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PaCO2 60~80 mm Hg组(P1组)、PaCO281~100 mmHg组(P2组)和PaCO_2 101~120mmHg组(P3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并发低血压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P1组、P2组和P3组于再灌注同时吸入CO2 2h,使PaCO2分别维持在各组相应PaCO2允许范围内。再灌注24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观察海马超微结构,测定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caspase-3活性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SH组比较,其余4组再灌注24h时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超微结构损伤加重,SOD活性降低,MDA含量、caspase-3活性升高,caspase-3酶原蛋白表达下调,其裂解片断表达上调;与IR组和P3组比较,P1组和P2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超微结构损伤减轻,SOD活性增加,MDA含量、caspase-3活性降低,caspase-3酶原蛋白表达上调,其裂解片断表达下调;与P1组比较,P2组超微结构损伤减轻,SOD活性增加,MDA含量、caspase-3活性降低,caspase-3酶原蛋白表达上调,其裂解片断表达下调。结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aCO2在一定范围内(60~100mmHg)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PaCO281~100mmHg时脑保护作用较好,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TH)对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16只肺移植成功后的Wistar大鼠,体重300-400g.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治疗组(n=8).两组基础状态给予50%N2+50%O2通气,对照组再灌注后给予50%O2通气;治疗组再灌注后给予40%№+60%02和一定浓度的CO2混合气体,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80-100mm Hg(1 mm Hg=o.133 kPa),吸入氧浓度为50%.每组再灌注后观察90 min,记录基础和再灌注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氧分压(Pa02).然后取外周血测量CD3、CD4、CD28阳性率;测量组织匀浆中IFN.y、IL-2、IL4和IL-1O的浓度,并取部分组织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再灌注后,MAP和Pa0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中的CD3、CD4和CD28的阳性率和ID2、IFN-'/浓度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II,4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IL-IO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切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出血、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11-1对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淋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抑制CD28的表达,减少Thl细胞分泌n.2、IFN-y/,促进Th2分泌IL4.  相似文献   

3.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PaCO2 60~80 mm Hg组(P1组)、PaCO2 81~100 mm Hg组(P2组)和PaCO2101~120 mm Hg组(P3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并发低血压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1组、P1组和P3组于再灌注同时吸入CO22 h,使PaCO2分别维持在各组相应PaCO2允许范围内.再灌注24 h时处死大鼠,测定脑水含量和海马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结果 与SH组比较,其余4组脑水含量及AQP-4表达升高(P<0.01);与IR组、P1组和P2组比较,P1组脑水含量及AQP-4表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P1组和P2组AQP-4表达下调(P<0.05).结论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aCO2101~120 mm Hg可加重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脑水肿的程度,可能与其上调AQP-4表达有关;而PaCO2 60~100 mm Hg时不加重脑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早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 法 7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6只)和治疗组(36只)。两组基础状态给予50% N2+50% O2通气,模型组移植成功后给予50% N2+50% O2通气;治疗组移植成功后给予50% O2、8%CO2和42% N2通气,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80~100 mmHg(10 mmHg=1.33 kPa)之间。记录受体大鼠机械通气1 min时MAP、PaC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作为基础值,再灌注期间每30 min记录1次,直至实验结束。分别于再灌注1、2、4 h取左肺下叶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治疗组受体鼠的MAP、PaO2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移植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均有显著下降(均为P<0.05)。结论 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高碳酸血症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LIRI)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2~3月龄,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开胸后游离左侧肺门,不予其他处理;IR组:采用左肺原位缺血45min,再灌注180min建立大鼠左肺IR模型;L、M、H组:通过调节RR,使P_(ET)CO_2分别达到46~55mmHg(L组)、56~65mmHg(M组)、66~75mmHg(H组),预处理5 min,然后同IR组处理建立大鼠左肺IR模型。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180min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8和IL-10浓度;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标本,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TP)含量,肺组织湿/干重比(W/D)、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TNF-α蛋白阳性细胞面积。结果与S组比较,IR、L、M、H组血清IL-8浓度、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W/D、MDA含量,以及TNF-α蛋白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L、M、H组血清IL-8浓度、肺组织病理学评分、肺组织W/D、MDA含量,以及TNF-α蛋白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H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IR组血清IL-10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通过改变呼吸模式造成高碳酸血症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LIRI后氧自由基爆发和促炎细胞因子生成,降低早期炎症反应水平,减少炎性渗出,对减轻LIRI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在P_(ET)CO_2 46~75mmHg内,随着P_(ET)CO_2升高,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肺移植术时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 大鼠48只,体重300~400 g,随机分为肺移植术组(M组)和治疗性高碳酸血症组(H组),每组24只.M组再灌注期间吸入50%O_2-50%N_2混合气体;H组再灌注期间吸入N_2-CO_2混合气体,调节3种气体吸入浓度,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80~100 mm Hg,吸入氧浓度48%~50%.于机械通气15 min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作为基础值,再灌注期间每30 min记录1次.于再灌注1、2和4 h时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采集外周动脉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1和IL-8的浓度;取移植肺组织,测定弹性蛋白酶含量,计算肺湿/干重比,并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再灌注时H组平均动脉压和动脉血氧分压高于M组(P<0.05);与基础值比较,再灌注时M组TNF-α及IL-8的浓度升高(P<0.05);与M组比较,再灌注时H组TNF-α及IL-8的浓度降低(P<0.05),再灌注2和4 h时弹性蛋白酶含量、移植肺湿,干重比降低(P<0.05);H组移植肺组织肺泡内出血、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肺水肿较M组明显减轻.结论 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可明显抑制大鼠肺移植术时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henfuinjection,SF)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SF处理组,移植肝脏再灌注3、6、24h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结果SF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透明质酸(HA)、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内皮素1(ET-1)水平和肝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也轻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对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可能的机制包括抑制枯否细胞激活和氧自由基产生,改善微循环,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促进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术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及再生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①取同龄健康Wistar大鼠骨髓进行BMSCs体外培养,用第3代细胞制备悬液.②建立同龄健康Wistar大鼠50%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分为实验组(BMSCs经门静脉植入)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经门静脉注射)观察大鼠术后生存状态,术后不同时间留取血清和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成功体外分离培养BMSCs和建立50%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大鼠肝移植术后2 h,自由活动和饮水.实验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不同时间点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细胞周期:术后第2、3天时肝组织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F=22.061,44.572,均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增高,术后第2、3和7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30.716,28.281,8.975,均P<0.05).结论 移植肝局部植入BMSCs后,可以促进大鼠肝细胞增殖和加快减体积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对大鼠移植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12 8只大鼠随机分成A(对照组 )、B(IP组 )、C(腺苷 ,Ado组 )、D(NO合成抑制剂 ,NAME组 )组 ,每组 32只。其中各组的半数用于观察存活率 ,另一半用于移植肝脏再灌注 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IP组和Ado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腺苷含量分别为 88% (7/ 8)和 88% (7/ 8) ,(33 0± 6 1) μmol/l和 (2 9 1± 6 5 ) μmol/l,(7 2± 1 8) μmol/g和 (5 7± 1 3) μmol/g ,均高于对照组的 38% (3/ 8) ,(15 4± 3 0 )mol/L和 (3 6 9±0 5 4 ) μmol/g (P <0 0 5 ) ,血清ALT及TNF含量分别为 (2 87± 82 )IU/L和 (35 7± 93)IU/L ,(1 15± 0 2 3)ng/ml和 (1 14± 0 2 7)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 (5 88± 5 8)IU/L及 (1 5 9± 0 35 )ng/ml(P <0 0 5 ) ,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也轻于对照组 ;NAME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及ALT含量等分别为 2 5 % (2 / 8)、(13 74± 3 11) μmol/l及 (6 34± 6 5 )IU/L ,与对照组相近 (P >0 0 5 ) ,而肝组织腺苷含量为 (5 5 6± 1 19)μmol/g ,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IP对大鼠移植肝脏的保存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C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处理组(A组)、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处理+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组(B组)。通过夹闭大鼠肝门静脉,肝动脉及胆管建立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共缺血1h,再灌注6h。C组和IR组:实验全程机械通气吸入50%O2-50%N2;A组和B组:缺血即刻至再灌注结束期间吸入外源性50%O2-45%N2-5%CO2,C组、IR组、A组于实验前24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kg,B组注射ZnPP 5mg/kg。于机械通气前(基础值)、缺血前即刻、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1、2、3、4、5、6h检测动脉血PaCO2;再灌注6h后取血清检测ALT、AST和TNF-α,并取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O-1的相对量表达。结果与C组和IR组比较,A组和B组动脉血PaCO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IR组肝组织损伤严重,IR组、A组和B组血清ALT、AST和TNF-α含量、凋亡指数和A组HO-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A组肝组织损伤减轻,A组和B组血清ALT、AST、TNF-α含量、凋亡指数和B组的HO-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而A组HO-1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肝组织损伤加重,血清ALT、AST、TNF-α含量、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HO-1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治疗性高碳酸血症通过上调HO-1有效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活性氧生成过多导致的氧化应激、自噬、炎症反应是造成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步骤。其中,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被认为是抗氧化反应的主要调节因子,PI3K-Akt-mTOR通路被认为是自噬的重要通路,HMGB1-TLR4-NF-κB通路被认为是导致炎症的关键信号通路,本文将从上述通路及调节分子出发,分别从基因、分子、药物等方面研究对肝缺血再灌注细胞的抗氧化、抗炎、调节自噬作用,探究对肝缺血再灌注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6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肝硬化组(C组)、肝硬化+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C组、I/R组和R组采用四因素综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I/R组和R组在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后1周制备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R组于缺血前10 min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至再灌注结束.于再灌注4h时取静脉血样和肝组织,测定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细胞Bcl-2和Bax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升高,肝细胞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I/R组比较,R组血清ALT和AST的活性降低,肝细胞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R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轻于I/R组.结论 瑞芬太尼可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平衡肝细胞Bcl-2与Bax表达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及其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8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移植肝恢复血液灌注后1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定义为基础肝功能),同时采用组织气体分析仪测定肝组织的氧分压,并取肝组织活检,计算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分别对上述3项指标进行评分,再根据各指标得分之和将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划分为5级(0~Ⅳ级),统计围手术期(术后2周内)、术后近期(术后2周至1个月)、术后中远期(1个月以上)的患者死亡率。结果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0级者157例(A组),死亡7例(4.5%),71.4%(5/7)死于术后3-6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Ⅰ级者25例(B组),死亡5例(20.0%),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Ⅱ级者23例(C组),死亡5例(21.7%),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Ⅲ级者8例(D组),死亡7例(87.5%),85.7%(6/7)死于术后1个月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Ⅳ级者5例(E组),全部死亡,80.0%(4/5)死于术后1个月内。A组各期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和D组、E组(P〈0.01);B组、C组间各期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期死亡率均低于D组、E组(P〈0.05)。结论基础肝功能、组织氧分压以及水变性和坏死细胞百分比三项指标可基本反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评级达Ⅲ~Ⅳ级者术后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减轻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作为肝移植的供、受者,随机将受者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依达拉奉组受者移植前30 min经阴茎背静脉注射依达拉奉3 mg/kg,对照组受者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供肝重量与受者全肝重量比)小体积供肝肝移植模型.术后6 h时,处死两组受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使用相应的检测试剂盒检测移植肝组织中MDA含量以及SOD和MPO的活性.同时,取移植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观察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术后6h,依达拉奉组受者血清AST和ALT水平分别为(825.50±72.87)U/L和(687.40±72.21)U/L,对照组分别为(1188.03±124.04)U/L和(988.66±91.07)U/L,依达拉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受者移植肝组织中MDA和TNF-α含量明显下降,MPO活性也明显下降,而SOD活性则明显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肝细胞发生明显的空泡样变性伴局部坏死灶,肝小叶结构破坏,门脉周围水肿、充血,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依达拉奉组肝损伤明显减轻,小叶结构保存完整,肝细胞变性、坏死轻微,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明显减轻大鼠小体积肝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以及减轻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对大鼠移植肝术后早期胆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G  Ding M  Wang M  Zhang YJ  Li XW  Wang SG  Dong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27-1030
目的 探讨大鼠移植肝脏经历冷保存再灌注损伤(CPRI)后胆盐谱的变化规律。方法 建立专门用于胆汁胆盐检测的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6)、供肝冷保存1h组(B组,n=6)和供肝冷保存12h组(C组,n=6)。对各组大鼠术后14d的胆汁标本进行RP—HPLC分析。结果 共检出11种胆盐。CPRI可以显著影响大鼠移植肝胆盐的组成,主要表现为疏水性的牛磺胆酸和牛磺脱氧胆酸比重的持续增加以及亲水性的牛磺猪脱氧胆酸和牛磺熊脱氧胆酸比重的一过性升高。术后1~4d,胆盐疏水指数(HI)无显著变化;从术后5d开始,胆盐HI显著上升,术后7~10d达到高峰。且供肝冷保存时间越长,HI升高越显著。结论 经历CPRI后,移植肝胆汁疏水性胆盐比重的上升可能是导致胆汁细胞毒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在大鼠体外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切肝不同术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建立完全离体、半离体切肝动物模型,术后4、24h处死大鼠采取标本,通过病理、电镜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的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完全离体组肝脏损害最严重,细胞凋亡阳性指数最高,再灌注后4h和24h分别为24.4±1.9,32.6±2.7,而半离体组为17.0±2.6,26.4±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离体组再灌注4h和24h后PCNA的表达分别为66.6±2.5,77.2±1.5,明显高于半离体组的57.4±1.5,68.6±2.5(P<0.05)。结论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及之后伴随的肝细胞凋亡是肝缺血再灌注后肝脏损伤的方式之一,在肝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存在肝细胞的增生,半离体体外肝手术对肝脏损伤相对轻、暴露良好,因此临床上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预先给药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8只,体重230~250 g,随机分为4组(n=3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组(CMC组)和齐墩果酸预处理组(OA组).OA组胃内灌注齐墩果酸混悬液100 mg/kg,CMC组以相同容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S组与IR组以相同容积的饮用水替代,每天1次,连续7 d,第8天时IR组、CMC组和OA组采用阻断门静脉及肝动脉分支60 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分离胆管及门静脉、肝动脉分支.于再灌注即刻、3、6和12 h时取下腔静脉血样,测定血清ALT活性;取左肝中叶组织,测定SOD活性、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和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p-Akt、Bcl-2、Bax、p-Bad和Bad的表达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CMC组和OA组再灌注期间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肝组织SOD活性和GSH含量降低,p-PI3K、p-Akt、Bax、Bad、p-Bad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P<0.05);与IR组比较,OA组再灌注期间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和GSH含量升高,p-PIK、p-Akt、Bcl-2和p-Bad表达上调,Bad和Bax表达下调(P<0.05),CM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MC组比较,OA组再灌注期间血清ALT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和GSH含量升高,p-PI3K、p-Akt、Bcl-2和p-Bad表达上调,Bad和Bax表达下调(P<0.05).OA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 齐墩果酸预先给药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