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8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血管CT(CTA)对患者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检查,记录两种检查各自的阳性、阴性结果。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冠脉狭窄等病变情况,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78.0%,阳性预测值为94.3%,阴性预测值为84.2%。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较高,诊断灵敏度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无创检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640层CT对临床224例连续性病例进行心电门控宽探测器平台下全器官容积增强扫描,其中27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A作为对照。结果:Ⅰ级图像198例(88.39%),Ⅱ级21例(9.30%),Ⅲ级5例(2.23%)。全部病例无阶梯伪影,运动伪影26例。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59%、98.74%。结论: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学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16例受检者的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82例受检者后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进行对比。结果:615人冠状动脉正常,轻度狭窄(<50%)411人,中度狭窄(50%~75%)195人,重度狭窄(>75%)170人;支架植入术后125人。182例患者的CTA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有164例造影图像与CTA图像对比基本一致;18例CTA狭窄程度的评价与冠脉造影不符。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是冠心病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的分级和治疗提供依据,且是高危人群体检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分析中青年男性健康体检的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CT成像(CTA)结果。方法在北京军区总医院VIP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金融从业者中,筛选出无症状中青年男性共80例,均进行冠状动脉CTA、颈动脉超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脂的测定。结果 80例体检者中,采用CTA共检出冠状动脉病变19例,占总例数23.75%。颈动脉超声检出一侧以上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IMT)或斑块形成者41例,其中17例冠状动脉CT同时检出冠状动脉病变,亦即41.5%颈动脉超声下有异常发现者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阳性与阴性之间进行比较,仅年龄和颈动脉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无创、可靠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尤其对中青年男性亚健康高危人群,凡颈动脉超声提示异常者,无论血脂异常否,均有必要进一步行冠状动脉CTA筛查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的扫描参数、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患者进行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除固定扫描参数外,主要参考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范围来调节管电压、管电流、对比剂流率。再随机抽取100例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根据冠状动脉各段血管显示情况及图像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低剂量冠状动脉CTA成像(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的平均X射线剂量CTDIVol为11.96~14.25mGy,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CTDIVol为30.36~45.67 mGy)的1/3,总的有效剂量E(2.6±0.9)mSv,大约是回顾性心电门控(8.2±0.1)mSv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冠脉CTA成像中,采用前瞻性序列扫描技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并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对于不能接受高辐射剂量并且心率控制在70次/min以下的受检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CO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COA)的患者进行心脏CT血管成像(CTA)扫描。对扫描获得容积数据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9例患者经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COA,其中有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有室间隔缺损,1例同时合并有房、室缺。结果与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棚一致。VR及MIP图像充分显示了缩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结论 多排螺旋CT(MSCT)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COA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无创的检查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32例疑似或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CTA及DSA检查(CTA检查均在DSA前1周内完成),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分析了32例患者的全部血管节段(243个),DSA检测到病变节段138处,无病变节段105处,CTA检测到病变节段129处,无病变节段114处;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97.1%,阳性预测值为97.7%,阴性预测值为89.5%,准确率为93.8%;CTA检查发现59支冠状动脉血管有斑块,DSA检查发现62支有斑块,二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CTA与DSA对狭窄程度<50%、50%~75%、>75%的所有部位病变的检出数目分别为18、24处,35、32处,6、6处,二者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较为准确,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我院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CT室同时完成冠脉造影(CAG)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患者49例,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64排螺旋CT在冠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91%。结论 64排螺旋CT在冠心病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为临床心脏介入手术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判定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与DSA对照。结果:100例患者中,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在心率<70次/min时,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MPR、MIP及VRT重组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符合率79.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可以做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源CT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律不齐患者128例,分成A组(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n=84)和B组(低剂量适应性序列扫描,n=64)。对比两组双源CT冠状动脉CTA的图像,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差异。结果根据冠状动脉血管显像的情况,A组诊断冠状动脉整体≥50%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B组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为(8.0±0.1)mSv,明显高于B组(3.0±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824,P=0.00)。结论应用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对心律不齐患者进行CTA检查时,可以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评价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的特点。方法:筛选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60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无合并糖尿病患者240例,冠状动脉造影后2周内行新双源flash—CT冠脉成像,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A的诊断特点。结果:新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CTA对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异性为88.4%。2型糖尿病并CHD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较严重,病变支数多,随着钙化积分的增高,特异性有所下降,但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于介入治疗仍有指导作用。结论:新双源flash—cT冠状动脉CTA是诊断冠心病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但严重钙化者要结合冠脉造影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8例拟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并行图像处理,观察患者的CTA特点,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 68例患者共检查376条血管.CTA发现112条病灶,诊断正常血管数264条;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53条),大脑前、中、后动脉(共39条)及椎-基底动脉(20条).狭窄动脉段中,狭窄伴钙化的斑块32条,大部分位于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及床突上段、椎动脉的颅内段.对于非钙化斑块,CTA显示模糊.DSA共显示128条病灶,诊断正常血管248条.CTA显示中重度狭窄率[9.31%(35/376)]与DSA[9.31%(35/376)]一致.38例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结论 CTA为一种微创伤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方法,检查耗时少,费用低,且空间分辨率高,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检查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评估心肌桥的发生率、位置、长度、心肌厚度及壁冠状动脉近段和远段血管的形态。结果:心肌桥共检出82例(95段),检出率为27.3%,发生在前降支中段73处,占79-3%(73/95),心肌桥厚度为0.4-11.2mm,平均厚度为1.7mm,壁冠状动脉长度为13mm-52mm,平均22mm。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清晰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对心肌桥的检出率高,是确诊心肌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临床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价值。方法以31例初步诊断为疑似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待获取扫描原始数据后,采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的后处理,包括:三维最大密度投影(3D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多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清晰显示。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12例,包括"胡桃夹"综合征7例和十二指肠淤滞症5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例,包括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和胸腹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主动脉2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病变15例。结论 64排多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的各种病变情况,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照,评价64排冠脉CT (CTCA),即64排多层螺旋CT (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临床4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CAG和MSCT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对MSCT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CAG发现狭窄92支,其中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38支,重度狭窄34支,闭塞病变14支;MSCT发现狭窄116支,其中轻度狭窄5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38支,闭塞病变2支.MSCT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2.8%,82.5%,88.7%,74.2%,82.6%,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SCT检出软斑块32处、混合斑块42处、钙化斑块30处.结论 MSC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同时可以准确显示各种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并对斑块的稳定性做出判断,评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6层螺旋CT与DSA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探讨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患者同时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DSA冠状动脉造影,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DSA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患者心率在55~70次/min时,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血管狭窄≥50%的准确度为94%,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并且可显示动脉壁的改变。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冠心病的一种筛选手段,对血管搭桥和内支架放置术后的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下陂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戍像检查,重建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曲面重建(CPR)。结果:其中腹主动脉狭窄4例,髂动脉狭窄6例,股动脉狭窄狭窄8例,闭塞3例;小腿动脉狭窄7例,闭塞2例。全部患肢均存在股动脉以下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了解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