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伟龙 《海南医学》2013,24(24):3689-369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AMI患者,根据其选择的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36例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21.4%,治疗后LVEF为(48.3±8.6)%,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68.75%,治疗后LVEF为(57.1±9.8)%,实验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4.4%,治疗后LVEF为(66.3±9.3)%,三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和对照组,三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患者与常规治疗比较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的特点,但较PCI治疗效果仍有所欠缺,可作为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心梗的一种急救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PCI)和静脉溶栓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收治的首次AMI患者211例,12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其中30例溶栓后行补救PCI。83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45例溶栓患者48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P〈0.05)。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40.6%,梗死相关血管(IRA)达到TIMI 3级血流者为60.5%,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96.8%,AMI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为(49.3±12.1)%,直接PCI组为(64.2±9.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溶栓组为13.4d,直接PCI组为8.2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及时、充分、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实现有效再灌注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与静脉溶栓相比,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更高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有利于挽救濒死心肌及缺血心肌,更好地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缩短住院时间,并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人(≥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我院符合溶栓标准且资料完整的48例AMI患者按年龄段分成<60岁(18例)和≥60岁(30例)两组,并对其中30例老年AMI患者的近期预后进行分析(以同期未接受溶栓治疗的76例老年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年龄<60岁与≥60岁其溶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病死率和溶栓副作用有升高趋势;老年溶栓组治疗后主要并发症梗死后心绞痛、再梗塞发生率极显著高于低龄组(P<0.005或P<0.01);老年AMI患者溶栓组的病死率及治疗后主要并发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溶栓组(P<0.05或P<0.005)。提示老年(≥60岁)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并可显著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后静脉溶栓与非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将68例AMI患者分为溶栓组(A组)和非溶栓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进行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B组为不符合溶栓条件者,给予硝酸甘油和肝素钙等常规治疗。6周后2组患者均检查超声心动图,分别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评估2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2组血管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以及患者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预后越好。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在基层医疗单位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的抢救措施,对患者的预后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心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WHO急性心梗诊断标准的40例病人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40例AMI运用尿激酶溶栓治疗,24例冠状动脉再通(60%)。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AMI最重要和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溶栓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5例老年AMI患者根据溶栓情况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分为溶栓血管再通组(溶栓成功组)15例和溶栓失败组10例.观察4周内的死亡率.结果:溶栓失败组30天内10例中死亡4例,溶栓成功组15例中死亡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老年AMI有肯定疗效;对于溶栓失败的老年AMI患者,若伴发心原性休克,应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干预术(PCI),扩张梗死相关动脉,否则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形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原因,因此溶栓疗法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RA)最积极最有临床意义的处理措施,但临床上相当一部分AMI患者因就诊时间延迟而失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医疗体系改革和患者急救意识提高,AMI患者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的比例明显提高.现将本院近5年来发病6 h内的AMI患者接受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情况作一回顾,以观察分析IRA开通情况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调查75岁以上的3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结果:溶栓再通率达78.1%,与无年龄限制的大样本临床试验结果比较,冠脉再通比率提高或相近,而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并无升高。结论: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同样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EICU溶栓,以缩短就诊及溶栓时间,同时利用ICU在呼吸支持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收集2000—2008年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34例AMI静脉溶栓病例,并与心内科病房36例AMI静脉溶栓做对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病史、心梗病史、心绞痛史、梗死部位、并发症、尿激酶用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观察就诊至溶栓所需时间,血管再通率,4周死亡率。组间比较用t检验.均值比较用驴。结果:AMI的EICU就诊至溶栓所需时间41.75±20.05.心内科病房所需时间170.36±32.04,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血管再通率EICU 79.41%,心内科病房50.0%,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4周死亡率EICU 2.94%,心内科病房8.33%,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的EICU静脉溶栓效果好,安全可靠,合理及时应用呼吸机及麻醉药可提高AMI合并呼吸衰竭、脑水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静脉溶栓后行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药物保守治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有34例静脉溶栓后行PCI治疗,26仅行静脉溶栓治疗未行PCI治疗,比较治疗后6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EDD)、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PCI治疗者成功率均为100%,临床随访6个月两组EDD和INE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和P〈0.01);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行药物静脉溶栓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转上级医院行PCI治疗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36例急诊AMI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6例AMI患者中获得冠脉再通23例,再通率为63.9%;其中发病≤6h溶栓再通率21/27(77.8%),发病〉6h溶栓再通率2/9(2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切实可行的一种有效方法,使更多的AMI病人及早赢得时间,得到有效治疗,挽救更多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尿激酶(UK)溶栓疗法治疗高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使用UK溶栓治疗老年AMI患65例,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及病死率。结果 4例总病死率为4.6%(3/65);闭塞相关血管临床再灌注率为73.8%(48/65);年龄在70-74岁的老年患冠脉再通率为79.5%(35/44),年龄在75-80岁再通率为61.9%(13/21);症状发生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在6小时之内的再通率为77.5%(31/40),6-12小时的再通率为68.0%(17/25);出血发生率为3.1%(2/65)。结论 高龄老年AMI患UK静脉溶栓治疗仍可提高其冠脉再灌注率,降低病死率,而且出血等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溶栓的再通率与年龄、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可能成反比。  相似文献   

13.
王朝晖 《中外医疗》2009,28(1):27-27
目的探讨老年(≥6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AMI患者59例,经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患者21例为溶栓组(A组),同期未溶栓治疗患者38例为未溶栓组(B组),除不用UK外,其余治疗均一样。结果溶栓组冠脉再通率为76.2%,常规治疗组为44.7%,2组血管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住院5周病死率为4.8%,常规治疗组为18.4%,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严重心律失常为28.5%,未溶栓组为52.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冠脉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心力衰竭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在社区医院的地位,进一步规范AMI的内科治疗。方法:回顾近10年治疗42例AMI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规范静脉溶栓组的急性期死亡率、胸痛缓解时间、抬高ST段下降50%所需时间、心功能、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内科传统治疗组(P<0.01)。结论: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快速发展及医疗费用巨增的时代,社区医院内科医生进一步掌握和推广静脉溶栓治疗AMI,对低收入人群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2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随访到的226例AMI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方法 分组:直接PCI组96例,洛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三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心脏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病人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梗、梗死部位、LVEF、入院心功能分级、入院一般治疗及常规用药无统计学差别(P>0.05);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急性心梗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率;冠脉介入治疗尤其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本组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内(发病到手术):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群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梗死相关血管(IRA)的重建,即再灌注治疗是AMI治疗方面的一个突破,在再灌注治疗中,静脉溶栓对住院死亡率下降最显著,且此方法简便易行,已作为AMI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措施。目前常用的有UK(尿激酶)、rSK(重组链激酶)、rt-PA(重组人组织酶原激活物)等,本文主要观察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分析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与溶栓,一般药物治疗2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评价直接PCI治疗AM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随访到的226例AMI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治疗方法 分组:直接PCI组96例,洛栓组34例.一般治疗组96例.比较三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近、远期疗效(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心脏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病人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梗、梗死部位、LVEF、入院心功能分级、入院一般治疗及常规用药无统计学差别(P>0.05);直接PCI和溶栓治疗能明显降低急性心梗病人住院期间死亡率;冠脉介入治疗尤其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降低住院及随访期间联合终点(心脏死亡事件、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术)发生率和次要终点(心力衰竭、再缺血发作)的发生率.结论 在本组直接PCI治疗AMI的时间窗内(发病到手术):直接PCI治疗AMI优于溶栓及一般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泽斌 《广西医学》2009,31(10):1510-1511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26例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尿激酶150万U溶栓。并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后,冠状动脉完全再通10例,部分再通8例,完全不通8例,患者症状、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谱明显改善。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为患者进一步PCI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经静脉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手段。溶栓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近4年来我们对30例AMI患者给予尿激酶(UK)并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AMI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一组为溶栓治疗组共28例,给予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另一组32例未溶栓治疗,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静脉溶栓组死亡率,严重并发症少,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溶栓(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