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雄激素阻断和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来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44例,其中C期28例,D期16例。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治疗(A组)35例,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 ^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9例。比较治疗前后PSA的变化及生存率。结果:A组35例病人PSA平均值由60.3μg/L降至12.1μg/L。B组9例病人PSA平均值由72.1μg/L降至3.6μg/L。35例A组病人随访9~84(平均39.2)个月,排除非癌性死亡3例,因前列腺癌引起的死亡6例,生存率为81.3%(26/32)。B组9例病人随访7~24(平均13)个月,病人全部存活。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伞雄激素阻断治疗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雄激素阻断(CAA)治疗前后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mRNA 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评估 PSCA 在人前列腺癌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对42例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活检组织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组织(包括去势前局限性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接受比卡鲁胺和醋酸戈舍瑞林去势治疗3个月后的癌组织)进行原位杂交。PSCA mRNA 的肿瘤细胞质染色结果由两位病理学专家独立评估,t 检验分析 CAA 前后 PSCA mRNA 表达水平的差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进行36~40个月的随访,旨在评估 PSCA mRNA 表达水平与癌症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原位杂交标记 PSCA mRNA 阳性的细胞由 CAA 前的67.3%(0~89%)±9.4%下降到 CAA 后33.8%(0~92%)±7.7%(P 〈0.001)。CAA 前95.2%(40/42)的患者 PSCA mRNA 表达阳性,而去势后阳性率降到67.5%(27/40),且随访未发现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SCA mRNA 阳性表达的减少取决于原始肿瘤的 Gleason 评分,Gleason≤6:19.3%±4.7%;Gleason=7:38.8%±7.2%;Gleason≥8:73.4%±13.8%(P 〈0.05)。其余13例,CAA 后 PSCA mRNA 阳性表达水平增加,且随访发现3例有局限复发,4例有远处转移。结论前列腺癌 CAA 可抑制 PSCA mRNA 的表达;去势治疗后 PSCA mRNA 表达的增加可成为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一个不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1997年1月~2002年1月采用去势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雄激素阻断和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微粒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来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44例,其中C期28例,D期16例.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治疗(A组)35例,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125Ⅰ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9例.比较治疗前后PSA的变化及生存率.结果:A组35例病人PSA平均值由60.3μg/L降至12.1μg/L.B组9例病人PSA平均值由72.1μg/L降至3.6μg/L.35例A组病人随访9~84(平均39.2)个月,排除非癌性死亡3例,因前列腺癌引起的死亡6例,生存率为81.3%(26/32).B组9例病人随访7~24(平均13)个月,病人全部存活.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结合125Ⅰ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雄激素阻断和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 5I放射微粒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近 10年来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 44例 ,其中C期 2 8例 ,D期 16例。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治疗 (A组 )35例 ,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 +12 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B组 ) 9例。比较治疗前后PSA的变化及生存率。 结果 :A组 35例病人PSA平均值由 6 0 .3μg/L降至12 .1μg/L。B组 9例病人PSA平均值由72 .1μg/L降至 3.6 μg/L。 35例A组病人随访 9~ 84(平均39.2 )个月 ,排除非癌性死亡 3例 ,因前列腺癌引起的死亡 6例 ,生存率为 81.3%(2 6 / 32 )。B组 9例病人随访 7~ 2 4(平均 13)个月 ,病人全部存活。 结论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结合12 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317例前列腺癌诊断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17例前列腺癌占同期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总数的 2 .2 % ,为同期泌尿生殖系肿瘤患者的 9.8%。近 10年收治的新病例数为前 2 0年的 4 .2倍。临床应用PSA检测后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数 (2 11例 )和T1~T2 患者的比例 (6 0 .2 % )显著高于PSA检测应用前 (10 6例 ,5 0 .0 % )。单项PSA、直肠指检 (DRE)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 (TRUS)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为 86 .1%~ 89.1%。而当PSA结合DRE或TRUS任何一项检查时 ,阳性率可提高至 99.0 %。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PSA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体积显著相关。 结论 近 10年前列腺癌患者的住院人数呈增高趋势。血清PSA检测对于发现早期肿瘤具有重要意义。PSA与DRE、TRUS是筛选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 ,三者结合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与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PSA,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20例前腺癌病人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以38例前列腺增生症作为对照,评价二者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PSA界限值定为4μg/L时,其诊断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39.5%,准确度为55.2%。PSA界限值为10μg/L时,敏感度80.0%,特异度76.3%,准确度为77.6%。用PSAD诊断前列腺癌,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78.9%,准确度为81.0%。结果显示PSAD可更有效地诊断前列腺癌。PSA与临床分期成正相关,而PSAD与临床分期成负相关。PSA与病理分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并发尿潴留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价逼尿肌功能的意义.方法:对初次诊断的晚期前列腺癌并发尿潴留的24例患者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口服α受体阻滞剂3天后拔除尿管行尿动力学压力-流率测定,同步测定膀胱压、逼尿肌压;无法成功排尿者于治疗8周后再次拔管,分析成功排尿的相关因素.结果:24例患者中,成功排尿者16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大逼尿肌收缩压与能否成功排尿独立显著相关(P<0.05).结论:对并发尿潴留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应进行全面的尿动力学检查,以评价逼尿肌功能,可以使一部分患者免于行膀胱造瘘或TURP.  相似文献   

10.
游离PSA/总PSA比值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酶联双抗夹心法检测22 例前列腺癌,48 例前列腺增生(BPH) 和20 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fPSA、tPSA,并计算fPSA/tPSA 比值,评价其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fPSA/tPSA0.15 为判断上限时,其诊断敏感性为90 .9% ,特异性为87.5% ,诊断准确性为88 .6 % ,明显优于tPSA和fPSA 单独测定结果。结论 fPSA/tPSA可更有效地诊断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并发双肾积水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并发双肾积水的治疗方法. 方法 前列腺癌并发双肾积水患者24例,年龄64~81岁,平均71岁.均行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其中手术去势加雄激素阻断剂(比卡鲁胺50 mg/d)18例,药物去势(戈舍瑞林3.6 mg/月)加比卡鲁胺6例.下尿路梗阻症状严重者19例,其中行留置导尿13例,行膀胱造瘘术6例.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前列腺体积、血清PSA值、肾积水及总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由(70.3±11.2)ml降至(42.6±15.8)ml(P=0.001),血清PSA值由(40.3±27.2)ng/ml降至(9.5±8.3)ng/ml(P=0.02);IVU显示双肾积水改善者18例,无明显变化者3例,积水加重者3例;14例肾功能不全者血尿素氮由(12.8±6.5)mmol/L降至(6.3±4.2)mmol/L(P=0.004),血肌酐由(206.8±152.3)μmol/L降至(85.3±43.6)μmol/L(P=0.03).肾积水无明显变化或加重者6例中,4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2例行输尿管皮肤造瘘术. 结论 雄激素全阻断结合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是治疗前列腺癌并发双肾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特异抗原联合分级对前列腺癌患者分期的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ong G  Zhou LQ  He ZS  Li NC  Li M  Hao JR  Pan BN  Na Y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376-37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联合分级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进行预测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泌尿外科187例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等级相关分析、秩和检验、逐步判别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血清PSA水平、游离PSA百分比(FPSA/TPSA值)与Gleason评分(GS)、分期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GS越高,血清PSA水平越高(r=0.369,P<0.001)。分期越晚,血清PSA、GS越高(r=0.398,0.530,P均<0.001)。FPSA/TPSA值与分期不相关(P>0.70),但当PSA≤10μg/L时,FPSA/TPSA值与分期呈负相关(r=-0.600,P<0.05)。当PSA>20μg/L时,67%~87%的患者可能为C或D期。用PSA、GS预测分期的公式为x=-3.488+0.041×PSA+0.428×GS。结论血清PSA水平与GS呈正相关。血清PSA水平、GS分别与分期呈正相关。当PSA≤10μg/L时,FPSA/TPSA值与分期呈负相关。运用判别公式x=-3.488+0.041×PSA+0.428×GS可以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分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血清PSA、直肠指检(DRE)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临床分期以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796例PSA、DRE和病理结果完整患者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研究分析PSA和DRE与前列腺癌相关指标间的关系,进一步将PSA及DRE分组后进行比较. 结果 PSA与前列腺癌检出率、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相关(r=0.537,P<0.0001;r=0.365,P<0.0001;r=0.556,P<0.0001);DRE结果与前列腺癌诊断率及病理分级有相关性(r=0.212,P<0.0001;r=0.126,P=0.02).分组分析显示不同PSA水平组中前列腺癌检出率、前列腺癌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同PSA水平时,只有PSA 10.0 ~ 19.9 μg/L组和20.0~99.9μg/L组中DRE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前列腺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PSA组中不同DRE结果患者的前列腺癌分期以及Glea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SA水平与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肿瘤分期及Gleason评分有显著相关性,DRE结果仅在部分PSA水平患者中影响肿瘤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血清PSA密度变化对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变化对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初次活检阴性的432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79例重复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27例(34.2%),消化道来源肿瘤1例,BPH25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13例,慢性前列腺炎13例。对重复活检患者的PSA、PSAD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良性病变首末次穿刺前PSA、PS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前列腺癌末次穿刺前PSA、PSAD较首次穿刺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SA>4ng/ml筛选前列腺癌,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5%、17.6%、37.6%,PSA末-PSA首>0筛选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41.2%、40.4%;而以PSAD末-PSAD首>0筛选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5%、54.9%、48.9%。结论:在前列腺癌高危人群中应该重复穿刺,以减少漏诊;以PSAD动态升高来指导穿刺,可以明显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规律.方法前列腺癌患者13例.临床分期:T1cN0M08例,T2aN0M05例;Gleason评分:5分4例,6分9例;血清PSA 2.8~14.6 ng/ml,平均8.2 ng/ml.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剂量D90为140~155 Gy.术后定期复查血清PSA,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13例患者随访3~23个月.术后1、2、3、6、9、12、15、18及21个月血清PSA中位值为6.7、5.0、2.7、1.6、1.2、0.9、0.8、0.8及0.7 ng/ml.分别为术前血清PSA中位数的72%、51%、29%、20%、13%、11%、9%、9%及8%.术后1个月30%患者血清PSA有波动.结论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血清PSA下降缓慢,早期有波动.术后1年尤其术后3个月内血清PSA下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组织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突变与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异常片段的双链DNA直接测序,对27例PCa患者石蜡切片组织AR基因的8个外显子(多态性片段除外)进行检测。结果:27例中3例在A、D、G外显子分别显示SSCP异常,测序证实1例A外显子存在一错义突变(C^966→A,Ser296Arg)。结论:突变位于转录激活区,推测可改变AR的转录活性,与PCa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PSCA)在国人前列腺癌 (PCa)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IHC)和核酸原位杂交 (ISH)方法检测 4 0例PCa、2 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 2 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 (PIN)组织标本PSCA蛋白和mRNA表达 ,半定量法计算PSCA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数和阳性表达强度 ,比较各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a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 结果 PCa、BPH、PIN组织PSCA中度阳性到强阳性表达分别为 85 % (34/ 4 0 )、2 0 % (4/ 2 0 )和35 % (7/ 2 0 ) ;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与BPH和P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PH与P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随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 结论 人PCa组织有PSCA蛋白质和mRNA的过表达 ,且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可能对PCa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普查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了解血清叫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PSA密度(PSAD)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门诊检查40岁以上男性病人共324例,活检筛查出前列腺癌9例(2.8%),将病人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T-PSA、F-PSA和PSAD高于前列腺增生和其他疾病组(P〈0.05)。血清T-PSA〈4ng/ml、4~10ng/ml、〉10ng/ml者发现前列腺癌的比例分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近距离照射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11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近距离照射治疗的61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其中联合外放疗11例.患者年龄57~84岁,平均75.2岁.肿瘤临床分期:T1c 12例,T2a 18例,T2b 17例,T2c 14例.Gleason评分平均7分(范围5~9分).随访术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化无复发生存曲线,并以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术前PSA平均为(17.80±14.44) μg/L,术后PSA最低值平均为(1.16±1.15) μg/L.58例(95.1%)患者最低PSA<4.0μg/L,37例(60.7%)患者最低PSA<1.0μg/L,达最低PSA时间平均为术后11.6个月,术后短期不良反应少见(发热、血尿、便血等),长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近距离照射治疗后平均生化无复发生存时间的估计值为41.0个月.接受联合外放疗的11例患者治疗后PSA最低值平均为1.32 μg/L,平均生化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8个月.PSA所达最低值是否<1.0μg/L对生化无复发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x2=4.445,P=0.035).结论 近距离照射治疗对局限性前列腺癌疗效肯定,严重不良反应少见;治疗后PSA最低值是否<1.0μg/L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8年3月250例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其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135个月).末次随访时131例生存,105例死亡,14例失访.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年牛存率79%,2年生存率59%,3年生存率41%.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PSA速率、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独立预后冈素.结论 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的PSA速率和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