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丽萍  尹化斌  庄玉忠  孟凡华   《放射学实践》2010,25(10):1121-1124
目的:探讨优化肝硬化患者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延迟时间。方法:3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A(Child A级15例)、B两组(Child B级12例和Child C级3例),采用Smart Prep技术测定小剂量、常规剂量扫描时门静脉的强化峰值时间,比较差异。2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C、D两组,分别根据小剂量预注射和经验延迟(55~65s)确定延迟时间,比较两组门静脉成像质量。结果:常规剂量门静脉成像时,A、B组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为52.07s、54.33s(P=0.098),比小剂量门静脉峰值时间延迟7.93s、8.20s(P=0.701)。C、D组门静脉-肝脏最大密度差分别为67.27HU,46.18HU(P=0.000),通过MIP后处理显示的肝内门静脉分支积分分别为4.83、3.85(P=0.023),血管轮廓边缘积分分别为3.33、2.5(P=0.023)。结论:对比剂注射流率为3ml/s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成像延迟时间为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延迟8s。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期图像:对比剂剂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比剂剂量及扫描时间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期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剂量常规扫描组(A)、大剂量常规扫描组(B)和大剂量延迟扫描组(C),每组20例;20例年龄相匹配的非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A组、对照组对比剂剂量1.5 ml/kg体重,B组、C组剂量为2.5 ml/kg体重,注射流率均为3.5 ml/s,A、B组及对照组门静脉期扫描时间为60 s,C组门静脉期扫描时间为70 s.测量门静脉、肝实质及肝静脉的CT值,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目测评分.结果 A、B、C组及对照组门静脉CT值分别为(142.16±15.25)HU、(168.29±14.63)Hu、(151.42±11.96)Hu和(187.73±9.45)HU;肝实质cT值分别为(87.91±11.16)HU、(98.75±10.86)HU、(93.43±11.48)HU和(109.20±5.79)HU;肝静脉CT值分别为(121.09±16.78)HU、(130.54±15.31)HU、(136.92±17.53)HU和(160.55±14.27)HU.肝硬化组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肝静脉与肝实质之间的CT值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B组门静脉密度高于A组和C组(P<0.05),B组肝实质密度较A组和C组增高,但和C组间差别没有显著性(P>0.05).C组相对于A组肝静脉CT值显著增加,同时肝实质密度轻度降低,两者差值明显提高(P<0.05),C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多期增强扫描应增大对比剂剂量,门静脉期扫描时间应适当延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正常肝脏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增强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志愿者(60例)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90例),依据对比剂剂量、扫描时间,将正常志愿者分为常规组(A组)和大剂量组(B组),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分为常规剂量常规扫描组(C组)、大剂量常规扫描组(D组)、大剂量延时扫描组(E组),每组各30例。获得双期图像后,测量动脉期肝动脉CT值,门静脉期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肝实质CT值差值,并对双期图像质量进行双盲目测评分。结果:A组与B组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CT值及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实质CT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肝静脉CT值、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D组比较,肝动脉、门静脉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静脉CT值、肝实质CT值上升,门静脉与肝实质CT值差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 m L/s时,正常人对比剂剂量为1.5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28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6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对比剂剂量为2.0 m L/kg体质量,动脉期扫描起始时间33 s,门静脉期扫描起始时间70 s,可获得较满意图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640层CT肝灌注容积数据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肝功正常(A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B组:Child-Pugh A级25例;C组:Child-Pugh B级25例)行640层CT肝灌注检查,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测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达峰值时间(TTP)、峰值(PV)及门静脉与肝脏密度差的最大值(P-L).选取主动脉峰值期的容积数据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采用P-L值最大的1期及3期容积数据对门静脉进行单期和多期融合成像,并对比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三组间主动脉TTP和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的TTP较对照组长,PV及P-L值下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除A与B组间门脉TT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3个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可显示肝动脉3级分支.门脉多期融合成像质量优于单期成像(P<0.05),A组可显示3~4级门静脉分支,B和C组可显示1~3级门静脉分支.结论:利用640层CT全肝灌注成像容积数据进行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肝动脉和门静脉,有助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电影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Cine PC MRI)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4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男26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8岁;19名正常对照者,男10名,女9名,平均年龄43.5岁.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0例,B级31例,C级8例.采用Cine PC MRI对门静脉血流进行定量测量. 结果 肝硬化组按照Child A、B、C顺序,门静脉血流速度逐渐降低,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Child C级的门静脉流速与A、B级及正常组相比,流速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Child B、C级患者较正常组门静脉直径增宽、截面积明显增大(P<0.05).Child C级较B级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 结论 Cine PC MRI监测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不同病变对门静脉成像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搜集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的53例患者,将53例病例以有无脾肿大、腹水、静脉曲张各分为两组,即脾正常组(18例)和脾肿大组(35例)、有腹水组(28例)和无腹水组(25例)、有静脉曲张组(39例)和无静脉曲张组(14例)。采用Smart Prep技术监测门静脉主干CT值,同时在工作站上测得同一层面门静脉主干、肝实质的CT值,计算两者差值(P-L差),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脾肿大组、脾正常组门静脉达峰时间分别为(48.2±3.6)s、(42.3±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值分别为(70.72±7.40)HU、(74.15±6.5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腹水组、无腹水组门静脉达峰时间分别为(42.4±3.1)s、(41.3±2.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值分别为(73.01±10.00)HU、(74.15±8.2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曲张组、无静脉曲张组门静脉达峰时间分别为(61.2±5.6)s、(40.1±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值分别为(41.92±6.80)HU、(71.58±4.9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不同病变对门静脉的延迟时间各不同,需区别对待,了解不同病变对肝硬化延迟时间的影响能更好地显示门静脉血管成像。  相似文献   

7.
晚期肝硬化肝脏MR灌注成像的灌注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使用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获得的肝灌注系数(HPI),评价其在反映肝移植前晚期肝硬化患者肝脏血供特点中的价值。方法:使用1.5T MR扫描仪对100例正常肝脏组和57例晚期肝硬化患者移植前的受体肝脏进行快速团注对比剂(Gd-DTPA)后的斜冠状断面单层2D SPGR序列的MR灌注成像检查,比较对照组和肝硬化组门静脉和肝实质的时间-信号强度变化曲线(TIC)特点及峰值时间。根据腹腔干水平腹主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TIC为参照设置时间参数,计算受检者肝脏实质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正增强系数(PEI)。设定肝灌注系数(HPI)=动脉期PEI/(动脉期PEI 门脉期PEI)×100%。对两组受检者HPI进行统计分析,根据HPI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curve,ROCcurve)选择诊断肝硬化的HPI参考标准。结果:对照组及肝硬化组门静脉曲线峰值时间分别为(38.66±4.14)s和(55.51±5.31)s,P<0.01;肝实质TIC峰值时间分别为(56.24±4.47)s和(81.39±7.02)s,P<0.01;对照组及肝硬化组肝实质的HPI分别为(18.9±3.5)%和(26.4±5.5)%,P<0.01;应用HPI>21.6%为诊断肝硬化的标准,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85%,阳性预测值为77%,阴性预测值为91%,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MR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在活体状态下无创分析肝内血供,此技术可用于评估晚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前肝脏内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正常人门静脉系统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差别,分析肝功能对成像时间的影响.方法 依受检者肝功能评定标准分为肝硬化Child-PughA级(A组,n=40)、Child-Pugh B级以上(B组,n=28)和对照组(n=28)3个大组,进一步将上述三大组依照所设定的延迟扫描时间各自再分为3 s、5 s、7 s、9 s四个时间亚组,表示在小剂量预注射法所获得的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的基础上分别延迟3 s、5 s、7 s、9 s启动正式扫描,各亚组7例或10例.分别测量门静脉主干及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CT值差值(P-L1、P-L2)并对图像进行评分.结果 对照组中,3 s亚组的P-L1、P-L2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亚组;A组中5 s亚组P-L1、P-L2和图像质量评分最高;B组中7s亚组的P-L1和P-L2明显高于其他亚组,图像质量评分各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照组、A组和B组门静脉成像最佳扫描时间为在小剂量预注射法所测得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的基础上分别再延迟3 s、5 s和7 s.  相似文献   

9.
经脾门静脉造影CT肝脏强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经脾门静脉造影CT肝实质灌注强化的特性。方法 以 3 0例经脾门静脉造影CT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测量扫描时间内肝实质CT值变化 ,并绘制其时间密度曲线 ,同时与肝内肿瘤的CT值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1)在扫描时间内 ,肝实质被明显灌注强化 ,强化的峰值肝左叶为 (2 18.0± 5 3 .18)HU ,肝右叶为 (2 46.0± 60 .15 )HU ,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Ρ <0 .0 5 ) ;(2 )肿瘤与其邻近的肝实质之间密度差为 (65 .3 0± 2 5 .6)HU。结论 经脾门静脉造影CT可使肝实质明显灌注强化 ,显著增加肝实质与肿瘤间的密度反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MR灌注特征、量化指标和参考标准。方法连续选取100例临床拟行上腹部MR检查、无肝脏病变的受检者行上腹部常规MR成像及MR肝灌注成像。选择包含门静脉主干、腹主动脉、肝实质的单层斜冠状层面、采用2DFSPGR序列行MR肝灌注扫描,平静呼吸,注射对比剂后连续扫描100s,每秒采集1幅图像,共获得100幅图像。在图像后处理工作站上获取腹腔干水平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a,AA)、门静脉主干(portal vein,PV)和肝实质的时间信号曲线(TIC),测量PV、肝实质的TIC峰值时间;以AA、PV的TIC为参照设置时间参数,分别得到肝实质肝动脉期、门静脉期的正增强函数(PEI),从而计算出肝实质的肝灌注系数(HPI)并对不同年龄组正常肝脏HP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0例正常肝脏门静脉主干的TIC峰值时间为(38.66±4.14)s,肝实质的TIC峰值时间为(56.24±4.47)s,HPI为(18.9±3.5)%。各年龄组(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肝实质的HPI分别为(20.9±4.8)%、(18.1±3.7)%、(18.4±2.4)%、(19.1±3.6)%,各组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借助MR肝灌注成像技术,利用强化峰值时间及HPI,获得100例中国人正常肝脏灌注量化评估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特点,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1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灶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定量参数,重点观察病灶动态增强各时相的CT值,根据CT值绘出动态增强曲线,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结果:肺癌病灶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75s左右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平均达峰时间(76.25±27.52)s;TDC形态为较快上升-缓慢下降型或较快上升-平台型;最大增强幅值范围17HU~122HU,平均为(47.36±18.28)HU;M/A平均值为0.22±0.08;灌注值平均为(0.26±0.11)ml.min-1.ml-1。结论:肺癌螺旋CT动态强化特点是强化效应较明显,最大增强值多在20HU以上,峰值到达时间多在2min以内,其时间一密度曲线为较快上升-缓慢下降型或较快上升-平台型,这些强化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门静脉造影延迟时间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应用时间-密度曲线选择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合理扫描延迟时间。材料与方法14例正常人和12例重度肝硬化患者于第一门水平行同层动态增扫描。造影剂量为2ml/kg体重,注射速率3ml/s。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15s开始扫描,以后每隔5s扫描1次,持续至120s。分别测同一层面门静脉,肝脏,脾脏的CT值,并计算各时间各时点民肝脏的密度差,描绘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正常组与肝硬化组门静脉平均强化峰值和达到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MSCT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研究发生于肝硬化基础的肝癌的达峰时间(TTP)及峰值高度(PV)的变化,揭示癌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病例32例,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及分别得到TTP及PV,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实质与肝癌的TDC形态不同,两者之间TTP及PV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即肝癌强化早而强化程度低于肝脏实质。结论:通过肝硬化及肝癌TDC形态学及其指标TTP与PV明确提示它们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的理想成像参数。资料与方法(1)应用Somatom Sensa-tion16螺旋CT扫描仪,对38例患者分别以2.5ml/s(8例),3.5ml/s(15例)、4.5ml/s(15例)注射流率注射碘必乐或优维显(1.5ml/kg体重)行肝脏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测量靶血管及肝实质CT值,描绘时间-密度曲线,确定不同注射流率下肝脏MSCTA各期延迟时间。(2)以方法(1)确定的参数对60例患者(按上述不同注射流率分3组,每组20例)行MSCTA,对不同注射流率所获得的MS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3组间腹主动脉峰值、门静脉与肝实质的密度差(PV-L)峰值,腹主动脉、门静脉及PV-L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动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8s、24s、19s,门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52s、45s、36s,肝实质延迟时间分别为68s、65s、64s。MSCTA图像4.5ml/s组明显优于3.5ml/s组、2.5ml/s组,3.5ml/s组明显优于2.5ml/s组(P〈0.05)。4.5ml/s组行MSCTA检查时出现3例对比剂外渗。结论采用3.5ml/s注射流率行肝脏MSCTA,可获得较满意的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s)的动态强化模式,以期提高SPNs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对96例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96例SPNs进行动态扫描,测定SPNs的强化值、灌注值、血流量、血容量及时间密度曲线等动态强化参数指标,比较不同性质SPNs的动态强化参数及其价值。结果:恶性结节的平均强化值高于良性结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结节及良性结节A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B(P<0.01)。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A的灌注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B(P<0.01);恶性结节血流量及血容量高于良性结节,并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A的血流量及血容量显著高于良性结节B(P<0.01);良性结节A的血流量及血容量均稍高于恶性结节,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有助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结节增强值在20HU以下提示良性,结节增强值≥20HU,可作为诊断恶性结节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与LGV内径关系的MSCTA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左静脉(LGV)和门静脉(PV)内径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00例肝硬化患者和200名正常对照者行上腹部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组(VR)对PV和LGV进行血管重建,测量LGV和PV主干的直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体肝硬化组LGV和PV管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粗(P<0.05)。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较正常对照组和Child-C级组显著增粗(P<0.05)。Child-C级组和正常对照组、Child-A级和B级组PV最大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无腹腔积液组、肝硬化有腹腔积液组LGV内径逐渐增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可以清晰显示LGV和PV整体解剖结构,并能准确测量其内径,LGV和PV内径与肝硬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但影响LGV和PV内径因素较多,不能单纯依靠管径大小评价肝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表现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所获部分参数和形态学表现特征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26例、全肝平扫后选择靶平面行同层动态扫描和门脉期全肝扫描,评价癌灶形态表现特征、时间-密度曲线(T-DC)走势,并计算癌灶强化峰值(PV)和强化比值(CER)。组织切片经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癌组织微血管数(MVC)和癌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将CT形态表现和所获部分参数与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癌灶PV7.9-75.2HU,CER3.8%-36.0%;MVC6-91,VEGF阳性率32%-78%。癌灶PV、CER与MVC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08、0.423,P值分别<0.01、0.05),癌灶PV、CER与VEGF阳性率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炎0.256、0.347,P值均>0.05);肿瘤新生血管分布影响TDC走势,肿瘤血管是否丰富及其组织结构特点影响肿瘤强化特征。结论 根据肝细胞癌螺旋CT同层动态扫描部分参数及T-DC走势和增强大体形态表现,可推测癌组织MVC和肿瘤新生血管分布特征,并可反映肿瘤血管是否丰富及肿瘤组织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8.
In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3D-CTA), good reproducibility can be obtained by maintaining the maximum CT numbers (HU) at a specified level. How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an time and the injection time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CT numbers increased and varied due to the additional contrast enhancement effect from recirculation of the injected contrast medium for longer injection times when the dose of iodinated contrast medium per unit time (mgI/s) was maintained at a specified level based on the time-density curve (TDC) of the phantom. The amount of contrast medium employed at our hospital has been optimized based on an iodinated contrast medium dose per unit time providing a contrast enhancement effect of 300 HU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Using this standard, a TDC phantom was employed to obtain an iodinated contrast medium dose per unit time, permitting equivalent maximum CT values (used as standard values) to be obtained by changing the injection time. A contrast-enhancement technique that accounts for the variation in the scan time was evaluated. Strong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scan time and the injection time (R2=0.969) and between the injection time and the dose of iodinated contrast medium per unit body weight (R2=0.994). We conclude that adjusting the dose of iodinated contrast medium per unit body weight per unit time according to the scan time permits optimization of the contrast-enhancement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门脉峰值时间确定及其在螺旋CT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否能很好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及其在SCIP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41例,观察CT图像的层面波动及门脉峰值时间,然后以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进行SCIP检查。结果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的CT图像几乎无层面上下波动,门脉时间-密度曲线无明显波动,门脉峰值时间平均为50.5s。41例SLTP均能显示门脉4级以上分支。结论一次屏气试验剂量团注单层动态扫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确定门脉造影剂峰值的方法。以门脉峰值时间作为扫描延迟时间可获得良好的SCTP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