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CPI-17在蛋白激酶(PK)Cα、PKCε调节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将8只Wistar大鼠制成失血性休克2 h模型后,取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微血管环,按随机化方法 分为休克2 h组、PKCα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thymelea toxin)、CPI-17抗体+PKCα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CPI-17抗体和thymelea toxin)、PKCε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碳酰胆碱)、CPI-17抗体+PKCε激动剂组(在培养液中加入CPI-17抗体和碳酰胆碱).另取8只正常大鼠的微血管环作为对照组.采用离体微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血管环钙敏感性.同时取休克大鼠血管环,采用贴块法培养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行缺氧处理,随机分为缺氧2 h组、PKCα激动剂组(同前处理)、PKCε激动剂组(同前处理).取正常大鼠VSMC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SMC中CPI-17蛋白表达和磷酸化情况.结果 休克2 h后大鼠SMA血管环钙敏感性明显降低,各实验组大鼠最大收缩力(Emax)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PKCα激动剂组、PKCε激动剂组Emax分别为(5.8 ±0.8)、(5.8±0.9)mN,均高于休克2 h组[(4.1±0.6)mN,P<0.01].缺氧2 h组CPI-17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PKCα激动剂组、PKCε激动剂组却明显高于缺氧2 h组(P<0.05或P<0.01).结论 PKCα、PKCε可能通过改变CPI-17的蛋白表达及活性,来调节失血性休克后血管的钙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组织中蛋白激酶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膀胱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82 例膀胱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K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膀胱癌组织中PKC阳性率为56.1%,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的25.0%(P<0.05)。PKC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无显著相关性,复发者 PKC表达显著高于无复发者。膀胱癌 PKC阳性表达者的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PKC异常表达促使细胞过度增殖,进而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肾盂输尿管癌蛋白激酶C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PKCα在肾盂输尿管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5例肾盂输尿管癌中PKC、PKCα表达。结果 肾盂输尿管癌PKC、PKC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和57.8%。其中T2~T3为68.6%(24/35)、68.6%尿管癌PKC、PKC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和57.8%。其中T2~T3为68.6%(24/35)、68.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DCC(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基因和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TM法,对91例大肠癌组织中的DCC蛋白及PKC表达状态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期的关系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 91例大肠癌中DCC阴性率为43.9%,PKC阴性率为51.6%,两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041,P=0.005)。其中DCC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术后有无脏器的转移、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PKC的表达仅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统计学相关性(P=0.019)。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分期与DCC表达水平可做为大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DCC基因的表达缺失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PCa)组织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转录因子FOXO1的表达情况,探讨FOXO1与PCa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53例PCa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标本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53例BPH病理标本,采用组织芯片方式收集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FOXO1表达情况,分析FOXO1表达同PCa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BPH组织中FOXO1呈高表达,PCa组织中FOXO1表达显著低于BPH组织(39.6%vs.86.8%,P0.05),中低危PCa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危PCa组织(P0.05)。FOXO1表达与PCa PSA水平、病理T分期、淋巴结转移、Gleason评分显著相关(P0.05),Gleason评分越高FOXO1水平越低,PCa组织中FOXO1表达与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切缘阳性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FOXO1在PCa组织中异常低表达,与PCa侵袭转移相关,FOXO1表达与PCa PSA水平、病理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Gleason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肾癌组织蛋白激酶C亚型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的 3种亚型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8例肾癌组织中PKC 3种亚型的表达。 结果 肾癌组织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4%、34.2 %和 44 .7% ,其中T2~T4为 80 .9% ( 17 2 1)、42 .9% ( 9 2 1)和 5 7.1% ( 12 2 1)。T1 为 5 2 .9( 9 17)、2 3.5 % ( 4 17)和 2 9.4% ( 5 17)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G2 ~G3 为 83.3% ( 2 0 2 4)、41.7% ( 10 2 4)和 5 4.1% ( 13 2 4) ,G1 为42 .9% ( 6 14)、2 1.4% ( 3 14)和 2 8.6 % ( 4 14)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各种细胞类型的 3种PKC亚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PKCα阳性表达者 5年生存率为 45 .8% ( 11 2 4) ,明显低于cPKCα阴性者 81.8% ( 9 1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级及预后有关 ,与细胞类型无关。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PLK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PLK1在51例前列腺癌组织,3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LK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过表达,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5).在前列腺癌组织高、中、低分化组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D期的表达明显高于A~B期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表达与病理Glease评分呈正相关(r=0.622,P<0.01),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 =0.522,P<0.01),与年龄、术前PSA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LK1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增值活性相关,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一个新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8.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PKC)是存在于细胞浆内由钙活化的磷脂依赖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内信号传递中的关键分子之一,对细胞的生长起调控作用。研究PKC的表达情况对揭示肾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a组织中前列腺癌抗原-1(P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PCa组织、3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组织(HG-PIN)、43例BPH组织和39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CA-1蛋白的表达。结果: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6/45)和60.0%(18/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均未见PCA-1 mRNA的表达。PCA-1 mRNA表达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34/45)和50.0%(15/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未见PCA-1蛋白阳性表达。结论:PCA-1仅在PCa组织中表达,且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有可能作为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对PCa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Ca组织中前列腺癌抗原-1(PCA-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5例PCa组织、3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组织(HG-PIN)、43例BPH组织和39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中PCA-1蛋白的表达。结果: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36/45)和60.0%(18/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均未见PCA-1 mRNA的表达。PCA-1 mRNA表达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与HG-PIN组织标本中P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34/45)和50.0%(15/30),BPH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中未见PCA-1蛋白阳性表达。结论:PCA-1仅在PCa组织中表达,且与PCa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有可能作为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对PCa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去雄对雄激素依赖前列腺癌细胞中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去势治疗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虽然已发现一些蛋白分子涉及雄激素的调节[1] ,但其分子机制尚欠清楚。通过活化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MAPK) ,然后启动转录因子而使细胞生长和增生[2 ] 。已发现MAPK激活和人肿瘤发生及恶化相关。本研究采用雄激素依赖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 ,检测去除雄激素后前列腺癌细胞MAPK活性改变 ,以探求去除雄激素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1.材料和方法 :雄激素依赖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雄激素非依赖的前列腺癌细胞株PC 3由美国分类培养库 (AmericanType…  相似文献   

12.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50例前列腺癌及 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ILK的表达。 结果: 前列腺癌组织中ILK阳性表达率46. 0%(23 /50),肿瘤病理分级: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9. 0% ( 1 /11 ),中分化组为35. 7% ( 5 /14 ),低分化组68. 0% ( 17 /25),随肿瘤病理分级高分化组到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有趋势性增高。临床分期A+B期为22. 5% (7 /31)和C+D期为84. 2% (16 /19),临床分期程度的增高,癌细胞ILK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ILK阳性表达率仅为6. 2% (1 /16),明显低于前列腺癌组织(χ2 =8. 27,P<0. 01)。 结论: ILK异常表达在前列腺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ILK的表达有帮助于判断病期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下调蛋白激酶Cε(PKCε)基因对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细胞的生长、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脂质体将PKCε小干扰RNA (siRNA)转染至769P细胞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PKCε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及单细胞克隆试验测定细胞的生长;划痕及侵袭试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 通过siRNA下调769P细胞中PKCε的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明显(P<0.05);同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较正常细胞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Cε可影响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69P细胞的生长及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发病过程中肾小球蛋白激酶C(PKC)同工酶的表达变化及其与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STZ-DM模型组,在模型成功后2周,4周和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PKC同工酶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在肾小球内,PKCα在DM发病2周,4周,12周时表达显著上升;PKCβ1,PKCⅡ在DM发病2周时表达明显下降,4周,12周时逐渐上升,PKCε的表达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DN发病过程中的不同阶段,PKC各同工酶在肾小球内的表达变化不同,对DN的发生,发展也有着不同的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15.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29例D_2期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含量,并观察患者治疗前生活状态、骨转移程度、血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浆睾酮和血红蛋白浓度等参数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1例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组中雄激素受体含量、血红蛋白、睾酮浓度分别为(51.0±14.8)%,(119.0±19.0)g/l,(9.8±7.9)ng/ml。而在18例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组中则分别为(32.2±118)%,(97.9±18.2)g/l,(4.0±6.4)ng/ml。雄激素受体含量、血红蛋白、睾酮浓度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生活状态、骨转移程度在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组中分别为(122.8±70.5)ng/ml,1.5±0.7,1.4±0.5,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组中则分别为(123.3±52.9)ng/ml,1.8±0.6,1.88±0.7,统计学分析两组没有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D_2期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含量越高,治疗效果越好。雄激素受体含量的高低是预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蛋白激酶C家族的新成员蛋白激酶Cδ的激活,可导致若干型细胞的凋亡。尽管基于蛋白激酶Cδ激活的分子基础仍不明了,所知的调控表达机制的信息仍十分有限。该项研究显示,在前列腺肿瘤细胞中蛋白激酶Cδ在转录水平上受雄激素的调节。培养基中缺失类固醇可导致雄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的蛋白激酶Cδ蛋白和mRNA的显著下调,其机制通过雄激素受体依赖的方式实现。分析蛋白激酶Cδ的启动子显示,假定的雄激素反应元件(ARE)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4.7kb处。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这个元件对雄激素高度敏感,雄激素受体结合域的关键核苷酸的突变导致其报告能力丧失。另外,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分析,研究得出在体内雄激素受体结合于蛋白激酶Cδ的雄激素反应元件以应答雄激素刺激。值得注意的是,功能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7.
膀胱癌组织中蛋白激酶C及其抑制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及其抑制物(PKCI)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Takai法检测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癌周正常膀胱粘膜中PKC及其内源性抑制物(PKCI)的活性。结果 膀胱癌与癌周正常膀胱粘膜相比,胞膜(8.67±2.07,10.66±1.24)、胞浆(7.68±3.27,20.63±12.77)及总体(7.71±4.52,14.34±7.47)PKC活性(pmol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和GRIM-1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survivin和GRIM-19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urvivin和GRIM-19在正常前列腺(NP)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rvivin在NP、BPH和PCa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25%、18.18%和90.62%(P<0.01);GRIM-19的表达率分别为87.50%、81.82%和9.37%(P<0.01)。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在NP和BPH组织未检测到survivinmRNA表达,而PCa组织可检测到survivinmRNA高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在NP和BPH组织中有微量的survivin蛋白表达;而PCa组织可检测到survivin蛋白高表达;在NP和BPH组织中GRIM-19蛋白表达强阳性,而PCa组织中只有微量表达,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survivin和GRIM-19的表达可能与PCa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TMSG-1,亦称LASS2)在人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株中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细胞爬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MSG-1在人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株低转移潜能(PC-3M-2134)和高转移潜能(PC-3M-IE8)中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MSG-1在人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TMSG-1在PC-3M-284细胞株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2.70±0.30、75.26±2.68)均明显高于在PC-3M-IE8细胞株中的表达(1.10±0.20、38.0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表明TMSG-1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前列腺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32/40)明显高于在前列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21/6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MS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Gleason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 TMSG-1在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株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证明它是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MSG-1在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TMSG-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与年龄、Gleason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1 (TMSG-1 as well LASS2) in different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and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had undergone surgery between 2008 and 2010.Forty patients with prostatic hyperplasia were chosen.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TMSG-1 in cell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in TMSG-1 expression betwee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MSG-1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 of TMSG-1 mRNA in PC-3M-2B4 cell line with low metastatic potentiality (2. 70 ±0. 30) was higher than in PC-3M-IE8 cell line (1. 10 ±0. 20). Immunofluorescence histochemistry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collected prostate cancers and prostatic hyperplasia tissues expressed TMSG-1 in cytoplasma, and nuclei were stained in a few of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The averag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MSG-1 in PC-3M-2B4 cells (75. 26 ±2. 68)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in PC-3M-IE8 cells (38. 08 ± 1. 84). There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TMSG-1 between prostate cancers (21/60) and prostatic hyperplasia ( 32/40 ) ( P <0. 05 ) . The TMSG-1 levels in prostate cancer tissu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ges,Gleason grad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umor, nodes, metastasis (TNM) staging (P <0. 05) , but not with the size of tumor.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MSG-1 mRNA and protein in prostate cancer cell lines with low metastatic potential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prostate carcinoma cell lines with high metastatic potentials, which proves that TMSG-1 is a 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From the difference in the TMSG-1 expression between huma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prostate cancer tissues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age, Gleason grad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NM stage in prostate cancers, we infer that TMSG-1 is an important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judging prostate cancer cell growth,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行前列腺癌手术后的石蜡包埋标本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石蜡包埋标本35例。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分析 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OPN蛋白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0%(58/80)和8.57%(3/3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的T、 M分期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前列腺癌的年龄、N分期和Gleason评分无相关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OPN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