中药治疗后病情缓解。 6年前病情复发 ,经雷公藤治疗后好转。 3年前复发 ,明显腰痛、右髋痛伴双膝关…  相似文献   

6.
张秀珍  赵秀华 《山东医药》2003,43(34):28-28
迄今拉米呋啶(3TC)仍然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但由于3TC不能彻底清除HBV—DNA的复制模板,短期应用停药后容易复发,长期应用会诱发HBV基因变异,因此限制了疗效。本文通过对32例曾用3TC治疗,现已停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析和随访观察,以探讨影响其疗效持久性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在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治疗前后结核病的发病风险。方法随访2003年7月至2006年2月期间进行英利昔单抗和依那西普临床试验的RA和AS患者,筛选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及拍摄胸部正侧位X线片.随访过程中密切观察结核的发生情况。结果筛选的67例RA患者中1例PPD阳生,英利昔单抗治疗结束后发生右锁骨上淋巴结结核1例;203例AS筛选患者中27例PPD阳性,2例胸部X线片发现肺部结核钙化灶.2例为肺部结核,入选AS患者试验期间及随访过程中均无结核病发生。临床试验筛选的RA和AS患者的PPD阳性及胸片显示结核活动或有钙化灶的统计数据显示均低于我国全人口的结核感染率和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未发现RA和AS患者接受抗TNF治疗前后结核发病的风险的增高,但在应用TNF拮抗剂治疗前,建议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独立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及髋关节,逐渐引起骨性强直,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的阳性率很高.两者均属免疫相关性炎症疾病,引发关节的慢性炎症.对于RA及AS的治疗,目前常规治疗药物有:经典的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和作为二线用药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1].近年来,用于阻断RA发病环节中靶位点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疗效确切.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在RA/AS的治疗中,其单独使用的疗效不逊色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2],而与甲氨蝶呤的联合使用可以显著地控制病情活动,并延缓关节炎的影像学进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缓解病情抗风湿药.在TNF生物拮抗剂广泛使用的过程中,大量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在使用TNF生物拮抗剂积极治疗RA/AS的同时,其对于改善血脂代谢水平[3]、改善RA及AS的预后、降低致残率及对炎性关节炎所引发心血管并发症也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文通过阐述炎症、血脂、TNF-α在机体内的代谢机制以及TNF-α生物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TNF-α生物拮抗剂与炎性关节炎血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 DNA聚合酶,降低体内HBV复制水平,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病毒学、肝脏生物化学功能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但长期应用的耐药性、停药后高比率复发等,均是临床应用中比较棘手的问题。近年来,为提高临床疗效,我们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和胸腺-5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依那西普(Etanercepl)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T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10例健康志愿者,40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给予依那西普(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或安慰剂治疗,治疗前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分别检测分泌TNF-α、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的细胞数量.WST-1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 依那西普治疗后,分泌TNF-α的单核细胞数量减少;抗CD3和抗CD28抗体刺激后,分泌IL-2和IFN-γ的T细胞数量减少.CD4+/CD8+T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抗TNF-α的治疗降低了AS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活性,改善了AS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1.
汤守兵  柯昌征  康健  李东  陈悦 《肝脏》2008,13(1):34-3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但耐药发生率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且未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者停药后易反弹。因此,探索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新策略十分重要。我们尝试采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拉米夫定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长期观察HBVDNA水平、HBsAg和HBeAg的转换率,同时评估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近10余年来,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中的临床地位获得众多专家学者以及风湿科医师的认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是目前生物制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主要分为TNF受体融合蛋白和TNF单克隆抗体两类.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炎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以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功能严重受损.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主要由滑膜巨噬细胞产生的促炎症因子,在A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TNF-α拮抗剂治疗AS的疗效已获充分证据,然而仍有20%~40%的患者疗效不佳.同时高昂的价格和一些不良反应也限制了TNF-α拮抗剂的应用,是否存在敏感因子可以预测TNF-α拮抗剂在AS中的疗效,这对选择患者而言至关重要.本文将近年来有关TNF-α拮抗剂在AS中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停药时HBsAg定量水平高低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后病毒学反弹的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筛选5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年龄34.5岁,男27例,女23例.患者均经Peg-IFNα-2a(180μg/周)治疗1年,达到HBV DNA< 5.00×102拷贝/毫升,ALT正常,符合停药指针后停用干扰素治疗.然后根据停药时HBsAg定量水平分成两组:1组(HBsAg定量<500IU/ml)27例和2组(HBsAg定量≥500IU/ml)23例.分别在停药后12、24、36、48周时,同时检测血清HBV DNA,HBsAg定量及ALT水平.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①停药后12周时,两组患者均无复发者.②停药后24、36、48周时.1组27例患者中,HBV DNA反弹的分别为2、1例和0例,共3例,总复发率为3/27(11.1%);2组23例患者中,HBV DNA反弹的分别为8、5例和2例,共15例,总复发率15/23 (65.2%);1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2组患者,P值均<0.05.③对于HBV DNA再次升高的患者,重新给予Peg-IFN α-2a(180μg/周)治疗1年,1组3例复发患者的HBV DNA均再次转阴,2组15例复发患者中,HBV DNA再次阴转的只有4例,阴转率26.7%(4/15).复发后干扰素再治疗有效率1组患者显著高于2组患者,P<0.05.结论 HBsAg定量水平可以很好的预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停药后的复发率和再治疗的有效率.治疗结束时HB-sAg定量水平越低,停药后复发率越低;复发后再次使用Peg-IFNα-2a治疗的有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张鹭  江建宁 《肝脏》2021,26(5):477-479
对达到亚太肝病学会停药标准的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药后研究发现,停止治疗后,肝炎复发但未接受再治疗患者的HBsAg阴转率显著高于复发后接受再治疗者[1-4];停药后肝炎复发存在进展为肝脏失代偿,甚至死亡的风险[2,5-6].因此,把握再治疗的时机非常重要,以允许机体调动足够免疫...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对CHB治疗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对于经过核苷(酸)类似物(NAs)规范治疗后未能获得病毒学或血清学应答,或在治疗中出现耐药以及达到治疗目标后停药复发的患者往往需要调整治疗策略.如何在这部分NAs经治患者中实现理想的治疗目标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包括如何通过治疗策略的调整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如何实现停药后持久应答,以及如何对长期应用NAs应答不佳或者出现耐药的患者调整治疗方案等,仍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的复发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后复发的病例分析中,找寻可汲取的经验教训.方法共51例病人.44例擅自停药或误用他药后复发,其中37例原为HBeAg阳性,4例发生HBeAg血清转换不足3个月,7例原为HBeAg阴性,平均用药时间12个月.另7例系遵医嘱停药后复发,5例原为HBeAg阳性,发生HBeAg血清转换后6个月停药,平均用药时间18个月;2例原为HBeAg阴性,平均用药时间32个月.结果所有病人停药时ALT、AST、TBIL正常、HBV DNA降至检测水平以下.两组停药至复发平均时间为4个月和6个月.擅自停药或误用他药组复发后病情较重,特别是治疗前已有严重肝损害或肝硬化者,因肝癌或肝衰竭死亡3例.遵医嘱停药组复发后临床经过较轻.复发时呈代偿性肝病的35例再次予以拉米夫定治疗,其中13例联合应用干扰素,病情恢复顺利,但9例于12个月后出现YMDD变异.复发时呈失代偿肝病的10例中6例再次服用拉米夫定,5例病情得以恢复,1例恶化死亡.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未达停药标准而停药者,极易复发,治疗前已有严重肝损害或原有肝硬化者,复发后可致肝衰竭,即使达到停药标准遵医嘱停药后少数仍有复发.复发者再次服用拉米夫定依然有效,但长期服药会增加病毒的耐药变异.因此,急需研发新的、更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或疗法.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策略专家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晓光  张文宏 《肝脏》2011,16(1):58-59
目前我国有近200万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称慢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其中采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者约占40%[1]。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因为达到了停药目标,或者因为治疗无效或发生耐药等原因而停药者也日益增多,停药后复发及复发后的再治疗成为临床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于干扰素治疗无效、核苷类似物耐药后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探讨其停药的后果及再联合应用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先后用干扰素α-2b、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均无效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自动停用抗病毒药物一段时间后,再联用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旨在评价接受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治疗的中国汉族人群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不良反应,为生物制剂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在我科接受了TNF-α拮抗剂治疗的369例中国汉族人群AS患者,未完全跟踪随访给药1011次.所有患者均评估了用药后2h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其中126例长期用药患者进行了第8、12、52、104周的随访.观察患者用药后2h的短期不良反应和长期不良反应.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的369例AS患者,随访用药后2h共计发生30次不良反应.英夫利西单抗和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引起的短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8%,2.6%,P=0.31).126例患者分别依次进行了第8、12、52、104周的随访,共计39例发生不良反应,长期应用英夫利西单抗和rhTNFR:Fc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51%,P=0.69).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AS患者在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时应注意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应注意第3、4次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接受英夫利西单抗和rhTN FR:Fc治疗的患者用药后2h内和长期(≥2年)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