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煎厥”一词,在《素问》中两处提及。《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以下简称“前者”)。另《脉解篇》曰:“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为煎厥”。(以下简称“后者”)二者名同实异,宜细甄析。一、发病机理迥异前者多由烦劳损伤,虚阳亢盛,肝肾阴精亏损所致,病位不惟在肝还涉及到肾。如遇炎夏季节,长期感受暑热,使体内阳气愈张,煎熬津液,更易导致前者  相似文献   

2.
煎厥,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其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经讲义》释煎厥曰:“一古病名,是阳气亢极、煎熬津液而致气逆的一种病。”《实用中医内科学》在厥证的历史沿革中提及煎厥,但在各论中却没有一种厥证与煎厥相称。古病名可以不再沿用,这个概念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就此笔者述拙见于后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学之脑血管意外,属中医学的中风范畴,前人不乏论述。因本病多来势迅猛,“一如天地问之疾风暴雨,迅不及掩”(《中医各家学说》),故以中风名之。笔者在从事临床工作之余,对中医文献中有关涉及本病的认识进行了整理和学习,获益良多,现讨论如下。1 病名 脑血管意外,现代分为脑出血与脑缺血二种。其症状虽有不同,但常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失语、偏身瘫痪,或有头痛、恶心、呕吐,伴血压增高等。根据中医文献中的症状描述可以认为,《内经》所谓“煎厥”、“薄厥”及“大厥”等均属此范畴。厥者,昏厥也。正如张锡纯认为,“脑充血证即《内经》之所谓厥证”,“其曰薄厥者,言其脑中所菀之血,激薄其脑部,以至于昏厥也”。由此可证。另外,张景岳所曰“非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厥的基本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可胜 《中医杂志》2004,45(10):786-787
通过对《伤寒论》各篇有关厥的条文研读、比较、分析,探讨厥亦即手足厥冷这一主证形成的病因、病机,提出致厥的基本病机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阳虚致厥、阳郁致厥、血虚致厥,并给出具体方剂.最后进一步总结出各种厥证实际上常是上述几方面综合形成的结果,仅是侧重不同.因此,临证时凡遇见各种厥证,当主要从上述3个方面探讨,辨其轻重缓急,确立治法方药,则厥证可除.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来,我科用针刺疗法收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5例,获得满意效果,现将其疗效分析如下.本组65例均为遗留肢体偏瘫等后遗症,而收入我科的家庭病房者。其中因脑血栓所致者53例,脑溢血所致者12例。偏瘫部位在左侧者38例,右侧者27例,伴有面瘫者26例。血压平均值为20±3.3/12±1.3KPa,全组年龄最小为43岁,最大年龄为82岁,以50~70岁间为最多,平均年龄为62±11.1岁.性别为男性者32例,女性为33例。从事脑力劳动者14例,体力劳动者51例。病程最短者为一周,最长者为二年,少于半年者44例,≥半年者15例,≥1年者6例。辨证施针方法根据本组患者多属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后中伤经脉而致肢体偏废的特点,采用下列方  相似文献   

6.
7.
针刺治疗脑血管意外5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87年9月至1988年8月,本人在病房共接治脑血管意外病者50例,效果尚属满意,兹小结于后.临床资料50例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男:女=1.17:1.年龄<40岁者2例,41~50岁者8例,51~60岁者22例,61~70岁者10例,>70岁者8例,50岁以上发病者占本组病例的80%。其中,最大的92岁,最  相似文献   

8.
三种不同针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艳慧  靳瑞 《中国针灸》1993,13(4):35-38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佐以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30例脑血管意外昏迷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鼻饲能全力 ,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 2组营养指标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 ,并发症少 ,病死率低 (P <0 .0 5 )。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1994年1月~1999年10月采用中药、针灸和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脑血管意外恢复期病人38例(下称治疗组),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4例(下称对照组)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析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中医康复方法,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122例,对其进行中医康复指导,对于治疗效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康复指导后,122例患者中有110例患者恢复了基本自理能力,剩余的小部分患者由于中医康复指导较晚,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结论 在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中医康复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恢复速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脑血管意外56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颈夹脊穴在治疗脑血管意外中的疗效。方法 :取颈夹脊穴 ,头皮针运动区。结果 :共观察 5 6例 ,总有效率 98.2 %。提示 :颈夹脊穴对于脑血管的侧支循环的形成 ,病灶的修复 ,复活处于缺氧麻痹状态的细胞 ,使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多见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半身瘫痪。属于中医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范畴。是目前发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的病症之一。笔者用电针治疗本症2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62例中男性168例,女性94例,其中出血性脑血管意外106例,缺血性?..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后不为人重视的睡眠障碍现象,探讨其可能的成因,并介绍相关中医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6.
罗洪勇 《陕西中医》2008,29(2):184-185
目的:观察通腑泻下法对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腑泻下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d和3d及脱机后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d动脉血氧分压、PaO2/FiO2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9±4.5d较对照组14.1±6.2d显著缩短(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等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腑治疗,有助于尽快控制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在脑血管意外病人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6月份收治的86例脑血管意外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4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下与常规护理下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结果:在相同的药物和护理下配合康复治疗后,康复组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数,惠肢功能恢复状况,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病人的病程中作用显著,特别是康复锻炼对促进功能恢复减轻并发症、预防畸形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梁东辉 《新中医》1991,23(8):34-34
脑血管意外在我国的发病率,致残率高达86.5%,我们采用以针刺为主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选择206例临床确诊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患者,其中男125例,女81例,平均年龄57.2岁。发病情况:左瘫112例,右瘫94例;肌力0~Ⅰ级(全瘫)42例,肌力Ⅲ级(重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