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我院PRK术后应用 0 1%氟米龙滴眼液导致的高眼压 62眼予以报导 ,提示眼科医生慎重用药〔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6~ 2 0 0 0年开展PRK手术 2 680眼 ,术后应用 0 1%氟米龙滴眼液导致的高眼压 62眼 ( 2 3 % ) ,其中男 44眼 ,女 18眼。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48岁 ,平均年龄 2 2 5岁。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数为 -1 75D~ -6 5D ,平均 -4 75± -1 75D ,柱镜屈光度数为 -1 0D~ -2 2 5D ,平均 -1 75± -0 75D。术前眼压 14~ 16mmHg ,平均眼压 15 8± 1 12mmHg ,术前裸眼视力为 0 1~ 0 2 ,最佳矫正视力 0 8~ 1 0。术前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患者短时间药物干预后的眼压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6年2月我院眼屈光外科中心LASIK及LASEK手术病例,其中17例23眼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升高超过5 mmHg(1 kPa=7.5 mmHg),经短时间药物干预眼压降低至正常后.对眼压进行24-3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23眼中激素中度反应性19眼,激素高反应性4眼,停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并短时间应用药物降眼压至正常,在24-36个月的随访中17眼眼压保持稳定,6眼眼压停药后短期内再次升高,在激素中度反应性19眼中有3眼眼压再次升高,发生率15.7%.在激素高反应性的4眼中发生眼压再次升高3眼,占75%;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随访期内没有观察到视野和视盘的改变.结论 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高眼压早期应用药物降压后,多数患眼在近期及中长期随访中眼压稳定;激素高反应性患者近期眼压再次升高的发生率高于激素中度反应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方法对行LASEK术的416眼术后滴用皮质类固醇(0.1%氟米龙)滴眼液4个月,观察眼压变化,对高眼压者给予治疗。结果18眼发生了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发生率为4.33%,经停用皮质类固醇滴眼液,给予0.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仅1例加服醋甲唑胺,眼压均降至正常,视力完全恢复。结论术后定期随访,及时发现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治疗后不影响视力恢复。术前认真检查发现可疑病人,术后定期随访,有助于提高LASEK治疗近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005/2009年间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或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的1580例3160眼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有38例68眼发生了高眼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8~33岁,术前屈光度为-4.00~-12.00D,发病时间为手术后14~30d,发生率为2.2%。其中LASIK术后继发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患者16例30眼,LASEK术后继发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患者22例38眼,38例68眼中均为局部使用氟米龙或百力特滴眼液,用药时间20~90d,视力不同程度下降及眼压升高,个别患者伴有角膜上皮水肿。停用糖皮质激素后根据眼压情况采用局部或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所有患者视力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待眼压下降后将皮质类固醇滴眼液逐渐减量和停药。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可引起部分患者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特点给予充分的警惕,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对准分于激光光学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病例,观察和统计分析术后眼压测量值减低的情况。随机抽样156眼,平均年龄30.28.65岁,术前平均眼压2.37kPa,按等值球镜屈光度分为3组统计分析术后眼压。PRK术后1年时平均眼压1.45kPa,较术前减低了0.92kPa有统计学意义。PRK手术后眼压测量值较术前明显减低,在术后6月后趋于稳定。术后1年时眼压测量值与术前近视屈光度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近视眼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眼压变化并建立一个真实眼压估计的统计模型。方法 分别对47例(93眼)接受LASIK手术近视眼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至少6月以上用非接触气动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同时测量手术前后的中央角膜厚度和中央角膜曲率,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压变化,并利用术后眼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通过多变量线性回归法建立一个估计真实眼压的模型。结果 术后眼压测量值比术前下降(5.65±1.71)mmHg,差异有显著性,t=8.65,P=0.00。术前眼压(代表真实眼压)与术后眼压、术前后中央角膜厚度下降率和中央角膜曲率差显著相关,P=0.00,R2=0.73。结论 近视眼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偏低,尽管可以利用术后眼压和角膜厚度及曲率的变化建立一个估计真实眼压的统计模型,但其它的相关影响因素仍需要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非激素类药物代替激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PRK术后发生一级以上Haze的患者分组,13只眼使用氟美童眼液(氟组)、22只眼在使用氟美童眼液的基础上加用麝珠明目滴眼液(氟 麝组)、对于有Haze及眼压增高的病例只使用麝珠明目滴眼液(麝组),于术后3月、6月随访视力、Haze、屈光度。结果:氟美童组术后3月haze的情况与眼压增高伴haze组(麝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余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时haze观察各组均有效,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麝珠明目滴眼液可明显减轻激素类眼液的副作用,可望成为防治角膜Haze的一种新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RK术后2年的眼压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对接受PRK手术的121只术眼进行了2年的跟踪观察,术前按术前屈光度分为3组,I组:-6.0D以下;Ⅱ组:-6.25D--9.0D;Ⅲ组:-9.25D以上。并对术眼不同阶段NCT测量值进行多元分析。结果:各PRK术后NCT眼压测量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切削厚度与眼压差存在显著相关性;术后眼压发生有规律性变化与术后常规应用激素类药物有关。结论:PRK后NCT眼压测量值低于术前并发生有规律性变化,术后眼压与角膜厚度、角膜切削厚度、角膜前表面曲率改变及拂炎眼液的用药时间、次数有关,并且测量值受NCT工作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LASIK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临床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分型,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以来LASIK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患者的病历(包括外院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LASIK术后继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患者34例64眼,男18例,女16例,年龄18~35岁,手术前等值球镜为-3.50~-14.00D,发病时间为术后6~28d。结果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普通型、上皮水肿型、层间积液型、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型、角膜扩张型。其中普通型46眼,其临床仅表现为高眼压;上皮水肿型4眼,除高眼压外,裂隙灯检查可见全角膜上皮水肿;层间积液型2眼,裂隙灯下可见角膜层间有积液,角膜中央测出为低眼压,但从周边测可发现眼压升高;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型4眼,其特点为高眼压,裂隙灯检查可见类似弥漫性板层角膜炎表现,皮质类固醇治疗加重病情,降眼压治疗有效;角膜扩张型8眼,临床表现为高眼压,角膜地形图可发现角膜扩张。结论LASIK术后继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围手术期的眼压变化规律、变化原因和皮质类固醇对眼压的影响,应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在PRK术前、术后3天、6天、10天及1月时对高度近视组(47只眼)和中低度近视组(34只眼)分别进行眼压测量。结果:平均眼压在术后6天内呈下降趋势,高度近视组下降了1.16kPa,中低度近视组下降了0.87kPa,术后6天至术后1月呈上升趋势,高度近视组上升了0.40kPa。中低度近视组上升了0.29kPa。结论:围手术期眼压有波动过程,术后角膜表面变平、角膜水肿和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参与影响眼压的变化。判断皮质类固醇对眼压的影响需根据术后眼压的变化量及术前眼压,对高度近视患者尤应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1.
马彦  李志辉 《眼科》1998,7(2):76-78
对445例(855只眼)进行只矫正近视而未同时作散光矫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观察3~12个月。结果表明,无论观察3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后散光增加病例明显少于散光减少的病例,同时与RK术后散光变化情况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明显优于术后有激光增加趋势的RK术,散光的改变与手术中眼球转动,停机,激光切削中心与光学中心偏离,激光能量不稳定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武国恩  谢立信 《眼科》1998,7(2):73-7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肌性视疲劳与切削偏心的关系。方法,对8例16只眼近视性屈光不正行PRK后随访6~14个月,视力均在0.8以上且主观接受棱镜矫正的肌性视疲劳者,根据术后与术前的角膜地形图及其相减图的数据,按Holladay法计算角膜实矫屈光度D,检测偏离瞳孔中心的切削偏心量h(以mm为单位)及方向,用公式(棱镜度)δ≈D  相似文献   

13.
LASIK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廉井财  叶纹  周得佑 《眼科》1999,8(1):3-7
目的:探讨LASIK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928只眼。结果:术中主要并发症有薄角膜瓣、不完全角膜瓣、游离角膜瓣、角膜瓣偏离中心、层间异物残留、角膜瓣皱褶和结膜下出血等;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眩光、欠矫或过矫、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角膜瓣异位、角膜瓣边缘瘢痕及角膜中心色素沉着等。结论:对手术技术的熟练掌握及有效地处理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安贺拉眼液在PRK术后的止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泳  王康孙  张建华 《眼科》1999,8(2):71-73
为了评价安贺拉眼液在PRK术后的止痛作用。方法随机选择60只眼,除4只眼外皆为双眼自身对照。分为两组,每组各30只眼。PRK术后分别滴用安贺拉和佳贝眼液,佳贝组作为对照组,记录疼痛程度及观察角膜上皮愈后情况,共随访3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RK和LASIK术后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不同屈光度患者804只眼术前、术后的眼压、角膜厚度及切削深度,应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对眼压测量的影响。结果:角膜厚度随屈光度增加而变薄,术前眼压与屈光度和角膜厚度无关,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明显低于术前,且高度近视组低于中低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患者术后眼压降低的原因可能主要由于手术导致角膜中央变薄,前弹力层被破坏,使角膜形态学改变,由此引发气体动力学的变化,使得气体压平眼压计读数发生误差,眼压值变低。故应对气体眼压计读数进行修定,防止屈光性手术后激素性青光眼的漏诊造成的视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193nm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正139例近视、屈光度为-2.25~-9.00D的257只眼的疗效,随访6个月至1年。术后1年随访时,低中度组(≥-6.00D)81.25%的屈光度在±1.00D以内;高度组(>-6.00D)则为69.57%。术后裸眼视力≥0.5和≥1.0者,低中度组为97.5%和77.5%;高度组为100%和73.3%。术后无3级及其以上的、具有临床意义的角膜上皮下混浊。看来,PRK为目前矫正近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跃国  朱秀安 《眼科》1997,6(1):7-9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预测性。方法采用SCMD气动式角膜切割刀及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中低度近视(等值球镜-2.00D~6.00D,平均-4.61±0.98D)41例74只眼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术后自觉症状轻微,无角膜雾状混浊及眼压升高。术后第1天即可获良好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在术后1个月基本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1.0者达94.6%,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达89.2%.在±0.50D以内的达62.2%,所有术眼的矫正视力均≥1.0。结论LASIK对于治疗中低度近视有很好的疗效,无明显并发症,对于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10D以上近视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郭鸣华 《眼科》1997,6(1):14-17
为了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10.00D以上高度近视眼的效果.我们对在本中心接受了PRK的114只-10.00D以上高度近视眼的半年随访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两组:T组≥-10.00D<-15.00D,83只眼;n组)-15.00D<-22.OOD,(等值球镜)31只限。术后探眼视力>1.O(或>术前最好矫正视力)在Ⅰ组为30.1%,Ⅱ组为25.8%;≥0.5(或比术前最好矫正视力下降≤4行)在Ⅰ组为65.1%,Ⅱ组为58.1%。最好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在Ⅰ组为9.6%,Ⅱ组为12.9%。剩余屈光度(等值球境)≤-1.00D在Ⅰ组为56.6%,Ⅱ组为18.4%;其均数及标准差在Ⅰ组为-1.14±0.99,Ⅱ组为-1.44±1.10D。角膜上皮下混浊Ⅱ组重于Ⅰ组。结果表明:PRK治疗-10D以上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但屈光回退明显,其预测性及稳定性差于-10D以下近视眼。  相似文献   

19.
PRK术中角膜上皮的去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昌  麦才铿 《眼科》1998,7(4):202-204
目的:了解PRK术中激光(L组)、激光加机械刮除(L+S组)及机械刮除(S组)三种去除角膜上皮方法在操作时间、术后上皮修复、视力、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切削偏中心及角膜中央岛发生等方面的异同。方法:对上述三种方法去除角膜上皮的PRK术后追踪超过半年的496例(964只眼)近视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组刮除上皮的时间是其它组的2倍,其上皮修复也相对较慢,偏中心及过矫发生的比例及程度也较重;L组屈光欠矫及中央岛的发生较多;L+S组视力最好。三组Haze发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激光去除上皮快捷、中心位易确定、术后恢复较快,但有时因角膜表面水分积聚不均、患眼眼球转动、角膜厚度的个体差异等可能导致角膜上皮去除不彻底或小岛残余;机械刮除角膜上皮彻底、可减少过多激光脉冲叠加对角膜的热损伤、玻璃体的扰动及视网膜的震荡,但因耗时长,角膜干燥变薄,术后易产生过矫,同时术中如角膜变混,中心位也较难确定;激光加机械刮除兼有二者的优点,并可克服其缺点,应视为首选。但对超高度近视,尤其患眼有严重近视眼视网膜病变时,可考虑机械刮除角膜上皮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晶体植入后后发障二期连续线形撕后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首雁  乔秀娟  董春光 《眼科》1998,7(3):154-155
研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发障的处理方法。23只眼后发障中游离人工晶体光学部上方180°,轻下推人工晶体,于旁中心混浊后囊膜作一穿刺孔,然后由穿刺孔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的间隙注入透明质酸钠,再沿后囊膜穿刺孔边缘线形连续撕成一个直径约4mm圆孔。全部术眼后囊膜中央均得到一透明视区。3例玻璃体溢出改成截囊。连续性线形撕后囊可使人工晶体后发障获得透明视轴,并维护了周边囊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