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黏液性和非黏液性大肠癌(CRC)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和病理学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0例CRC组织(含黏液性和非黏液性大肠癌各90例)中MMP-13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黏液性和非黏液性CRC患者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MMP-13表达的关系。结果与非黏液性大肠癌相比,黏液性大肠癌与年龄、侵袭度深、淋巴结高转移率和瘤周及瘤内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显著相关,但与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肿瘤的生长形态并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在非黏液性CRC的MMP-1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黏液性CRC。大多数的黏液性CRC不表达或仅弱表达MMP-13,但其肿瘤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率却显著高于非黏液性CRC。结论在对CRC的靶向治疗中,针对MMP-13的靶向治疗对非黏液性CRC比对黏液性大肠癌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短链(19-24个核苷酸)非编码RNA,可抑制蛋白质翻译或其靶基因mRNAs的降解,因而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存在于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和血液中的miRNAs可较准确地诊断大肠癌的存在,并帮助判断CR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测疾病复发,特异miRNAs的过表达和沉默与CRC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其在CRC组织和血液中的差异表达为早期筛选和诊断CRC提供了应用前景.另外,miRNAs可能成为CRC基因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将就miRNAs作为生物标志物在CRC诊治中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肠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14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位居第4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明显提高。大规模的人群普查研究表明,35岁以上的人群中,大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4~32例/10万人口。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在大肠癌的基础、临床和预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简单介绍如下。 1 基础研究 1.1 发生机制目前已明确,大肠癌的发生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涉及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  相似文献   

4.
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技术的进步及对肿瘤淋巴转移规律研究的深入,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淋巴结微转移的基本概念,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由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逐渐积累导致的.随着一类被称为"CpG岛甲基化表型(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的CRC被发现,表观遗传学修饰在CRC发病中的作用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CIMP是一类基因组中有高比例的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DNA高甲基化的CRC.目前研究显示CIMP具有多个分子水平的特征,而且CIMP与多个临床特征显著相关,但是还不清楚CIMP的具体致病原因和发病机制.CIMP在治疗上的预后和反应与其他CRC存在很大差异,但是目前没有被广泛认可的鉴定CIMP的生物标记,从而阻止了CIMP用于指导临床上CRC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球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约10%和9.4%,每年因大肠癌死亡的患者可达70万人,每年新增患者数约为140万人,呈逐年增加趋势.血管新生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是很多疾病(肿瘤、局部缺血、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性疾病等)以及创口愈合、组织再生的重要病理学标志.血管新生在CRC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促进大肠癌血管新生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利于寻找或者研发更有效的抑制CRC血管新生的药物,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本文就肿瘤相关血管新生、促CRC血管新生因素、结论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血管新生在CR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高死亡率主要由结肠癌转移到远处器官引起,而肝转移是CRC患者的主要死因.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CRC的转移机制、评估其临床前期治疗效果的基础.CRC肝转移的原位移植模型具有相似度高,更能体现人类CRC肝转移的特征.本文我们就结肠癌肝转移原位移植模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复杂,预后差.近年来NSCLC的病因和发展机制在肿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尤其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机制途径上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1,2].DJ-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癌基因,其在肿瘤形成、演变过程中的机制探讨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3].本研究旨在探讨DJ-1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造成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Lynch综合征,是遗传性大肠癌的代表.HNPCC约占全部大肠癌的5%-15%.错配修复基因(MMR)的种系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MSI)是其分子遗传学基础.HNPCC的临床病理特点突出,具有右半结肠多见、发病早、病理分化差、多原发癌多见的特点.目前其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COX-2阻滞剂可能成为HNPCC治疗的一个新的途径.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也为人们对HNPCC生物学行为和治疗的认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6(IL-26)在结直肠癌(CR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CRC和直肠息肉(CRP)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第8版美国肿瘤联合会CRC TNM分期系统将研究对象分为临床Ⅰ期(n=15)、Ⅱ期(n=25)、Ⅲ期(n=25)和Ⅳ期(n=15)等4组。同时入选CRP患者作为对照组(n=30)。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6表达。ROC曲线分析血清IL-26水平对CRC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26水平在临床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等各组中均表达升高,并呈依次增高趋势(P 0. 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26、CEA、CA199等水平分别与CRC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0. 01)。血清IL-26预测CRC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 940(95%CI:0. 890-0. 990),敏感性为0. 975,特异性为0. 8。结论 IL-26在CRC患者外周血表达升高,与CRC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CRC与CRP鉴别诊断的标记分子。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及分子诊断水平的提高,在CRC分子生物学方面不断有新的预后因素被发现.目前为止,K-ras被公认为CRC可用于临床实践的有效标志物.很多分子标志物的研究由于技术上的缺陷,导致缺乏定量技术来检测分子的改变,因此不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近年来还发现RHAMM、FOXP3+Treg、HSP27、PIK3CA、PTEN等对判断CRC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CRC潜在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RC的发生及发展与肠道微生态有密切的关系。肠道菌群对于肠道功能的维持及内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CRC的发生。益生菌是调节肠道微生态的主要方法,并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综合目前研究进展,从调节肠道代谢产物、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抑制肠道炎症、调节宿主免疫反应、促进凋亡和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等方面总结益生菌对癌前病变及CRC的防治作用及机制,为临床肠道微生态的调节及CRC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大肠癌(CR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120例CRC患者和202例正常对照的MTHFR C677T的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RC组677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OR:0.57,95% CI:0.40 ~0.81,P=0.002).与CC纯合子相比,TT纯合子的CRC风险显著降低至0.28倍(95% CI:0.12~0.63,P=0.002) CT杂合子的CRC风险虽降低至0.64倍(95% CI:0.37~ 1.08,P=0.0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RC人群中,MTHFR C677T与肿瘤大小、位置、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THFR 677TT基因型可降低CRC风险;MTHFR C677T基因型与CRC肿瘤特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汉族人群硒蛋白(Sel)S基因rs34713741多态性与大肠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6例内蒙古地区汉族大肠癌(CRC)患者(CRC组)及13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SelS基因分型。结果 SelS基因rs34713741基因型CC、CT、TT在CRC组和对照组间分布频率分别为49. 2%、40. 5%、10. 3%和59. 3%、34. 8%、5.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等位基因C、T在CRC组和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69. 4%、30. 6%和76. 7%、23.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CRC组分层分析发现,远端大肠组和对照组CC、CT、TT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远端大肠组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CT/TT个体患CRC的风险是CC基因型个体的1. 719倍(OR=1. 719,95%CI:1. 144~2. 582)。结论 SelS基因rs34713741多态性与远端CRC的发病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汉族人群远端CRC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复杂多变的遗传分子学机制导致了他分子亚型的广泛异质性,以至于目前仍然存在大约40%的CRC患者在以手术结合化疗、放疗的治疗策略中无法获得更加显著的生存效益.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兴策略之一,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并且部分单克隆抗体在CRC的治疗中已展现出显著的生存效益.因而深入研究CRC的分子异质性及其与免疫治疗的关系,有望为改善CRC患者临床预后提供更加可靠地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大肠癌(CRC)是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2位〔1,2〕。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6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2~3位〔3,4〕。早期CRC治疗的预后较好,然而早期CRC往往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CRC重要防治策略之一。1全结肠电子内镜全结肠电子内镜是CRC高危人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在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关注,尤其是在作为肠道微生态载体的结直肠(大肠)中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一定进展,肠道微生态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 R 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步被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在临床已取得一定疗效的CRC相关精准治疗方式如肿瘤免疫疗法、肿瘤化学疗法、肿瘤益生菌干预等方法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就CRC中与微生态相关的精准治疗方式及其潜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长度为19-24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NAs,他们通过下调基因表达广泛参与各种重要的生命进程,如细胞凋亡、分化、增殖及个体发育等.最近研究表明,miRNAs可调控许多参与大肠癌(coloreetal cancer,CRC)发生发展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通路,如Wnt/β-连环蛋白,KRAS,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P53信号通路等.此外,单核苷酸多态(SNPs)对CRC中miRNAs表达的影响及miRNAs在CRC表观遗传学改变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就miRNAs调控网络在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虽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不断优化,但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在不断攀升.因此"治未病"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近年来抑癌基因启动子CpG岛(CpG islands, CGI)高甲基化由于其有可逆性特点及其是CRC发生发展的早期事件,并且影响药物耐药性、疾病治疗及患者预后,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此外研究表明不良饮食选择、缺乏身体活动、过量饮酒和不健康体重等CRC危险因素调节启动子CGI高甲基化,这将有助于开发新的与甲基化相关的癌症预防策略.本文主要从抑癌基因甲基化与CRC风险因素相关关系、意义及调节机制方面做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CRC)分期的目的为:1.帮助确定临床处理方针;2.便于医师间的交流;3.在前瞻性研究中提供有层次及分析的基础;4.为病人及其家人提供有关信息。世界胃肠病学大会对CRC的临床病理(CP)分期这一课题很重视,因而组织有8名成员组成的国际专题委员会对CRC的目前分期方法进行研究。其三项主要目的为1.确定应记录哪些临床信息及组织病理特征;2.对上述特征确定一种国际上可接受的描述语言;3.确定是否需要一种新的CP分期系统或多因素预后指数。研究了6种最常用的分期系统,即1.Dukes分期;2.Dukes分期的Astler-Coller改良;3.Conco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