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抗原递呈细胞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意义及与鼻息肉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对10例正常鼻粘膜和14例鼻息肉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结果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和CD68表达阳性的巨噬细胞与正常鼻粘膜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抗原递呈细胞-巨噬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可能有重要作用,而且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效应细胞的积聚与介质释放所导致的鼻粘膜慢性炎症损伤可能是鼻息肉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鼻息肉组织炎性细胞中血管通透性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里程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中血管通透性因子(VP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2例鼻息肉标本行VPF的免疫组化染色,双重免疫酶染色以及免疫组化和MGG(may-grunwald giemsa)双重染色,光镜观察。结果:VPF在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VPF可能是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发挥促息肉形成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息肉的组织细胞学特征,探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及甲苯胺蓝特殊染色法观察134例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浸润情况,并进行计数、分组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34例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型有69例,占51.49%,淋巴细胞聚集型有52例,占38.81%,混合型有10例,占7.46%;中性粒细胞聚集型有3例,占2.24%。4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肥大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和浆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嗜酸性粒细胞数与肥大细胞数呈负相关(r=-0.534,P<0.01),淋巴细胞数与肥大细胞数呈正相关(r=0.601,P<0.01),浆细胞数与肥大细胞数呈正相关(r=0.202,P<0.05)。结论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似乎与肥大细胞及Ⅰ型变态反应无关, 各种炎性细胞的浸润及相互作用是导致鼻息肉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对探讨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 (CD68)、T细胞 (CD45RO)、B细胞 (CD2 0 )和增殖核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 (strept avidinoxidase,SP)法对 50例鼻息肉分别做CD2 0、CD45RO、CD68、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 ,结合常规HE染色切片进行分析。结果 ①CD68+ 细胞在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较嗜中性粒细胞性鼻息肉表达率高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CD45RO、CD2 0在鼻息肉均有阳性表达 ,CD45RO与CD2 0呈负相关 (P =0 0 5) ;③CD68阳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鼻息肉上皮PCNA阳性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鼻息肉上皮的PCNA阳性表达和成纤维细胞PCNA阳性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结论 鼻息肉的形成与炎性细胞浸润密切相关。鼻黏膜局部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异常导致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腺体增生是鼻息肉发生的基础 ,CD68+ 细胞可能是鼻息肉中的炎性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布地奈德对鼻息肉中RANTE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息肉组织中RANTES及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的变化,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0例鼻息肉患者分别采用布地奈德1 mg或2 mg鼻腔雾化治疗,并以20例生理盐水治疗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鼻息肉治疗前后的RANTES表达及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经布地奈德治疗后鼻息肉中RANTES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以布地奈德2 mg组为明显,且嗜酸性粒细胞也随之下降,二者有相关性;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NTES是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中浸润的重要趋化因子,布地奈德可能通过下调RANTES的表达,发挥抗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之一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探索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的原因日益引起关注。IE介导的变态反应,微环环境理论和自分泌假说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象做出解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的病理生 过程中发挥着生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鼻息肉中总IgE及IL-5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息肉中总IgE、IL-5的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浸润情况及其相关关系,以分析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鼻息肉,15例正常鼻腔黏膜组织中总IgE阳性细胞分布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鼻息肉中IL-5含量;Chromotrope 2R特染法检测鼻息肉中EOS浸润情况.结果①鼻息肉组织中总IgE、IL-5及EO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鼻腔黏膜组织,P均<0.01;②鼻息肉组织中总IgE与EOS、IL-5与EOS以及IL-5与总IgE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843,0.642,0.667,P均<0.01.结论EOS浸润在鼻息肉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IgE及IL-5则对鼻息肉中EOS浸润发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何种亚型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增多具有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MGG染色 ,观察 2 6例鼻息肉组织中PKC几种亚型PKCα、PKCβ1、PKCβ2 、PKCγ的表达 ,分析何种亚型在鼻息肉EOS增多中起调控作用。 结果 :2 6例鼻息肉组织EOS中均有PKC表达 ,且与Bcl 2mRNA及其蛋白成正相关 (r1=0 .0 87 5 ,r2 =0 .0 82 3,P <0 .0 1) ,其中PKCα为强表达 ,而PKCβ1、PKCβ2 为弱表达 ,PKCγ则不表达。结论 :EOS增多主要是由于激活了PKC这一信号传导途径 ,使EOS凋亡受到抑制、生存延长 ,致使其数量增多 ,且主要是PKC亚型中的PKCα在鼻息肉组织EOS增多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罗  张伟 《耳鼻咽喉》2001,8(5):296-299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在体内和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加深对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作用机制的认识。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标记鼻息肉中的凋亡嗜酸性粒细胞。比较经布地奈德喷鼻治疗6-8周和未经治疗的鼻息肉组织(各16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状况。同时将未经治疗的鼻息肉组织取出,体外培养2、6和10天,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的鼻息肉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地塞米松体外培养的鼻息肉组织中的凋亡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而对照培养的鼻息肉组织中,至培养10天,也仅见散在凋亡嗜酸性粒细胞。(2)培养2天和6天时,地塞米松培养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培养组(P<0.01),至培养10天时,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3)鼻腔布地奈德治疗后的鼻息肉组织中未见凋亡嗜酸性粒细胞。结论:体外研究证实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理论在炎性反应消散机制中的作用,但体内研究却未观察到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平阳霉素治疗前后鼻息肉病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情况 ,探讨平阳霉素治疗鼻息肉病的机制。方法 :平阳霉素 4mg息肉内注射 ,每周 1次 ,5次为 1个疗程 ;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检测凋亡细胞 ,与相邻连续的苏木精 伊红染色片对位对照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治愈 7例 ,好转 12例 ,治愈率为 36 .8% ,好转率为 6 3.2 % ;平阳霉素治疗前鼻息肉病组嗜酸性粒细胞表达 [(35 .0 3± 19.90 )个 ]显著高于对照组 [(5 .2 1± 6 .4 3)个 ](P <0 .0 1) ;治疗后鼻息肉病组嗜酸性粒细胞表达 [(7.6 4± 1.4 2 )个 ]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治疗后鼻息肉病组嗜酸性粒细胞AI[(4 4 .4 7± 8.97) % ]高于治疗前 [(2 0 .5 3± 7.6 6 ) % ](P <0 .0 1)。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是鼻息肉病鼻息肉组织中主要的浸润炎性细胞 ;平阳霉素可通过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凋亡达到治疗鼻息肉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检测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探讨Eotaxin-1在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20例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代偿性肥大的下鼻甲黏膜15例,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otaxin-1的表达,比较两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分析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与Eotaxin-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上皮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现象明显,间质为大量疏松结缔组织,其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有时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内未见真菌菌丝和孢子;②Eotaxin-1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细胞中有少量表达,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表达Eotaxin-1明显增多(P<0.05),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间质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Eotaxin-1;③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和Eotaxin-1的表达明显相关(P<0.05)。结论真菌球型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呈慢性炎症改变,其中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真菌可能通过介导Eotaxin-1的过量表达,引起嗜酸性粒细胞聚集活化增多,是真菌球型鼻窦炎合并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拮抗Eotaxin-1发挥功能可能对其临床防治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wNP)和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CRSsNP)患者某些主观症状、客观检查和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以及临床表现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42例CRSsNP患者和33例CRSwNP患者的主观症状采用视觉类比法(VAS)进行评分;对鼻窦CT和鼻内镜检查这2项客观检查的结果分别采用Lund-Mackay法和Lanza-Kennedy法进行评分;对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采用自动化检测仪计数,黏膜EOS于×400显微镜下计数;对黏膜中IL-5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对比CRSsNP和CRSwNP患者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客观检查结果同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结果:①CRSsNP和CRSwNP患者的总体症状和5个主要症状评分总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相比CRSwNP患者,CRSsNP患者鼻分泌物症状VAS评分显著增高(P<0.05),嗅觉障碍症状VAS评分则显著降低(P<0.01);②相比CRSs-NP患者,CRSwNP患者的CT、鼻内镜检查评分,外周血及黏膜EOS计数和IL-5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均P<0.05);③CT和鼻内镜检查评分同外周血、黏膜EOS计数以及IL-5表达量正相关(P<0.01)。结论:CRSsNP和CRSwNP患者在总体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差别不大,但CRSwNP患者表现出更为严重和广泛的黏膜病变,这同黏膜局部更为显著的EOS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Lung and synovial fibroblasts produce VCAM-1 in response to TNF-alpha. However, the massive infiltration of eosinophils, the effects of the increased amount of TNF-alpha and the production of VCAM-1 in human nasal polyp fibroblasts are not yet fully understood.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role of VCAM-1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its expression in nasal fibroblasts. METHODS: Nasal fibroblasts were isolated from human nasal polyps and after four passages, the cells were stimulated with TNF-alpha and VCAM-1 expression was examined by ELISA, flow cytometry, and RT-PCR. The activation of NF-kappaB induced by TNF-alpha was determined by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expression of VCAM-1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VCAM-1 protein and mRNA were expressed in unstimulated controls and remarkably increased by TNF-alpha stimulation. NF-kappaB activity was enhanced by TNF-alpha stimulation and remarkably suppressed by NF-kappaB proteasome inhibitor.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discovered that nasal fibroblasts produce VCAM-1 protein and mRNA and that production is increased by TNF-alpha stimulation. Furthermore, VCAM-1 expression in nasal fibroblasts is induced through an NF-kappaB-dependent pathway. These findings might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using NF-kappaB inhibitors as a treatment for nasal inflammatory diseases such as polyp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其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的机制和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新鲜鼻息肉标本和30例肥大下鼻甲黏膜中AQP-4的表达及分布水平,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鼻息肉和下鼻甲黏膜的上皮细胞、固有层腺体细胞、血管及血窦内皮中均可检测到AQP-4分布;鼻息肉上皮细胞、血管及血窦内皮中阳性细胞数均高于下鼻甲黏膜,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QP-4在鼻息肉上皮细胞和血管及血窦内皮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提示AQP-4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异常分布可能是鼻黏膜水肿的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鼻腔黏膜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根据有无鼻息肉可分为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和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鼻息肉组织常见有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 浸润增多,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可将CRSwNP分为两个亚型: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ECRSwNP)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nonesinophil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nonECRSwNP);将慢性鼻窦炎分为: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osinophil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ECRS)和非嗜酸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non eosinophilic,NECRS)。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备受学者们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嗜酸性粒细胞在鼻窦炎鼻息肉炎症趋化、息肉形成、分型和预后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5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在鼻息肉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1例鼻息肉患者、1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及6例正常人组织匀浆中IL-5含量;对15例鼻息肉、11例慢性鼻窦炎及6例正常人进行HE切片染色,以观察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①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及正常对照组IL-5含量(pg/mg)分别为23.44±6.68,16.41±3.09,12.86±4.17,鼻息肉组织IL-5含量高于慢性鼻窦炎及正常对照组(P<0.01)。②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及正常对照组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为7.42±2.33,1.30±0.59,1.07±0.70,鼻息肉组嗜酸性粒细胞数高于慢性鼻窦炎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鼻息肉是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过程,对嗜酸性粒细胞有活化作用的IL-5对鼻息肉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鼻息肉组织中检测CD3和CD69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鼻息肉组织中T淋巴细胞表面标记CD3和早期活化标记CD69的表达,探讨人鼻息肉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状况。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21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CD69的表达,并与健康人下鼻甲黏膜及外周血进行比较。结果鼻息肉组织中有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 (39.65±2.08)% ];鼻息肉组织及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均表达CD69分子,其水平分别占T淋巴细胞总量的 (36.96±2.50)%和 (4.66±0.18)%,在用多克隆刺激剂短期(5h)刺激后,两者CD69的表达均增加[分别为(59.88±2.59)%、(92.76±0.55)% ];而在健康人下鼻甲黏膜中几乎未见T淋巴细胞,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刺激前CD69的表达较低[ (1.82±0.25)% ],但在刺激后几乎全部活化 [ (98.54±0 28)% ]。结论 鼻息肉组织中有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且高度表达CD69分子,提示鼻息肉组织中T淋巴细胞处于异常免疫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IL-15mRNA在鼻息肉与下鼻甲中表达的差异及其与Bcl-2、Bcl-XL表达的关系,明确鼻息肉中IL-15的来源,探讨其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24例鼻息肉与8例下鼻甲的IL-15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Bcl-2及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 鼻息肉组中IL-15mRNA在黏膜下固有层浸润的以EOS为主的炎症细胞有很强的表达,与下鼻甲组IL-15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5mRNA在多数鼻息肉中的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有表达,且强于在下鼻甲组的表达。黏膜下固有层炎症细胞IL-15mRNA的表达与Bcl-XL的表达有相关性(r=0.592)。结论 IL-15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作用于位于黏膜下固有层中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并通过Bcl-XL途径诱导的凋亡抑制在鼻息肉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IL-15在鼻息肉中黏膜下腺体的表达强于在下鼻甲中的表达,可能参与了鼻息肉形成过程中黏膜下腺体分泌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探讨哮喘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CRSwNP)患者外周血、鼻息肉组织炎症细胞数目和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并接受鼻内镜手术的CRSwNP的住院患者,根据患者症状以及术前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的结果纳入明确诊断哮喘的患者21例,同期随机纳入CRSwNP不合并哮喘的患者56例作为对照比较。所有患者均为双侧鼻息肉,术前CT评估患者息肉严重程度大致相同。术前空腹采血分类计数炎症细胞、检测吸入物变应原。术前1周对患者进行盐水冲洗鼻腔、抗生素治疗、鼻喷激素及黏液促排剂规范化治疗,术中取同部位鼻息肉标本进行切片HE染色,高倍镜下分类计数以嗜酸粒细胞(EOS)为主的各炎症细胞。并统计所有患者2次及多次鼻内镜手术情况。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SwNP合并哮喘组比CRSwNP不合并哮喘组有着更高的外周血EOS百分比(P<0.05),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无明显差异。而CRSwNP合并哮喘组与CRSwNP不合并哮喘组相比组织EOS、浆细胞、淋巴细胞、NEU及炎症细胞总数的绝对值及百分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哮喘组患者患变应性鼻炎比例及二次手术率较非哮喘组高(P<0.05)。结论炎症细胞数目和比例与CRSwNP合并哮喘有一定相关性,合并哮喘患者提示有更高可能外周血EOS升高。哮喘可能影响鼻息肉组织中炎症细胞分布,但局部炎症细胞的数目和比例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