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D ILD)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药物性肝病诊断标准,对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间经抗结核治疗后出现的6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讨论。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306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阳性者29例,其中12例出现肝损害,占41.4%,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P<0.01);306例患者中,68例肝功能异常,占22.2%,其中19例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继续原方案化疗,同时予护肝治疗,未再次出现肝损害,不必停抗结核药。有42例(占61.8%)病人更改方案,停抗结核药5例(占7.4%)。结论:多种抗结核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病;联合用药可增加药物的毒性;HBsAg阳性者抗结核治疗中易出现肝损害;在抗结核治疗前应常规检查肝功能、HB-sAg,在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应早期发现药物性肝病,早期停用可疑药物及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凯西莱片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初治肺结核患者194例,予以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治疗组98例,全程加服凯西莱片;对照组96例,全程加服葡醛内酯。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7例(7.14%),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肝损害3例(11.1%),老年患者2例(9.52%);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8例(29.17%),其中HBsAg阳性患者出现肝损害12例(48.0%),老年患者5例(23.8%)。结论凯西莱片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中疗效显著,尤其是HBsAg阳性患者及老年肺结核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住院诊治的肺结核药物性肝炎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sAg阳性者43例,其中28例出现肝损害,占65.1%,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者(P<0.01)。100例患者中有68例(68.0%)护肝治疗后肝功恢复正常,有25例(25.0%)病人更改治疗方案,有6例(6.0%)停用抗结核药物,有1例发展为重型肝炎肝昏迷死亡。结论 HBsAg阳性者更易出现肝损害,应选择肝毒性小的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肝损害并及时治疗;有消化道症状者应立即查肝功;预防性保肝可减少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在HBsAg阳性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中的防治作用。方法:56例HBsAg阳性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在抗结核病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80mL,静滴1次/d]和对照组[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肝泰乐注射液4 mL,静滴1次/d]。对两组发生肝损害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药物性肝损害5例(17.9%),对照组15例(53.6%);治疗组肝损害程度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可显著降低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对肝损害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勇  李志丕  张俊峰  易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53-54,5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诱发肝损害(即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L)的发病情况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669例结核病在使用抗结核药中诱发的69例(10.3%)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观察与分析肝损害情况。结果该组肝损治愈缓解率这98.6%(68/69)、死亡率1.4%(1/69),结论抗结核药物诱发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对HBVM阳性者选用抗结核药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联苯双酯、葡醛内酯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的240例肺结核患者中,124例为HBsAg(+),116例为HBsAg(-),将124例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分为2组,均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于强化期加用联苯双酯、葡醛内酯;116例HBsAg(-)患者未应用任何保肝药物。结果 HBsAg(+)治疗组53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9例(17.0%);对照组71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25例(35.2%)2,组差异显著(P〈0.05)。HBsAg(-)初治继发型肺结核116例,发生可逆性中度转氨酶增高10例(8.6%)。结论 HBsAg(+)病例接受抗结核治疗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联苯双酯、葡醛内酯对药物性肝损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在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57例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2457例初治结核患者中,267例(10.9%)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其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6%,148/1085)显著高于男性(8.7%,119/1372,P〈0.05);未接受保肝药物治疗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8%,80/581)显著高于接受保肝药物治疗者(10.0%,187/1876,P〈0.05);接受含HRZ方案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13.2%,139/1050)显著高于接受含HR方案治疗者(9.1%,128/1407,P〈0.05)。结论女性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易患因素;合理使用保肝药物有可能减低易患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HRZ联用较HR联用致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8.
李志丕  易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5):2392-2392,2395
目的 提高对抗结核药物诱发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简称药肝)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457例肺结核诱发药肝的临床资料。结果 457例中有33例(7.2%)诱发药肝。其中急性药肝26例(78.8%),慢性药肝7例(21.2%)。15例肝损害较轻无症状和10例转氨酶在200u/L内轻症者,在严密监测肝功能,护肝保护治疗下,继续抗结核治疗;8例重症者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和/或暂停药,积极护肝、保肝治疗,药肝治愈率97%(32/33),死亡1例(3%)。结论 抗结核药物诱发的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大部分药肝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艾滋病并肺结核住院患者为治疗组,取同期随机抽120例初治肺结核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均给予标准短程化疗方案(2HREZ/4HR)进行抗结核治疗,对因抗结核治疗所致药物性肝损害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64例病例中,肝功能损害发生28例,发生率为43.8%,肝功能发生时间在第一及第二周,共发生20例。发生率为71.4%,肝功能损害程度主要为中重度损害,共发生19例,发生率为67.9%;对照组120例患者中出现肝功能损害11例,发生率为9.2%,出现肝损害主要发生在第四周及四周以后,发生率为54.5%,肝功能损害程度中重度损害为3例(27.3%)。结论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尽可能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周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103-10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1~2006年我所收治的563例结核病患者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发生的58例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563例TB中有65例伴有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发生肝损害20例(30.8%)明显高于HBsAg阴性者(7.6%),P〈0.01;58例患者中,14例肝功能损害较轻、无黄疽;29例ALT〉120U/L、有轻度黄疽;15例TBIL〉102.6μmnl/L,ALT〉250U/L,治疗后肝功能好转。结论伴有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更易发生肝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93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维生素C、门冬酸钾镁、肝泰乐等保护性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用药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结果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3.6%和69.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结核组合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结局,并确定其90天死亡率的预测因子。方法:对2010年-2012年期间入住我院的抗结核组合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共269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在269例患者中,191例(71%)出现黄疸、69例(25.7%)发生急性肝衰竭。平均年龄和治疗时间分别为41.3个月和1.9个月,男性占55.7%。药物性肝损害在整个疗程中均有发生,其中3/4病例发生于头2个月,艾滋病病毒感染21例(7.8%),90天死亡率为22.7%,其中黄疸(191例)90天死亡率为30%,肝性脑病(69例)90天死亡率为69.6%,腹水组(69例)90天死亡率为50.7%(P((0.001)。年龄、性别、转氨酶水平、HIV或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均不影响生存率。抗结核治疗时程、肝性脑病、腹水、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肌酐、白细胞计数均与死亡率相关(P((0.001)。以肝性脑病、白蛋白、胆红素、INR、肌酐为变量的死亡率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的C统计量为97%。结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可在整个疗程的任何时间发生,其中有1/4的患者进展至急性肝衰竭,总的死亡率是22.7%,若合并黄疸、腹水或肝性脑病则死亡率明显升高。患者的胆红素水平、INR值、肝性脑病、血清肌酐和白蛋白水平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死亡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免费板式组合药在DOTS中对合并乙肝的涂阳肺结核病人肝损害情况。方法 比较HBsAg、HBeAg、HBcAb阳性的涂阳肺结核病人与无乙肝的涂阳肺结核病人DOTS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合并乙肝病人肝损害发生率66.3%,无乙肝者肝损害发生率8.6%,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22.5%病人因肝损害需更改治疗方案。结论 DOTS中合并乙肝的病人采用板式组合药用2H3R3Z3E3/4H3R3方案易发生肝损害,对这类病人应慎用常规方案,并要密切全程观察肝功能,尽可能应用肝损害较小的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在抗结核治疗中造成药物性肝炎及其严重损害程度。方法:收集2000~2009年于我院规律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患者982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3296例肺结核病患者中982例发生肝功能损害,总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29.8%;982例肝功能异常者中,轻度598例,占60.9%;中度342例,占34.8%;重度42例,占4.3%。结论: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等是常见的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不当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出现ALT升高、黄疸,严重者可出现肝衰竭。  相似文献   

15.
446例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岚 《黑龙江医学》2008,32(12):924-926
目的探讨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根据服抗痨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性肝损害的诊断标准,对2004-01-2005-01间,收治的446例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出现的48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抗结核治疗的446例患者出现的48例药物性肝损害多发生在用药后的1-8周内,且多见于年龄≥60岁的老龄、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酗酒、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及耐药、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结论常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乙肝病毒感染、酗酒、营养不良、耐药、耐多药肺结核的高危险因素人群,需密切观察肝功能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为及早发现和合理处置院内药物性肝损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榆林星元医院2009-2010年52例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病例,分别从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基础疾病、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和用药途径、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药物性肝损害处方中,抗结核药占40.4%,抗肿瘤药占28.9%,降压降脂药及中草药各占7.7%,解热镇痛药占3.8%。消化系统用药、抗过敏药及抗抑郁药各占1.9%。其中合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害28例。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必需引起足够重视,提请医师严格用药指征,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量及用法使用,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药源性肝损害1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雄  唐力  周祥慧 《四川医学》2010,31(2):207-20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规律。方法对雅安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9年10月185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抗肿瘤药及免疫抑制剂占35.10%,抗结核药占21.00%,抗生素占20.00%,中草药占18.30%;肝细胞损伤型占67.50%,胆汁淤积型占14.50%,混合型占17.80%。结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并无特异性。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较多,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西利宾胺预防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西利宾胺对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24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加用西利宾胺,对照组加用肝泰乐。结果: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为6.6%,抗结核化疗中断率为4.1%,调整化疗方案率为1.6%;与对照组的19.2%、14.2%和9.2%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西利宾胺可显著降低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发生率.并可减少因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而造成的不规则化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住院的肺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性别,年龄,体重,饮酒史,肝脏疾患、抗结核药方案有关.结论 抗结核治疗不可避免出现肝损害,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姚碧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28-12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表现及发生时间、肝功能检查与分型、治疗及转归;比较不同年龄段、药物应用种类与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包括抗生素类药物、抗结核药物、中成药等;随着应用药物种类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P〈0.05);肝损害出现时间平均(6.92±1.98)周;肝细胞型肝损害78例、淤胆型32例、混合型10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增加;均治愈。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比较常见,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尤其要警惕中草药的肝毒性;对存在基础肝功能异常患者,权衡利弊后决定用药方案;定期检测肝功能;对老年患者药物的使用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