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射频消融术前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方胜  刘松  辛辉 《山东医药》2003,43(4):15-17
选取初步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欲行射频消融(RFCA)的患者328例,在做RFCA之前均先行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每例患者均诱发出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应用多导心电图(ECG)同时记录,并通过TEAP时多导ECG标测资料与心内电生理资料进行对比观察,找出TEAP检查对PSVT的诊断规律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本组328例初诊为PSVT患者在行TEAP检查之后均做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并且射频消融均获成功;其中316例TEAP诊断与心内电生理及射频消融结果符合,TEAP与心内电生理符合率为96.4%。TEAP 12例不符合诊断病例,其诊断错误主人由于P波记录不表、RP标测不准确及不能做心室起搏观察室房逆行传导等局限性造成。认为在PSVT射频消融手术之前行TEAP电生理检查,可初步了解PSVT性质、分类,明确诊断,简化射频消融操作手续,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降低放射线照射的损害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食道心房调搏(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索(EPS)的相关性。方法:78例PSVT患者于射频消融术(RFCA)前接受以DF-4A型电生理刺激仪进行的TEAP(行程序刺激,刺激PSVT发作,记录心房、房室结不应期及PSVT诱发窗口),并于RFCA中接受EPS检查。分析判断PSVT机制的相关性。结果:78例PSVT患者TEAP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符合率在房室结双径路、左侧旁道、右侧旁道分别为90.9%、92.3%、89.5%(P分别<0.01,<0.01,<0.05)。结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道射频消融术前的心房调搏检查能初步判定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了解其发病机制,对于心内电生理检查和选择手术方法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柳平  邓靖 《山东医药》2008,48(9):81-82
对2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结果 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7.3%.认为射频消融是治疗PSVT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标测,严格控制射频能量及时间是提高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和合并症。方法:入选48例PSVT患者,均根据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诊断,而后行射频消融术,对射频消融术方法及术中、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6例(95.83%)治愈,2例(4.17%)失败,4例(8.33%)出现合并症。2例复发再次行RFCA,其后随访6月,均未再发作心动过速。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索联用阿托品对判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消融终点的意义。方法:219例PSVT患者在消融后联合应用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以不能诱发PSVT为消融终点。结果:219例患者消融后以静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后确定消融终点,结果随访3~36个月,均无PSVT复发。结论:对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联合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后心内膜电刺激,不能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消融终点是杜绝复发的终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52例PSVT进行射频消融,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4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28例,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最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总成功率98%,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1~2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治疗PSVT时充分的人才、技术及设备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52例PSVT进行射频消融,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4例,房室折返型心动过速(AVRT)28例,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最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消融总成功率98%,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1~20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基层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治疗PSVT时充分的人才、技术及设备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临床诊断为PSVT患者74例,通过TEAP检查予以诱发以及终止PSVT,记录并分析PSVT心电图参数,包括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等,并与心腔内电生理(IEPS)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EAP检查的诱发窗口、诱发频率、房室结不应期与IEPS检查结果相关性良好(P<0.05), TEAP检查诊断PSVT的符合率达83.8%(62/74),诱发的PSVT均能通过TEAP予以终止。结论 TEAP检查可有效评估PSVT的电生理特性,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7月我院用射频消融 ( RFCA)方法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PSVT) 4 0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2 2~ 69岁 ,平均为 41岁。有 PSVT反复发作史 3~ 3 0年 ,经心电图或食管心房调搏证实。所有病例均为常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预防发作者 ,无介入性导管操作的禁忌征。入院后经检查未发现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在 RFCA前均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诊断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RT ) 18例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2 2例。消融方法 :经检…  相似文献   

10.
导管射频消融(RFCA)是根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非常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本文总结23例PSVT接受RFCA治疗的结果,评价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作者比较了17与19例分别接受过开胸与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临床效应、投入的人、财、物等参数.结果:RFCA能有效治疗包括房室结(AVNRT)与房室(AVRT)折返的PSVT患者;对于AVRT,二者成功率、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开胸手术比较,RFCA操作时间短,参加人数少,住院天数包括术前准备与术后恢复以及术后陪床天数均明显缩短,P<0.05;而二者住院费无显著差异(P>0.05),所需最低设备投入费大致相等.提示RFCA治疗PSVT具有适应证宽、快捷、高效、安全、损伤小,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但与开胸术比较,RFCA显著增加(P<0.05)的X线曝光量则提示:开展RFCA,需有充分的医患防护意识和良好的防护设备.  相似文献   

12.
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及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食管心房调搏对19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及定位诊断结果,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经食管心房调搏对慢-快型AVNRT及顺向性AVRT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对少见型AVNRT的诊断敏感性低(25%)。结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食管与体表心电图P^-波起始与极性是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关键。经食管心房调搏对心动过速旁道定位误诊原因主要是心动过速时体表心电图P^-波往往与T波融合,导致V1、I导联P^-波极性及V1导联P^-波起始部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诱发与终止的价值。方法:选择237例有心动过速发作史的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如果诱发出阵发性室上速,进行12导联心电图记录后,予以短阵快速刺激或程序期前刺激终止之。另外对54例急诊PSVT患者直接予以短阵快速刺激或程序期前刺激终止之。结果:在被检的237例患者中诱发出PSVT148例,占62.4%(其中房室结双径87例,房室折返为61例)。对其202例PSVT患者均采用短阵快速刺激或程序期前刺激。PSVT即刻终止的有196例,转复成功率97%。结论:经食管心房调搏可作为PSVT筛选检查及终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使用无创伤性食管心房调搏(TEAP)心电生理检查法,对58例原因不明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在非发作期进行程控或非程控心脏刺激,旨在探讨PSVT的发病机制,电生理特征以及TEAP对其临床研究的价值。结果:诱发示PSVT的共47例(折返机制),占81.0%,不能诱发11例(非折返机制),占19.0%。说明折返机制系PSVT的主要发病机制。又根据程控刺激中所表现的不同心电生理特征,47例折返性PSVT又可分为不同机制的折返。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23例,房室折返性17例,心房内或窦房折返性7例,说明前两种折返系折返性PSVT的主要折返机制,与国内外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异丙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试验在经食管心房调搏中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异同。方法 8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54例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组,2μg/min静脉滴注),33例用阿托品(Atr组,0.04mg/kg静脉注射)后重复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 异丙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诱发成功率分别为83.3%、66.7%,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阿托品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均可取得大致相同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发成功率,仅在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RFCA)患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心肌酶浓度变化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与RFCA诸因素的关系。探讨RFCA对心肌的损伤程度。方法:采用酶连续检测法,分别测定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丁)患RFCA术前及术后即刻,6、12、24小时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丁)的浓度。结果:RFCA患CK,CK—MB,AS丁均于术后即刻升高,术后6小时达到峰值.12小时下降,24小时除CK外,均恢复正常(P均<0.05)。经相关分析表明CK。MB活性变化的峰值升高程度与消融时间,平均功率及累计能量均无线性关系(r=0.14,r=0.19,r=0.27,P均>0.05),而与消融靶点个数高度正相关(r=0.84,P<0.001),与消融次数也有显关系(r=0.52,P<0.01)。结论:RFCA对心肌组织确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持续时间短,损伤轻,恢复快。这提示RFCA系安全有效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1例80岁以上的超高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消融治疗。结果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因髂动脉迂曲选择对侧动脉或使用长血管鞘跨过迂曲部位消融成功4例。术中发生心力衰竭1例,在导管操作及电生理检查中诱发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5例。主动脉瓣狭窄应用直接穿间隔法后消融1例。在放电时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穿刺点出现血肿1例。11例首次消融均成功。术后随访24个月均未复发,也无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高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消融治疗安全有效,但根据不同个体电生理特点需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对局部心肌组织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术 (RFCA)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肌酸激酶 (CK) ,肌酸肌酶同功酶 (CK MB)及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浓度变化及与RFCA诸因素的关系。探讨RFCA对心肌组织损伤程度。方法 采用ELISA一步夹心免疫测定法 ,分别测定 4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患者RFCA术前及术后即刻 ,6h ,12h ,2 4h血清cTnT以及上述心肌酶浓度。结果 RFCA患者cTnT ,CK ,CK MB ,AST均于术后即刻升高 ,术后 6h达到峰值 ,12h下降 ,2 4h除CK外 ,其余均恢复正常 (P均 <0 0 5 )。经相关分析表明cTnT活性变化的峰值升高程度与消融时间 ,平均功率及累计能量均无线性关系 (r=0 .33 ,r =0 .2 5 ,r=0 .2 9,P均 >0 0 5 ) ,而与消融靶点个数高度正相关(r=0 .81,P <0 0 0 1) ,与消融次数也有显著关系 (r=0 .5 1,P <0 0 1)。结论 RFCA对心肌组织确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但持续时间短 ,损伤轻 ,恢复快。提示RFCA系安全有效的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方法。测定cTnT可作为临床判断RF CA对心肌损伤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