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脑电双频指数在全麻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电双频谱分析(bispectral index,BIS)作为麻醉和镇静深度监测的指标,是一种脑电信号分析方法。BIS的数值范围是1~100,数值越大,患者越趋于清醒 数值越小,则提示患者大脑皮质的抑制越严重。BIS值在40~60之间往往认为麻醉深度已经足够。它能较好的监测大脑皮层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防止术中知晓及预测意识消失和恢复都有一定的灵敏度,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是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研究已表明,BIS与许多麻醉药物的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本文将对此做一简单综述,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BIS监测。  相似文献   

2.
雷建军  田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134-134
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已在麻醉诱导、维持、恢复等方面显示出优势。现就2004~2008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使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肖旭 《中外医疗》2011,30(35):18-19
目的分析颅脑手术病人不同麻醉深度监测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行脑颅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监测3组病人的术中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记录各组药物的用量、手术完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中知晓率。结果 BIS组及NT组的RR、MAP、HR、SPO2与对照组的数值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患者用药量明显比对照组减少(P〈0.05);术后苏醒时间相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手术以BIS为反馈值调控麻醉药,或采用NT麻醉深度检测仪给予麻醉药都能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有利于病人术后快速苏醒,准确判断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韦天全 《广西医学》2010,32(4):466-468
麻醉深度监测的热点是脑功能的监测,而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等的运算法则,又是建立在对大量脑功能正常成人脑电数据的回顾分析的基础上,是否适合小儿还不清楚,本文对近年来小儿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IS监测调控异丙酚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100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TCI组(n=50):异丙酚通过TCI给药,以HR,BP,瞳孔大小为主;MCI组(n=50):异丙酚通过MCI给药,以BIS依据为主。结果在相似的麻醉深度下,TCI比MCI消耗了更多的异丙酚。脑电双频指数(BIS)与镇静深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正确的反映出病人的镇静程度。结论既BIS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也避免麻醉过深引起呼吸、循环抑制、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以指导麻醉用药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30例择期风心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根据经验以微量泵连续泵注丙泊酚维持麻醉镇静深度;BIS组以微量泵连续注射丙泊酚维持麻醉镇静深度,并且根据监护仪监测的BIS值调整注射丙泊酚的速度来维持麻醉深度,保持BIS值为50~6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IS组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等监测指标更为平稳,BIS波动较小,镇静麻醉药丙泊酚总用量减少,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BIS反馈调控能指导麻醉用药量,获得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并减少麻醉维持中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7.
王太 《医学争鸣》2009,(22):2630-2630
0引言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在临床应用中已经被证实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镇静深度.麻醉深度指数(CSI)是一种新的监测镇静深度的指标,目前有关CSI的临床研究还少见报道.本研究我们旨在观察比较在无手术刺激条件下CSI及BIS监测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患者镇静深度的准确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应用3种声强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监测颅脑手术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听力正常的经头部CT或MRI证实有颅内占位病变须行开颅手术的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 16例,采用丹麦维迪公司四通道Keyt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监测并记录麻醉不同时间点的Ⅰ、Ⅲ、Ⅴ波潜伏期(potential time,PL),观察PL在不同麻醉时间点麻醉深度的变化,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不同麻醉深度和BAEP变化之间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3种声强下Ⅰ、Ⅲ、Ⅴ波的PL都比麻醉前延长,各波波峰逐渐右移,尤以Ⅴ波延长最为明显,并持续至停药时,拔管时各波PL明显缩短,Ⅰ波PL最先缩短,但仍未恢复麻醉前状态.结论 BAEP可用于颅脑手术的麻醉深度监测,3种声强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Ⅰ、Ⅲ、Ⅴ波的PL与麻醉深度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麻醉变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准确判断全身麻醉深度对维持术中麻醉平稳、指导麻醉合理用药、判断麻醉苏醒具有重要意义。脑电双频指数(BIS)是数量化脑电图(QEEN)中的代表性参数,目前认为是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可靠指标。本研究旨在研究无手术刺激条件下吸入麻醉药N2O和地氟醚对BIS的影响,以评价用BIS监测此两种吸入麻醉药麻醉深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抗美  潘妙君  冯智英  祝胜美 《浙江医学》2005,27(2):148-149,F003
全麻中由于普遍地应用大剂量镇痛药和肌松药,麻醉深度的监测又不完善,发生术中知晓的问题日益突出,其发生率为0.1%~2%,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创伤.因此,麻醉深度监测越来越受到重视.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是目前最好的无创监测方法.本文旨在比较BIS、AAI监测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时麻醉深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反馈调控异氟醚吸入麻醉干肥胖病人的可行性。方法将40例择期肥胖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组Ⅰ)和BIS反馈组(组Ⅱ),每组20例。组Ⅰ术中麻醉深度以MAP,HR和对手术刺激的反应为依据调节麻醉深度。组Ⅱ以BIS值作为控制变量,“吸入麻醉执行者”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运算法则对目标BIS值与实测值进行处理,然后按照TCI-1泵预先设定的命令格式每2s输出新的命令至TCI泵,调节异氟醚至呼吸环路的液量。观察全麻诱导插管期,维持期及恢复期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术毕停药后两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睁眼和拔管时间),随访有否术中知晓。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BIS值较基础值明显为低(P〈0.01),术中两组病人的BIS值差别不显著(P〉0.05)。两组BIS高于60的发生率分别为14.03%和7.4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BIS低于40的发生率分别为1.75%和1.21%,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毕唤醒时间组Ⅱ早于组Ⅰ(P〈0.05);术后随访病人均无术中知晓。结论应用BIS值反馈调控吸入麻醉,可更加合理地评估麻醉深度,防止术中知晓,减少麻醉用药量,加快病人苏醒。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dex,BIS)与血流动力学监测相结合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0例,A组以BIS与血流动力学监测相结合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麻醉用药,B组以血流动力学变化、体动、流泪及麻醉医师经验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麻醉药用量。结果A组生命体征较B组平稳(P〈0.05),复苏期间情况(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时间)优于B组(P〈0.05),术后24h内随访患者无l例发生术中知晓,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结论BIS与血流动力学监测相结合有利于判断麻醉深度,减少麻醉用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监测在丙泊酚血浆把控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挑选原则分为BIS组和AAI组各30例,2组都给予丙泊酚血浆把控麻醉,然后分别进行麻醉深度监测与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结果:麻醉诱导插管后AAI值有显著的下降(P<0.05),拔管后AAI值也明显升高。术中AAI与BIS值与丙泊酚把控浓度成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心率和血压值无明显相关。结论:听觉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监测对病人的意识状态的监测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根据临床情况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于佶 《上海医学》1998,21(2):78-80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在围脑干肿瘤手术中进行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双耳刺激、双侧记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 13例围脑干肿瘤 (桥小脑角除外 )进行术中监护。结果 :所有病人在手术操作时 ,均出现 BAEP改变 ,按其改变程度大致可分为轻度改变、中度改变和重度改变三种。结论 :BAEP改变程度能反映脑干功能受影响程度 ,重度改变是脑干功能受到不可逆损害的具体指标 ;术中 BAEP监护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且能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静脉诱导、气管插管、门诊手术和诊断性检查的临床麻醉以及ICU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在急性失血性休克病人中采用双频脑电图指数(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同时结合Miller液体复苏指南进行快速补液却报道较少。本文的目的在于观察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容量复苏与麻醉深度监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判断全身麻醉深度时的准确性及反馈调控输注全麻药物的可操作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反馈组,对照组按常规速度给予麻醉药;反馈组应用BIS监测麻醉深度,调节麻醉药物用量,观察麻醉药物用量盼变化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反馈组的全麻用药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反馈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电双频指数可有效反馈调控输注全麻药物、减少全身麻醉用药,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腹腔镜手术中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实用性.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气管内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BIS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记录术中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麻醉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T2、T3时点MAP与T0相比P<0.05,BIS组麻醉用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而且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腹腔镜手术中起到指导麻醉用药,有助于判断麻醉的深度,减少麻醉药用量,改善麻醉苏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在体温低外循环(CPB)麻醉深度监测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28例择期换瓣手术,分别于CPB前(T1);降温到33℃(T2);稳定低温期(T3);复温到33℃(T4);停CPB后30分钟(T5)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结果 温度对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下降,麻醉深度加深,其相关性良好(P<0.01)。AAI在T4时点(复温到33℃)明显高于其它各时点。AAI的变异系数和变化率都明显高于BIS(P<0.01)。结论 AAI虽然比BIS更灵敏,但抗干扰能力差,不能准确反映麻醉深度的变化;BIS监测麻醉深度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阻滞的镇静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作为一项麻醉技术已被广泛认可和采用。虽然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硬膜外阻滞可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从而提示其可能具有镇静作用,但由于缺少关于术中麻醉深度的判断标准,要获得确切的证据尤其是量化的数据比较困难。近年来由于麻醉深度监测尤其是意识水平的监测研究的进展,如脑电双频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边缘频率(SEF)等技术的临床应用,使该领域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硬膜外阻滞对减少全麻药物的作用静脉麻醉药 多项研究发现硬膜外阻滞或腰麻可以使达到相同镇静或催眠水平时所需要的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仪在老年髋部大手术静脉全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老年髋部大手术静脉全麻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用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指数,采用BIS监测仪监测患者的脑电双频谱指数,记录术前(T0)和麻醉后2 min(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共5个时点的BIS值和麻醉深度指数,以及BIS值与术后谵妄评分的关系。结果:不同的镇静/警觉评分中0~5分的BIS值和麻醉深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0、T1、T2、T3、T4的麻醉深度指数与BI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Pearson相关分析,MDAS评分与麻醉深度指数均呈正相关(r=0.658,P=0.001),MDAS评分与BIS呈负相关(r=-0.624,P=0.002)。结论:BIS监测仪在老年髋部大手术静脉全麻中的应用可以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