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8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64):假手术组(S组)和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9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2、6、24、48 h时观察肠粘膜病理学结果,并行Chiu评分;取脑组织,计数活化的小胶质细胞,计算小胶质细胞活化率,测定脑组织活性氧(ROS)、MDA含量及SOD活性、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肠组织Chiu评分、脑组织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小胶质细胞活化率、ROS、NOS和iNOS活性、MDA和NO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I/R组再灌注6-48 h脑组织ROS、NOS和iNOS活性、MDA和NO含量依次升高,脑组织SOD活性及肠组织Chiu评分依次降低,脑组织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率于再灌注24h时达峰值(P<0.05或0.01).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可通过激活脑组织小胶质细胞,激活NOS和促进ROS生成,从而诱发脂质过氧化反应,该作用作为肠缺血再灌注诱发大鼠脑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艾芬地尔预先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半暗带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艾芬地尔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80~320 g,周龄9~10周,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前即刻腹腔注射与艾芬地尔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艾芬地尔预先给药组(IF组)缺血前即刻腹腔注射艾芬地尔10 mg/kg(5 mg/ml).IR组和IF组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损伤模型,阻闭2 h后恢复再灌注48 h.于再灌注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随后断头取脑,测定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区iNOS表达、iNOS酶活性及NO含量,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IF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缺血半暗带区和梗死核心区iNOS表达上调,iNOS活性升高,NO含量升高,凋亡细胞计数增多(P<0.01);与IR组比较,IF组梗死核心区域减小,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缺血半暗带区和梗死核心区iNOS表达下调,iNOS活性降低,NO含量降低,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计数减少(P<0.05).与梗死核心区比较,缺血半暗带区IR组和IF组iNOS活性和NO含量降低,凋亡细胞计数增高(P<0.05).结论 艾芬地尔预先给药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带区iNOS蛋白表达,降低iNOS活性和NO含量,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丙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Ⅰ组)仅开腹;缺血再灌注组(11组)肝脏缺血1 h再灌注4 h;缺血后处理组(Ⅲ组)肝脏缺血1 h后,再灌注10 8,缺血10 8,重复6次进行缺血后处理;异丙酚后处理组(Ⅳ组)肝脏缺血1 h后经尾静脉注射异丙酚10 mg/kg,随后静脉输注异丙酚40 mg·kg~(-1)·h~(-1) h;异丙酚后处理+缺血后处理组(V组)肝脏缺血1 h后进行异丙酚后处理及缺血后处理.于再灌注4 h时测定血清ALT活性、肝组织MDA含量、SOD活性、Bcl-2及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Ⅴ组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Bcl-2蛋白表达上调,Ⅲ组-Ⅴ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Ⅱ组、Ⅲ组及Ⅴ组肝组织Bax蛋白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Ⅴ组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0.01);与Ⅲ组比较,Ⅳ组血清AL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或0.01).Ⅲ组-Ⅴ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Ⅱ组明显减轻.结论 异丙酚后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异丙酚后处理单独应用时效果相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剂量异丙酚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肺组织钙离子含量变化和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Ⅰ组)。小肠缺血再灌注组(Ⅱ组)及分别给予异丙酚4mg·kg-1·h-1、8mg·kg-1·h-1、10mg·kg-1·h-1(Ⅳ、Ⅳ、Ⅴ)5组;制作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即刻取部分肺组织固定于2.5%戊二醛行透射电镜检查肺组织超微结构,部分肺组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钙离子含量。结果IIR后Ⅱ组、Ⅲ组肺组织钙离子含量明显升高,与Ⅰ组、Ⅳ组、Ⅴ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Ⅳ组、Ⅴ组与Ⅰ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同时Ⅱ组、Ⅲ组肺组织钙离子含量相比显著差异(P<0.05)。Ⅱ组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受损,异丙酚用药组肺组织超微结构均明显改善,尤其Ⅳ组、Ⅴ组两组除线粒体结构轻微改变外基本接近正常。结论 钙离子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中有重要作用,临床剂量异丙酚可明显降低肺组织钙离子含量,并对肺组织超微结构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5~275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采用夹闭SMA 6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预处理组(IPr组)夹闭SMA 10 min,再灌注10 min,余同I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 组)夹闭SMA 60 min后,再灌注30 s,缺血30 s,反复3次,再灌注60 min;缺血预处理.后处理组(IPr-IPo组)先行缺血预处理,再行缺血后处理,操作过程同IPr组和IPo组.于再灌注60 min时各组取肠粘膜组织,观察肠粘膜形态并行Chiu评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采集动脉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Chiu评分、MDA含量、MPO活性、血浆TNF-α与IL-6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IR组比较,IPr组、IPo组及IPr-IPo组Chiu评分、MDA含量、MPO活性、血浆TNF-α和IL-6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与IPr组和IPo组比较,IPr-IPo组Chiu评分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IPr组与IPo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单独应用时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色甘酸钠25 mg/kg组(C1组)及缺血再灌注+色甘酸钠50 mg/kg组(C2组)。采用肠缺血45 min再灌注1h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1组、C2组再灌注前15min腹腔注射色甘酸钠。再灌注1h后,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小肠粘膜病理学改变,进行Chiu评分,电镜下观察小肠粘膜的超微结构,测定小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组胺含量,进行肠粘膜肥大细胞(IMMC)计数,并测定类胰蛋白酶表达。结果 肠缺血再灌注导致小肠Chiu评分、TNF-α含量、IMMC计数及类胰蛋白酶表达增加,组胺含量降低,IMMC出现胞浆颗粒明显减少,颗粒包膜相互融合形成细胞内空泡等脱颗粒现象;色甘酸钠25、50mg/kg可减弱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上述改变,且50mg/kg的作用更明显。Chiu评分与TNF-α、组胺、类胰蛋白酶水平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0.770(P<0.05)。结论 色甘酸钠25、50mg/kg可抑制IMMC活性,减少TNF-α的释放,从而减轻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色甘酸钠50mg/kg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30~270 g,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组)、氯胺酮+假手术组(K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胺酮预处理组(K组)、锌原卟啉Ⅸ+氯胺酮预处理组(KZ组)和锌原卟啉Ⅸ组(Z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1 h后再灌注的方法 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于麻醉前30 min时,S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组和KS组均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KZ组依次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s/kg和锌原卟啉Ⅸ5 mg/kg,Z组腹腔注射锌原卟啉Ⅸ5 mg/kg.S组、K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结扎.于再灌注6 h时处死大鼠,取肠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病理学结果 并采用Chiu评分评价损伤程度.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KZ组和Z组肠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K组MDA含量升高(P<0.05或0.01),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K组、KZ组和Z组肠组织HO-1和iNOS表达上调(P<0.05或0.01),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I/R组比较,K组肠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肠组织HO-1表达上调,iNOS表达下调(P<0.05),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KZ组和Z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氯胺酮上调肠组织HO-1表达,下调i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段吸入20ppm一氧化氮(NO)对大鼠肺I-R损伤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I组为假手术组,即左侧开胸,游离肺门,但不夹闭肺门;Ⅱ组为I-R组,夹闭左肺门60min后松开,再灌注3h;Ⅲ组为NO预处理组,即在夹闭前,先吸入20ppmNO30min;Ⅳ组为再灌注即刻NO吸入组,即再灌注即刻吸入20ppmNO30min;V组为再灌注30minNO吸入组,即再灌注30min后吸入20ppmNO30min。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肺组织湿干重比。结果吸入NO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肺I-R后IL-1β和TNF-α的生成,降低ICAM-1的上调,减少MDA和MPO生成,同时抑制IL-10生成。其中Ⅳ组MDA、MPO与Ⅲ、Ⅴ组相比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时段NO吸入对大鼠肺I-R损伤保护作用不同,与再灌注即刻吸入NO相比,NO预处理以及再灌注30min后NO吸入组的保护作用更加完善,为较佳NO吸入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后处理及其联合异丙酚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20 ~ 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异丙酚后处理组(Ⅲ组)、瑞芬太尼后处理组(Ⅳ组)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后处理组(Ⅴ组).Ⅱ组~Ⅴ组采用夹闭门静脉和肝动脉30 min的方法制备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Ⅰ组仅开腹.Ⅲ组、Ⅳ组和Ⅴ组再灌注即刻分别静脉输注异丙酚30 mg· kg-1·h-1、瑞芬太尼1μg·kg -1·min -1和异丙酚30 ng·kg-1·h-1+瑞芬太尼1μg·kg-1·min-1 1 h,Ⅱ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再灌注1h时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清AST、ALT活性、IL-8、IL-10的浓度,然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测定肝细胞c-fos和c-jun表达,电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Ⅴ组血清AST、ALT活性及IL-8、IL-10的浓度升高,肝细胞c-fos和c-jun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Ⅱ组比较,Ⅲ组~Ⅴ组血清AST、ALT活性及IL-8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肝细胞c-fos和c-jun表达下调(P <0.05或0.01);与Ⅲ组及Ⅳ组比较,Ⅴ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Ⅴ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明显轻于Ⅱ组.结论 瑞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联合异丙酚后处理时其效应与单独一种方法的效应相似,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和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素(ET)在小肠粘膜的表达及黄芪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动物模型,黄芪于再灌注前静脉注入,造模完成后观察各组动物小肠粘膜病理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肠粘膜组织诱导型iNOS和ET表达。结果模型组肠粘膜损伤最重,黄芪具有保护缺血-再灌注肠粘膜的作用,对照组肠粘膜无损伤;Chiu’s评分模型组最大,黄芪组次之,对照组最低(P<0·01)。各组肠粘膜均可见到iNOS和ET表达。模型组iNOS表达明显增强,表达的灰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黄芪组比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两组间表达的灰度值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和黄芪组ET表达灰度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组肠粘膜ET表达灰度值虽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芪能减少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小肠粘膜组织iNOS表达,这可能与其抗失血性休克再灌注肠粘膜的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2只,体重250~280g,采用结扎肝蒂3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n=6)仅分离肝门,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酚组(P组,n=30)缺血前10 min股静脉注射异丙酚12 mg/k异的负荷剂量,随后以30 m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直至处死;异丙酚+PI3K抑制剂组(P+LY组,n=18)缺血前10 min股静脉注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 1.5mg/kg(溶于二甲亚砜0.5 ml);溶剂对照组(P+DMSO组,n=18)缺血前10 min股静脉注射二甲亚砜0.5 ml.I/R组和P组于再灌注即刻、30、60、120和240 min(T1-55)时,P+LY组和P+DMSO组于T3-5时取6只大鼠,处死后快速取左心室壁心肌组织,测定总Akt(t-Akt)和磷酸化Akt(p-Akt),并于T3时测定Bcl-2的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取肝左外叶组织,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S组于T1相应时点处死大鼠,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心肌p-Akt表达水平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LY组心肌Bcl-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心肌Bcl-2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P组和P+DMSO组心肌p-Akt和Bcl-2表达上调,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LY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P+LY组心肌p-Akt和Bcl-2表达下调,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P+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心肌t-Akt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P+DMSO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和P+LY组减轻.结论异丙酚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该作用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激动剂-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90~320 g,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组)、α7nAChR激动剂后处理组(P组)和α7nAChR激动剂-缺血后处理组(PIP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80 min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仅穿线不结扎;缺血30 min时IP组再灌注10 s缺血10 s,重复3次,P组腹腔注射PNU282987 2.4 mg/kg,PIP组腹腔注射PNU282987 2.4 mg/kg后行缺血后处理.于再灌注180 min时抽取右颈内静脉血样后处死大鼠,取心脏,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Ⅰ(HMGB1)的浓度,采用伊文蓝和TT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心肌梗死体积、IR组血清cTnI、TNF-α和HMGB1浓度升高(P<0.05);与IR组比较,IP组、P组和PIP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TNF-α和HMGB1浓度降低(P<0.05);与[P组比较,PIP组心肌梗死体积、P组和PIP组血清cTnI、TNF-α和HMGB1浓度降低(P<0.05);与P组比较,PIP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TNF-α和HMGB1浓度降低(P<0.05).结论 α7nAChR激动剂-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较单独应用时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预处理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体重300-350g,采用Lang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n=10):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H89组、脯氨酸二硫氨基甲酸组(PDTC组)和双丁酰环磷酸腺苷组(db-cAMP组).K-H液平衡灌注10 min后,R组K-H液继续灌注30 min后停灌1 h,再灌注30 min;IPC组停灌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3次,停灌1 h再灌注30 min;PDTC和H89组停灌5 min,分别用含有PDTC 100μmol/L和含有H89 10 μmol/L的K-H液再灌注5 min,反复3次,余同IPC组;db-cAMP组用含db-cAMP 200 μmollL的K-H液灌注30 min,停灌1 h再灌注30 min.于平衡灌注10 min、再灌注10、20和30 min时记录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发展压(LVDP).于平衡灌注10 min和再灌注30 min时记录冠脉流出量(CF);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于再灌注30 min时取心肌组织,采用EMSA法检测NF-κB-DNA结合活性,采用RT-PCR法检测TNF-α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Serl33)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IPC组和db-cAMP组NF-κB-DNA结合活性和TNF-α-mRNA表达降低,±dp/dt和CF升高,CK和LDH活性降低,WC组、PDTC组和db-cAMP组p-CREB(Ser133)表达升高(P<0.05或0.01);与IPC组比较,H89组和PDTC组NF-κB-DNA结合活性和TNF-αmRNA表达升高,±dp/dt、LVDP和CF降低,CK和LDH活性升高.H89组p-CREB(Serl33)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 缺血预处理通过激活cAMP-PKA信号转导通路抑制NF-κB-DNA结合活性,减少炎性因子的基因转录.从而减轻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_(ATP)通道)在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5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o组)、mito-K_(ATP)通道阻断剂5-羟基葵酸(5-HD)组及5-HD+七氟醚预处理组(5-HD+Sevo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七氟醚预处理方法:吸入2.4%七氟醚60 min后吸入纯氧洗脱15 min,停止吸入七氟醚后24 h时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6、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蛋白激酶Cε(PKCε)膜转位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再灌注6、24 h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脑组织PKCε膜转位水平升高(P<0.05);与I/R组、5-HD组及5-HD+Sevo组比较,Sevo组大鼠再灌注6、24 h时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再灌注6 h时脑组织PKCε膜转位水平升高(P<0.05).结论 mito-K_(ATP)通道介导了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KCε膜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15.
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50~350 g,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6组(n=6),假手术组(S组)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重复3次后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LS组、MS组和HS组分别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5、0.2、1.0μg·kg-1·min-1,持续5 rain,停5 min,重复3次后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于缺血前即刻(T0)、缺血30 min(T1)、再灌注30 min(T2)、60 min(T3)和120 min(T4)时记录心率(HR)、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和左心室内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于T2时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于L时处死大鼠,取股动脉血样3 ml,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心肌梗塞区(IS)面积与缺血危险区(AAR)面积的比值(IS/AAR),以IS/AAR表示心肌损伤程度.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5组SOD活性降低,I/R组MDA浓度升高,IPC组及HS组MDA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PC组、LS组、MS组和HS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IS/AAR及MDA浓度降低,IPC组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与IPC组比较,LS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及IS/AAR升高(P<0.05或0.01).结论 舒芬太尼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在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5只,体重250~280 g,随机分为5组(n=7):假手术组(S组)仅分离双侧肾蒂,暴露45 min不夹闭;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双侧肾蒂缺血45 min,再灌注6 h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夹闭双侧肾蒂缺血45 min,再灌注10 s,缺血10 s,反复3次,再灌注6 h;mito-KATP通道阻断剂5-羟葵酸+I/R组(5-HD+I/R组)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5-HD 10 mg/kg,余处理同I/R组;缺血后处理+5-HD组(5-HD+Ipo组)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5-HD 10 mg/kg,余处理同Ipo组.于再灌注6 h时采集心脏血样,取肾并分离肾小管上皮细胞,测定血清Cr和BUN的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和游离Ca2+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Ipo组、5-HD+I/R组和5-HD+Ipo组血清Cr和BUN的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ROS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po组血清Cr和BUN的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ROS含量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5-HD+I/R组和5-HD+Ip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o组比较,5-HD+I/R组和5-HD+Ipo组血清Cr和BUN浓度、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和ROS含量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结论 mito-KATP通道的开放参与了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预先给药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家兔40只,雌雄不拘,体重1.5~2.5 kg,随机分为5组(n=8),Ⅱ组、Ⅲ组和V组采用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5 U/kg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Ⅰ组和Ⅳ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Ⅲ组静脉注射吗啡3.3 mg/kg后30 min给予垂体后叶素前;Ⅳ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3.3μg·kg-1·min-130 min时给予生理盐水;V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3.3μg·kg-1·min-1 30 min时给予垂体后叶素.于给予垂体后叶素前即刻(T1)、给予垂体后叶素后24 h(T2)、48 h(T3)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取心肌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血清cTnI浓度和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及V组血清cTnI浓度和MDA含量降低,心肌组织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电镜下Ⅴ组心肌损伤程度轻于Ⅱ组.结论瑞芬太尼预先给药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一氧化氮在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体重2.1~2.9 kg,随机分为5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预处理组(SEV组)、L-NAME组、七氟醚预处理+L-NAME组(SL组)和L-NAME+七氟醚预处理组(LS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5 min,再灌注3 h的方法制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EV组吸入1.7%七氟醚30 min,洗脱15 min行预处理后制备模型;L-NAME组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 1 mg/kg,5 min后制备模型;SL组七氟醚预处理后,静脉注射L-NAME 1 mg/kg,5 min后制备模型;LS组静脉注射L-NAME 1 mg/kg,5 min后行七氟醚顶处理,制备模型.于模型制备前即刻(T0)、心肌缺血45 min(T1)、再灌注60 min(T2)、120 min(T3)、180 min(T4)时记录HR、MAP、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于T4时抽取股动脉血3 ml,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取心室肌组织,测定心肌缺血危险区(AAR)和梗塞区(IS)面积,并计算IS/AAR.结果 与IR组比较,SEV组缺血再灌注时+dp/dtmax升高,血浆cTnT浓度、CK-MB和LDH活性和心室肌IS/AAR降低(P<0.05),其余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氧化氮参与了七氟醚预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可能是其保护作用中某一通路上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