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14~ 18 d的Wistar大鼠24只,体重50 ~ 60 g,制备腰段脊髓切片,取切片144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36):对照组(C组):置入人工脑脊液中培养;甘氨酸组(G组):置入含甘氨酸(浓度0.24 μ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组(R组):置入含瑞芬太尼(浓度为4 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GSK-3β抑制剂TDZD-8组(RT组):置入含瑞芬太尼和TDZD-8(浓度分别为4 nmol/L和10 μ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各组孵育60 min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mEPSCs的幅值和频率.结果 与C组比较,R组mEPSCs的幅值和频率升高(P<0.01),G组和R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R组比较,RT组mEPSCs幅值和频率降低(P<0.01).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GSK-3β参与了瑞芬太尼增强NMDA受体mEPSCs的作用,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NMDA受体通道电流.原代培养的E14SD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DH细胞)3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瑞芬太尼组(R组)、芬太尼组(F组)、对照组(C组).4 nmol/L瑞芬太尼(R组)、10 μmol/L芬太尼(F组)灌流DH细胞60 min后洗脱.于给药后即刻(T0)、药物作用15 min(T1)、30 min(T2)、45 min(T3)、60 min(T4)、洗脱后15 min(T5)、30 min(T6)时记录NMDA受体通道电流.结果 与C组比较,F组各时点NMDA受体通道峰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T0、T1时NMDA受体通道峰电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NMDA受体通道峰电流升高(P<0.01);与T0时比较,R组T3-T6时NMDA受体通道峰电流升高(P<0.01);与T5时比较,R组T2-T4时、T6时NMDA峰电流下降(P<0.01).结论 瑞芬太尼可增强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功能,于洗脱后达峰效应,芬太尼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1、NR2A及NR2B亚基表达的变化.方法 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260 g,月龄2~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瑞芬太尼组(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kg-1·min-1 60 min;切口痛组(I组)建立切口痛模型,同时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建立切口痛模型,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 μg· kg-1 ·min-1 60 min.于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给药前24h、给药后2、6、24和48 h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最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1、NR2A及NR2B亚基的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中NR2B/NR2A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I组、R组和R+I组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1和NR2B亚基表达上调,膜蛋白中NR2B/NR2A比值增加(P<0.05).与R组和I组比较,R+I组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1和NR2B亚基表达上调,膜蛋白中NR2B/NR2A比值增加(P<0.05).各组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2A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可能与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1和NR2B亚基表达上调和膜蛋白中NMDA受体NR2B亚基组成比例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组(P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制备足底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输注1h.分别瑞芬太尼输注前、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最后一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蛋白及膜蛋白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二者表达的比值(GluR1/GluR2).结果 与C组比较,I组、R组和R+I组PWL缩短,PWT降低,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增加(P<0.05).与R组和I组比较,R+I组PWL缩短,PWT降低,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增加(P<0.01).结论 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与脊髓背角总蛋白及膜蛋白含GluR1亚基AMPA受体表达上调和含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下调,导致膜蛋白含GluR1亚基AMPA受体组成比例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含NR1及NR2B亚基的NMDA受体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尾静脉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2ml/kg,随后输注与瑞芬太尼等容量生理盐水60min;瑞芬太尼组(R组)尾静脉注射DMSO 2 ml/kg后制备切口痛模型,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 μg· kg-1·min-1 60 min;GSK-3β抑制剂组(TDZD-8组)尾静脉注射GSK-3β抑制剂(TDZD-8)1 mg/kg后制备切口痛模型,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kg-1·min-1 60 min.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h、输注后2、6、24和48 h (T0-4)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最后1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细胞膜(s)及胞浆内(i) NMDA受体NR1及NR2B亚基的表达,计算sNR1/iNR1及sNR2B/iNR2B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R组和TDZD-8组PWT降低,PWL缩短,sNR1和sNR2B表达上调,iNR1和iNR2B表达下调,sNR1/iNR1及sNR2B/iNR2B升高(P<0.05).与R组比较,TDZD-8组PWT升高,PWL延长,sNR1和sNR2B表达下调,iNR1和iNB2B表达上调,sNR1/iNR1及sNR2B/iNR2B降低(P<0.05).结论 GSK-3β参与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含NR1及NR2B亚基的NMDA受体从胞浆向胞膜的转运.  相似文献   

6.
背景 瑞芬太尼作为较理想的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中.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其所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引起了人们关注.最近国内外对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机制进行大量研究,研究最为深入的是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 目的 通过对近年NMDA受体在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趋势和进展. 内容 就痛觉过敏定义、NMDA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NMDA受体系统在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中起着关键作用. 趋向 深入研究NMDA受体在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机制,将NMDA受体作为分子治疗靶点,可为临床上痛觉过敏的预防提供广阔的思路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切口痛大鼠皮下注射瑞芬太尼后对痛觉敏感性和脊髓背角NRF-1与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NRF-1-NR2B通路在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手术组(S组):切口痛+生理盐水;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手术+瑞芬太尼组(SR组):切口痛+瑞芬太尼。瑞芬太尼皮下输注速率2.66μg·kg-1·min-1。于术前24h及术后2、6、12、24和48h测定机械缩足阈值(PMWT)和热缩足潜伏期(PWTL)。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术侧L4~6脊髓节段背角NRF-1与NR2B的水平。结果与术前24h比较,术后不同时点S组和SR组PMWT明显降低、PWTL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S组和SR组PMWT明显降低、PWTL明显缩短(P0.05)。与S组和R组比较,术后不同时点SR组PMWT明显降低、PWTL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术后48hS组、SR组术侧脊髓背角NRF-1和NR2B的MOD明显升高(P0.05)。与S组和R组比较,术后48hSR组术侧脊髓背角NRF-1和NR2B的MOD明显升高(P0.05)。结论皮下注射瑞芬太尼提高足跖切口痛大鼠的术后痛觉敏感性,并增加术侧脊髓背角NRF-1与NR2B的表达,提示脊髓背角NRF-1和NR2B可能参与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中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3胆碱能受体在大鼠脊髓Ⅱ板层甘氨酸能神经元递质释放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周龄3~4周,体重160~180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PTX组鞘内注射百日咳毒素1.5μg/10μl.于鞘内注射后第7天,制备脊髓薄片,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于细胞封接后稳定5 min,灌流液中加入终浓度为3 μmol/L的M胆碱能受体激动剂Oxo-M,3 min后洗脱,稳定5 min后加入终浓度为25 nmol/L的特异性M3胆碱能受体阻断剂4-DAMP,3 min后加入于终浓度为3 μmol/L的Oxo-M.于加入Oxo-M前(T1)、加入Oxo-M后3 min(T2)、加入4-DAMP后3 min(T3)、再次加入Oxo-M后3 min(T4)时记录甘氨酸能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s)的频率和波幅.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T2时甘氨酸能神经元sIPSCs频率升高(P<0.01),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时甘氨酸能神经元sIPSCs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时比较,两组T4时甘氨酸能神经元sIPSCs频率降低(P<0.05或0.01);两组甘氨酸能神经元sIPSCs频率和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3胆碱能受体在大鼠脊髓Ⅱ板层甘氨酸能神经元递质释放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背根神经节鞘氨醇-1-磷酸-1受体(S1PR1)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取鞘内置管和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8只, 体质量260~280 g, 2~3月龄,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S1PR1拮抗剂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 S1PR1拮抗剂组组(R+F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 S1PR1拮抗剂组(R+I+F组)。C组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 60 min;R组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 60 min;F组鞘内注射FTY720 3 noml, 10 min后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 μg·kg-1·min-1 60 min;R+F组鞘内注射FTY720 3 nmol, 10 min后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 60 min;R+I组建立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 60 min;R+I+F组鞘内注射FTY720 3 nmol, 10 min后建立切口痛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及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20~280 g,随机分为4组(n=9):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和舒芬太尼+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SNI组).SNI组和S+SNI组制备SNI模型,S+SNI组在SNI术后14 d内每天鞘内注射舒芬太尼1 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μl),其余各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SNI给药前2 d(基础状态)及给药1、2、7、14 d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缩足潜伏期,分别于给药2、7、14 d测定痛阈后立即处死3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L5节段脊髓背角NMDA受体和CGRP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和S组比较,SNI组机械痛阚降低,NMDA受体和CGRP表达上调(P<0.01),热缩足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NI组比较,S+SNI组机械痛阈升高,热缩足潜伏期延长,NMDA受体和CGRP表达下调(P<0.01).结论 鞘内注射舒芬太尼可抑制脊髓背角NMDA受体和CGRP表达上调,从而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片受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在瑞芬太尼诱发兔心血管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雌雄不拘,2~6月龄,随机分为5组(n=8),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N+R组静脉注射纳洛酮40μg/,2 min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V+R组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 μg/kg;S+R组行硬膜外穿刺,进行交感神经阻滞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 μg/kg;V+S+R组切断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进行交感神经阻滞,然后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0μg/kg.于注射瑞芬太尼前1 min(T0)、注射后30 s(T1)、1 min(T2)、2 min(T3)、3 min(T4)、4 min(T5)、5 min(T6)、10 min(T7)、15 min(T8)、20 min(T9)时记录HR和MAP.结果 与T0时比较,各组T1时HR均减慢(P<0.05);N+R组各时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T1-7时MAP均降低(P<0.05);与R组比较,N+R组T1-7时MAP均升高(P<0.05),其余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减慢兔HR的机制与阿片受体、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均无关;而其降低血压的机制与激活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及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大麻素受体1 (CBR1)及含NR2B亚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组)、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CI组)、姜黄素组(Cur组)和溶媒对照组(SC组).S组仅分离、暴露坐骨神经,其余3组采用慢性压迫性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ur组术后腹腔注射姜黄素100 mg·kg-1·d-1,连续14 d,SC组给予等容量二甲基亚砜.分别于术前2d、术后1、3、7、10、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分别于术后3、7、14 d时处死6只大鼠,取脊髓背角和DR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元CBR1和NR2B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其他3组术后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和NR2B表达上调(P<0.05);与CCI组比较,Cur组术后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和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P<0.05),SC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黄素可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脊髓背角及DRG神经元CBR1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肽Y2受体(NPY2R)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8周龄,体重190~ 21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NPY2R反义寡核苷酸组(ODN组).NP组和ODN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术后7d时ODN组鞘内注射5μg/μlNPY2R反义寡聚核苷酸30 m.分别于术前3 d(T0,基础状态)、术后7 d(T1)、鞘内给药后15 min、1.5、3.0、4.5、6.0 h(T2-6)时测定机械痛阈和冷痛阈,然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脊髓背角神经元NPY2R、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表达和二者共表达(NPY2R/CGRP)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NP组和ODN组T1.时机械痛阈降低,冷痛阈升高,脊髓背角神经元NPY2R、CGRP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ODN组T3-5时机械痛阈升高,脊髓背角神经元NPY2R和NPY2R/CGRP表达下调(P<0.05),冷痛敏和脊髓背角神经元CGR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NPY2R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械痛觉过敏维持,而未参与冷痛觉过敏维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背根神经节及海马Delta阿片受体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尾静脉置管后随机分为4组,瑞芬太尼组(R组)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切口痛组(I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甘氨酸组(G组)输注甘氨酸15μg·kg-1·min-1,对照组(C组)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最后一次痛阈测定后留取大鼠L4-L6背根神经节及海马标本,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Delta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R组、I组、G组均发生痛觉过敏,且R组痛觉过敏的程度高于I组和G组;R组海马Delta阿片受体mRNA表达水平(4.359±1.031)显著高于C组、I组(2.373±1.014)和G组(2.411±0.326)(P<0.05);R组背根神经节Delta阿片受体mRNA表达水平(2.108±0.361)显著高于C组、I组(1.409±0.435)和G组(1.413±0.234)(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在切口痛模型大鼠中引发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背根神经节及海马Delta阿片受体mRNA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黑皮质素4型受体(MC4R)在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兴奋性氨基酸中的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3组,每组6孔:正常白对照组(C组)、T组和TH组.C组未作任何处理,T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L的TNF-α;TH组同时加入终浓度为10μg/L的TNF-α和终浓度为1 μmol/L的MC4R特异性阻断剂HS014.各组孵育3 h后采用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检测上清液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的浓度.结果 与C组比较,T组Glu和Asp浓度升高(P<0.01),TH组Glu和As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TH组Glu和Asp浓度降低(P<0.01).结论 MC4R介导了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释放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M胆碱能受体激动剂Oxotremorine-M(Oxo-M)对大鼠脊髓Ⅱ板层甘氨酸能神经元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s)和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清洁级SD大鼠15只,周龄3~4周,体重160~180 g,取L_(1-5)脊髓节段制备脊髓薄片,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依次持续灌注终浓度为1、3、5、10 μmol/L Oxo-M,分别记录不同浓度Oxo-M作用前后脊髓Ⅱ板层甘氨酸能神经元sIPSCs和mIPSCs的频率及幅度.结果 3~10 μmol/L Oxo-M可增加脊髓Ⅱ板层甘氨酸能神经元sIPSCs频率,其中3 μmol/L Oxo-M作用最明显,但3~10 ~mol/L Oxo-M对sIPSCs幅度无影响.2 μmol/L甘氨酸受体特异性阻断剂士可宁可完全阻断记录到的sIPSCs,2 μmol/L阿托品可完全阻断Oxo-M增加sIPSCs频率的效应.1~10 μmol/L Oxo-M对mIPSCs的频率及幅度均无影响.结论 Oxo-M可通过激活大鼠脊髓Ⅱ板层甘氨酸能神经元胞体上的M胆碱能受体增加甘氨酸能神经元递质的释放,但不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强啡肽对大鼠行为学和脊髓组织学改变的影响及受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强啡肽(Dyn)对脊髓的损伤效应及其受体机制。方法观测大鼠鞘内注射DynA(1-13)或联合注射Kappa阿片受体拮抗剂nor-BNI或兴奋性氨基酸(EAA)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后的运动功能和脊髓病理学变化。结果注射30nmolDyn组3d时,Tarlov运动功能评分下降,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减少,GFAP阳性神经胶质细胞数轻度增生。14d时,Tarlov运动功能评分未恢复,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而鞘内联合注射100nmol nor-BNI、100nmol MK-801后3d时与单纯Dyn组结果相似,14d时Tarlov运动功能评分明显恢复,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较Dyn组多,GFAP阳性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不明显,nor-BNI组与MK-801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Dyn鞘内注射可使大鼠运动功能、脊髓组织损害,而nor-BNI或MK-801有对抗其损害作用。Dyn的病理作用是通过Kappa阿片受体和EAA的NMDA受体两种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及Cochrane图书馆,收集NMDA受体拮抗剂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有关资料,主要包括术后镇痛药需要量、疼痛评分、手术结束至第1次需要镇痛治疗的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项研究,包括623例患者,其中氯胺酮组223例,硫酸镁组87例,对照组313例.NMDA受体拮抗剂可降低术后4h时疼痛评分(P<0.05),对术后镇痛药需要量、第1次需要镇痛治疗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影响(P>0.05).结论 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和硫酸镁)不能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含谷氨酸受体1亚基的使君子酸(GluR1-AMPA)受体和含谷氨酸受体2亚基的使君子酸(GluR2-AMPA)受体胞浆至胞膜转运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32只,体重280~ 30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C组,n=8)和切口痛组(Ⅰ组,n=24).Ⅰ组大鼠制作右足底切口痛模型.Ⅰ组于术后3h、1d和3d时取8只大鼠,测定累计痛评分(CPS)和机械缩足阈值(PWT).然后处死大鼠,取L3~6节段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和胞膜GluR1和GluR2亚基的表达,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脊髓背角Stargazin与GluR1或GluR2亚基的共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CPS评分升高,PWT降低,脊髓背角胞浆GluR1亚基表达下调,脊髓背角胞膜GluR1表达及Stargazin与GluR1共表达上调(P<0.05或0.01),脊髓背角胞浆和胞膜GluR2及Stargazin与GluR2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GluR1-AMPA受体从胞浆转运至胞膜,而GluR2-AMPA受体不发生胞浆至胞膜的转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受体在慢性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4组(n=5):对照组(C组)、慢性吗啡耐受组(M组)、吗啡+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组(MR组)和吗啡+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组(MD组)分别于8:00和20:00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吗啡10μg、吗啡10μg+RU38486 2μg、吗啡10μg+地塞米松4μg,连续6 d.于每天8:00给药后30 min行甩尾实验,给药第7天处死大鼠,取L3~L5脊髓行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凋亡情况,计算凋亡率.结果 地塞米松、RU38486分别对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起促进、抑制作用.与C组比较,M组和MD组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与M组比较,MR组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率降低,MD组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受体参与了慢性吗啡耐受形成中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